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男人是从清朝开始留长辫的。
1644年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在打败了李自成以后进入了山海关,进到山海关以后就发布了命令,让城里的男人们剃头开始留辫子,也被称之为剃发易服。
剃发易衣服指的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清朝的统治者强行命令在他所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男子,必须改掉以前明朝时期的发型换成满足的长辫发式,以及穿着满族衣服的政策。
扩展资料:
古代汉人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汉人成年之后,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随意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汉族传统的服饰形式有交领、右衽、盘扣、对襟、系带等特征,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的传统服饰也有部分这些特征。
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那一时期,是对辫子要求最明确和最严格的时候。那一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
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忍了鼠尾巴一百多年的中国人对辫子做些改良,头顶留的头发有了一巴掌大,辫子也粗了许多。那时期外国人大量来华,对这种发型亲切地称为猪尾巴,甚至成为外国人对中国男人的主要印象。
—剃发易服
如今,大部分人对于 历史 的了解都是通过 古装电视剧 ,那是因为清朝的 历史 距离现代较近,存有大量史料,所以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其中以宫斗和爱情为题材的清宫剧尤其受人欢迎。
但大家在看清宫剧时是否有注意到, 剧里的清朝男子后脑都留有一条长长的辫子 ,两耳之间前半部都是 光头 。虽然挑选的影视演员们外貌出众,能够驾驭这种发型,但这种形象在观众眼中并不讨喜, 有部分观众表示实在接受不了这种辫子 。不过我们都知道,电视剧和 历史 之间是有点出入的。 那么真实的 历史 中,清朝男子的辫子是否像电视剧中一样? 实际上,清朝男子的辫子不仅与电视剧中不一样,而且 比剧中还要丑 。
清朝是 历史 上最后一个王朝。根据现有资料记载,明朝时期,男子的发型与唐宋时期差不多,是将头发往上梳起并挽成发髻,再插上发簪,最后再用网巾把头发固定住,这样看上去即简练又美观。 后来清朝入关以后,受到满人文化的影响,清朝开始颁发剃发令 ,所以清朝时期的发型其实是 满州发型 。而剃发令规定,所有清朝官民全部剃发,为令者斩首。
因此, 汉人为了活命只能剃发留辫,辫子成为清朝男子的标志 。但清朝的辫子并不像如今电视剧中那样留有统一的样式,它 经历了三个时期 。
一清朝前期。 清朝初期的标准是 将头发几乎全部剃掉 , 仅留头顶一小撮毛发 ,并且留下的毛发必须要能从金钱的孔中穿过才可以,而 留下来的头发像老鼠的尾巴那样粗细 ,因此被称为 “金钱鼠尾” 。这种发型放在孩童身上或许还能接受,但是放在成年人男子身上,总让人觉得有些奇怪。放在现代来说,就算是长得再标志的男演员,也不见得能驾驭住这种发型呀。而颁布此令的大臣还说, 金钱鼠尾是清朝的雅政,依照现代的眼光来看,实在是看不出它的“雅”在哪里 。
并且由于汉人自古以来就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影响,认为剃发是不孝之罪,因此 剃发令刚开始,并没能顺利实施 。不少汉人不愿接受剃发的命令,走上街头进行反抗。但是这种抵抗在清朝的军队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最终在朝廷的镇压之下,枉死了数万人,才接受这种发型。
二清朝中期。 虽然大部分汉人已经接受了剃发留辫的要求,但清朝的统治时期,民间仍经常出现由剃发引发的问题, 常常因留下的辫子发量不成鼠尾 , 或是头发剩余过多不能从钱孔中穿过而获罪 。因此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剃发令,朝廷对此也不堪其扰。最终经过多次反抗, 辫子由原来的鼠尾变成了猪 尾。但仍可以将其看做是 金钱鼠尾式的发型 ,因为其发量只不过是 从原来的一小撮,变成几小撮 ,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
而且这个时期应该是在 嘉庆称帝之前,所以清宫剧中的发型其实是错误的 ,因此大家不要再被电视剧误导了。至于为什么电视剧不还原 历史 ,按照清朝时期真正的发型来拍,估计是因为能够驾驭住这种发型的演员实在不多。
三清朝后期。 或许是因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嘉庆后期,朝廷也开始觉得他们的发型实在太丑,因此将原来的金钱鼠尾渐渐 改成了半光头 ,并将双耳之前半额的头发剃掉,留下后面的头发并编成辫子,也就是目前影视剧中清朝男子的形象, 这个时期辫子从猪尾变成了马尾,并且留发较多,因此发型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所以直到清朝灭亡,清朝男子的发型都是如此。
一难以清洗。 清朝没有洗发剂,那么他们的辫子怎么清洗呢?其实, 大部分百姓都很少洗头 ,因为清朝时期,百姓需要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谁还有时间清洗头发。 有些条件较好的王公贵族可能会稍有讲究一些 ,但是也经常会遇到洗不了头的状况,因为在清朝有国葬这一规定, 如果皇宫之人去世,那么文武百官在百天之内不能沐浴,因此洗头也不要想了 。在这种环境下,辫子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不同于电视剧中的那些皇子和阿哥们,非常潇洒地甩着辫子, 真实的清朝男子每日顶着一根油油的脏兮兮的辫子,实在是让人不愿接触 。
