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一般是比较豪放的,如果想要跳好蒙古舞的话,大家的力气一定要到位。平时在跳舞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使用自己的巧劲儿。其实跳舞的过程当中,除了要记住一些舞蹈的动作,还有就是我们把整个舞蹈跳出来的感觉,动作表现出来是一种舞蹈跳出来真正的感觉,又是另一种。在跳舞的整个过程当中,大家在甩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让别人看见你是使劲了的,还有就是再收回来的时候也是要让别人看见你对这个舞蹈的掌握。
因为小编没有学过蒙古舞,所以说对蒙古舞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小编知道,不管跳什么舞,其实都是需要用劲儿的,比如说像拉丁舞。我们整个身体都是需要被绷得很紧,这样才能够把拉丁舞跳出美感,而像民族舞的话,使用的是巧劲儿,在跳舞的时候也是要让别人看见你的手,甩出去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柔软的,但是利用的是暗劲儿 。
蒙古舞也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和比较难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需要大家有专业的舞蹈功底,才能够真正的跳的好看,大家也是可以选择多在家里面去练习一下。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家里面进行练习,也是能够感受到自己哪方面跳的不是特别的好,通过跟着视频的练习,也是能够去改变自己跳的不好的部分。
不管是跳舞还是做其他事情,都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去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整个舞蹈跳得更加动人。舞蹈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你只是把这个动作给复刻出来了的话,那么你跳出来的舞绝对是不好看的。我们跳舞最重要的就是把整个舞蹈的感觉给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功。
很多朋友对于一些舞蹈都是比较喜欢的,但是关于它们的知识却不太了解,不少人想知道的是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有哪些呢?其实主要包括:1、肩部要灵活、保持良好的弹性。2、腕部动作要在保持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3、头部要保持稳定,在上身端庄的同时,让身体呈现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4、在手型上,要将四指伸直并拢,让拇指稍翘自然打开一些,整个手五个手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的动作。5、特点,蒙古舞主要呈现热情奔放、节奏欢快的特点。
1、动作韵律: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2、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3、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叉腰为一字叉腰。
:
蒙古族人擅长唱歌和跳舞。蒙古族传统舞蹈有“安岱舞”、“碗舞”、“筷子舞”、“斗牛虎舞”、“摔跤舞”等。
蒙古族的太平鼓舞、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高超的舞蹈。这些舞蹈有许多非常复杂的姿势,如站立姿势、坐姿、足部姿势、跳跃姿势、转身姿势等。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也要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变化必须清脆利落,民间舞蹈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舞步,如八字步、擦步、拖步等。
舞蹈的舞蹈,跳舞的方法熟练运动一些,之前的那个男人,但现在更多的女性,女性的运动平稳,身体展开,这些步骤的混合着熟练的动作,“腰”和“自旋腰”的技巧动作,直接把观众带进最精彩的节目。
参考资料:
中音艺校的老师通过教学组合为蒙古族综合马步训练,通过走马步、跟马步、跺掌马步、软骑、硬骑、摇篮步等下肢马步动作与双勒马手、单勒马手、扬鞭手等上肢马姿的配合,使学生初步掌握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律动特征,集中体现了蒙古骑士的形象。熟悉并初步掌握双勒马手、单勒马手、摇篮行进马步、走马步的动作要领。1、双手空拳,右弧线曲臂平端于胸口处,左弧线曲臂平端于右手前,双手形成前后的水平面;2、左手叉腰,右手空拳翘腕,右手臂下垂于右胯前。3、左脚踏步,双膝半蹲,左手空拳翘腕,左手臂下垂于左胯前,右手空拳,食指翘起,右臂提起至后大三位的位置,上身前倾45°,平视前方;4、右脚向左脚前交叉迈大步,上身右倾,双勒马手,立头、视前进的方向;5、保持姿态,左脚紧跟踏至右脚后;6、保持姿态,右脚继续迈步。7、总结本课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蒙古人的气质与性情,
蒙古舞硬肩动作要领如下:
硬肩:双肩前后交替即为硬肩。顾名思义,硬肩,肩部要使劲儿,动作是硬的而不是柔的,动作时要十分的干脆利落。硬肩是肩部动作的基础,可以呈基本姿势站立,以肩部为核心前后耸动,双臂跟随摆动。这个动作通常会与硬腕一起出现在蒙古舞中。
小技巧:在编排舞蹈动作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是单硬肩(即一次抖一下),稍微难点的就是双硬肩(即每做一次动作肩膀抖两下)。跳舞的时候把双硬肩动作加进去,会更有新意和特色。
另外,蒙古舞的肩部动作还包括柔肩、绕肩、耸肩、甩肩、碎肩这五种。
1、柔 肩: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缓慢而又柔韧的。多体现在女性舞蹈中。柔肩也是双肩前后交替,做这个动作的秘诀是:肩慢慢向下,经过一个弧线,再上提,再经过一个弧线将动作导到左肩。只有这样的一个弧线,身体才有这种对抗力。肩向下沉的时候身体和呼吸也要向下沉。
2、绕 肩
绕肩分为三种:双绕肩,由前向后、由后向前环绕都可以、单肩绕、交替绕,一般是向后绕偏多。
3、耸 肩:耸肩是模拟骑马时动作。在马背上肩膀不停耸动。耸肩动作特点小而轻,做这个动作时肩部要松弛,显得很轻快。耸肩经常和勒马手相结合,就像骑在马背上。记住不要缩脖子。耸肩分为两种。双耸肩,可以结合脚部动作一起练习,向前走即可、交替耸肩。
4、甩 肩:甩肩是双肩在非常松弛的状态下,快速、有力有弹性的甩动。用三角肌、胸大肌收缩的力量,把肱骨、肩胛骨向前收回来,再快速,有弹性地向后甩出去、再还原,于是构成了肩部的甩动,就叫甩肩。
小技巧:舞动半边天告诉大家腰部挺立,双肩放松,肩每一次收回来后带一点颤动,甩出去后还原。也带有颤动,肩的甩动要有弹力,身体的感觉要向上,挺拔。
5、碎 肩也叫碎抖肩,跳舞时腰部挺立,双肩极度放松之后,快速抖动,速度加快。
