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按摩手法教学

足疗按摩手法教学,第1张

1、单食指扣拳法

单食指扣拳法是指施术者一手扶持受术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间关节屈曲,以食指中节近第1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作定点顶压。此法适用于肾上腺、肾、小脑和脑干、大脑、心、脾、胃、胰、小肠、大肠、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区。

2、双指钳法

要领:操作者的无名指、小指第1、2指关节各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中指微屈后插入到被按摩足趾与另一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第2指关节的尺侧面(靠小指侧) 放在要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按在食指第2指关节的桡侧面上,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2指关节刺激反射区。

发力点:靠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带动食指对反射区发力。中指不发力只辅助衬托作用。

适用范围:颈推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

3、拇指腹按压法

拇指按压法是指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此法适用于内肋骨、外肋骨、气管、腹股沟等反射区。

4、单食指钩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第2指关节屈曲45度,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屈,虎口开大,形成与食指对持的架式,形似一镰刀状。 

发力点: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后顶点的桡侧(靠拇指侧) 或食指末节指腹的桡侧或食指第2指关节屈曲45度后的顶点。  

适用范围: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

5、拇指推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微屈,拇指指腹与其它4指对掌,虎口开大。 

发力点:拇指指腹的桡侧。  

  轮指是很多琵琶演奏中都出现的几千,那么琵琶轮指技巧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琵琶轮指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琵琶轮指技巧:轮指的注意事项

 轮指较 其它 指法来说,相对要难练一些,因为它要克服我们手指生理上的种种局限。有很多人放弃琵琶,大多是因为轮指难练。练好轮指,对表达一个曲子的内涵至关重要,初学者则要在一接触琵琶就要开始练轮指。

 在吉它演奏中,有不少技巧与琵琶类似,其中之一便是轮指。只是吉它的轮指一般是三指轮(即用食、中、无名指),半轮时方加入小指,且用的是“勾”,大拇指一般不参与轮,只用来弹低音以求得和声效果,所以吉它的轮指相对要容易些。

 琵琶轮指是用五指轮流去触弦,共得五声,且要求这五声发音量相仿,节奏均匀。我们五个手指的长短、粗细、掌指关节间的宽度等都不一样,而且在触弦时,它也不象平常我们习惯的把手指向内勾,而是要一个一个地把手指向外弹出去,且触弦的部位要集中在五市分内。所以,练好轮指是要费一定的功夫的。

 轮指常见的问题是各指发音不均匀,不连续。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名、尤其是小指发音轻;大指、食指之间,大指、小指之间不连续;轮的整个间量较弱;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等。

 轮指主要是靠手指的关节运动发声的,而我们的手指一般大、食指关节较粗,力度大,而中、名、小指相对要细些、力量也小,尤其是小指,更是如此。所以,可先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的指关节作频繁的屈伸动作,以使增强各指关节的运动灵活度与力度。中、名小三个手指指甲在与弦身接触时所成横的角度要小些,弹弦时各手指尽可能向面板方向作内压。

 各指发音的时值不均匀,中、名、小三指弹弦速度较快而音量小,可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用极慢的速度和较强的音量,使其纠正太快的习惯。拇指挑与食指弹这音的时值较其它指之间长,大都由于在轮的开始时只会用食指起轮之故,可改用拇指起轮的 方法 。而对于大、小指间时值长的现象,则多是因为只会用拇指起板之故,可改用食指起轮的方法。

 轮的整个音量较弱,多是因为手指不灵活,力量小。平时要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及力量的练习,可随时将各指作单独而频繁的屈伸运动,以增强各指关节的灵活性与力度。在轮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各指的关节来运动。

 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尤其是拇指挑时噪音特别大,在练习时,先将拇指的两个关节的运动都练得非常灵活;次将拇指养成运转到名指处然后挑弦的习惯;再注意拇指甲与弦身在触弦时的时间要愈少愈好,触弦面积要愈小愈好。

 总而言之,在轮指练习中,要特别注意手指的灵活性与力度。一开始练轮指时,可默念“一二三四”的节奏,每一节奏开头要重弹,由慢速开始练,到练到一定程度时,手指自然会加快,长此以往,轮指就练成了。

 为了加强指关节的灵活度,在不练琴时,也可进行模拟练习,方法如下:

