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体型受遗传基因的影响,
其次,瘦人和胖人的基础代谢率不同,瘦人的基础代谢率高,胖人相反,也就是说,两种人吃下同样热量的食物,瘦人用来维持自身基础代谢(比如心跳,血液循环等)的热量消耗就可以用掉很多,所以能储存在体内的就会很少,相反,胖人用来维持自身基础代谢率所需要的热量本身就少,所以,吃下相同热量的食物,他用不了那么多,所以不运动的话就要储存的体内变成脂肪。
再次,从中医上来讲,一般虚寒体质的人,体内寒气重,体液也较多,所以体型大都胖;而实热体质的人,体内阳气重,体液也较少,所以体型比较消瘦,同时容易上火和便秘。
原因一
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最大的生理原因可能是胃肠系统较弱,消化吸收系统无法正常运动,吃进的食物还没消化就被排泄掉,自然胖不起来。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千万不要暗自窃喜,这样的人体质比较弱,免疫力较低,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亚健康范畴。建议先调理脾胃,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原因二
不过话说回来,人的体质受父母遗传因素影响确实比较大。瘦人受父母的遗传或从小得到合理的饮食营养,身体能量代谢水平较高,人体消耗的能量也较多。很多实际情况说明:从小运动比较多的人,体内肌肉含量高,基础代谢高,消耗能量也较多。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即使躺在床上不动,身体也会帮他们消耗比较多的热量。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调理体质。
原因三
当你在找吃不胖的原因时,你的朋友没准正在健身房挥汗跑步;当你还在熬夜时,你的朋友早已进入梦乡了。仔细观察身边体型好的朋友,他们是不是生活比你规律一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活动量很少,所以尽可能的利用空闲时间,让自己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健康,更可以提高活力,保持年轻状态。每天保持适量运动,是健康的不二法则。
原因四
有人吃很多蔬菜、水果,但热量并不一定很高,因为这些食物热量含量相对较低;有人吃的很少,你问她吃什么?蛋糕、披萨、冰淇淋……热量自然低不了。饮食结构不同,提供给身体的营养和热量就不同。举例来说,同样重量的蛋糕和馒头,蛋糕的热量是馒头的15倍。另外,烹饪方法也影响着增肥进程。一般来说,同等重量的蔬菜,拿油炒后热量比用水煮高得多,这盘菜的热量会骤增10倍左右。
注意:
在这里,想提醒那些自认为怎么吃都不胖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会逐渐减弱,如果你长期吃进高热量的食物,体内脂肪肯定会增加。这就是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以前多吃不胖,现在注意控制反而胖了的原因。
瘦人怎么吃都不胖的原因
瘦人喜欢吃体积大密度小的食物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营养学教授芭芭拉路斯做了关于食物“卡路里密度”,即食物所含卡路里与重量的比值的专门研究。高水分含量的食物——水果、蔬菜、汤、炖品以及煮熟的粗粮——所含热量低并且使人吃得满足。这些食物大多富含纤维素(一只苹果含3克纤维素,一杯熟大麦含6克纤维素),使你吃得饱。不知是否有是意识地,瘦人常遵循这样的战略:一开始就吃大份的汤或者沙拉,这样接下来的正餐就会吃得更少。路斯的研究发现吃正餐时从低卡沙拉(3杯才100卡路里)吃起的人,很可能总体上摄入的热量更少。这样吃法帮助你减少12%的卡路里摄入量,路斯说。她还补充说,含大量水分的食物会让你觉得你已经吃了很多。同时她还发现,在吃饭时喝水,是没有这个功效的。
瘦人留心食物的份量
瘦人们总是留心他们要吃什么以防变胖,大多数时候他们只往自己的盘子上放水果、蔬菜或者瘦肉。他们同样使用一些战略,例如只点一样招牌菜,吃有份量控制的冰冻食品,不去家庭式大份量的餐厅,以及使用比普通尺寸小的盘子。国际体重控制登记 (NWCR)是一项对5000多人进行的研究,研究他们长期减肥后的如何保持他们的体重。研究发现成功的体重保持者倾向于每天吃5小餐而不是3大餐,这样比较容易控制份量。
瘦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注册营养师安妮,《享“瘦”一生》的作者,在肥胖诊所里工作了5年。“我经常见过那些不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女性,”她说,“她们生活的全部就是给予,给予,再给予——尽管这并不是一个错误,但是有时候你需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瘦的女性的生活优先次序是吃得恰当,经常运动,以及减压,这些都是保持苗条的妙方。更适当地讲,是关于如何照顾好你自己。当人们燃起生活激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控制体的秘密已经在他们心中,而不是一些流行的神奇减肥食谱,弗来彻说。
瘦人运动多站立多
瘦人每天站立超过2个半小时,一年可减重15公斤。每天可在身上带一个步程计,看看自己的步行数字距离提倡的每天一万步差多少。每天还应加上30分钟伸展运动,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乘电梯爬楼梯,如果精力允许的话还可擦擦地板。计算一下这些运动燃烧了多少热量。
瘦人睡得多
瘦人每周平均比超重人群多睡2个多小时,也就是每天多睡17分钟而已,比起每天一大堆时间表来,把多睡17分钟加入其中也并非什么难事。工作之余找点时间打个盹,对成年人而言已经达到多睡的目的了。
瘦人懂得照顾自己
瘦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瘦女性的生活优先次序是吃得恰当,常运动及减压,更懂得照顾自己。
瘦人的父母也很瘦
肥胖一方面是基因作用,剩下的都是环境作用。”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负责人,NWCR的创办人詹姆斯O希尔博士说。如果你坚持运动,健康饮食,多吃未加工食物,一直坚持这些习惯,你保持苗条身段的机会大大增加了。霍莉约翰逊今年45岁,是一个8岁小孩的妈妈。她形容她爸爸像“一支竹竿”,她妈妈的体重“和她跟爸爸结婚的时候相差不过3磅”。尽管她的基因似乎对她控制体重很有帮助,但她把维持健康体重的原因归功于健康的饮食。“我们一家经常一起吃早餐和晚饭,”她说,“我吃住家菜长大,而现在我们的家人每晚都一起吃饭。健康的饮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瘦人不会不吃饭
