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国字要写漂亮可使用行书或者草书,“或”字先写戈部,口字写成曲折笔画与末笔相连。黄庭坚的草书写法非常特别,独具匠心,从右边起笔,整个字如山顶奇石,摇摇欲坠而又不倒,造型奇特,宜细细品读。
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国”来自“或”,始见于商代,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会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以后主要指国家。“国”在早期也指国都、都邑。
国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重要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字”。毛笔字写国字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笔画和结构,下面详细介绍如何毛笔字写国字。
一、笔画顺序
国字一共有7画,笔画顺序为:横、竖、撇、捺、横、竖、横。在书写国字的时候,需要按照这个笔画顺序进行书写,保持笔画的顺畅和连贯。
二、结构要点
国字的结构比较特殊,需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是“一”字形,即国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基本对称。其次是“弯曲有度”,国字的四个弯曲处都应该有一定的度数,不宜过多或过少。最后是“四点三面”,国字的四个顶点和三个面都需要用笔画清晰地表现出来。
三、毛笔字写国字步骤
首先,先写出国字的横画,长度大约是整个字的1/3,要保持横画的宽度一致。
接着,写出国字的竖画,长度大约是整个字的1/2,要保持竖画的粗细和上下两端的宽度一致。
然后,写出国字的第一撇,向右上方斜着写,长度大约是整个字的1/4,与竖画应该有一定的夹角。
接着,写出国字的第一捺,向下方斜着写,长度大约是整个字的1/4,与横画有一定的夹角。
然后,写出国字的第二横画,长度与第一横画相等,要保持宽度和第一横画一致。
接着,写出国字的第二竖画,长度与第一竖画相等,要保持粗细和上下两端的宽度一致。
最后,写出国字的第三横画,长度与第一横画相等,要保持宽度和第一横画一致。
四、练习技巧
想要写好毛笔字的国字,需要不断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先用铅笔或者水写笔画出国字的结构和基本线条,再用毛笔进行书写。
在书写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和顺畅,不要断笔或者颠簸。
在书写时,可以调整笔画的粗细和长度,使国字更加美观和大气。
在书写时,可以参考优秀的毛笔字作品,学习其中的笔画和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总之,毛笔字写国字需要注意笔画顺序、结构要点和练习技巧等问题,不断进行练习和提高,才能写出漂亮的毛笔字国字。
“国”的繁体字写作。
国
拼 音 guó 部 首 囗 笔 画 8 五 行 木 繁 体 国 五 笔 LGYI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5姓。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天香国色
成语拼音:tiān xiāng guó sè
成语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成语出处: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2、亡国之音
成语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荡的歌曲。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3、入国问俗
成语拼音:rù guó wèn sú
成语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国字写法: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拼音guó。
部首囗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五笔LGYI、仓颉WMGI、郑码JDCS、四角60103。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国家的性质;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国家的宝物;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2、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
3、姓。
相关组词:
误国害民[wù guó hài mín]
为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同“误国殃民。”
民困国贫[mín kùn guó pín]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国禁[guó jìn]
古代国都中的禁令。 国家的禁令。
国辅[guó fǔ]
辅国。亦指辅国大臣。
大相国寺[dà xiàng guó sì]
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
国步艰难[guó bù jiān nán]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困难危急之中。
忧国忘家[yōu guó wàng jiā]
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
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敌国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杞国之忧[qǐ guó zhī yōu]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国无捐瘠[guó wú juān jí]
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民安国治[mín ān guó zhì]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国行[guó xíng]
行神。天子七祀及诸侯五祀之一。
羯荼国[jié tú guó]
古国名。
国字的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
繁体的写法是“国”,简体写法是“国”。繁体“国”字历史悠久,而且在先秦经历过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商周时期,“国”里面四四方方的“口”表示土地,旁边的“戈”表示武器。
哪知这个新字刚用了一个月,又有好事者告知武则天说:这“武”字在“口”中,这同“囚”字何异?该字极为不祥。这一句话好像点醒了梦中人,武则天一听胆战心惊,觉得所言极是。
于是又一次召诰天下“国”中“武”字改为“八方”变为“圀”字,武则天认为这“八方”有威震八方之意,且能向外无限拓展,与“武”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这位女仓颉为一个字而反反复复,也是醉了。
这“国”字及至太平天国时期,又有了换汤不换药的说法。太平天国造反建立政权,当时封王多达一千六百多人,几乎到了南京城墙上扔下一块砖头就能砸中几个王的程度。政权的巩固必须要靠这些王啊,于是“国”字里面就赫然而立一“王”字,便沿用了“囯”字。其实,这个“囯”字早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后来元明的小说“国”字均为“囯”。
太平天国用“囯”字达14年之久,后来我们在汉字简化过程中,采用了“国”字,一说是为了与太平天国突出“王”的“囯”字相区别;另一说是“国”中的一点代表当时的六亿群众。其实这种说法。
并不可靠,“国”字很早以前就是存在的,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孪并造像》中就见此字。古时人们王玉不分,现在不少“王”字旁的字多与“玉”有关,其实就是“斜玉旁”。
汉字改革之时确定“国”字也很有争议,当时争论于“国”、“囯”、“囗”、“囻”几个字之间。最终确定内有“玉”的“国”字,简洁亦消除了封建帝王气息。或许是寓“像珍惜玉一样珍惜每一寸疆域、爱护我们的国家”之意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