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这么多的美发工具,古代女子的发髻都是如何梳的?

古代没有这么多的美发工具,古代女子的发髻都是如何梳的?,第1张

常常很好奇,古代没有现在的发胶,假发套,等工具,是如何打理出那些很美的发型呢,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在我国古代,梳篦统称为“栉”,是女子的簪、胜、钗、珠花、步摇、金钿、勒子、栉等八大古代首饰品之一。因而,引申为妇女的发饰。苏轼有诗曰:“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据考古学家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骨头做的原始发梳,用以梳理和挽结头发。在新石器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陶器上,还发现先民们以篦子作工具,将陶器印上一列一列的纹饰。商周时代,出现了铜梳篦。唐宋时期,更加精美华贵的金银梳篦问世。以后,木梳才逐渐多了起来。竹料的篦子,则比木梳要晚。但从出土文物来看,至少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工具不多但是汉代女子发型梳法,古代少女的发型有很多,各朝各代多不同,汉唐盛世,比较常见的是 反绾髻所谓反绾髻,这类发式据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记有魏武帝宫中的宫妃梳反绾臀的记载,隋唐这种发式也甚为流行①,在《妆台记》中记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绾髻,分髫臀”。反绾是将头发拢高翻绾而成,也属于高髻的发式,其制法是将头发往后拢结,用丝线结扎,再分若干股,翻绾出各种式样。有的梳编成惊鸟双翼欲展的样子,称为“警鹄髻”,也有梳编成单刀或双刀的样子,称为“翻刀髻”,也有将多股的头发翻绾成花式,称为“百花”。其形式与手法甚多,皆靠拢结翻绾或反绾而成。

这种发型多为宫妃、名贵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绾的髻下留一发尾,使之垂在肩后,称为“燕尾,亦称“分髫髻”。历代的称呼虽不相同,但其基本发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时,可灵活变化与参考。

古代的发型相对于现在一定是不能比了,不过现代人的轻便也是一点点变化过来的,这也是朝代更迭换代不可避免的一方面。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了解,尝尝有人说古代女性“一个头两个大”,这也许是个玩笑,但是也确实是真实的。

我们先来说一下秦汉时期,在那个朝代比较流行的是平髻,发饰当然也是有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饰,大部分是顶发向左右平分的样式。也可以见到一些高髻,不过那是高官贵族中才会见到。

接下来就是唐朝,也可以说唐朝是众多朝代中最开放的一个时期了,所以在历代的发型中,唐代妇女的发髻式样最为新奇,既有对前代的传承,又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刻意创新,这也是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点。

另外还要说一下一个神器,那就是刨花水,刨花水其实也和朝代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饰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那就使用起来比较多,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发展比较好。

元朝的发型可以说是最最奇怪的一个,因为那个朝代头顶不留头发,搭配着四周垂的长发,虽然看起来不同于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居记载确实就是这个样子,再搭配上有民族特色的帽子,很好的诠释了蒙古的服饰文化。

到了清朝的时候,女性的发饰就很复杂了,因为清朝是一个比较动荡的年代,女性流行的发饰有牡丹头或者架子头等。如果是满族的话,其实大部分都是一字头。当然还有就是“旗头”,这也是清朝失败的表现了。

古代中国人留长发的有一部分原因是礼数,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这并不是最主要原因。

满族人认为毛发是祖先的礼物,不过也不是说完全不理发,很出名的便是清朝的《薙发令》;而蒙古人则还考虑到一些实用的地方,盘起的长辫子用来当枕头什么的。

留长发的传统不仅仅是在古代中国,全世界普遍都这样。原因很多:长的毛发能保护头部安全;理发工具的不发达;自然崇拜,宗教礼仪;身份象征(长发可以弄成不同的发型,佩戴不同的发饰,头冠)等。

在古代中国,对头发的认识,被人们给联系到植物身上。对于一个农耕社会来说,能否让作物取得丰收,是维系种群的关键。在古人看来,草、五谷乃至一般植物,与人类的生命力有相似性,很可能也存在某种内在关联,很自然的植物与家族也逐渐被类比认识,看到树木郁郁苍苍,就联想到世族的繁荣昌盛。当时人认为子孙繁衍,代代相传,与草木生根发芽,枝叶繁茂相同。人们普遍认为父子继承普遍是子从父身上生出,或者说父是土壤,而子从土壤中发芽成长。草是种子发芽成苗,然后开花结果,孕育种子,这样无限轮回下去,与血族无比相似。旺盛的毛发体现着家族的繁荣,同时失落的头发也可能被人下诅咒予以巫蛊,古人对此不能不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05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