 把腕关节固定在桌面上,即手掌根部与腕关节相连的部位靠在桌面上(手背向上),将要练习的手向手掌方向弯屈,再将弯屈着的食指向前方用力弹出。在作上述的伸出运动时,须强迫第二、第一指关节运动和用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作伸出运动时,先将指甲用力抵靠在桌面上,然后用力伸出。

琵琶轮指技巧:琵琶轮指演奏技巧

 二胡等拉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可拉“长弓”来得到连续不断的长音。笛子等吹奏乐器,演奏长音时,可一口气吹出连续不断的长音。琵琶等弹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就须用“轮”或“滚”、“摇”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个快速单音联成了一个长音。用长弓与一口气吹的长音,是毫无间断的长音,用轮或滚摇的长音,在长音的中间,存在无数的短促间歇。

 轮指的定度:以右手指为第一、中指第二、无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个接一个依次顺向(左前方)弹出;接着大指为第五由反向挑进得五声称一轮。这种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指法称为轮指。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轮有两种奏法:一种叫“下出轮”,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由于它是先用小指开始作轮,因此叫做“下出轮”。清代浙派多用此法。其优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于相仿;缺点是音量一般较弱些。另一种叫做“上出轮”,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清代直隶派多用此法。其优点是发音量一般较强些;缺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致强弱不一。由于目前大都采用了“上出轮”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绍上出轮为主。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划、拂、扫、撇类 划、拂、扫、撇类,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现,能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轮指是琵琶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最难学的指法,通常有这种说法:轮指学好了,琵琶就学会一半了。

一、提高轮指力度能力,

 一是要固定规范的轮指手型。轮指的手型和弹挑的手型相同,都要形成半握拳状,手指的小关节都要弯曲孤起,大指和食指指尖捏在一起,手虎口呈圆圈形,右大臂自然下垂,右小臂和手背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整体上保持轮指的自然准备状态。

 二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空弦轮指练习。因为只有放慢速度练习轮指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可先从食指起板开始,然后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也可以从大指起板,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指与指间隔的时间要与钟表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般快即可。正确的方法要求先把手指半握起来,然后依靠每个手指小关节的力量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用力向外弹出,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向外蹦,哪个手指弹得不响就要重新再弹,不可四个手指同时从弦上草率划过。为了控制速度,锻炼手指的内在潜力,可用口默念数字的方法控制弹指时间,如:一(大指)二 (食指)三 (中指)四 (无名指)五(小指),五(食指) 四(中指) 三(名指)二(小指)一(大指)的循环练指。第一遍前行是大指起板,返回则是食指起板。每个手指完成弹弦后要迅速放松,由较直的指形恢复到半握拳的准备状态。

 三是要创造条件模拟轮指练习。也就是离开琵琶练习轮指,因为只在琵琶上练习轮指,时间短,局限性大。所以要扩大练琴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练习轮指。如行走,可以利用上衣对襟左侧边线做琴弦,左手捏住对襟下端将衣襟拉紧,右手可在衣襟上边练习轮指;如上课和就餐时,可以把桌子面和桌子腿的边楞线做为琴弦,在不影响学习和就餐之余练习右手轮指;再就是可以把墙角做为琴弦,只要路过墙角时,右手就要不失时机的在墙角线上练上几遍。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如不练轮指手指就会发痒,长此已久,右手五指的内在力量和轮指技术就会不知不觉的逐渐加强。

 二、提高轮指独立能力

 同学们开始学习琵琶轮指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右手指分不开,五指连在一起,相互粘连,动一指全军覆没,甚至因此动摇了学习琵琶的信心。那么怎样解决手指互相依赖,不能独立出指的弊端呢 经验 表明,一是要练习反轮指法。所谓反轮就是小指起板的轮指。轮指顺序是小指在前,然后无名指、中指、食指、一次向外弹出,大指最后挑进。其手型与正轮一致,准备动作都是半握拳形状。手指的用力(紧张)与放松要灵活交替转换,速度与上述讲的正轮相同,可以在D调的第一把位2 3 4 5(即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以次弹出),反复进行。

