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勒巴西柔术几段?

丹勒巴西柔术几段?,第1张

4段。根据搜索丹勒信息得知丹勒巴西柔术达到4段,丹勒是越南裔美国名将,拳击运动员,UFC前轻量级冠军。巴西柔术的段位划分巴西柔术的段位由低到高依次是:白、蓝、紫、棕、黑、红。一般从白段到黑段要十到十二年,每升一段要2到3年的时间。

黄景瑜巴西柔术段位为紫带。巴西柔术的段位级别分为:白带(初学者)、蓝带(入门者)、紫带(掌握所有技术者)、棕带(精进者)、黑带(传授巴西柔术者)、红带(巴西柔术传承贡献者)。根据国际巴西柔术联盟规定的最短年限,白带升蓝带最少需要2年,蓝带升紫带最少需要1年半,紫带升棕带需要1年。对于一般的习练者来说,升到紫带要经过4-5年不间断的学习、训练才能得到。

人物评价

黄景瑜是一枚正经的东北老爷们,除了幽默的谈吐、逗比的特质,还是一名柔术发烧友。他堪称撩妹高手,温柔的虎牙杀、蜜汁丹东口音和模特出身的好身材,而灯光下的他五官精致立体。模特出身的他,在镜头面前游刃有余,戴上拳击手套,站在拳击场上,凌厉的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印象中上步夹颈是很厉害的招式。巴西柔术讲究破坏力,对于关节有很大的伤害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在1993年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UFC)上,霍易斯·格雷西获得冠军,巴西柔术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终极格斗大赛,是使不同门派的武术家进行无限制规则的比赛。

尽管霍易斯·格雷西体重最轻,他还是接着又赢得了三次终极格斗大赛的冠军,并且是在终极格斗大赛历史上惟一一位在一晚上连续赢得四场比赛的选手。目前,格雷西在搏击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他使用的巴西柔术这种独特的扭斗技术,被称做“格雷西柔术”或“巴西柔术”,其内容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上的:

1你的对手比你高大、强壮。

290%的真实打斗是在扭斗和倒地后结束的。

从这两个假设出发,格雷西家发展出一套为武道界带来革命的打斗体系。同其他武道流派不同,巴西柔术是比较新的。格雷西柔术学校在1925年才开始对外传艺,通过75年的实践,格雷西们在巴西不断改进、完善柔术。仅仅在近10年的时间里,巴西柔术才被国际所接受和认识。

巴西柔术的技术强调有效利用杠杆的原理,使用者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将沉重的对手撬起,并产生巨大的力量。杠杆的运用,可以让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保护自己不受个子大、体重大、身强力大的对手的侵害。实践证明,柔术选手在格斗比赛,如UFC中占有优势,表明这种武术是有效的。多数的综合格斗技的选手,多兼练柔术,也证明这种武术在赛场内外的实用性、有效性。

统计表明,多数真正的打斗是在双方扭斗后倒向地面结束的。当对手力量和个头都占有优势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果你不知道倒地后如何防卫身强力大的对手,会遇到极大的麻烦。柔术是少有的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地面格斗”这一真实打斗难题的武术。在街头,没有裁判监督叫停,没有体重区分,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回合和规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在批准的拳赛擂台上,按照规则面对商定的对手的比赛,同大街上有人想揍死你的街头打斗是不一样的。您怎样才能防止比你壮、个头高、身强力大的家伙把你摔到地上,骑在你身上,用他可以用的任何东西袭击你呢?在巴西柔术中,可以找到有效和简捷的答案。

巴西柔术的历史

柔术的起源

柔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在现在流行的巴西柔术中使用的众多打斗技术,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功夫,印度、希腊角斗术,埃及打斗技,美索布达米亚搏斗术中找到踪迹。

实际上,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中,有很多的壁画,其中描绘的武术技术与现代的巴西柔术如出一辙。有些学者推测:武术从亚洲的中国等传播开来,由僧侣及士兵带到世界各地。这些战斗技术成为封建统治者在战场使用的、武士阶层擅长的格斗技。

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柔术拥有大量格斗技术,包括打、投、关节技及绞杀技。“Jujutsu”柔术的意思为“柔的法则”,它适用于所有日本武术体系,“柔”即利用灵活性。柔术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杠杆,而非与对手抗力、比力。柔术练习者会选择使用技术,让对手屈服或耗尽其体力,最终将其制服。然而,在古时柔术被视为次要的格斗术。因为多数武士首先使用刀剑,并将刀剑术视为最重要的武术。因此,日本柔术形成多种打斗体系,各自体现一部分最原始的技术及策略。有两个例子,柔道,侧重于摔;而空手道则重视踢、打。

在Edo时期(1603~1867),随着日本内战的结束,柔术开始流行起来。经过几百年的战争,武士们已精通武术,在战争中使技艺更精湛。劳动阶层出现了,柔术成为日常的必需品,许多技术开始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曾在战场上使用的自卫术现在在赌馆、市场、茶楼中使用。19世纪,柔术已成为成形的徒手格斗术,用来对付持械或徒手的对手,有些侧重于地面扭斗,有些则重视踢打。19世纪以来,日本共有700多种柔术门派。