苗条的人不会当他们的肚子开始叫时就放下手头上所有事情去吃东西,但他们也不会让自己饿得太久。“我接触过15000个病人,不吃东西最容易导致人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心理学家史蒂芬说。为什么呢?过于饥饿导致过度贪吃,使失去你对暴饮暴食的控制力。40岁的剧作家艾利斯奥尼尔对这个现象非常熟悉。“不吃饭对我来说很致命,因为我变得非常饿,而我再也无法忍受。”她说,“然后我会开始吃任何东西,而且暴食。有时候我还把饥饿当成允许自己吃一些不健康食物的借口,比如比萨或者炸薯条。”
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虽然在中医学中近年才明确提出“体质”的名称,但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对人体体质认识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即对体质的形成、分类,以及体质与病机、诊治的关系都有论述。后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医著中也都包含有体质的内容。但论述零散,且缺乏整理,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体质的研究逐步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已由整理古人有关认识转为社会调研及临床应用,并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中医对体质的研究出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临床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有人更倡导建立“中医体质学说”,以加强加深这方面的研究。
影响体质的因素 体质的形成受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活及饮食条件、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即禀赋,还包括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遗传性特异体质。年龄是影响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质随年龄而呈现时限性,如小儿体质具有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但生机蓬勃的特点,老年人则有脏腑功能低下、日趋衰老的特点。男女体质之间存在差别,现代生理病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染患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肠胃炎和肝炎,男性比女性更为敏感,患病率更高。其原因主要是女性产生免疫力的基因比男性高一倍。情志活动贵于调和,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调节的范围,就会影响体质,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活动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良的性格和个性对体质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体质的构成还与不同地理区域有明显关系,不同的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人的体质。一般说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阳虚质和见寒象者为多;南方人病多火热,体质多阴虚。此外,生活条件的优劣,是否注意饮食宜忌,以及疾病因素、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对体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体质与发病 外界致病因子虽不断侵袭人体,但能否发病,一般取决于体质。再则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例如易病寒的人,多为阳气素弱之体;易病热的人,多为阴气素衰之体;胖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劳嗽;老人肾气虚衰,多病痰饮咳喘。体质还影响着疾病的性质和转归,例如同是感受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从阳化热,而为“湿热”;阴寒之体得之,则从阴化寒,而为“寒湿”。其原因在于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机体对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不同转化。当然,人体致病随体质阴阳偏颇而转化的“从化”现象是相对的,因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体质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如治疗恰当与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体质与辨证 “证”是某一特定情况下,某些明显的、易变的病理特性之总括,而“体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但证和体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体质的辨识有助于对证的判断。如以小儿体质特点为例,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致病易由表入里,易见寒证,也易见热证,且以急证、里证、虚证为多。又小儿因脏腑娇嫩,特别是肺脾肾常显不足,故应多注意肺脾肾之证。再,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体质特点也给临床辨证提供了参考。可见,通过辨体质,能对错综复杂的病证获得更全面、更精确的诊断。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常需要对体质进行分型。曾有过多种分型方法,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禀赋不同的各种体形加以归纳,再进一步分为二十五种体质类型。但目前的分型方法主要集中为以下两种:①以体态观察、形神结合、舌脉合参、性格类型和饮食习惯为依据,分为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七型。②以临床所见宏观形证、脉色特征为依据,以临床机能为主,分为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6�7质六型。至于对体质的分型是否需要统一及如何统一,尚有待在临床实践中加以研究。
