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乏力的症状,可能最初来就诊的时候没有任何诱发因素的乏力,乏力可能会呈现周期性,也就是在每天特定时期会出现肌肉的乏力。随着乏力的加重,甚至不能够直立行走。
2、肌肉萎缩的情况,可以正常的活动、饮食,而肌肉会出现进行性萎缩,并且有肢体纤细的情况。
3、肌张力明显降低,肌张力指的是肌肉在不活动时保持的张力。如果被动牵拉患者的关节,会使肌肉反射性的产生张力,继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防止关节过度活动。出现此类疾病的患者,牵拉其关节的时候会明显感觉肌张力降低,周身发软。
肌营养不良(Myodystrophy)是一组由于肌肉蛋白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影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肌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基因突变,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状和表现包括:
肌肉无力:肌肉无力是肌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觉肌肉无力,活动能力下降。
运动功能受限:肌营养不良会导致运动功能受限,如走路、站立和抓握等动作受到影响。
肌肉萎缩:肌肉无力和不良代谢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质量减少。
脊柱弯曲: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脊柱侧弯或后凸。
关节僵硬和畸形: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畸形,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呼吸困难: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呼吸肌肉,导致呼吸困难。
心肌受累: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心肌,导致心脏问题。
智力受损:一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智力受损和发育迟缓。
需要注意的是,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上述症状或有遗传疾病家族史,建议及早就医,进行基因检测和专业诊断,以便及早干预和管理。治疗方案将根据具体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和症状来制定。
肌营养不良症可分为10种类型,根据分型的不同,疾病的症状也不同,主要表现为相应肌肉无法正常运动,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1、典型症状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背行走时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呈典型的“鸭步”;有Gowers征,即由于腹肌和髂腰肌无力,患儿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位,依次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并用手支撑躯干成俯跪位,然后以两手及双腿共同支撑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现面部发红。随症状加重,可出现跟腱挛缩、双足下垂、平地步行困难;在两臂前推时,有明显翼状肩胛;多数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患儿十几岁时,不能行走,需坐轮椅。大多患者伴心肌损害,如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瓣膜关闭不全;约3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平滑肌损害可有胃肠功能障碍,如呕吐、腹痛、腹泻、吸收不良、巨结肠等。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musculardystrophy,BMD):表现与DMD相似,但是病情轻且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四肢力量差,用脚尖走路,容易跌倒、站起来困难;通常12岁以后还可以行走,且智力正常,在30多岁或者更晚的时候才需要坐轮椅,小部分患者终身不用坐轮椅。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musculardystrophy,FSHD):患者面部表情少,眼睑闭合无力或露出巩膜,吹口哨、鼓腮困难;有明显翼状肩胛;肩胛带和上臂肌肉萎缩明显,常不对称;嘴唇增厚而微翘,称为“肌病面容";三角肌假性肥大。随病情发展,20%的患者需坐轮椅。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有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和呼吸障碍。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LGMD):表现为骨盆带肌肉萎缩、腰椎前凸、鸭步,下肢近端无力出现上楼困难,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逐渐发生肩胛带肌肉萎缩,抬臂、梳头困难,出现翼状肩胛。
(5)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culopharyngealmusculardystrophy,OPMD):表现为上睑下垂和眼球障碍运动,逐步出现轻度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近端肢体无力。
(6)型肌营养不良症(Emery-Dreifussmusculardystrophy,EDMD):肘部屈曲挛缩和跟腱缩短,颈部前屈受限,脊柱强直而弯腰转身困难;四肢力量弱,但智力正常。常伴有心脏功能异常。
(7)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症(Ocularmusculardystrophy,OMD):表现为较缓慢的进展性双眼睑下垂和眼球活动障碍,可有复视,无肢体肌无力及肌萎缩。
(8)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Congenitalmusculardystrophy):表现为全身严重肌无力和肌张力极低而呈松软儿,哭声小、吸吮力弱、眼外肌麻痹、面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骨关节挛缩。
(9)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Distalmusculardystrophy):四肢远端、腕踝关节周围和手足肌肉萎缩,而出现行走困难、精细活动障碍等。
(10)强制性肌营养不良症(dystrophiamyotonia,DM):表现为肌肉在收缩后无法正常松开,遇冷加重;面容瘦长,颧骨隆起,颈消瘦而稍前屈;肺通气量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白内障;男性阳痿和睾丸萎缩;女性月经不规律和不孕;肠道功能差或大小便失禁;过早的前额秃头;部分患者消瘦,智力低下,听力障碍,多汗,脑室扩大等。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有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一些常见表现:
肌肉无力:肌营养不良患者常常感到肌肉无力,活动能力下降,可能出现难以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
运动障碍: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受限,如走路、站立、抓握等动作不灵活或受影响。
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导致肌肉质量减少,可能出现肌肉萎缩或肌肉体积减少的情况。
骨骼问题: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和骨密度减少的风险。
脊柱侧弯或后凸:一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脊柱弯曲或后凸。
关节畸形和僵硬: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僵硬,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呼吸困难: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呼吸肌肉,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
