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上都是舌苔,是怎么回事?

舌头上都是舌苔,是怎么回事?,第1张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不少人知道心脏病会在脸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其实,舌头也会透露出心脏疾病。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朱翠玲介绍,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也就是说,心脏的健康情况会首先反映在舌头上。那么,如果您是心脏病患者,或属于高危人群,不妨在照镜子的时候,张开嘴,伸出舌头,瞧一瞧舌头。

舌上有淤斑,提示血脉淤阻

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舌头会呈现暗紫或淤斑,说明血脉运行不畅,这在中医上讲属血脉淤阻。如果发现自己舌头上有淤斑,并且还伴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失眠多梦、心前区刺痛等症状,这可能提示您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果您的舌头上有淤斑,并且还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则提示可能有脑血管疾病。

舌头发红,提示心阴不足

在临床上,有些心血管病人的舌头发红,并且,病人多伴有心烦、烦躁不安、心慌、早搏、心动过速等不适。这从中医上讲属“心阴不足”,心阴不足的时候容易生虚火,诱发心血管疾病。

舌苔变白,提示气血不足或中焦湿阻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讲,舌苔变白可分两类。其一是舌质淡白,如果这类人还伴有心律失常、乏力、心衰等的话,则提示病人可能患有贫血性心脏病。这时候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贫血。其二是舌苔白腻,这多与“中焦湿阻”有关,由于湿邪阻滞,病人多会伴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等症状,病人有可能有冠心病、心肌炎、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舌尖红是有心火,应该睡眠不好。中后部舌苔厚腻,分黄厚腻和白厚腻,白厚腻是寒湿困于脾胃,应行气化湿,温中健脾。黄厚腻是痰湿困脾,郁而化热,须先清热后燥湿。

你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单单是脾胃失健运,没有脉诊不能确定具体用何种治法。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首先了解苔色: (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 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667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