体质与治疗 ①因人施治。人体素质有强弱之异,有偏热偏寒之殊,因此临证治病必须结合患者平素体质而治。如面白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多痰湿,若感受寒湿,非姜附参苓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亦必黏滞难解,考虑其阳虚体质,须通阳气以化湿,若过凉则湿闭而阳更困。反之,面苍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津液,与阳虚体质者治法正相反。此外,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等造成的体质差异,在治疗中都应予以重视。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由于体质差异,即使同患一种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同的致病因子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出现相同或类似的病机和临床证型,而施以相同或类似的治法。③视体质用药。如阴虚质宜甘寒、咸寒清润,忌辛香温散、苦寒沉降,饮食当避辛辣;阳虚质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泻火;气虚质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 体质-指标体系 体质研究以群体为主要对象,涉及门类多,内容广泛。体质测定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和指标。跳远训练 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坐高和身体组成(皮脂厚度、体脂比重、去脂体重等)2、功能指标,安静心率、血压、肺功能及心血管运动试验等3、身体素质指标,力量指标(握力、背肌力、腹肌力等)、爆发力指标(纵跳、立定跳远)、悬垂力指标(单杠屈臂悬垂)、柔韧性(站立体前屈、俯卧仰体)、灵敏和协调性(反复横跨)、平衡性(闭眼单足站立)、耐力项目4、能力指标,跑(快速跑)、跳(急行跳远、摸高)、投(投实心球、掷垒球等)
很多人会容易出现一些心脏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心脏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是不停的跳动的,所以总是会有些小问题出现的,只要我们注意应对就可以了。比如有的人可能时不时有觉得自己心跳太快的症状,这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般又该怎么应对呢?
1、生理性因素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因素
引起心动过速的因素中,药物也是一个方面。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3、病理性因素
病理性的心动过速就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4、心脏血管疾病
心血管类疾病也是引起心动过速的因素之一,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5、青春期心动过速
青春期的植物神经功能一般都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紊乱或功能失调。心动过速就是由于植物神经统帅下的交感神经(使心动加速)和迷走神经(抑制心跳)协作失调,交感神经占了主导地位。换言之,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及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不过,这只是暂时障碍,不须特殊治疗,过了青春期,心悸也就自愈了。
6、怎么养心脏
1、养心需要看季节
养心要注意季节,暑天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是心的液体,流汗过多会有损心阳。所以暑天时心要静养,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快走和慢跑。运动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2、早晨不剧烈运动
早上应做“平和运动”。“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表明早上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步行上班。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步行上班的人比坐车的人感冒率低25%。
不要把步行改为跑步。英国布鲁奈尔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跑步的人更容易感冒;而日本专家则发现晨跑会令血管里血栓凝结的几率增加6%。
3、不急不燥不暴食
比利时研究人员认为,在心脏病的诱因中,可卡因排第一位,第二位是暴食暴饮,第三位则是狂喜暴怒。如果吸食可卡因,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2300%;如果暴食暴饮,心脏病发病率增加700%;狂喜暴怒,心脏犯病的几率增大5倍。
和咖啡因一样祸从口进的还有暴食暴饮。美国研究人员有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两小时内心脏病发的几率为普通人的4倍,一小时内为10倍。管住嘴,养好心阳,配合良好的作息,就能养出强壮的心脏。
4、养心选择好时段
“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认为,晚上11点前可洗热水澡并入睡。这个时间表暗合了中医理论。起床后,先将身体从睡眠状态中唤醒,喝杯水。这是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建议。喝水是为了补身体睡眠8小时的缺水。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5杯水(每杯250毫升)的女性,相比每天只喝两杯水的女性,
罹患心脏病的几率低41%。中午11点~下午1点的午时和晚上11点到临晨1点的子午觉,都是养心的重要时段。
5、保持良好的心情
研究表明,开怀大笑能让血管的内皮放松,增加血流里;而且笑一次,这样的效果就能保持至少45分钟。如果人经常情绪抑郁、低落,久而久之,心脏功能就不如同龄人;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心脏负担也会很大;另外,争吵也会对心脏造成不利的影响。
6、养心者吃七分饱
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每天减少30%的食量所换来的结果居然是延长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瘦人的心脏可能比胖人年轻10到15年。其他相关资料显示,限制卡路里摄入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常人得到明显改善,DNA被破坏的迹象也减少了。科学家相信,控制食里可以减少过高的血糖带给组织的破坏,降低炎症的发生率以及削减自由基。
