调理脾胃肾的汤药一般需要喝多长时间?

调理脾胃肾的汤药一般需要喝多长时间?,第1张

中药调理肝、脾、肾,具体需要吃多久,需要根据体质情况和病情轻重决定,与药物是否对症也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实际上不一样的病人在应用中医治疗脾胃肾虚寒的情况下应用的时间全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以一概而论,最好是能够融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剖析,假如生病登记表较为轻度的病人一般一两个礼拜就可以控制病况,可是假如生病的状况情况严重则需要长期的用药治疗,因而假如大伙儿要想自身应当医治多长时间最好是能够在医治的情况下先咨询主治医师。

此外,假如大伙儿在要想自身在短期内以内调整好脾胃肾虚寒的问题,建议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加多留意平时的生活方式,杜绝一切会影响到脾胃肾虚寒医治的要素。

1,饮食搭配。长期的处在欠佳的饮食结构中是造成大家出现脾胃肾身虚寒最普遍的原因,因此大伙儿在医治脾胃肾虚寒的全过程中加多留意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十分关键的一件事情,建议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三餐定时执行定量分析。

2,心态。假如长期的处在欠佳的心态中也会因而引起比较严重的病症,因此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意本人心态的控制,那样能够让脾胃肾虚寒的问题获得事倍功半的治疗效果。

最终,实际上脾胃肾虚寒十分普遍,因此大伙儿都不需要过度担忧,而应当融合本人的具体情况开展目的性的医治,以协助自身降低损害。

 相信大家都知道, 中药 治病见效慢,但是效果比较好,是不少人调理身体的首选,但是中药苦口,难喝,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虽然中药没有西药见效快,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那么要吃多久中药比较好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吃多久才有效果,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吃多久才有效果

 专家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不太好确定。具体的还是要看你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不用喝太久,如果病情比较重需要 。

  中医 讲究辨证论治,看你服药的效果,再对处方进行相应的变化。一般需要连服三个疗程,七天为一疗程,每服药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未好,就断续坚持治疗,如果病好了就该立即停药!

 另外,由于中药调理在时间上相对会漫长一些,所以在调理期间应注意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 营养 ,积极参加 体育 锻炼。

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呢

 喝中药的时间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 肾虚 损或腰以下的 疾病 。治疗 肠道疾病 ,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 消化 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在门诊时,常有一些需要中药调理身体的患者,他们就诊完后,往往会问一句:调理身体,中药到底要吃多久?

我的答案是,调理身体如同 体育 锻炼,为了 健康 ,锻炼应该坚持多久,中药就得吃多久!

很多人立刻就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反对:啊?!难不成天天吃,吃一辈子中药啊……

当然不是,锻炼身体也有休息的时候,吃中药自然不必365天不间断。锻炼身体一旦停滞时间太长,容易大幅度退步,而调理身体不会这样——中药把身体调好了,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吃中药如果是为了调理身体,必须长期坚持,但允许阶段性地吃吃停停。具体地说,调理身体的吃药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先吃3~6个月的汤药,直至全身感觉良好,然后停药半年。之后每年冬天吃一料膏方。对不同体质和要求的人群,可以进行增减服药调理。

体质虚寒或年迈精亏的,夏天再加一料膏方;

偏于脾虚多湿的,在春夏多雨的季节须补吃1~2月的汤药祛湿;

肝气偏旺、容易生气的朋友,可在2月末~4月初之间吃上1个月的汤药疏肝健脾;

工作繁忙、精力透支的,推荐经常服用一些清补药茶(不拘时间);

以美容养颜为目标的女性,推荐每季度服1料丸药,或经常服用疏肝活血的中药茶饮(不拘时间)。

运用中药调理身体之前需了解三点:

1真正的 健康 离不开 健康 的生活方式,吃药只能补虚纠偏。这就好比,你希望发财致富,吃药等于问银行贷款,接着一定要努力赚钱才行(锻炼身体、早睡早起、清淡饮食)。要知道,借的钱,迟早要还的(不然身体还是会变差)。

2中药调理身体,处方因人而异,不可互赠换吃。

3用于调理身体的中药也是药,服药期间须留意不良反应(按医嘱服用,极少有毒副反应;自购误服,很容易出问题)。

中药调理身体,不是人人需要,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一定要注意科学。

需要吃中药调理身体的人,是平时感觉身体不适、精力不足或有特别 健康 要求(比如美颜)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疾病需要治疗(如果去看西医,通常会因为没病而被医生劝退)。

有相当一部分来门诊要求调理的人,其实身患疾病,对他们来说,迫切需要的是规范的治疗,而不是中医调理。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后遗症、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肾炎、风湿病等等,这些病的治疗不属于调理的范畴。“中药该吃多久”由疾病本身的特点及患者的治疗反馈决定,不适用上述调理用药的一般流程(很多时候的确需要终身服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玄厹

中药一般吃多久见效

专家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不太好确定。具体的还是要看你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不用喝太久,如果病情比较重需要。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看你服药的效果,再对处方进行相应的变化。一般需要连服三个疗程,七天为一疗程,每服药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未好,就断续坚持治疗,如果病好了就该立即停药!

另外,由于中药调理在时间上相对会漫长一些,所以在调理期间应注意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一般中药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但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吃中药的禁忌

在吃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效,需要注意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其实,除了辛辣油腻的食物之外,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吃中药期间,不能食用任何腥膻的食物,如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羊肉等膻味儿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会发散药效,还容易引起过敏等副作用。

2、吃中药期间,不能喝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降低中药的疗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有吃阿胶、银耳的习惯,阿胶、银耳也属于中药,与浓茶同食,会阻碍人体吸收其有效成分。如果患者平时有喝茶的习惯,建议吃完中药之后2到3个小时再喝茶。

3、吃中药期间,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的东西,这是因为生冷的东西会影响肠胃对药效的吸收,而且不利于养胃养脾;油腻的东西容易引起滑肠滞气,不利于药性的吸收;辛辣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到肠胃。需要注意的是,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只是很麻很辣的食物,还包括葱、姜、蒜、胡椒等热性作料。

4、吃中药期间,也不能吃萝卜,很容易降低药效,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不过这要视哪种中药而定。

5、实际上,中药的忌口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比如脓疮发炎患者不能吃发物,三高患者则忌食油腻,胃肠脆弱患者忌食生冷的食物。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

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中医认为,一般中药应该温服,即在常温下放至30°-37°再喝。丸、散一类中成药用温水送服。

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在实际用药时,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是药三分毒”,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所以我们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应该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结语:中药虽然治疗疾病的速度有些慢,不过中药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并且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那么请问中药一般吃多久见效,吃中药的禁忌以及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116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