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对宝宝的观察和照顾都是无微不至的,只要发现宝宝有一丁点的“奇怪”表现,就会担心不已,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爸爸妈妈们咨询这样的问题:
我家宝宝为什么总是握拳?我家孩子平时自己玩的时候手也能伸开,但是给他剪指甲时就会使劲握拳,要用很大劲才能掰开,这正常吗?我家宝宝一个月了,平时手都是伸展的,正常不应该是握拳状态吗?那宝宝的小手是什么姿势才正常呢?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今天,袋鼠麻麻就带你走进宝宝“拳头”的世界。
新生宝宝手应该是什么姿势?
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宝宝的手大部分时间是呈握拳状态,拇指被其他四个指头包在里面,有时会伸出来。这是因为宝宝大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对手部肌肉活动调节能力有限,造成屈肌的力量要强于伸肌,所以宝宝总是攥着小拳头。
当然,由于个体差异,也有些新生宝宝的手是呈伸展状态的,但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一切正常,吃喝玩睡也挺好,妈妈则不用过于担心。
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的神经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屈肌的力量就会逐渐减弱,伸肌的力量逐渐增强,二者会逐渐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宝宝的小手就会呈现出自然的状态了。如果超过4个月后,宝宝的手仍然持续握拳,不能张开或者拇指内收,就要警惕小儿脑瘫疾病。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
1、握持反射
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在24小时内给宝宝进行第一次身体检查,除了体格检查,还要做一些神经学检查,要进一步评估新生儿的感觉、动作以及反射反应等,以了解新生儿的神经发育状况,其中就包括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又叫抓握反射,是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一种原始反射。健康的新生儿因为有这种反射,抓握会非常有力,几乎可以抓着你的手指将自己整个身体吊起来。但袋鼠麻麻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尝试这种危险的行为,因为宝宝并不能控制这种反射,随时可能突然将手放开。
如果你想感知宝宝是否有握持反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宝宝手里,看宝宝是否能反射性的攥住你的手指,这样你便可以直接感受到宝宝的力量。不过新生宝宝还不会自主放手,家长需要在宝宝不注意时才能逃离他的“小魔掌”。
大概到3个月大时,宝宝的握持反射会被自主性的握持动作取代,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宝宝可以自主放手啦。4个月大时,握持发射逐渐消失,宝宝可自主用整个手掌和4根手指夹住东西,7个月大时,开始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捡取小东西。
如果新生婴儿没有握持反射,或者是握持反射到了应消失的时候而未消失,都属于不正常的状况,爸爸妈妈应该引起警惕。
2、通过症状判断:
当怀疑宝宝有脑瘫时,除了要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辅助判断:
1)身体异常:脑瘫患儿手一般呈现握拳的状态,而且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四肢呈下垂状态。另外还可能出现身体突然僵硬,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会感到困难。
2)情绪不稳定: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3)喂养困难:宝宝会有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等表现,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
4)发育迟缓:脑瘫宝宝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要迟于同龄孩子。
袋鼠麻麻有话说:
婴儿总是握拳,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不过你可以在平时多打开宝宝的小拳头,帮他按摩按摩小手。科学证明,手指运动与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非常大的相关性,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的有效手段。
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
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宝宝到了1岁左右就慢慢开始可以走路了,父母可要仔细观察宝宝走路的姿势,因为不良的步态,或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以下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
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1他总跌倒
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总是跌跌撞撞的一直到1岁半,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孩子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
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至于平衡的保持,他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记录下所有的参数。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公园的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那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他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他走路像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他走路像西部牛仔
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他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2宝宝学走路的方法
学走路是宝宝始终要面对的难题,但是这在他心中早已觉醒,为什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能走路?我也可以!于是聪明的宝宝们不再满足于连滚带爬,而是开始踏上“行走”的旅程,看看宝宝有哪些方法可以学走路吧!