战争对柔术发展起了很大影响,将打斗术变成武艺,并带来技术的革新。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很多柔术派别逐渐失去了实用性。没有了战争,武士阶层及战斗性武术也不再需要,剩下的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自卫术。很多柔术学校开始推行现实的训练方法,而其他的柔术学校只有关门了。在Meiji复兴后(1868~1912),战斗性质的柔术已在日本几乎消声灭迹,令人感到幸运的是,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将柔术从失传的边缘拯救出来。

前田光世与格雷西-巴西柔术的渊源

柔术大师前田光世将地面格斗的法则介绍到巴西。前田被誉为“打斗伯爵”,是古柔术及Kodokan柔道的专家。前田非常擅斗,并参加各种比赛检验自己的技术,他经常参加全接触的打斗赛。他是个小个子,身高5英尺5英寸,体重154镑,尽管如此,他的技术精湛,据说在他一生中只输过一次。1914年,受日本政府委托,前田来到巴西,帮助日本移民建立移民地。此时他受到卡斯托·格雷西的帮助,后者是拥有很强政治背景的成功商人。前田同这个苏格兰移民成为好朋友,于是,将自己的柔术知识传给了格雷西的几个儿子。

卡洛斯·格雷西(1902~1994),当时17岁,为卡斯托的长子,接受前田的训练。记录上显示卡洛斯同前田学习的时间有限,可能只有两年至四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成为一个柔术大师,似乎不可能。从历史记录看,前田对格雷西两兄弟传授了柔术基本技术、扭斗者应掌握的总体策略及赢得和控制打斗的方法。这些策略是前田自己在参加无限制格斗中获得的体验。此外,格雷西们采用了前田的训练方法——自由格斗训练,和用真打实斗作为验证技术实用性的哲学思想。但很多柔术及在实战中的应用,是由格雷西们自己发展的。卡洛斯传授柔术给他的兄弟奥斯瓦多、卡斯托、若阿、尤葛和艾里奥。在1925年,格雷西们在Rio De Janiero建立了格雷西学校。前田在巴西继续旅行并周游世界,而年轻的格雷西们研究出技术的细节,前田不会想到格雷西会脱颖而出,成为现代最伟大的格斗体系。卡洛斯退休后,开始为其兄弟做经纪人,“成为营养学家”,研究出“格雷西瘦身法”。

艾里奥·格雷西(1908至今)是兄弟中最小的。他非常瘦弱,经常头昏。大夫不允许他进行激烈运动。艾里奥受卡洛斯的管教,经常看哥哥们练柔术。一天,卡落斯未能给一位学员进行单独训练,艾里奥自愿为哥哥代课,艾里奥利用技术来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这个学习者被艾里奥的技术折服,从此要求艾理奥正式教他。在教授时,艾里奥发现了很多以小克大的技术。

当时,有很多技术在真实打斗中没有检验过。艾里奥对这些技术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像他这样的小个子格斗者(140磅)。他添加新的技术,去除那些需要用很大力量或实战中不实用的技术。同前田一样,格雷西兄弟对所有门派公开挑战,无论体重,不限时间。有一次,格雷西竟在巴西最有名的报纸上登广告:“如果您想头破血流,骨断筋折的话,你可联系我们格雷西。”

无限制格斗几乎没有规则与时间限制,无限制格斗只有击倒对手或让他投降后才结束。格雷西接受了重多挑战,并用所学技术在实战中检验。以艾理奥为首,格雷西兄弟不断掌握最直接有效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艾理奥成为兄弟中最厉害的选手——家族冠军。他成为改革者,发展了新的技术和策略,完成了从“日本柔术”至“巴西柔术”的演化。

艾里奥参加了职业的比赛,他挑战过日本柔道、柔术选手,职业摔跤手,拳击手及马路打架专家。他是第一个在西方世界于1932年打败日本柔术大师Namiki的柔术家。

风格特点:

巴西柔术没有固步自封的陋习, 没有模式化的对练套路,练习它更需要创新思维,因为所有的技术和整个身体在对抗时就像一盘棋。它讲究力,但不过分强调爆发的蛮力,每次用力都有明确的发力点、支点,着力点,可控性很强以弱胜强。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巴西柔术的技术强调有效利用杠杆的原理,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力气,将沉重的对手撬起,并产生巨大的力量。杠杆的运用,可以让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保护自己不受个子大、体重大,身强力壮者的侵害。巴西柔术为武术界带来了革命,成为全世界武术界最受欢迎的武术之一。那些希望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自卫武术的人们,可以在巴西柔术中,找到最有效和简捷的答案。

巴西柔术拥有大量格斗技术,包括打、投、关节技及绞杀技。最原始意义上的柔术意为“柔的法则”,它适用于所有日本武术体系,“柔”即利用灵活性。柔术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杠杆,而非与对手抗力、比力。柔术练习者会选择使用技术,让对手屈服或耗尽其体力,最终将其制服。然而,在古时柔术被视为次要的格斗术。因为多数武士首先使用刀剑,并将刀剑术视为最重要的武术。因此,日本柔术形成多种打斗体系,各自体现一部分最原始的技术及策略。