 也可以大指先挑里边的空弦,然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在一弦上以次轮出,这种轮法就叫挑轮。这样可以打破传统轮指的常规习惯,让每一个手指得到有效的独立锻炼,尤其是对无名指和小指的独立锻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进行手指分解轮指练习。就是变五个手指弹一个音,为一个手指弹一个音。以D调为例,如第一把位的1 2 3 4 5,食指起板弹1、中指弹2、无名指弹3、小指弹4、大指挑5;再就是大指起板挑5,然后4 3 2 1由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弹出,也就是反轮形式。连续起来就是正轮、反轮交替进行。这种方法是锻炼五个手指独立操作最有效的方法。五指轮练成了,琵琶的三指轮、半轮(即四指轮)就会无师自通了,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轮指能力。三是进行挑轮练习。

 在上述指法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即发音点数达到嗒嗒嗒的均匀线条后时,就要开始练习挑轮指法。具体指法就是大指挑里弦在前,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弹一弦在后。可以说挑轮指法是琵琶演奏最难掌握的指法。开始要先练习慢节奏的四分音符曲子,大指按每拍一个轮子,一个轮子挑一次的数量进行;然后再练习节奏比较快的八分和十六分音符。这个阶段的挑轮效果,就形成了大指唱主角,其他轮一弦的四个手指就成了唱配角的关系,主音是大指在里边三条弦上的挑奏(即复调),副音就是一弦上的轮指衬音。如《春雨》中的大段挑轮,全是十六分音附的挑奏,在音乐学上就叫配器和声。要达到这种轮指能力,按每天练琴2、3小时计算,得需要三年的功夫。

 三、提高轮指颗粒能力

 首先要练成右手五个手指都会象食指那样弹挑、滚奏的能力。具体方法是,要打破以往只用食指和大指弹挑的常规,改为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要会弹挑本领,在演奏琵琶弹挑练习曲时,要下意识的采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进行交替弹挑练习,尤其要练好小指和无名指的弹挑练习,因为这两个手指的力量有先天的不足。开始要坚持从慢弹起,要求每一首练习曲子大指和其他四个手指要轮流弹挑一遍,直至小指、无名指、中指力量和灵敏度均达到食指的力度和速度为止。

 二是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要均衡统一,有较强的颗粒性。我们在练习轮指中,要经常检查每个手指的发音情况,听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是否圆润、饱满、透亮,轮指的颗粒声音是否干净连贯。对发音木讷、沙哑或里外碰弦的手指,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手指能力的单独训练,进一步增强力量软弱手指的力度和弹挑能力。如果五个手指的力量均衡了,那么轮出的声音也就统一均匀了。

 三是要正确的运用轮指角度。角度是因为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甲随着轮指时出指的方向所决定的,方向不同其角度就不同,而产生的音色也不同。这是由于手指甲用峰的区别。我们戴的指甲有三个峰面,即上侧峰、下侧峰、中峰。上下两峰属偏峰,中峰是指甲的正面,这个峰触弦发声圆润亮丽,饱满透明,而其它两峰发声生硬尖厉。所以要多采用中峰轮指,以求轮指声音饱满、园润、颗粒性分明的良好效果。采用中峰轮指,手腕要辅助手指运动稍向上转动,右手背要保持与琵琶面板相垂直的角度,这样有利于调整小指和无名指过弦用峰的角度。再就是触弦时指甲吃弦的深度越浅越好,这样发出的声音干净、集中、统一,富有较强的颗粒性。

 四、提高轮指纯净能力

 一是左手指按弦的位置要得当。

 如果手指尖按在相、品的大上端,离相、品距离较远,弦身与相、品接触不实,弹弦后琴弦震动摇摆与相、品发生摩擦,就回发出唦唦的噪声;如果手指按在相、品的顶端,妨碍了弦身的震动,就会产生木哑之声。正确的按音位置应按在离相、品很近的上端,手指下侧紧挨着品的上边缘,右手轮指时左手按指要用力按实,让弦身与相品接触处不留缝隙,使相、品上端的琴弦没有震动的余地,这样就会发出干净明亮、颗粒饱满的乐音。