膳食中的食物应注意多样化,饥饱要适中,以七八分饱为宜,粗粮细粮搭配吃,三餐应合理安排。多吃鱼类、坚果、谷类、水果和蔬菜,少吃各种动物脂肪。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之外,平时还可多吃些酸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橘子,还有辛辣
食物,如大蒜、洋葱、生姜、辣椒等都能促进血管氧化。另外要注意少盐,最好每天不超过6克,对甜食要限制,油也要少吃,最好每天不超过25克。
心脏是我们身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所以许多人都是非常注重心脏健康的,但是许多人的心脏健康状况却并不是很乐观,例如有的人就存在有心跳过快或者心率不齐等情况,那么心跳超过多少不正常?心动过速是怎么回事?怎么护理心脏?
1、心动过速的急救方法
1、让病人大声咳嗽。
2、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3、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4、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如果上述办法不能缓解医学
教育网整理,病人仍头昏。出冷汗、四肢冰凉,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年轻人出现心动过速,是因为青春期的植物神经功能一般都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紊乱或功能失调。不过,这只是暂时障碍,不须特殊治疗,过了青春期,心悸也就自愈了。青春期心动过速虽不是器质性病变,但心跳加速时,特别是心率超过每分钟140次,也是很不舒服的,所以心动过速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时,就应该适当休息,服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平衡的药。在120次以下的,一般不须休息,适当用些药就可以了。
2、怎么养心脏
1、养心需要看季节
养心要注意季节,暑天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是心的液体,流汗过多会有损心阳。所以暑天时心要静养,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快走和慢跑。运动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2、早晨不剧烈运动
早上应做“平和运动”。“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表明早上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步行上班。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步行上班的人比坐车的人感冒率低25%。
不要把步行改为跑步。英国布鲁奈尔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跑步的人更容易感冒;而日本专家则发现晨跑会令血管里血栓凝结的几率增加6%。
3、不急不燥不暴食
比利时研究人员认为,在心脏病的诱因中,可卡因排第一位,第二位是暴食暴饮,第三位则是狂喜暴怒。如果吸食可卡因,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2300%;如果暴食暴饮,心脏病发病率增加700%;狂喜暴怒,心脏犯病的几率增大5倍。
和咖啡因一样祸从口进的还有暴食暴饮。美国研究人员有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两小时内心脏病发的几率为普通人的4倍,一小时内为10倍。管住嘴,养好心阳,配合良好的作息,就能养出强壮的心脏。
4、养心选择好时段
“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认为,晚上11点前可洗热水澡并入睡。这个时间表暗合了中医理论。起床后,先将身体从睡眠状态中唤醒,喝杯水。这是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建议。喝水是为了补身体睡眠8小时的缺水。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5杯水(每杯250毫升)的女性,相比每天只喝两杯水的女性,
罹患心脏病的几率低41%。中午11点~下午1点的午时和晚上11点到临晨1点的子午觉,都是养心的重要时段。
5、保持良好的心情
研究表明,开怀大笑能让血管的内皮放松,增加血流里;而且笑一次,这样的效果就能保持至少45分钟。如果人经常情绪抑郁、低落,久而久之,心脏功能就不如同龄人;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心脏负担也会很大;另外,争吵也会对心脏造成不利的影响。
6、养心者吃七分饱
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每天减少30%的食量所换来的结果居然是延长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瘦人的心脏可能比胖人年轻10到15年。其他相关资料显示,限制卡路里摄入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常人得到明显改善,DNA被破坏的迹象也减少了。科学家相信,控制食里可以减少过高的血糖带给组织的破坏,降低炎症的发生率以及削减自由基。
膳食中的食物应注意多样化,饥饱要适中,以七八分饱为宜,粗粮细粮搭配吃,三餐应合理安排。多吃鱼类、坚果、谷类、水果和蔬菜,少吃各种动物脂肪。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之外,平时还可多吃些酸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橘子,还有辛辣
食物,如大蒜、洋葱、生姜、辣椒等都能促进血管氧化。另外要注意少盐,最好每天不超过6克,对甜食要限制,油也要少吃,最好每天不超过25克。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担心。
运动时大量出汗是正常现象
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夏天气温高,从而影响人体内外部体温过高,器脏处于过高的温度中容易水肿,危机生命。因此夏天,人体会分泌大量的体液以保持体温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比如肥胖。体内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绵,有很强的保温作用。而人体因为运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肌体内的脂肪正好阻碍了这些热量的散发。而身体为了尽快散热,所以采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热。而偏瘦的人则不用这样。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缺钙。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 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