巴西柔术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看着柔术练习者,以各自不同的招式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而后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在这样一个无规则的扭动过程中,肌体形成了点与面,力与美的均衡,而流淌之中的脉络却是深藏不露的柔。在1993年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上(UFC),霍易斯·格雷西获得冠军,巴西柔术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终极格斗大赛,使不同门派的武术家,进行无限制规则的比赛。尽管霍易斯·格雷西体重最轻,他还是接着又赢得了三次终极格斗大赛的冠军,并且是在终极格斗大赛历史上惟一一位在一晚上连续赢得四场比赛的选手。

从这种独特的扭斗技术,被称作“格雷西柔术”或“巴西柔术”的那一天起,其事实上就有了刚柔相济的真实属性,来练习者中,绝大多数是人高马大的欧洲人。但是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却对此有着更多的优势。他们说这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个子大、体重大,身强力大的家伙的侵害,多数擅长综合格斗技的爱好者,也来兼练柔术,足以证明这种巴西柔术以其刚柔相济的底蕴形成其在赛场内外的实用性、有效性。

巴西柔术: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在1993年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上(UFC),霍易斯格雷西获得冠军,巴西柔术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

历史:

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柔术拥有大量格斗技术,包括打、投、关节技及绞杀技。"Jujutsu"柔术的意思为"柔的法则",它适用于所有日本武术体系,"柔"即利用灵活性。柔术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杠杆,而非与对手抗力、比力。柔术练习者会选择使用技术,让对手屈服或耗尽其体力,最终将其制服。然而,在古时柔术被视为次要的格斗术。因为多数武士首先使用刀剑,并将刀剑术视为最重要的武术。因此,日本柔术形成多种打斗体系,各自体现一部分最原始的技术及策略。有两个例子,柔道,侧重于摔;而空手道则重视踢、打。

前段时间的一部《结爱》让我们认识了新人演员黄景瑜,他在剧中饰演的千岁大人非常讨喜,也是很多女生向往的男朋友类型。所以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且喜欢他的粉丝也知道黄景瑜特别喜欢柔术,那么他喜欢的这个柔术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如何呢?

黄景瑜喜欢的是巴西柔术。巴西柔术跟普通的柔术有一定的区别,比较讲究技术和策略。巴西柔术最擅长使用的方法是将对手拖倒在地,然后利用自己的身体,给对方使用绞技和关节技,把对手降服的一项运动。

而且这项运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巴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格雷西家族的兄弟对柔术进行了改良,发展至今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运动项目。而且巴西柔术中使用的技术比较多,比方说踝固、十字固、腕锁、肩锁等。

巴西柔术其实早就在国内传开,因为巴西柔术的使用价值非常高。遇到坏人的突袭时,能够让受害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不仅能够自卫,还能够把对方制服,而且并不需要非常激烈的打斗。所以在国内有很多人都痴迷于练习巴西柔术。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巴西柔术,认为这项运动不仅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够让孩子利用巴西柔术的技巧自我保护。而且巴西柔术也跟跆拳道差不多,也分很多的段位,能够达到棕带的人,已经很厉害了!

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在西方武术界,没有人没听说过“格雷西”——无论是瑞克森.格雷西、乔伊斯.格雷西、罗瑞恩.格雷西还是瑞左.格雷西、拉尔法.格雷西、乔勒.格雷西、卡尔逊.格雷西,都是西方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

很显然,格雷西家族在巴西现代武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年5月,卡利.格雷西来到中国,他的父亲卡洛斯.格雷西曾经看过一个中国武术的教学片,从此对中国武术念念不忘。他对儿子说:“如果中国武术和巴西柔术融合,你可以打败任何人。”

以小克大而闻名

格雷西家族以创立并在全球成功推广一项搏击运动——巴西柔术而闻名。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上个世纪初,身材娇小的柔术大师前田光世将地面格斗的法则介绍到巴西。他被誉为“打斗伯爵”,是古柔术及Kodokan柔道的专家。

前田非常善斗,并参加各种比赛检验自己的技术,他经常参加全接触的打斗赛。虽然前田身高才5英尺5英寸,体重154磅,属于小个子类型,但他技术精湛,据说一生中只输过一次。

1914年,受日本政府委托,前田来到巴西,帮助日本移民建立移民地。此时他得到卡斯托.格雷西的帮助,后者是拥有很强政治背景的成功商人。前田与他成为好朋友后,将自己的柔术知识传给了卡斯托的长子卡洛斯.格雷西,卡洛斯再把柔术传授给他的兄弟奥斯瓦多、卡斯托和艾里奥等。

1925年,格雷西在里约热内卢建立了格雷西学校。前田在巴西继续旅行并周游世界,而年轻的格雷西们研究出技术细节,加以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专门对付更高大强壮对手的格斗技术。前田不会想到格雷西格斗技术会脱颖而出,成为现代最伟大的格斗体系。同前田一样,格雷西兄弟对所有门派公开挑战,无论体重,不限时间。有一次,格雷西竟在巴西最有名的报纸上登广告:“如果您想头破血流,断骨伤筋的话,你可联系格雷西。”