二被外国人嘲笑 。外国人第一次到清朝时,就被清朝人后脑勺的那根长长的辫子吸引了目光,当时外国人还觉得非常好奇,想要接触一下,没想到刚一靠近就感觉到不对劲,一股奇怪的味道扑面而来,外国人转头就走了。后来回到自己国家之后,大肆宣扬清朝人的辫子, 因此直到现在,不少外国人还嘲笑当时的清朝的辫子形象 。而当清朝灭亡之后,许多民众第一件事就是上街剪掉辫子,彻底断绝与清朝间的关系。
可以说清朝的辫子不仅丑陋而且还很脏,与如今清宫剧中的形象有着千差万别。因此 当部分原来想要穿越到清朝体验的人知道这种形象以后,都表示以后打死也不幻想去清朝了 。那么各位觉得清朝的辫子到底咋样呢?你看完还每天幻想着穿越吗?估计没几个人了吧!
清朝男人真实的发型是什么?别被清宫剧骗了
清朝发型并非清宫剧那样,真实的辫子很丑
在清朝,男人必须得留辫子,不留辫子就是反对清朝;这可不是道听途说,在那时期,清朝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那样一句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可是由朝廷颁发的“剃头令”,如果要想保住性命就要按照满清发式剃发,反之杀!
我们在家看清宫戏的电视剧时,会发现清朝人剃发的特点:就是前半头发全剃光,两鬓的头发也给剃光,最后就留后脑勺这一片的头发,然后给扎成辫子,这样显着也非常好看,但是清朝人真的是这样留发的吗?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原来清朝人仅仅在头顶中央留两撮头发,其他地方的全部剃光,并且这两撮头发还不要太多,直径大约是几平方厘米,恰好能穿过古代钱币上的两个小方孔。
为什么清朝人要那样留头发呢?原因是那时候人通常都是以打猎为生,所以经常会在树林一代活动,为了避免在打猎的过程中,头发会挂在树杈上,非常不方便,所以才把头发剃光,后来才衍生成这种发型的。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令者“杀无赦”。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1]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所以,剃法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从此,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
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不断发展,有许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他们同时也耳濡目染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当时,由于中国的落后,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被西方人蔑称为“pigtail”(猪尾巴)。为了改变这种受歧视的状况,有些留学生把辫子盘起来;胆大的比如陈独秀、邹容和张继,把辫子剪掉了。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子不利于打仗、不便用于机器、不利于卫生,且为外人耻笑,主张剪辫断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主思想的勃兴,留辫成了效忠清朝的标志之一,剪辫子就成了革命党人的标志,表示要与清政府彻底决裂。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剪去辫子成为一种时尚,它象征着人们告别旧时代,迎接新社会的到来。但是,当时敢于剪除辫子的是一些年轻人,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害怕清朝会卷土重来,于是就把辫子盘起来,戴上帽子。辫子在中国社会不仅是一束头发,“它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之间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断发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选择了”。[2]但是,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大总统令中规定中华国民的公民必须剪除辫子。在此之后,剪辫不再是一种新风尚,而是一种正当的必须执行的命令。在这些被剪除中,最值钱的是两江总督瑞方的儿子的辫子花去了8000元。可笑的是,不是说剪去辫子用了这笔钱,而是他和在英国读书的儿子为剪鞭子与否的争论花去了8000元的电报费。后来,儿子仍然剪去了辫子。1919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外国老师的劝说下,也剪除了象征大清国的辫子。虽然剪辫与否本身并不能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在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环境下,它反映了人们观念的变革。
剃头发是必需的,这是人尽皆知的好不、
我给你举个例子,例如热播电视剧宫,我上网查过,消息说,“导演很难找人演四阿哥这个角色,因为他是男二号,所以大牌明星不肯演,新手演员又不肯剃头……”这几句话就暗含了清朝古装戏男子必须剃头。再说了,你看看他们在剧中,脑门的前面都有一片淡青色,那就是原本长头发的地方。就算在电视剧“宫”中,八阿哥磕头的时候辫子差点从脑门上掉落(掉了三分之一),明显看出是贴上去的,我看了都想笑他们贴的不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