 二是右手轮指的手势要正确。

 轮指时左右碰弦的原因主要是手指小关节僵硬机械,缺乏弹性,收放不自然,动作不灵活,手指没有及时收回,而是继续伸直运作且动作过大而碰幢到其他琴弦发出的噪音。正确的轮指手势是,右手指弹弦后马上回复到半握拳准备状态,弹弦时小关节要产生压弦感觉,能够较好的利用琴弦的弹性对手指产生反弹作用,使手指自然地返回到半握拳位置。手腕要配合轮指上下轻微旋转,其力量要与手指的用力相均衡。如果手腕的力量大于手指的力量,就会导致手指的活动范围扩大而碰弦产生噪音。大指挑弦后中关节要立即收回,不要总是伸直状态,大指的具体运作是,准备挑弦要低头,挑弦时要抬头,手虎口始终保持圆形状态,这样就预防和消除了碰弦机会。

 三是左手按指要与琴弦严密结合。

指关节挫伤

指关节挫伤,是手部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除拇指只有一个指间关节外,其余四个手指都有近侧和远侧两个指间关节。每个指间关节均有近节指骨的头部与远节指骨的基底部相对应组成关节,在关节囊的两侧有副韧带紧张,指关节屈曲时,两侧副韧带松弛。指关节正常时,只能作屈伸运动,而无侧方活动。

手指受到骤然的侧方打击,或指关节因外力呈过度背伸、掌屈或扭转,均可导致指关节的侧副韧带、关节囊或关节软骨的损伤。损伤时,常有指间关节的暂时性半脱位或撕脱性肌腱的挛缩、变性,关节囊及韧带增厚,呈棱形肿大,关节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最后导致骨关节炎。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明显受限。侧副韧带断裂者,有侧方成角畸形,手指关节凸向伤侧。

指关节伤侧有压痛,被动侧向活动时疼痛增剧。侧副韧带断裂者,指关节不稳,并有侧方活动。少数病例可伴有关节边缘的撕脱骨折,骨折片可进入关节腔内。X线检查可提示关节变化情况,有利于确定诊断。

治疗

外敷接骨3。侧副韧带断裂者,可用胶布把伤指与邻指一起固定,若伤在拇指两侧、小指尺侧或食指桡侧者,应在伤侧放一小夹板,再用胶布固定。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桡腕关节 31 桡腕掌侧韧带 32 桡腕背侧韧带 33 腕尺侧副韧带 4 腕骨间关节 5 腕掌关节 6 掌骨间关节 7 掌指关节 8 手的运动特点 9 关节炎 1 拼音

shǒu guān jíe

2 简介

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关节。

3 桡腕关节

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桡尺远侧关节盘构成关节窝,舟骨、月骨和三角骨构成关节头,(豌豆骨位于三角骨前面自成关节)。头与窝都呈椭圆形,关节囊本身薄弱,但有下列韧带加强:

31 桡腕掌侧韧带

由桡骨下端前面及茎突张至舟、月、三角骨和头状骨的掌面。

32 桡腕背侧韧带

由桡骨茎突扩展到舟骨外侧和头状骨及大多角骨。

33 腕尺侧副韧带

从尺骨茎突张至三角骨内侧面和背面,以及豌豆骨和腕横韧带上缘。关节的动脉来自骨间掌侧动脉、桡动脉与尺动脉的腕掌支和腕背支。尺神经的深支和手背支、正中神经的骨间掌侧支及桡神经的骨间背侧支都发支进入关节。桡腕关节可作屈伸展收运动;屈伸总幅度约为150°,屈略大于伸;展收约60°,收略大于展。桡腕关节的运动常伴有腕骨间关节的活动。在X线下可见外展时,月骨接触关节盘,三角骨与尺骨之间的距离加大;内收时,舟、月、三角骨都移向外侧、三角骨接触关节盘。

4 腕骨间关节

腕骨间关节基本上都属于平面关节,包括各列腕骨各骨之间的关节和两列腕骨之间的关节。舟、月和三角骨构成近侧列腕骨之间的关节,其相对面的近侧缘有腕骨间韧带将其关节腔同桡腕关节完全隔开。但在远侧则与腕横关节的腔相通。大多角、小多角、头状和钩骨的相对面也构成关节; 各关节面中分亦有骨间韧带相连,故其关节腔的近侧分与腕横关节相通;远侧分与腕掌关节相通。两侧腕骨相对面构成腕横关节(腕中关节),其关节略浅呈“~”形,尺侧2/3凹向上,桡侧1/3凹向下,其运动幅度大于各列的腕骨间关节。腕横关节的关节囊附着于各骨的掌面与背面;囊外有韧带加强:①腕骨间掌侧韧带;②腕骨间背侧韧带,其中有自头状骨前面辐射至周围腕骨的腕辐状韧带; ③架于腕桡侧隆起和尺侧隆起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即腕横韧带,它将腕沟变成腕管。豌豆骨与三角骨组成独立的腕豆骨关节,囊外的豆钩韧带及豆掌韧带附于钩骨钩及第V掌骨底; 实际上豌豆骨可视作尺侧腕屈肌的籽骨,上述韧带是该肌腱的延续。