艾里奥.格雷西是兄弟中最小的。他非常瘦弱,经常头昏。大夫不允许他进行激烈运动。艾里奥受卡洛斯的管教,经常看哥哥们练习柔术。一天,卡洛斯没空给一位学员进行单独训练,艾里奥自愿为哥哥代课,他利用技术来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这个学习者被艾里奥的技术深深折服,从此要求艾理奥正式教他。在教授时,艾里奥发现了很多以小克大的技术。当时,有很多技术在真实打斗中没有检验过。艾里奥对这些技术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像他这样的小个子格斗者(140磅)使用。他添加了新的技术,去除那些需要用很大力量或实战中不实用的技术。最后,他也成了兄弟中最厉害的选手——家族冠军。艾里奥成为改革者,他发展了新的技术和策略,完成了从“日本柔术”至“巴西柔术”的演化。

男孩女孩都必须学

格雷西是一个巨大的家族。目前,整个格雷西家族的人大概超过210人,其中包括75人柔术黑带。在同一个体育项目中拥有这么多来自于同一家族的人,而且规模如此巨大,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所以,“巴西柔术”也被称为“格雷西柔术”。

由于格雷西柔术是由格雷西们共同发展的,家族成员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他们不必向导师或爷爷请教。如果一种技术在真打实斗中不实用,就会被修改,甚至放弃。实用性成为格雷西柔术的核心。每种技术都在真实打斗中得以验证。

格雷西家族的后代小时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只能练习柔术。不管男孩女孩,统一吃特殊的食物,按照固定的时间休息,全心全意地投入练习。卡利.格雷西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因为我是格雷西家族的一员,所以我除了柔术别无选择。”

从1969年到1972年,卡利.格雷西都是巴西全国柔术冠军和“无限制”综合搏击赛冠军。那时,柔术在私斗盛行的巴西已经发展得相当红火。退役后,卡利在巴西的柔术学校做教练。由于训练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效果出众,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海军基地把他聘请过去。1972年,卡利移居美国,在那里专门训练美国军事人员和秘密警察,这相当于让巴西柔术获取了一个“官方通行证”。他也是整个家族中第一个将柔术带到美国的成员。越战结束后,卡利结束了在军队的工作。他去了一个俱乐部任教。那时侯,除了巴西人之外,很少有人关注巴西柔术,尽管有电视台找卡利做节目,那也只是因为他在挑战中从来没输过。所有人对他都有一串疑问:你从哪学到的这种技法?难道是在日本的山里?为什么那么厉害?1978年,卡利前往旧金山,继续小规模地教授柔术。

虽然巴西柔术很出名,但是美国的格斗类杂志上还没有出现关于“格雷西柔术”的文章。直到1989年,著名杂志《花花公子》以巴西柔术为主题的第一篇文章出现了,那是关于卡利的表兄弟罗瑞恩.格雷西当时为梅尔吉布森主演的《致命武器》设计了武打动作,《花花公子》杂志则以华丽的辞藻把他和巴西柔术传播开来。与家族中的其他人不同,罗瑞恩拥有一个法律学位,他雄心勃勃,想要将他家族的柔术增值为一个全球性的格斗帝国。

由于当时的美国公众深受李小龙**的影响,很容易将武术与打斗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实际的自卫及实战。而实用性正是格雷西家族所引以为豪的。他们的技术并不好看,柔术看上去就像两个人在地上滚来滚去,但是相当实用。被公众误解,这让罗瑞恩颇感头疼,不过他有自己的计划。

罗瑞恩放出话去,自己要组织一个挑战赛,他和自己的弟弟里克松、罗斯、罗勒尔准备接受来自于其他类型选手的挑战,结果会证明哪一方比较优秀。一些不顾危险的挑战者随之而来。结果格雷西兄弟获胜。罗瑞恩用一个摄像机把过程都录了下来,制成挑战赛片段的录像带,在巴西和洛杉矶推广。在画外音中,罗瑞恩说:“95%的实战中,都以双方扭打在一起、滚到地上而结束,而地面进攻正是格雷西柔术最擅长的。”

人们纷纷购买这个指导录像带,并报名参加学习格雷西的课程,俱乐部的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是罗瑞恩并不满足,他想让格雷西柔术获得更大的关注。一次,卡利回到巴西,他跟叔叔和表兄弟们提到,“其实我们可以把无规则格斗带到美国去。”

格斗赛轰动美国

自5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巴西开始盛行“Vale tudos”,即一项综合了各种门类的格斗比赛。罗瑞恩和家族中的许多兄弟都曾参加过这项赛事。他也开始在美国办了一个类似的比赛。他将其称为UFC(终极格斗大赛),后来成为一个长期运行的系列赛事。1993年11月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的丹佛举行了UFC首届比赛,也就是日后被人们广为称道的首次世界性综合格斗大赛。

赛前,冠军被反复猜测,究竟是什么流派的武功能够最后问鼎冠军?当时参加比赛的有拳击手、相扑手、空手道冠军、跆拳道高手,还有已经在日本的综合格斗大赛Pancrase取得成功的美国人肯.沙洛克(KenShamrock),但是罗瑞恩的弟弟罗斯不到5分钟就连续打败3位其他搏击术的代表夺得冠军,甚至连强大的沙洛克在他面前也只坚持了57秒。要知道,他的体重是所有人中最轻的。从此,巴西柔术轰动美国。

