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屈伸动律要点: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
1、蝴蝶舞:
傣语称“戛吆”。流行于耿马县孟定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据说蝴蝶舞是为了赛舞时别开生面而创作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其动作和鼓点都与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处。
2、斗笠舞:
流行于金平县一带。那里炎热而多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都离不开斗笠。因而有了斗笠舞。笠帽的动作有“扛帽”、“体前滚帽”、“滚肩帽”、“摆帽”等,舞时膝部起伏柔和,略呈三道弯造型,但不明显。
傣族舞蹈的介绍:
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
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起伏动律和屈伸动律并不是一个意思。起伏动律是指一种生物运动的原则,即身体在运动时呈现起伏的曲线形态。这种曲线形态使得生物的运动更加高效和节省能量,比如在人类跑步时,身体会呈现起伏的姿态,腿部和臂部的摆动也会相应变化。而屈伸动律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和伸展的运动规律。这个概念主要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用于描述杆、梁等物体的弯曲和伸展行为,以及它们受到的力的变化。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到脚跟,脚跟到弯曲的膝,膝到胯。
三道弯是傣族舞的精髓,如果没有打好基础的话就只得其形,不能兼具它的神韵,所以基本的手位脚位动作一定要多练多感受,想象你自己是一只俏丽的孔雀,用自己的身体来感受。
扩展资料
傣族舞的舞蹈动作:
1、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地沉,向下走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要缓慢,和下垂时一样。
2、旁边起伏:下沉的时候出右胯,双膝向下弯,左膝叉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出左胯,右脚点地向左腿压,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胯的时候上身不能前倾后仰,保持正直,顶出右腰,头往左看。
3、脚部的正步起伏: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有个抬腿动作,勾回来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脚,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干净,还要配合呼吸;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有点左右起伏,不能垂直起伏;当起左腿的时候,出右胯,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胯,这个动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傣族舞蹈
朝鲜族把白鹤看做吉祥的象征,并模仿其步态起舞。
朝鲜民族有四千年之久的历史和文化,长白山养育了朝鲜族儿女,他们具有勤劳纯朴、含蓄真诚的性格,妇女更有温柔恬静又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形成是与这一民族的审美特点相一致的。
朝鲜族人民十分喜欢白鹤,喜欢它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静养的姿态,把白鹤看成是吉祥纯洁的象征,所以他们以素白为民族服装的主色调,舞蹈中的“鹤步柳手”,即模仿鹤的步态起舞,也是这种审美观的反映。
在“鹤步柳手”的步态中,又是以动静结合为特点的,即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动中有线,而静时线未断,动起来松弛自如,潇洒流畅,静下来焖娜多姿,仪态万方。女性舞磨柔韧优雅而深沉,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
朝鲜族舞蹈有三类:第一类宫延舞蹈,是当时宫延用以娱乐的歌舞形式。第二类宗教舞蹈,分佛教系统和巫女们跳的舞蹈两部分。第三类民俗舞蹈,富有乡土气息,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喜怒哀乐情感的舞蹈。
体态动律练习
朝鲜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是:吸酸、收臀、含胸、垂肩。它的动律特点是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都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个身无品口机:严量位员做和步法,并团注全身,有明量的连贯性。
同时也构成烟安造型的流动和延续多的屈伸动律是朝鲜族民间舞的两种基本动律,运动线为上抛弧线和涌浪式的下弧线。这基本动律都要求膝部和腕的控制力,形成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体态动律练习应结合呼吸运用方面的训练,贯穿于动作训练的始终。
