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护具的意义:
不光是健美训练、篮球、足球、举重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会用到护具,护具的最主要意义就是保护训练者,减少运动中所受的伤害,因为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90%以上的损伤是发生在运动中的,属于运动技术性伤,而护具则是可以避免你遭受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一定要记住,护具只是辅助性的工具,最主要的避免受伤方法,还是对运动内容、自身素质的一个正确评估,避免受伤还是需要对自我有很强的保护意识。
健身使用的护具的选择:
1、手套
训练中所采用的手套大致分为——半指、全指、有护腕、无护腕。半指即是露半指手套。
特点就是比较灵活,一般训练上的手套会把手掌部位加厚一些,手掌部位的材质和其他部位也不会一样,主要是起防滑作用。
全指手套一般防滑会包括手掌和指关节,这是为了一些动作更好的抓握,比如斜方肌用到的耸肩,一些单车用的手套也有防滑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做器械训练,因为会磨损很快。
不同手套采取不同的防滑,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稳固器械和手掌的关系。
有一种采用类似胶质的护掌,上面有吐气的“点”排布,这类比较适合一般的防滑,但是针对器械训练中的频繁抓握大重量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会缩短手套的使用时间,有些几乎类似“一次性”的,训练完你会发现上面的胶质“疙瘩”都被磨平了。
护掌部采取真皮的是最好的一种,但是价格也相对昂贵。
2、护腕
单独使用护腕是可以加固腕关节的,因为有些人手掌承受较大,或者不用大重量抓握也可以选择只带护腕,目前市面上有套入式的护腕,和缠绕式的,后者更适合保护腕关节。
国外训练还有一种一次性的,类似橡皮膏的护腕。
单独选择护腕还有另外一个关系,由于手掌大小有差异,有些人用手套的时候会影响抓握能力,因为手套本身有一定厚度,这对于手小或者手指比例不同的人,是影响抓握能力的,所以这类朋友可以选择一个无缠绕的手套和一个护腕。
3、护膝
膝盖是运动中较为容易受伤的部位。
而腿部也是最重要的地方,膝关节位于上下腿骨交接处,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是髌骨。
护膝的作用就是加固膝关节,使膝盖在屈伸过程中,髌骨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中,最大限度的不受伤害。
健身训练中用到的护膝主要有2种,一种是缠绕式护膝,一种是套入式护膝,这俩护膝的作用原理都一样,但是缠绕式要优于套入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如果只是小重量训练,只是为了加固关节的稳定性,那么选择套入式的不错,如果准备做一些重量型的冲刺,缠绕式肯定是首选。
(2):套入式时间久了容易松,起不到固定的作用,缠绕式更容易使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松紧自己调节。
其他需要主要的地方——有些需要膝关节保持灵敏性的动作,可以采用套入式,更为轻便,如果跑步、热身,则不用佩戴护膝,除非膝盖有一定伤病,需要必须加固,因为过紧的话不利于血液循环。
4、腰带
传统护腰基本上分两种,保护腰椎和包谷髋骨的,健美训练上主要用到前者,也就是保护腰椎,经常在健身房看到一些新手把深蹲腰带当裤带那么佩戴,实际上这样起不到一点保护作用。
一般腰带分为皮质和尼龙的,这俩各有优点。
皮质的一般较为贵一些,也最为结实,购买前问好了护腰处的高度,自己的腰围,还有腰带的尺寸,不行的话可以扩充几个眼,皮质腰带一般在后腰处会加固一层海绵,用于固定腰椎。缺点就是,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硬。
5、护肩
护肩的作用就是减少肩关节的负荷。
健身训练中用到的多是运动员护肩,但实际上效果不是很理想。
这是因为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一般护肩只是单一的加固,保护作用甚微。
所以对于肩膀,还是做好热身和拉伸,预防为主。
肩关节护具有用吗
肩关节护具有用吗,对于我们身体各方面的健康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到我们预防和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以下了解肩关节护具有用吗。
肩关节护具有用吗1对于防肩关节脱位,护具也是有用的,带护具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肩关节脱位是由于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活动关节过大所导致的,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注意多休息,可以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
肩关节支具晚上睡觉也要戴着吗?