5 腕掌关节

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各掌骨底构成。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Ⅰ掌骨底构成独立的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及环展运动,第2~4指的腕掌关节属于平面关节,活动度甚小,唯第5指者活动度稍大。关节囊外有腕掌侧韧带及腕掌背侧韧带予以加强。腕掌侧、背侧韧带位于钩骨、头状骨同第Ⅲ掌骨和第Ⅳ掌骨之间,及大多角骨与第Ⅱ掌骨之间。

6 掌骨间关节

掌骨间关节是第Ⅱ~Ⅴ掌骨底毗邻面之间的平面关节,其各自的关节囊与腔都与腕掌关节者相连。囊外有掌骨背侧韧带、掌骨掌侧韧带和掌骨骨间韧带加强。此组关节活动度甚小。

7 掌指关节

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属于球窝关节,但掌骨头关节面的前分平,故虽可作屈、伸、收、展及微小的旋转运动,但指在屈位时,则不能作后三种运动。关节囊较松弛,其两侧有掌指关节副韧带加强;第Ⅱ~Ⅳ掌骨头之间更有掌 骨深横韧带加强。此外,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坚韧的掌侧韧带,位于掌骨头前面。拇掌指关节的特点是关节面曲度小而宽,掌骨头前面有嵴与沟,接籽骨。指关节 指关节是指节骨下端的滑车与下位指节骨底之间的关节; 关节囊较松弛,但有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予以加强;只能作屈伸活动。

8 手的运动特点

①因拇指腕掌关节属于鞍状关节,同时,拇掌骨又离开其它4掌骨向内侧旋转90°,所以,第Ⅰ掌骨(携带其指骨) 的运动方向与其它4指者不同。即屈、伸在冠状面内、展、收在矢状面内进行。对掌运动是拇指掌骨在腕掌关节的屈收和甚微的旋内活动的总和,拇指可与其它4指相对,使手的掌面成深窝。这是上肢运动灵活性特征之一。②第2~4指的展收以中指为准。

9 关节炎

因手指关节劳累所致,手指肿痛,多见于腱鞘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腱鞘是指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具有保护、固定、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若肌腱长期过度摩擦,会造成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起手指肿胀。

手指屈伸受限,伴有弹响,称为指屈肌腱鞘炎,俗称“扳机指”。手指骨关节炎,是一种以手指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指关节永久性活动障碍。故一旦出现手指肿痛,应及时治疗。

手指关节的治疗

从经脉循行方面来看,手部循行经络主要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六经。手指肿痛主要由经络不通、气血不荣导致,故常应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荣养气血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手指挫伤及长期劳损,避免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同时应注意排除风湿、营养不良等慢性病。

对于病人出现掌指关节部位疼痛的情况,多是由于掌指关节部位的退变,骨性关节炎或者是劳损受凉导致的狭窄性腱鞘炎导致。所以在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平时一定要避免掌指关节部位反复的屈伸活动,和避免手部过度的提物活动,以免导致掌指关节部位的疼痛加重。疼痛期间,早晚可以行手部的烫洗,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性水肿的消退,对于疼痛的缓解也有很好的帮助。如果疼痛相对比较重,可以适当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也可以行掌指关节部位的小针刀或者在痛点部位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掌指关节部位的疼痛。

