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两侧是什么经络?

身体两侧是什么经络?,第1张

请教:人体的经络中, 有些穴位是人体两边都各有一个吗?

人体的穴位确实分为单穴和双穴。

单穴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鼻尖-喉结-膻中-肚脐- ),和后正中线(印堂-百会-后脑勺-大椎-命门- )上面。其中包括所有任脉和督脉的穴位,以及一些刚好供这两条中线上的经外奇穴。比如我们只有1个百会、一个大椎、一个命门、一个长强、一个天突等等。

除此以外的所有穴位,都是双穴,左右对称、一左一右共2个。我们每人都有左右2个中府、2个天宗、2个少商、2个足三里、2个天溪等等。

此外双穴的针刺有时很有讲究的。比如有的人右边的脸发生面瘫,我们需要针刺对侧左边的合谷来治疗;有的人右侧后头痛,那么我们需要刺右侧背部的膀胱经穴位。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人体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经络不仅可以运行气血,濡养机体,而且通过诊察经脉,还可以判断死生预后,诊病治病。在中国第一部医学钜著《黄帝内经》中,“经络”这个重要的概念贯穿全书。“经”指的是人体上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络”是这些大路线上的小分支,在小分支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支,“经”和“络”形成了一张人体经络大网。这张经络大网的作用就是提供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内连于脏腑,外接于肢节,连贯全身,使人体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

大腿外侧是什么经络

大腿外侧,就是我们裤缝的地方是足少阳胆经。

大腿前侧,是足阳明胃经

大腿后侧,足太阳膀胱经

请问人体十二经络在身体那个部位?

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二、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奈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二、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二、经穴分布

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

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经络总结笔记

经络总结笔记,所谓任督二脉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贯穿脏腑肢节,协调阴阳,调节体内各部的脉络,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络总结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络总结笔记1

1、经脉

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离、入、出、合)。

奇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连属:经筋,为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活动)

皮部: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亦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络脉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十二经脉、督任、脾之大络)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又叫孙脉,是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走向交接:

手三阴经(胸腔)→手三阳经(手指末端)→足三阳经(头面部)→足三阴经(足趾末端)→手三阴经(腹腔、胸腔)

▲阴经与阳经交于手足,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头为诸阳之会),阴经与阴经交于胸部。

2、十二经脉分布:

(1)头面: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2)四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①上肢内侧: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②上肢外侧: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③下肢内侧: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脾经在前缘,足厥阴肝经在中线。

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④下肢外侧: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3)躯干:

①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侧面;

②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表里、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经络总结笔记2

经络保健操

1、起势

两脚慢慢分开,保持与肩部一样宽,两膝微微弯曲,双手自然的下垂,放松胯部,闭目养神,下面每一节都是这样的基本动作。

2、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

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

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3、拍打大椎

手掌轻轻的握空,慢慢的拍打颈椎,可以用两只手一起拍打,在拍打到头部时,微微向前下倾,这样就更有利于怕打按摩了,一般需要拍打25下为宜。

4、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

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

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

用两只手轻轻拍打腰背两侧的膀胱经,记得用手心或者手背轻缓的拍打右侧一直到臀部的位置,这样再互换双手,来回反复拍打10次为宜。

第三步

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

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

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7、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经络总结笔记3

脸部经络按摩

一:推法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的 一定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推法可分为分推法和合椎法。分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的中央部向不同方向推开。分推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 协调一致。合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两侧向中央部合拢。要求同分推法。两法常配合应用。推法可以疏风活络,健脑宁神,并可缓解肌肉组织痉挛,使其放 松,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二: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 的深部。此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常与揉法合作,称为按揉法。按法有明显的开通闭塞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强,还能消除淋 巴管内的瘀滞状态,增加组织的营养而消除水肿。

三:揉法

用手指指端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小幅度的旋转、滚动、摩擦等动作,揉法与摩法有一定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吸定一部位,并带 动该处皮下组织;而摩法只在体表环旋、抚摩,并不带动皮下组织。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可以结合应用。揉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肿胀、调节新陈代谢、增 强面部肌肉弹性的作用。