肩关节支具晚上睡觉也要戴着,对于肩关节的康复是有帮助的。一般肩关节手术后,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佩戴不同的支具。现代支具的发展使得佩戴舒适性大大改善,有的厂家还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使患者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在佩戴支具过程中,有些患者因为突然用力或下意识的活动导致肩关节疼痛,尤其是晚上,有时会疼痛难忍,往往会选择去掉,这时候是不建议去掉的。睡觉时也要佩戴支具,达到保护肩关节,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疼痛,一般而言,单次的疼痛是不要紧的,如果反复疼痛或疼痛持续,可能内固定松动或肩关节脱位等情况,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复诊,让肩关节能够更好的恢复。
肩关节支具晚上睡觉也要带着,这样对肩关节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肩关节护具有用吗2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
如果运动前没能做好一定的准备的话,是很容易引起肩关节损伤的。运动时用力过猛或者幅度过大都会引起肩关节损伤,所以运动前可以做好脆弱部位的保护措施,而且运动过程中难免的就是肩关节损伤,对于肩关节肌肉锻炼方式。爱运动或者运动系的学生是一定要了解的,否则错误的处理方式很容易留下后遗症。
一、立姿肩部推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上斜方肌和三头肌
动作要领:1、双膝微曲;2、腹部紧缩,腰身挺直;3、脊椎保持稳定,手臂上抬时,下背勿弯曲。
起始动作:1、两腿站直,双手紧握哑铃;2、挺胸,收腹,提臀;3、将哑铃举过肩膀,手心向前;4、上臂应与躯体成90度,双肘也应弯曲成90度。结束动作:1、伸直双臂,慢慢越过头顶,肘部延耳朵向上,向内抬升;2、练习中,肩膀前部肌肉紧绷,慢慢还原。
二、侧平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后三角肌
动作要领:1、勿将双臂向上摆动,练习中肢体不可移动;2、上身挺直。
起始动作:1、紧握哑铃,手心相对;2、双脚分立,稍比肩宽;3、挺胸,收腹,提臀,上至直立不动。结束动作:1、手臂先向外,接着向上抬起,大约与肩同高;2、以同样的速度举起手及肘部;3、手臂上抬时勿翻转;4、练习中,手臂及肘部应始终向外及向上。
三、坐姿肩部推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
动作要领:1、双脚平放地面,位于膝盖正下方;2、保持脊柱挺直,腹部收紧;3、举起双臂时勿拱起下背部,保持脊椎固定。起始和结束动作可自行指导。
肩关节损伤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损伤性外伤,肩关节损伤的治疗的难度并不太大,但是此病的辨别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运动的时候注意肩周的反应,如果有任何疼痛和不良反应的话,要及时的停止,并且检查自己的肩关节健康情况,采取一定的处理和保护措施。
肩关节护具有用吗3探讨肩关节疼痛
完整的肩关节包括着肩肱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肩关节的动作是由这四个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协同交互作用来共同完成的。
肩关节外展临床上定义为肱骨在额状面中绕着前后方向轴进行的旋转。正常活动度在160°以上,很多人都能达到180°。正常健康人的肩肱关节外展可达120°,这离正常的肩关节活动度还差60度呢?剩下的活动度需要哪些部位来提供呢?