这项赛事对柔术的推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的格斗界除了空手道、泰拳和拳击以外,柔术成为美国格斗家们的必修课之一。练习巴西柔术的人和观看赛事的人都相当多,波士顿、纽约、底特律的电视节目里每天都有好多赛事。看起来柔术和综合格斗的人已经超过了拳击。

事实上在美国,柔术已经成为仅次于拳击的第二大搏击术。在日本和欧洲,巴西柔术同样获得了人们的追捧。卡利曾受日本天皇之邀训练一名日本自由搏击运动员,并取得了很好的战绩。2000年,在一场万众瞩目的引退战中,42岁的柔术选手雷克森.格雷西花了12分49秒制服了日本的格斗偶像船木诚胜,以无败战绩为自己的格斗生涯画上了句号,轰动了全日本。

世界上的格斗技太多,以下只是简单的介绍几种。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为了生存和竞争,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有记载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 拳击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皮绷带”。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磁瓶上,有两人相互攻防的拳击图案。在希腊神话中,传说雅典王子赛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晓拳术,曾玩过这种拳击。在古希腊,这项运动称为角力拳击,据说拳击手套里面装有铁蒺藜,激烈的搏斗常常以失败者的殒命而告终。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1700年以前拳击活动的遗迹。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乙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英国著名拳击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又在1747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的低击等动作,并规定拳击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规则,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1881年举行了第1次锦标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当今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拳击运动,即职业拳击和业余 。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比赛都是属于业余拳击。这两种拳击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拳击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比赛的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44名运动员,美国自然获得了所设7个级别的所有冠军。到了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就有56个国家的269名运动员我国现代拳击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旧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列为主课之一。拳击可能是一般人最具感性认识的格斗形式。它起源于英式格斗,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国家,希望能用一种相对文明的方式体现格斗的精神。踢击作为攻击力最大的招法,理所当然地被禁止了。摔法、反关节技术也相继被取消,只有最基本,并且也是杀伤力最小的拳法被保留下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拳击被认为是最“文明”的格斗形式,它开展得最为普及,还顺利地进入了奥运会,相对发展水平最高。今天,即使是这项最安全的格斗形式,仍然有可能给参加者带来严重伤害。职业拳王很多都具有强大的力量,唯此才能在顶级职业拳坛立足。那些著名的重拳手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力量训练,腰腿力量对于重拳最为关键,因此深蹲是职业拳手的重要训练项目,另外包括大重量硬拉以及负重仰卧起坐。 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古代奥运会在公元前776年诞生之时,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项比赛,而且一直是历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在奥运会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摔跤项目,分为古典式和自由式两个跤种,又统称国际式摔跤。

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5届现代奥运会时,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FILA)正式成立。根据该会章程规定,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被列为国际比赛项目。国际摔联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使摔跤运动在五大洲得以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国际摔联拥有153个会员协会。分布的情况是:亚洲33个,欧洲45个,非洲34个,美洲28个,大洋洲13个。国际摔联管理和负责古典式、自由式摔跤的所有赛事。

跆拳道

跆拳道(韩文:태권도 英文:TAEKWONDO)是朝鲜半岛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跆(TAE),意为以脚踢、摔撞; 拳(KWON),以拳头打击; 道(DO),是一种艺术方法。跆拳道是一种利用拳和脚的艺术方法。它是以脚法为主的功夫,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东方心灵为土壤,承继长久传统, 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所以跆拳道能有效地被融入泰拳及踢拳当中,并对修习者的技术有良好的提升作用。其套路招式可全部或部分被融入古式泰拳或现代泰拳的招式当中,从而提升修习泰拳者的技术水平。

跆拳道是种手脚并用的武术搏击,但在有些竞技比赛中,如奥运会,部分技术,特别是手技,出于保护运动选手、增强比赛观赏性等原因而被限制。具体要求即手的攻击动作只可使用直拳攻击,且只能攻击躯干部分被护具保护的位置。它由品势(特尔)、实战、击破、特技、跆拳舞等五部分内容组成。跆拳道是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跆拳道的由来,是将跆跟和松涛馆流空手道融合而来的朝鲜/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跆拳道源于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跆拳。其根源甚至可以追寻到古代的徒手搏击。另有说法认为跆拳道并无历史,其内涵风格以及名字均自20世纪50年代起始。“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崔泓熙创造。其中“跆”指踢击(脚法)、“拳”指拳击,“道”则是代表道行、自己对礼仪的修练。崔泓熙在留学日本时,学习了日本松涛馆流空手道,并融入到跆拳道中去,因此在跆拳道的型中,可以看到少数松涛馆流的手部招式。