正确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的方法如下: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训练与把握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掌握具体的训练步骤,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一目了然,这也是把握风格的关键之所在。
(一)体态训练。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生活习俗使蒙古族人养成了自然站立姿态为仰头、挺胸、立腰,后背略后靠,膝部松弛自然,脚下呈八字形的外开状。
在舞台表演及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站姿便能让人感觉到你要表现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体态在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此外,体态练习可将单一动作提炼编成气质组合,进行气质的单一练习,气质组合适宜低班初学者。
(二)手位、脚位训练。
1手的基本形态。
(1)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旁。
(2)挥鞭手。食指伸直,大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握,小指弯曲。
2手的几种位置。
(1)叉腰位。双手叉腰。
(2)平鹰式位。双手平肩。
(3)高鹰式位。双手举于头上方两侧。
(4)勒马位。一手叉腰,另一手握虚拳在前方平肩。
3脚的几种位置。
(1)点步位。一脚八字步位,另一脚正前方膝略弯曲打开,脚尖点地。
(2)踏步位。一脚脚尖朝斜前方,另一脚在后膝略弯曲,脚掌点地。
(3)八字步位。两脚分开站立,脚尖朝斜前方。
(三)动律练习。
1屈伸动律。
包括平、柔、软、硬及配合各种脚位的单一屈伸,屈伸的训练尤为关键。
2上身动律。
包括摆、推、靠、扭、圆伸,也包括各种点、扭、圆、摆、反射韵。
3呼吸训练
可单一训练,也可加在屈伸动律或上身动律训练中共同完成。
4节奏训练。
可单一练习,也可加在屈伸动律、上身动律及其它单一组合动作中共同练习。
(四)肩的训练,重点训练四种肩。
1硬肩和柔肩。
一肩向前推出,肘部向后,同时另一肩向后,肘部向前。硬肩干脆有力,柔肩柔中有刚。
2耸肩和笑肩。
一肩向上端,再下落回原姿,或双肩同时起落称耸肩。笑肩是在耸肩的基础上加快速度。
(五)腕臂训练。
1硬腕。
手腕向上、向下提压。
2柔臂。
双手体侧从柔肩开始,手臂拉出并提腕、指尖下垂,同时另一肘弯曲压腕。
(六)基本步伐训练。
1平步。
向前走或后退。
2马步。
(1)跑马步。上身前倾,一手勒马,一手直臂挥鞭手伸出,同时一腿半蹲,另一脚绷脚向前方擦地踢出,再原地倒步。
(2)勒马步。勒马姿势,一脚向前方迈步,另一脚随之旁靠,同时勒马手提压腕。
(3)软骑和硬骑。一脚脚跟落地,两膝弯曲,同时另一脚抬脚跟,重心再移至前脚。软骑柔和,上身直立;硬骑刚健,上身前倾。
3滑步。
一脚经脚掌向外弧线滑出,重心平稳移至此脚。
(七)舞蹈组合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进行男女分组和队形的编排。
你说的藏族舞蹈的膝盖的动律,就是藏族舞蹈里面最关键要掌握的屈伸,藏族舞蹈的动律习惯跟这个民族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你要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带,气候恶劣缺氧,决定藏族人民的体态不是昂扬向上的,在跳藏族舞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体态问题,才会跳的像藏族舞蹈。其次,藏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区别于农耕文化,一定要区别于江南小民族舞蹈的柔弱娇俏,想要跳的好看,要注意舞蹈时的热情奔放。在完成屈伸动律时,掌握起来并不难。你的脑海可以想像一下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山,和无边无际的视野,这就延伸到你最需要注意的膝盖动律,切记膝盖没有完全直、也没有完全蹲死的时候,而是灵活的、平稳的、连绵不断的颤动律,切记做的有棱有角。注意了这些,相信你的藏族舞蹈会有很大的进步
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朝鲜舞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朝鲜族舞的体态动律特点:基本体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基本脚型:绷脚背、勾脚趾。基本手型:食指、中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微屈,大拇指接近中指。男为自然手型。朝鲜舞是有特点、十分细腻的,体态和手、脚型的特点皆贯穿在动律中,形成独特的舞姿风格,它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朝鲜舞动律应概括为垂直的屈伸动律和平移的屈伸动律两种,运动线多为上抛弧线和涌浪式的下弧线。此两种基本动律皆要求膝部和腕部的控制力,即: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朝鲜舞基础步法类动作: 屈伸动律和以此紧密相连的气息(屈时吐气,伸时吸气) 每个步法迈步之前,都有一腿弯曲,另一腿抬起的动势特点 脚抬起到落地都有从脚跟,脚心,脚掌或脚掌经过脚心到全脚一节一节的脚腕控制力的存在。朝鲜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