这就要说到肩肱节律了,其实在我们肩关节外展过程中,肩复合体的完全外展要求肩胛骨同时进行约60°的向上旋转。根据普遍的2:1的肩肱节律,120°的肩肱关节外展和60°的肩胛胸壁关节的上回旋才会发生肩关节的180°主动外展。
肩肱节律
指肩关节正常外展或屈曲时,肩肱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会出现自然的2:1比率,此比率意味着每2度的肩肱关节外展同时会伴随着约1度的肩胛骨外旋。正常完整的肩关节180度外展,约有120度来自于肩肱关节的外展,另外的60度则来自于肩胛骨的外旋。
虽然总体来说,肩肱关节每外展或前屈120度,肩胛骨就要上回旋60度最终实现肩关节的180度的充分外展或前屈,但在肩关节外展或前屈过程中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协同交互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
当肩关节外展时,在0-30度期间,只有肩肱关节的外展,没有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在30-90度期间,肩肱节律为1:1即肩肱关节外展30度肩胛胸壁关节外旋30度;在90-180度期间,肩肱节律为2:1即肩肱关节外展60度肩胛胸壁关节关节外旋30度。所以肩肱关节:肩胛胸壁关节活动度总比例为2:1。
肩肱节律并不是只有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也包含着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运动。
肩肱节律中的肩胛骨上回旋60°,离不开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联合运动。肩胛骨在抬高的时后,肩锁关节也是在运动的,所以此时锁骨的位置也在发生上升。而锁骨发生上升变化则离不开胸锁关节的运动。所以整个运动中,肩胛骨60度的上回旋是通过锁骨在胸锁关节处上抬25度和肩胛骨在肩锁关节处上抬35度完成的。
同时外展的关节运动学特征涉及肱骨的向上滚动和向下滑动。这种运动方式能有效的避免肱骨头撞击肩峰下间隙。
值得注意的是:锁骨在上抬的同时,锁骨本身沿着长轴后旋20度—35度,伴回缩15度(锁骨向后旋转是因为肩胛骨在肩锁关节上旋,牵拉到喙锁韧带,引起曲柄形状的锁骨向后旋转);而肩胛骨本身也发生20度的后倾和10度的外展,这有助于维持肩峰下的空间;
而在肩关节外展的同时,离不开肱骨的外旋,肱骨发生外旋22—55度,这种伴随的外旋可能使肱骨的大结节避开肩峰下空间,可以避免肱骨大结节和肩峰下空间的卡压,尤其是冈上肌和肱二头肌长头。如果肱骨头不能有效外旋,那么我们的外展活动度是受限的,可能我们在肱骨外旋的状态下外展是没有问题的,而在正常状态下外展会引发疼痛甚至活动度受限。
总结
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
1、盂肱关节外展120度,肩胛胸壁关节运动60度(其中肱骨运动包括着向上滚动和向下滑动)。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包含着25度的胸锁关节上升和35度的肩锁关节上升
2、锁骨本身20度—35度后旋,伴15度回缩
3、肩胛骨本身也发生20度的后倾和10度的外展4、肱骨本身发生的22度—55度的外旋
如果上述运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肩关节外展中的问题,产生活动受限或者疼痛。
迪卡侬护具六件套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初学者购买。护具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具有防护性能。迪卡侬护具六件套是一款适合初学者或者业余爱好者使用的入门级护具,可以提供基本的保护。但如果您是高水平运动员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保护,建议选择其他品牌或型号的护具。
“人马皆披重甲”才属于重骑兵吗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兵种,骑兵总是能比一直陪伴着它的步兵老铁们更加吸引当代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们的眼球。而骑兵当中,毫无疑问当属重骑兵最为引人注目。不过,对于究竟什么样的骑兵才能被称为重骑兵,人们却始终各执一词。传统观点认为,人马皆披重甲的骑兵才能被称为重骑兵,最低限度也是人披重甲而马披轻甲。也有人指出,所谓的重与轻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一支骑兵是轻还是重,应该视其作战任务及装备相对于其他兵种而言是否称得上“重装”而决定。
那么,轻重骑兵究竟该如何区分?战马不披甲的骑兵就不可能是重骑兵吗?