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测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分为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和国际跆拳道联盟(ITF)世界职业跆拳道联盟(WPTF)。跆拳道是第三个进入奥运会的格斗项目。前两个进入奥运会的格斗项目都不约而同地回避了腿法这个杀伤力最大的技术,但缺少了这种最重要的技术,格斗世界无疑是极不完整的。怎样既能反映腿法技术,又能保证参赛者的安全呢?花式跆拳道吸取了击剑的思想,用一种点到为止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跆拳道练习者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也受到了格斗界人士最多的批评。对他们来说,花式跆拳道是典型的“花拳绣腿”,将本是重击利器的腿法变成纯粹表现技巧的表演,简直是“对格斗精神的亵渎”。由于是点到即止的原则,花式跆拳道重视力量训练的程度较小。

如今跆拳道快速的发展,在很多格斗赛事都能看到跆拳道选手的身影。 泰拳,即泰国拳术,杀伤力大,历史悠久。泰拳分为古代泰拳(Muay Boran)和现代泰拳。泰拳脱胎于暹罗武术。泰拳号称“五百年无敌”,时至今日仍是杀伤力最大的普及型格斗技。泰拳号称“八条腿的运动”。古代的泰拳其拳法并不突出,但拥有凶狠的膝法、肘法,以及异常刚猛的腿法:泰拳的标志技术---扫踢,曾使众多的拳手葬身于铁腿之下,被踢断胳膊、踢断腿的不胜枚举。在古代泰拳刚猛的技法基础上,现代泰拳完美的融合了西洋拳(拳击)技术,使现代泰拳技术得以完善,如虎添翼。在现代泰拳手中不乏拳猛之辈。泰拳的致命弱点,是拳手对摔法及反关节技术缺乏了解。泰拳的力量训练思路比较独特,强调耐力训练,要求每一击都集中全身力量,对训练重量倒不太关心。当然,这种思路称不上正确,只能认为是一种趣向。在泰拳式技术占据主流地位的自由搏击界,拳手们用正统的力量训练方法,获得了力量更强的腿法。

泰拳(泰语:มวยไทย;拉丁转写:Muay Thai)何谓泰拳?有关泰拳的文献越来越多地见诸武术刊物或泰国风土游记中。此类文章大部分试图介绍、评述泰拳技术或特色,遗憾的是,只能勾绘出泰拳轮廓。部分所谓专家,只顾其外表形态,不谙其精妙之处,另一部分则大力描绘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

泰拳在泰国是属于国技,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近年由于瘦身热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热量消耗来代替带氧舞踏,在帮助女士瘦身之余,亦使她们习得一技之长,以作个人防卫用途。

有人说泰拳不外传是泰国的民族拳术,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但是现代泰拳已经成为“源于泰国,属于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大家熟知的K-1、KOMA等搏击大赛的选手大多数来自泰拳。任何武术所以扬名世界,必有其独特性质及个别价值。泰拳闻名于世,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其珍贵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其精华。练习泰拳的一般为穷苦人家。有关泰人习拳练武的最早记载,可见诸《北方纪年史》,这是记述泰族进入中南半岛后,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据载,当时在军中已有拳斗的活动,作为休战期间侯王们的消遣娱乐。拳赛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比赛,但诸侯们已有豢养武士角斗,以取悦君王的风气。随着宫迁拳师与退役士兵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据史籍所记载,大城皇朝初期颁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杀伤对手者治罪的条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时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风日益盛行,遍及全国。泰人逐渐领悟到新术可以卫国安邦,故习武之风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儿童也能挥拳踢腿,习练拳艺。拳术已发展成民间的时尚娱乐活动。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尤其在国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拳赛,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了战乱的影响,泰拳比赛也一度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进入现代标准竞技。各地拳师纷纷进京,为了名誉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空前活跃。1946年至1951年,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散打也叫散手,诞生于1979年,80年代初,中国国家体委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开始试点开展散手运动。如今散打已经在国际格斗赛事上有一定的地位。

散手是中国武术的普及形式。为了安全起见,传统武术绝大多数增强功力的训练方法,散手都没有采用。目前散手有“踢、打、摔”三项招法。散手腿法受到的批评最多,由于指导思想首先关注的是安全问题,腿法力量受到了最大的限制。这一点渗透到散手比赛规则、战术思想和训练的方方面面,尽管从来没有过明文禁止腿法重击,但不可否认,散手腿法在杀伤力方面和传统武术有天壤之别。摔法是散手的杀手锏,在以拳脚为主的普及型格斗界,散手摔法让很多门派的拳手感到不适应。散手如今仍不太重视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方法还不太科学,因此散手缺少重击选手。散打中的摔法是有一定特色的。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了“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使散打的摔法快速、省力且实战性强。

现代散打比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2000年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则以全新的形式亮相,相对于传统的锦标赛和邀请赛,武术散打王比赛给人的感觉是更精彩,更好看,也有其竞赛的一些基本规则。