四:拿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拿捏松弛的肌肉(如颈项部)和软组织的一种动作。操作时,要求各指指腹拿住肌肉,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手 法要轻而灵活,力量适中。拿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使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五:擦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心附着子皮肤表面某一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的摩擦,擦时用力不要太大,动作要均匀连续,用力要稳。擦法对皮肤及皮下穴位有柔和温热的刺激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六:摩法

用双手指端或手掌,在皮肤表面作环形平滑运动,手法适中,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摩法有温经通络,消积散瘀的作用,可使面部表皮死细胞脱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加速淋巴和血液的流动,良性刺激末梢神经。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治百病的医生

但,这个医生需要有力气才能治病

因此,只要我们把力气养足,大多数的疾病都能自我修复

整体养生观  以自然之理  养自然之根

人体是一台精密机器

只要我们掌握如何使用?

如何保养?如何自我修复的规律?

就可以延长这台机器的使用寿命

中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分为12条经络运行

人的12条经络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样工作的?

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出来值班当头。

经络是人体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1、12条经络对应的时辰

手太阴—肺经      (  3 —  5点)

手阳明—大肠经  ( 5 —  7点)

手少阳—三焦经  (21—23点)

手太阳—小肠经  (13—15点)

足太阴—脾经      ( 9 —11点)

足厥阴—肝经      ( 1 —  3点)

足少阴—肾经      (17—19点)

手厥阴—心包经 (19--21点)

足阳明—胃经        ( 7 —  9点)

足少阳—胆经        (23—  1点)

足太阳—膀胱经    (15—17点)

2、  经络走向:

手三阴经  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

足三阴经  从足走腹胸

足三阳经  从头到足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六腑: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三焦:上焦    中焦  下焦

上焦:指体腔胸脯以上:(心、肺)

中焦:指胸脯与肚脐之间:(脾、胃、肝、胆)

下焦:肚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

3、经络在人体上的分布

阳经均分布在头部:

督脉(正中间)

膀胱经(正中旁开)

胆经、三焦经(侧头部)

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面部)

经络在背部的分布:

督脉(后背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膀胱经第二侧线(后正中线旁开3寸)

经络在胸腹部的分布:

任脉(胸部、腹部前正中线)

肾经(胸部正中旁开2寸、腹部正中旁开05寸)

胃经(胸部正中旁开4寸、腹部正中旁开2寸)

脾经(胸部正中旁开6寸、腹部正中旁开4寸)

1、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容易感冒拍肺经

肺主气,调节呼吸,助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外和皮毛

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

1)肺经的循行

从胸走手,起于胸部中府穴,止于手大拇指甲角少商穴。

  2)与肺经相关器官

    鼻、咽喉、皮肤、支气管、肺

3)肺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怕风、容易出汗、伤风感冒、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气喘、皮肤干皱、无光泽、头发脱落、胸部胀痛、支气管哮喘、背部肩部酸痛、四肢末端麻木。

4)肺经的主要穴位

中府穴:胸闷咳嗽中府收。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  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尺泽穴:

  肺热,孩子肺炎泻尺泽穴。

  在肋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穴:治疗咳嗽最灵。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上,

腕横纹上7寸处。

列缺穴:颈椎,感冒拍列缺穴。

在前臂桡侧处,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太渊穴:肺气虚弱、咳喘太渊首选。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少商穴:咽喉痛第一穴,

用刺血法治疗急性咽炎最灵。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脚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功能

  大肠传导之官,人要无病,肠要干净。大肠负责排泄人体大部分废物从而确保人体内环境的清洁通畅。

大肠经的循行

从手走头,起于手食指甲角旁的商阳

止于鼻子旁的迎香穴。

大肠经相关的器官

  齿、肩、皮肤、鼻、咽喉、大肠

大肠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出现津液失调而导致牙痛、咽喉肿痛、流鼻涕、鼻血、长暗疮、肩痛、上肢痛、肠鸣、便秘、手足怕冷、头痛、指痛、体热、口干等症状。

  大肠经的主要穴位

合谷穴:痛症第一穴,凡是身体上的一切痛症都可以按、刺激这个穴位止痛,“头面问题合谷收”。(注:孕妇不能按这个穴位,会导致流产)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髁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三里穴:肩周炎首选穴。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

下2寸处。

曲池穴:大肠炎症热症泻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连线中点。

肩髃穴:肩周炎、手臂痛、手不举首选穴。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迎香穴:鼻炎 鼻塞按迎香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1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