1、练习蹲起动作
在学会走路之前,我们的宝宝肯定得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工作,而蹲起的动作是可以很好地练习腿部肌肉的,对于会站立的宝宝,不妨常常让他捡地上的东西,这样一蹲一起,就能加强腿部的肌肉了。
2、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也是很多人小时候学走路的工具,使用学步车可以减少宝宝对走路的恐惧,更加放心大胆地往前冲了,但是学步车要少用,它有导致腿变形的危险。
3、短距离行走
这种学步方法也是很好操作的,只要两个大人站在一个手臂距离的两边,让宝宝离开你们的手,自己走到另一头,虽然距离很短,但是也是练习走路的方法,练多了,不断扩展距离,这样不就能学会走路了吗!
4、爬楼梯
如果家里有楼梯更好,不过你得在一旁看好哦,让宝宝自由地爬楼梯,也能增强他的腿部肌肉,还能让他对学习走路有了更多的兴趣呢。
5、使用学行带
学行带和学步车一样,都是利用工具来帮宝宝学走路,不过这主要是适合已经会走一点路的宝宝了,刚刚会走些路的宝宝经常走不稳,而且很容易摔倒,这时候用学行带能够减少他对摔倒的恐惧,更有学习走路的欲望,自信心也会增强哦!
宝宝学走路的时间
宝宝学走路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不可能一下子就会走了,所以家长们不可操之过急,让我们来看看宝宝学走路的具体时间表吧,这样你就能好好观察和培训他了!
1、10~11个月
我们上文已经说了,一般是从10个月开始,宝宝开始有意识地学走路了,走路的欲望增加,他自然就会尝试,开始沿着矮桌子的边缘行走,或者依靠桌子长期站立。
2、12个月
一周岁左右的宝宝是学走路的爆发期,很快不少宝宝就会走路了,这时候锻炼腿部的肌肉很重要,等你发现他能自如地起蹲,说明他离会走路也不远了。
3、12~13个月
这个时候的宝宝对走路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会扶着桌子的边缘走路,而且还不止走几步,他对走路更加热衷了,可以连走带爬去到家里的任何地方。
4、13~14个月
宝宝走路不仅与腿部有关,其实眼睛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他需要眼脚协调来判断一个地方怎么走,对不同的地面有不同的适应。
5、14~15个月
大部分宝宝基本上可以比较好地行走了,而且对周围的食物也有了很多的探索欲,关键是他还能直接走到一个地方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带他多去公园走走吧!
宝宝学走路晚的原因
宝宝学走路的时间通常是妈妈们担心的问题,经常有人问,我们家宝宝走路晚是不是不正常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周岁前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是完全正常的,甚至超过了一岁一些宝宝还不能走路,中外专家都说过了,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些宝宝可能10个月就会走路了,而有些宝宝满周岁了都走不好,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完全不用担心。
那么宝宝为啥走路晚呢?其实这与每个宝宝不同的'身体状况是有关的,并不是说走路晚就是发育不好,一周岁前的宝宝是婴儿期,这个时期也是宝宝感觉调整期,而这个调整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是没有标准的,这就会影响他何时走路何时说话,这些不应该是规划,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家长们耐心等待就行了。
专家建议,与其着急宝宝何时走路,不妨多让宝宝联系爬行,爬行可以有效训练宝宝的大脑,还能增加肌肉能力,调查数据显示,爬行少或者爬行不足或者没有经历爬行的宝宝,等到宝宝活动中的身体上半部和下半部会不自觉地对抗,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比如视觉和听觉的不协调,视觉和动作的不协调,听觉和动作的不协调等,所以“不要还没学会爬就学会走”这句老话是有根据的。
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
对于我们来说,舒适的鞋子是保证走路走得舒服的关键,这对宝宝来说也是一样,尤其是宝宝的小脚比我们大人可娇嫩多了,因此给宝宝选择一双舒适的学步鞋是十分重要的,这在学走路的初期就要准备好了,学步期的宝宝足部发育会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对鞋子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
1、10~15个月——赤脚