散打王争霸赛的计分是五局总分制,每局比赛边裁判员都要对比赛分数进行记录,由场上裁判将分数交给记分员,在全部五局比赛结束时,由记分员统计每位边裁判员的记录分数,在一场比赛结束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获胜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裁判员是独立判分的,不能由三个边裁判员的总分相加来判断胜负。 在散打比赛中,只要运动员合理运用各武术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赛中如果使用犯规动作,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技术丰富。在攻防技术上,传统武术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在发力技术上,传统武术讲究“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指出“练腿为本”。传统武术对力量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自古就有“千斤闸”练法,拳手可以进行深蹲、腿举、推举等多种训练,再配合石担、石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力量训练体系。古代武术名家认为力量和技术对于武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武术特别重视功力训练,因此训练周期比现代格斗长得多,再加上伪气功等一些骗术鱼目混珠,今天武术界呈现出一种特别混乱的局面。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武术如果再不正本清源,就有可能被江湖把式吞没了。 踢拳,英文名称是:Kickboxing,片假名是:キックボクシング,它在日本那边有很多个汉字名称,如:『蹴拳』『蹴撃』『蹴道』等名称。有美式跟日式。

注:当年踢拳(Kickboxing)传入中国时,被香港人翻译成“自由搏击”,自由搏击这一词就是当初翻译Kickboxing时来的,这个词原意是指Kickboxing。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在日本,相扑运动是高雅的事业,运动员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以及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

相扑力士们在“土表”使用各种相扑技法进行比赛,相扑不以体重分等级。

如今相扑也受到很多女性的喜欢。而横纲则是相扑里的最高等级称号 MMA是英文“Mixed Martial Arts”的简称,中文全称即是综合格斗(综合武术)

谈到最暴烈的格斗项目,非无限制格斗莫属。早期的无限制格斗,真是名副其实的打架比赛。选手不带护手带和拳套,空手上阵。且规则极为开放,头撞、击裆、揪头发等不道义的打法也未加限制。选手们能够充分发挥踢、打、摔、拿等各项技术。当今的MMA(综合格斗)并不残酷,它从赛制、规则、监督各方面保证比赛的安全性,所以选手的伤亡很少。无限制格斗中可以采用踢、打、摔、反关节等各项技术,比传统的空手道、泰拳等项目的技术更全面,有利于选手形成全面的技术。

MMA是一种集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优秀运动项目,现已成为国际武术搏击比赛的主要项目。MMA运动是拳击、kickboxing(踢拳)、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搏击运动的十项全能。MMA比赛是体育比赛规则上的一个突破,MMA的规则对所有的武技一视同仁,不同格斗技的练习者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同场竞技。MMA运动的赛规可以让各方高手在一个公开且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较量,是真实公平的一种竞赛方式。在比赛中允许使用击打、抱摔、关节技等各种技术,并在选手倒地时继续进行比赛。踢、打、摔、拿等各种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现代MMA运动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功夫等各种格斗术运动相融合,使其成为一个非常精彩的格斗比赛。MMA具有统一的比赛规则,赛规的设定不偏不倚,既不会偏向某一种武技,也不会使某种武技处于劣势。参赛者可以使用拳、踢、抱摔、锁技、绞技等多种技术。比赛可以在与拳击台相同的拳台进行,也可以在带护栏的八角形场地举行。比赛获胜的方式同拳击比赛相似,即KO胜、优势胜利、医生终止比赛、对手弃权、分数评定、或者取消比赛资格。但与拳击或踢拳比赛的不同之处在于选手也可以通过让对手认输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当参赛者由于被缠抱、挨拳过重或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希望停止比赛时,他都可以主动选择认输。整个比赛过程流畅明朗,当选手倒地时比赛继续进行,裁判很少叫暂停。比赛重量级别的划分与拳击、摔跤、柔道和散打基本相同。综合武术竞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腊时期的第三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时被称为Pankration。完美的参加者应该是拳击手中最优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优秀的拳击手。参赛者不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气、心理素质和战术安排也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古代时的格斗比赛,都是无规则的,是以生死来相搏的,比如罗马斗兽场以前就是用来比赛的,比赛时,选手可以使用任何招式,可以使用拳击、古希腊式搏击、摔跤等等格斗术。

近几年来,踢打摔拿无所不用的综合格斗竞技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擂台竞技的主流,关于交叉训练(cross training)和MMA(Mixed Martial Arts英文简称,即综合格斗)的专业探讨,也毫无疑问已经在国际武坛牢牢占据话语权,而由此上溯,国际武坛权威人士无不将今日世界综合格斗的先驱性思想指引和实践启蒙,归功于李小龙.因为早在上世纪1966年代,当传统武术界人士还是以拳套和寸止式竞技作为训练和比赛主体,还在津津乐道近乎神秘的”一击必杀”绝技的时候,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时期的李小龙就已经通过大量地改良训练工具和改进训练方法,开始跨流派,跨领域的交叉训练,以及踢打摔拿无限制的笔者称之为”JKDMMA”的综合技击实践,这被国内外一些武术评论者视为现代综合格斗运动全球化的肇始。

李小龙三十多年前所提倡的无限制技击的思想理念,以及通过《龙争虎斗》开场与洪金宝那充满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无限制格斗寓示,最终在1993年代直接启发了世界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UFC)的举办者:让不同门派的武术家在最接近实战情况的准无限制规则下进行比赛,究竟谁更强?即在比赛中允许使用踢打、肘膝、摔抱、关节技、绞杀技等任何流派技术,即使在选手倒地后仍然可以继续进攻,直至一方彻底俯首称臣,以最大限度的接近现实中的无限制实战,结果,巴西柔术霍伊斯·格雷西爆冷夺得多届冠军,巴西柔术第一次打破了人们立技最强的传统武术观,跨流派无限制格斗竞技由此开始风靡世界。最初,在此类赛事中,选手门派分别泾渭分明,而柔术和摔跤选手风光无限,一统天下,但是,随着终极格斗大赛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一度让人以为柔术世界最强的新”保守”武术观再次被无情的打破--因为那些门派界限模糊,既精通各种站立技,又谙熟地面技术的多项全能的综合格斗选手,开始以极大的优势称霸.