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 度。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 关节活动度,前者是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 后者由外力产生,无肌肉的随意运动。法医 学鉴定时,测量关节的主动与被动ROM 时,应注意两侧比较,以关节起始位为中立 位0°法纪录,如肘关节活动度:伸0° (中立位),屈140°。(沈忆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关节活动度 外文名 :Range of motion 简称 :ROM 别称 :关节活动范围 测定方法,临床症状,评定标准, 测定方法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是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病人的基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 临床症状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包括: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评定标准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具体内容 ROM评定的工具与规则 ROM的测量 一、测量工具: 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 1、舒适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三、测量结果的记录 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 第三节 ROM的测量方法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 0 ° -- 45° 2、颈后伸 0 ° -- 45° :端坐或直立 轴心:下颌角 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 0 ° -- 45° :端坐或直立 轴心:第七颈椎棘突 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 0 ° -- 45° :仰卧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直立位 轴心:L5棘突 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 2、脊柱侧屈0°-40° :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仰卧或直立位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分别可在三个面围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肩部的运动主要是盂肱、胸锁、肩锁、肩胛胸壁四关节配合协调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关节完成,以后的运动由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运动比例2:1。 1、肩关节屈0°-180° :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2、肩关节后伸0°-60°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3、肩关节外展0°-180° :坐或俯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后上臂中线 4、肩关节水平外展0°-40° :坐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5、肩关节水平内收0°-130° :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6、肩关节外展内旋0°-70° 7、肩关节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肱尺关节:肘关节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协助近端桡尺关节的运动。 桡尺近端关节:完成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肘关节伸展-屈曲0°-135°/150 ° :坐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上臂中线 3、前臂旋后0°-80°/90 ° :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三)腕ROM 解剖及运动学 腕部关节是由桡、尺骨远端及8块腕骨组成。狭义:桡腕关节。广义:桡腕、腕骨间、桡尺远端关节。桡腕关节可行掌屈、背伸、尺、桡偏四种运动;桡尺近、远端关节共同完成旋前、旋后运动;腕骨间关节协助桡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掌屈以桡腕为主,背伸以腕骨间关节为主。 1、腕关节掌屈0°-80° :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平行 2、腕关节背伸0°-80° :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 3、腕关节尺偏0°-30° :坐位 轴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 固定臂:前臂中线 4、腕关节桡偏0°-20° (四)、手部关节 1)解剖:骨的构成 8个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拇指2个指骨)数个籽骨。 A、腕间关节:腕骨间关节(相邻腕骨间)运动很小。腕横关节(两排腕骨间)运动大。 B、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对指活动大,其余小,4、5屈、伸15`20` C、掌骨间关节 3个(2-5间) D、掌指关节屈、伸、侧方运动,被动旋转。 E、指间关节 屈、伸运动。 2)运动学概要 拇指: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2--5指掌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 3)手的功能 3个功能轴;纵轴、前后轴、横轴 手的动作;握、捏、钩。 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休息位 腕关节背伸曲10 ~15度,其余手指关节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侧外展。 4)活动范围测量; 手指ROM 1、掌指关节( MP)屈曲0°-90°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掌指关节(MP)过伸0°-15 ° --45°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3、掌指关节(MP)外展0°-15 ° --45°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坐位 轴心: PIP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90° :坐位 轴心: DIP顶部 固定臂:远节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 :坐位 轴心:拇指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90° :坐位 轴心:拇指指间关节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3、拇指桡侧外展0°-50° :坐位、手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4、拇指掌侧外展0°-50° :坐位、手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5、拇指对指 用尺测量 三、下肢ROM 1、髋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髋关节是球凹形关节。颈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为髋外翻,〈110度为髋内翻。前倾角20度,股骨内旋时前倾角消失,外旋时前倾角增大。 髋关节的运动轴:额状轴屈、伸。矢状轴内收、外展、垂直轴。 2)ROM测量 量前屈125度,后伸15度,内收35度,外展45度,内外旋各45度。 2、膝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构成。股胫关节、髌股关节、胫腓近端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屈膝时轻度旋转 膝关节内半月板功能:保护、充填、制动、调节压力、滚珠作用、润滑作用、弹簧作用。 2)ROM测量 膝关节屈--伸0~130度。内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下胫腓关节(上下、前后、旋转、侧方运动),距小腿关节(背伸、跖屈) 踝关节韧带:前、后韧带、三角韧带(内; 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副韧带(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足部:共26块骨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足部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重要关节;距下关节(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前两个关节使足发生内、外翻,后两个关节称为跗横关节使足发生内收外展。 ROM测量 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45度、背伸45度,内翻40度,外翻40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6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