总之,夏天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避免体虚多汗。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营养。身处高温环境,人体营养物质消耗较大,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应从蔬菜、水果、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维生素D,钙丢失多的人还要补充优质钙制剂。此外,为防止中暑,特推荐以下防暑降温佳品。
冷饮西瓜汁 西瓜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加入500毫升凉开水、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 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将乌梅浸泡半小时,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白糖和食盐少许,冷后代茶饮,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 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作用。
双花茶 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薄荷凉茶 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冷却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 荷叶凉茶 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蔬菜、水果,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
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单纯肥胖或体重超重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8%。
因为肥胖而得冠心病者,限制能量摄入,体重就会降低,血压也随之下降,这也是肥胖型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建议:保持理想体重,一般蛋白质摄入占13~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5%。
减肥不宜过“狠”,比如轻度肥胖者,限制脂肪、糖类,使总能量摄入低于消耗量,同时增加体力劳动和活动即可,比如每月体重真正下降05~1kg,慢慢来,更靠谱。
扩展资料:
肥胖不仅容易导致冠心病,还有多种疾病。
1、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身体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积过多之外,内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内也都堆满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特别是对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至3倍。
2、肥胖易诱发糖尿病。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许多资料证实,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肥胖引发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肥胖体型。
3、肥胖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
人民网-冠心病患者怎么吃?
人民网-单纯肥胖也会增加患冠心病风险
人民网-肥胖症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医院说血液量占人体的11%。转自:百度。人体平均含有约47升血液,包括细胞及液体部份细胞部份占身体之血容量约45%,包括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所有这些成份均来自体内骨髓制造的干细胞液体部份占血容量其馀55%,由血浆及可溶血蛋白组成 科学分析表明:人体平均每公斤体重含血液70ml~80ml(占体重的7%~8%),
人体平均含有约47升血液,包括细胞及液体部份细胞部份占身体之血容量约45%,包括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所有这些成份均来自体内骨髓制造的干细胞液体部份占血容量其馀55%,由血浆及可溶血蛋白组成 据科学测定:正常人体总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8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血液并不者参与血液循环,有1/5-2/5的血液,是贮存在肝、脾、肺和皮下毛细血管贮备而不用的,人们习惯地把这称作人体的“小血库”。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可少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冷却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献血后反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对健康并无妨碍。人体失血后,先是血浆中的水份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间内,血浆蛋白浓度可以恢复,这是由于肝脏加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果。红细胞恢复稍慢,约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所以,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献血200-400毫升是无损身体健康的。 上述转自:雅虎知识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