历史的发展,恰好印证了李小龙超时代的洞见:只有当武术取消了人为的门派和种族的界限,才能真正呈现无限的新鲜、活泼和活力,而”惟有全面的武技才能应付任何的情况”--不管是踢拳也好,还是柔术也好,没有谁比谁更强,惟有全面结合,立体运用,才能真正立足当代综合格斗擂台.当前,在日本、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此类综合格斗赛事一时间层出不穷,进化迅速,名称虽各异,但统称为MMA比赛.而绝非巧合的是,今日最火爆MMA赛事选手们的主流着装和护具,活脱脱正是《龙争虎斗》开场无限制格斗中,李小龙与洪金宝的着装和护具的翻版!

对于李小龙之与MMA的先驱性伟大贡献,日本权威武刊<<全接触空手道>>杂志曾就此明确点题:伟大的中国武术家李小龙:综合格斗的始祖。2007年,在Spike TV“李小龙日”纪念活动上,美国UFC组织总裁Dana White更公开评价李小龙为“MMA之父”(The father of Mixed Martial Arts)。

在MMA兴起之前,世界擂台是站立式自由搏击的天下,而今日世界武坛全接触自由搏击擂台赛制的形成,其主要推动者可以上溯至七十年代初号称美国“踢拳宗祖”的乔.路易斯,而乔.路易斯正是李小龙三大冠军级进修弟子之一,他的全接触自由搏击职业赛的理念,正是直接源自他的导师李小龙。

格雷西家族于1993年把MMA比赛引入美国,即终极格斗大赛(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简称UFC)。UFC允许任何门派的武术(如空手道、柔道、相扑、自由搏击等)和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如拳击、柔道、摔跤、跆拳道)参加比赛,并在统一的规则下决出哪种功夫最厉害。UFC使美国观众第一次在同一个场地中看到了不同格斗术间的较量。迄今为止,UFC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MMA比赛,并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娱乐性与竞技性的体育赛事之一。UFC的成功得到了国际武术界的巨大支持。现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和各方武术高手都会去参加UFC。UFC的成功带动了世界范围MMA运动的发展,MMA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流行运动。迄今为止,MMA比赛在美国全国所有50个州,都已成为正式合法的比赛。除了每月一次的UFC比赛;美国全国还有将近100家的不同机构,举办着各自的MMA比赛。

在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挪威、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都已先后开展起了MMA运动。亚洲的科威特、阿联酋、韩国、台湾、泰国、菲律宾等地区也都开始举办自己的MMA比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现在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另一MMA发达国家。PRIDE是日本最大的MMA组织,和UFC并列为MMA比赛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一般每个月都会在日本举行一次比赛,光现场观众就达数万人以上。就连一向以踢拳比赛著名的日本K-1组织,现在已经开始将其半数的比赛转变为MMA比赛。

巴西柔术名将莱安德罗于当地时间8月7日死于枪杀,而且凶手是当地警察。据了解,这位柔术名将遭警察暴头是因为两人在夜总会发生争执,警察一怒之下掏出手枪将其杀害。

在8月7日凌晨2:00时,莱安德罗在夜总会娱乐,期间与刚下班的警察发生口角争执。有相关目击者称,当时是警察先在酒桌上拿玻璃瓶威胁莱安德罗,莱安德罗在轻松制服这名警官之后,并没有对他实施实质性的伤害,只是警告了他,随后就离开了。然而警察却并不服气,在莱安德罗转身离开之际,拿出警察用枪朝他的头崩了一枪。莱安德罗随即被送往医院治疗,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并没有抢救回来。

据媒体报道,这名犯罪嫌疑人仍然逃离在外,警察仍在进一步追查中。莱安德罗作为巴西柔术名将,在榕树运动上为巴西这个国家带来诸多荣耀。而枪杀他的犯罪嫌疑人居然是一名警察,这名犯罪嫌疑人拿着这个国家分发的工资,却用政府为他配备的手枪,残忍杀害了一位为国家带来荣耀的运动员。公职人员在公共场合公然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了巴西当地的法律治安。

莱安德罗被称为巴西最伟大的柔术冠军,他在柔术职业生涯中取得过许多辉煌战绩,而且在2011年到2013年各种比赛中都保持连胜,斩获了许多世界级冠军,为巴西柔术运动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运动员,却遭到自己国家公职人员的残忍杀害。相信任何一个人得知这个消息都会感到心寒,尤其是巴西本国人,警察拿着原本应该为社会铲除奸恶的手枪杀害了颇有成就的运动员,如果人民犯罪嫌疑人被缉拿归案,相信当地警方一定会严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77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