古典小说的误导
其实,人们对于重骑兵“人马俱甲”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西方古典小说的误导。例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就习惯性地将人马皆披甲的骑兵称为“甲骑”或“铁骑”,也就是重骑兵,除此之外的骑兵则统称为“轻骑”。比如大家熟知的《说岳》中对铁浮屠、《水浒传》中对铁索连环马的描写。而在同时代的欧洲,每当编年史作家们笔走龙蛇地描写重骑兵时,印入大家眼帘的便那种中世纪骑士们人、马都被板甲包裹得密不透风的形象——这就使重骑兵们“人马俱甲”的刻板印象在读史者的脑中根深蒂固。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古典文学小说的作者们大多都是史官、学者、知识分子出身,这其中虽然不乏精通军事学说的人(像《三国演义》的作战罗贯中还亲身参与了元末农民战争),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军事家或职业军官,因而其对于轻重骑兵的描述与界定,自然不能拿来作为判定骑兵轻重与否的参考标准。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其中关于汉末时期的军队及武器配置上就存在不少纰漏。而《三国演义》的军事研究价值还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高的,其他作品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重骑兵之“重”,在人不在马
当我们跳出小说创作的误导后便会发现,其实所谓重骑兵并非都是“人马俱甲”,只要骑手本身有较好防护,能够被作为主力机动部队进行突击或冲阵的,就可以被称为重骑兵。
比如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就记载:“为了对付亚历山大的重骑兵,大流士三世召集了斯基泰的具装骑兵。”我们知道,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是典型的人披甲、马不披甲的骑兵,但他们却是军中的破阵先锋,以强悍的冲击力而闻名,故而仍被认为是“重骑兵”。古罗马军团中的帝国重骑兵,同样是人穿重型环甲,而战马不披甲。在马镫出现后,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两类骑兵——法兰克骑兵和诺曼骑兵,仍然保持着人披甲、马无甲的传统,但也被公认为是当时一流的重骑兵部队。
视线拉回中国。率先大规模使用骑兵进行运动战的汉王朝,无论是卫青、霍去病麾下“封狼居胥”的西汉骑兵,还是窦固、窦宪“燕然勒功”的东汉骑兵,都属于骑兵本身具有优良防护(汉代骑兵的札甲起到了对全身很好的保护效果,尤其是保护脖子、肩部等重要部位的效果相当明显),使用长18米到25米的戟矛和适合劈砍、刃长1米的环首刀进行冲阵攻击的重骑兵,但他们的战马却鲜有披甲的情况,这和马其顿“伙伴骑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汉朝一样以武力强大而闻名的唐王朝,虽然直接继承了南北朝及隋代所盛行的“人马俱甲”的甲骑具装型重骑兵。但根据英国学者格拉夫对唐代军事制度的研究表明,唐军骑兵虽然拥有十分完备的盔甲护具,但“他们大多不喜欢给马披挂装甲,以保证重骑兵的灵活性与速度。唐军中自然也有马披铠甲的重骑兵,但他们所占的比重不大”。可见,即便马不披甲,但因为这些骑兵仍然以使用马槊和长戟进行突击,同时骑手们又因为装备了明光铠等高质量唐代札甲而具有较高防护性,故而仍被认为是一种偏重速度的“快速重骑兵”。
所以,通过对比中外冷兵器时代的几种典型的重骑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骑兵的轻重与否和战马披不披甲并无直接关系,只要骑手得到较好防护、骑兵的战术运用以机动突破和冲阵为主,则都算是重骑兵。
“人马俱甲”不实用,合理搭配是王道
“人马俱甲”的甲骑具装型重骑兵,比起人披甲、马不披甲的快速重骑兵,确实拥有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防御力,自然也就拥有其独特的战场优势。例如上文所述的高加米拉之战中,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与大流士三世的斯基泰骑兵之间的交锋,就因为斯基泰骑兵的骑手和马匹都有较好的护身甲,使得战斗一开始伙伴骑兵便遭受了重大伤亡。