小技巧:记住,腰、后背控制好,双臂放松,不能憋气,双肩抖动要快而碎,节奏均匀、流畅。
一、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蒙古族主要聚居开我国北方,世代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蒙古族是典型的马背民族,漫漫草地和茫茫大漠塑造了蒙古族男性勇敢、永不言败倔强、豪放、伟岸、剽悍的性格特征,穹庐的天宇之下到处是马背游子的足迹。典型的游牧文化和狂放的生活习俗,写就了男性不羁的个性。在他们的生活中,马是可以信赖与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
二、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训练及要求
肢体训练,在蒙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学生们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在学习蒙族舞的肩部过程中,必须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从零开始,还应注意一点,就是学生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作为学习者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马步的训练是一种特性的动作,是腿与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训练,它不仅可以使舞者脚下灵活敏捷,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的能力。在训练当中要求学生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蒙古族音乐,自如掌握蒙古族舞蹈的节奏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一名舞者在跳蒙古舞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舞者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下功夫,也要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四、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教师要求学生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同学们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试,当然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从学习、关注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表演者的思维的内部扎根,学生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我想给学生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
蒙古舞的风格特征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民族舞蹈,下面是我分享的蒙古舞的风格特征,一起来看一下吧。
蒙古族是一个骑马民族。骑着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使蒙古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风格。由于长期骑马的缘故,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多是以肩部和臂部为主。如硬肩、软肩、圆肩、甩肩、碎抖肩,硬手、软手、压腕、弹腕、翻腕等动作,再加上绕圆、拧转、横摆扭、拧倾等四种主要动律。这些不同的形体动作形成了蒙古舞蹈的特有风格。
1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
2安代舞
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在古代用于治疗“魔鬼附体”病、婚后不育等症,它具有驱鬼逐疫、求雨丰年的功能。在现代,主要用于节庆娱乐。舞蹈多在夏末、秋收之间举行。舞蹈领头人主要有“博”,他手持鼓鞭、单鼓,主持仪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载歌载舞,舞蹈有热烈奔放、粗放豪健的风格,舞蹈动作主要有“踏足”“顿足”“甩巾”以及圆圈队型组成。
3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4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筷子舞是在婚礼、喜庆节目上,在弦乐及人声的伴唱中,由男性艺人单独表演的舞蹈形式。筷子舞须右手满把握筷,用碗部的力量上提下压,首先击手、击腿、击肩,然后击脚击地,随着碗部翻绕的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拧身左前倾,面向左下方,有时拧身右前倾,面向右下方。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着半蹲的舞蹈姿态。绕圆动律感强,绕肩韵味十足,整个舞姿手的动作和肩的动作非常突出,具有欢快、优美、矫健的风格,放映了蒙古人的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感情特点。筷子舞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亚、欧、美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喜爱。
5太平鼓舞
“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堞”“弹棉花”“滚元宵”“赶鸟”串门”“滚秀球”等。顾名思义,这此名目繁多、变化多端的击鼓动作,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联。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开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亦有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杂技色彩。
6圈舞
蒙古族民间流传的舞蹈。两脚交替悠晃步,粗矿奔放的跳踏步,明快潇洒的下身或侧身跑跳步等几种动作组成。上身动作有甩手,与人背后拉手,众人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所以通常人们又称布里雅特民间舞蹈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欢快敏捷,跳跃性强。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