这段时间是宝宝学走路的初期,主要是从爬行过渡到走路,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室内,这时候可以让宝宝赤脚行动,与地面接触,培养平衡力。不过冬天为了保温,也可以选择给宝宝买一双软底鞋来学步,或者直接穿袜子也行。
2、15~24个月——底薄柔软的鞋子
这个阶段的宝宝走路开始增多,但是步态并不是很稳,因此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前部容易曲折的鞋子,一些软底鞋或者网布设计的鞋子会比较适合,可以控制脚形。
3、24个月后
2岁的宝宝已经能够比较稳地走路了,这时候得注意一下扁平足,给宝宝选的鞋子最好是鞋身比较坚硬的,可以稳定步伐的鞋子,鞋子需有特别坚硬后跟杯,进一步控制后足外翻,温和足弓承托,承托足弓,鞋底亦要容易曲折,有助起步,这样能够避免扁平足。
宝宝学走路应注意什么
宝宝学走路是件大事儿,家长肯定都十分关心,那么作为家长的话,我们在宝宝学走路这件事上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爸妈别急
很多家长面对宝宝学走路时都急得不得了,生怕自己的宝宝比别人晚了,其实在宝宝学走路期间,最忌的就是父母太过着急,宝宝走路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10个月能走的宝宝也有,过了一岁还不怎么会走的宝宝也有很多,都是正常的,只要你在平时适当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他到时间肯定就会走了。
2、选软一点的鞋子
很多时候,年轻的爸妈认为哪双童鞋好看就给宝宝买,也不去注意一下鞋子是否够柔软,这种可是不称职的爸妈哦!在学走路期间,最好是给宝宝穿柔软的鞋子,甚至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光脚爬行、走路,宝宝的骨骼还没有长定型,硬底鞋和皮鞋不利于宝宝小脚的正常发育,记住哦!
3、少用学步车
学步车确实能省不少麻烦,但是四平八稳的学步车也剥夺了宝宝体验平衡的机会,很难练就好的平衡感,这样对自主的走路反而还有些不利,而学步车最为诟病的就是它可能导致罗圈腿,让宝宝走路姿势严重错误,所以大家不要过于依赖学步车哦。
4、注意环境的安全
不让宝宝在学走路时受伤相信是爸爸妈妈们最大的愿望,比如家里的桌角、开水瓶、地上的水渍或者外面的车辆、地上的坑、石头等都是可能伤害宝宝的“凶器”,而爸爸妈妈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危险远离宝宝,让宝宝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走路。
父母帮宝宝学走路的小游戏
宝宝学走路不妨来玩一些爬行的游戏先吧!在学会走路之前,对宝宝爬行的训练十分重要,腿部肌肉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可是都能在这时候学好的,所以下面这些爬行小游戏,不妨跟快要学走路的宝宝多玩一下!
1、抵足爬行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用手掌顶住宝宝的脚,他就会自动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开始时宝宝可能还不会用手使劲,整个身子也不能抬高离开床,大人不妨从旁扶助他的身子,必要时可用一点外力帮助孩子前进。每天练习2-4次,每次爬行2-4米,要天天坚持。
2、上肢准备
俯卧抬头两臂撑起上半身:可用镜子、玩具、画报、人脸逗引宝宝抬头。出生15天后可适当练习;满月后每天3-4次,可累计半小时。
3、单臂支撑体重
当宝宝学会上述动作后,可在其俯卧时,用玩具在他一侧手臂上方逗引他够玩具,就在其抓够的一瞬间,便练习了单臂支撑体重,两臂可轮流练习。前臂交叉练习:宝宝俯卧在床边,您在床沿,把两手掌向上, 垫在宝宝的掌下,前面用玩具逗引,交叉移动你的手掌,带动宝宝两臂交叉运动。
4、下肢准备
3-4个月左右,可将宝宝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当你仰卧时,让他跪在你的体侧,手扶着你的身体;可和他一起看画报、念儿歌、玩玩具,使宝宝锻炼膝部的支撑力量。两腿交叉运动: 宝宝腹下垫上枕头呈俯卧位,你用双手抓住宝宝踝部,做前后交叉运动。
宝宝走路正确姿势图解3怎么锻炼宝宝独立行走
1、学步车:为了宝宝独立走路更加的顺利家长可以给宝宝购置一个学步车,平时忙不开的时候就将宝宝放在这个学步车里让宝宝自己学走路,就这样宝宝习以为常了,自然就克服了自己学走路的心里恐惧现象,等再大点自然就会自己走路了。
2、玩具引诱:在宝宝独立走路的时候,很可能会不敢向前走,这时候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宝宝平时最喜欢的一些玩具,利用这个玩具来引诱宝宝勇敢的走向目标,刚开始可以让距离少近一些,等宝宝迈出一步的时候适当的将距离拉远。