同理,小克拉苏率领的马不披甲的罗马重骑兵,在短兵相接中也远远不敌帕提亚人那种“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在冲击步兵方阵时,因为人和马皆有优良防护,甲骑具装型重骑兵可以基本无视敌军的兵器打击,从而尽情地蹂躏敌阵。对此,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在讲述与萨拉森人的战斗时,就写道:“敌军列阵重步兵的长矛,被我们铁甲重骑兵的冲锋压碎,同时由于我们铁甲重骑兵的装甲,他们的箭矢、标枪也是无效的。”(《论军事》)
然而,天下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是无敌的,同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也并非完美无缺。因为人马皆披甲(尤其是很多情况下这种甲还是重甲),这就导致人和马的负担过大,极易疲劳不说,也影响了骑兵作战的持续性。
斯基泰骑兵虽然在和伙伴骑兵的交锋中占了一时的便宜,但最终在对手的轮番冲击下因率先体力不支而崩溃。而裹得严严实实的马匹,在散热和肌肉舒适度上都很成问题,因为也无力支持骑兵长时间快速机动。因此在追击、迂回等作战及部队撤退时,“人马俱甲”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巨大的累赘。
此外,在农耕时代,维系一支“人马俱甲”型重骑兵的花费是极其巨大的。以中唐时期的经济标准来计算,打造一套甲骑具装的装备(含1身盔甲、1双马靴、1副马铠、1只马槊、1把腰刀)并准备一匹优质战马(包括马鞍、马镫、马蹄铁),其花费大约相当于120-160亩土地收入的总和(1唐亩=522平方米=078市亩);对于战马、铠甲及武器装备的维护,马匹的饲料,骑手的口粮和薪水,及骑兵日常训练、调度的开销,一名“人马俱甲”型重骑兵每年的花费大约相当于300亩土地收入的总和。
唐耕地面积在极盛时约为503亿亩,如果组建1万人的甲骑具装部队,其花销就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1%(古代财政收入主要就是农业税)。这仅仅是在不打仗的和平状态下的开支,而且你还得祈祷年年风调雨顺没有饥荒才行。
正因“人马俱甲”型重骑兵存在的固有优缺点,所以其不论在哪个政权的军队中都不可能占比很大,他们在战场上更多的是发挥“战场消防队”或“一锤定音”的作用。
再强大的重骑兵,也必须与其他兵种有效配合,通过合理的战术发挥体系优势才能获胜。像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使用骑枪、狼牙棒进行密集冲击的重骑兵比重约37%,而这些重骑兵还有超过半数只有人披甲但马不披甲,其余超过60%的骑兵都是人马均不披甲或只有人披轻甲的骑射型轻骑兵。从如今的出土文物中来看,唐军更是对于轻重骑兵的比例,尤其是重骑兵中甲骑具装与快速重骑兵的搭配比例掌握得炉火纯青。
例如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率领的玄甲军中既有人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甲骑具装,也有人披甲但马不披甲的快速重骑兵。在抢占虎牢关时,李世民便充分发挥了快速重骑兵的机动优势,先于窦建德抵达虎牢关,进而掌控了战场险要,迫使窦建德不得不正面接敌(我们可以发现在著名的“昭陵六骏”中,李世民的六匹战马均未披甲)。而在随后的野战中,李世民又以精锐的甲骑具装作为破阵先锋,直接从中间贯穿了窦建德大军的军阵,从而一战成功。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此战中“(李道玄)飞矢集其身如猬毛,勇气不衰”。
试想一下,如果人和马没有较好的防护,还能在“飞矢集其身如猬毛”的情况下“勇气不衰”,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加热。加热护肩不仅可以保护肩关节,还可以避免受凉加剧疼痛,而且它利用热疗,以热源为介体,护肩,是一种旨在保护人肩部的保护性物品。简介概况对肩关节周围组织提供支持、稳定、保温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