心血管问题: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免疫系统问题: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和生病。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能与神经系统问题有关,出现神经症状如麻木、震颤等。
需要注意的是,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上述症状或有遗传疾病家族史,建议及早就医,进行基因检测和专业诊断,以便及早干预和管理。治疗方案将根据具体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和症状来制定。
现在有很多人患有颈椎病,其实很多病症都是于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来说,很多时候,都与平时的不良习惯有关,例如有的人工作或是学习的习惯,不良的坐姿会引起颈椎病和脊柱弯曲等等,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如何保护自己的颈椎和脊柱。
1、保护自己的颈椎和脊柱
1睡眠
床以半硬为佳,过软,使人重心不稳,翻身时体位变化太大,反而疲惫不适,会造成由于人体重量压迫而形成中央低、四边高的状态;过硬,使体重集中在两至三个受力点上,容易压迫局部而影响血液循环。
枕头要够大,长度至少是侧睡时三个头的宽度,高度相当于从颈肩交界处至肩膀外缘处。侧卧时头颈与脊柱保持一条平直线,可避免颈椎侧屈受伤。
2坐姿
尽量拉近与工作台的距离,将桌椅高度调到舒适状态。腰部挺直,双肩后展。臀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可经常用椅背顶住后腰稍作休息。
工作间隙随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应抬头后仰休息片刻,使头、颈、肩、胸处在一种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状态,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或后仰。
3站姿
站立时全身从脚心开始微微上扬,即收腹挺胸;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双手自然下垂;下颌微微收紧,目光平视,头顶如置一本书;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侧夹紧,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踝应于一条垂线。
2、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本病发生原因很多,但以因颈椎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为多,即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血管或刺激局部以致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称为颈椎综合征。中医认为年老体虚,肾气不足、气血紊乱,以致经络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患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或四肢酸软无力、头晕、心慌、大小便失禁等。目前所采用的手法治疗如下:
推拿法:
坐位,头微前倾,暴露颈部(体弱者可取俯卧位,胸前倾)。先在颈项部中线自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施术,于两侧自风池而下到大杼穴也以同法施术,反复操作5-10分钟。继之对天柱、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点按5-10次,再于颈项、肩臂部施以掖法3-5分钟。
再取坐位,术者立于身后,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椎体压痛处,用另一肘部手艺患者下颏,向前上方牵引,同时轻揉转动头部,往往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
如有上肢麻木、发胀、发抖、无力等症状,再加下列手法:
患者坐位,术者立后,两手分别端住患者的下颌,轻轻向上提1-3分钟,使之症状改善,感到轻松。
再以一手扶患者前额,一手捍揉其两侧颈部,自风池到肩井穴,顺序向下捏揉,反复操作10-15次,如发病很久,前臂及手出现肌肉萎缩,并有头痛、头晕、头皮痛等症状行手法卑鄙,再以单手抓揉患者及手臂5-10次,并以擦法至热、捏、揉患肢内关、外关等穴各1-3分钟,捏揉合谷穴1-3分钟;以手掌大鱼际揉患侧头面部3-5分钟,以手梳抚1-3分钟,使之感到舒适。
腰肌劳损的治疗主要包括纠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药物治疗及中医治疗等。
腰肌劳损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纠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避免久坐久站,使用正确的姿势搬运重物,减轻体重等,都有助于腰肌劳损的预防和治疗。
适当活动或经常变换体位后可减轻腰痛;睡觉时用小枕垫于腰部也能减轻症状;站立时用两手叉腰,可使腰部感觉舒服并减轻疼痛。
必要时可佩带护腰。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
腰肌劳损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于腰背部疼痛处,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局部肌肉软组织疼痛。如果疼痛剧烈,可加用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药物口服。
封闭治疗
如果腰骶部出现特定的疼痛点或部位,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注射至痛点,进行封闭治疗。
腰肌劳损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外因感受外邪、外伤迁延、慢性劳损,内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基于此,中医治疗主要以下几个部分:
中药内服
治疗当以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祛邪、通络之品。 但单纯中药内服疗程较长,且容易复发,通常以中药内服加外敷相互配合,疗效较为显著。
肾虚型
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用补肾活血汤加减;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肾阴,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加减,或内服壮腰健肾丸等中成药。
气滞血瘀型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地龙散加杜仲、续断、桑寄生、狗脊等。
风寒湿型
治宜祛风散寒胜湿,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
湿热型
治宜清化湿热,用二妙汤加木瓜、薏苡仁、生地黄、黄柏、豨莶草之类。
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以不同剂型和方法,将药物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可用外擦药,如正红花油、正骨水、骨友灵等,或外贴伤湿止痛膏、宝珍膏、奇正消痛贴、温经通络膏等伤科膏药。
手法治疗
大致与治疗腰部扭挫伤的揉按、拿捏等手法相同。对于老年患者手法宜轻,尤其扳动手法应慎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宜劳累,并避免受凉。
一般先按揉腰腿部,再揉两侧竖脊肌,推理腰部肌肉,推拿或弹拨腰肌或韧带,必要时施以过度屈、伸腰部或扳腰手法。手法应轻快、柔和、灵活、稳妥,忌用强劲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等作用,临床适应证广泛。作为非手术疗法的突出代表,针灸目前已成为治疗腰肌劳损的重要手段,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
主要包括毫针疗法、灸法、刺络放血、火针、针刀、皮肤针、电针、浮针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