3、适当鼓励:有句话不是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嘛,其实真的是这样,当宝宝可以沿着物体走的时候,家长要给宝宝一些鼓励,比如夸奖宝宝真的好棒,然后宝宝的内心也会非常的自信,然后会很坚强的试着迈出第一步。
宝宝一般几个月可以独立行走
宝宝能够独立行走的时间有早有晚,一般来说,宝宝在1岁左右就会有开始走路的意识,15月龄左右就能独立行走了。如果宝宝到了18个月时还不能独立行走,或走路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妈妈可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宝宝是否存在骨骼和肌肉发育方面的问题。确有问题则应尽早接受治疗及干预,预后效果会比较好。宝宝的坐、爬、站、走、跑等大运动发展是水到渠成的,这一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更不需要爸爸妈妈揠苗助长式的“帮助”,给宝宝留出运动和锻炼的空间,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就应该让宝宝自主独立地掌握运动的节奏和力度。
爸爸妈妈不应总是将宝宝限制在婴儿床、婴儿车或婴儿背带中,总是被束缚着的宝宝掌握大运动技能的时间自然会比可以自由活动的宝宝要晚。如果宝宝走路晚是因为活动量和活动空间不足导致的,那么爸爸妈妈一定要尽快纠正。有些宝宝走路晚也可能是在学步初期受了挫折而导致的,这时就需要爸爸妈妈给予宝宝更多的支持和关心,陪同宝宝一起学习走路。爸爸妈妈不要去扶宝宝的腋下,而是应该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或者给宝宝推一个小推车,注意绝对不是学步车,通过大人的一只手和小推车来给宝宝行走时的支持力,并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激励和表扬宝宝,帮助宝宝克服心中的恐惧,尽快掌握独立行走的技能。
在日常的生活中,婴儿的睡觉姿势是很多的,有很多的婴儿会想青蛙一样趴着睡觉,由于宝宝的睡觉姿势对宝宝的健康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对家长朋友来说也是很苦恼的,那么 婴儿睡觉姿势像青蛙正常吗 ?
婴儿睡觉姿势像青蛙正常吗宝宝睡觉时的基本姿势都是手呈W型,像在举手投降,腿弯曲呈M型,看上去像青蛙的样子,让大人觉得怪怪的,其实这是宝宝的正常姿势。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是蜷成一团的样子的,出生后也会持续这样的姿势一段时间。等宝宝再长大一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换自己的睡姿的,妈妈不用过于担心。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是采取仰卧睡觉姿势,因为这种睡觉姿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新生儿的内脏,如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少。但是,仰卧睡觉时,因舌根部放松并向后下坠,而堵塞咽喉部,影响呼吸道通畅,如再给新生儿枕上一个较高的枕头,就会更加加重呼吸困难,此时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最好不要采用俯卧位睡觉,因为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还不能抬头、转头、翻身,尚无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俯卧睡觉容易发生意外窒息。
另外,俯卧睡觉回压迫内脏,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孩子睡眠姿势可多样化--平躺、俯卧、左右侧位。睡觉时,总歪着头,应检查是否有斜颈等问题。
新生儿的正确睡姿新生儿睡姿可以有仰卧、侧卧和俯卧。一般情况下,宝宝最好不会用俯卧睡姿,因为这样容易使宝宝窒息。新生儿睡姿最好是侧卧和仰卧一起交替进行,即左侧卧、右侧卧和仰卧轮流进行。
1、仰卧:仰卧利于宝宝的面部五官发育端正、匀称,可以使肌肉放松,对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脏器不会形成压迫感,还可以让爸妈直接观察到宝宝睡觉时的脸部情况。但一般刚喂完奶的新生儿最好不要立即采用仰卧的姿势,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宝宝吐奶,使乳汁沿着脸颊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
正确的做法是:喂完奶后,先抱起宝宝,让他直立地靠在你的肩上,并轻拍他的后背,直到宝宝打出气嗝,然后再让他采用侧卧的睡姿。
2、侧卧:侧卧有左侧卧和右侧卧,大人通常提倡右侧睡姿,因为这有利于肌体放松,减少对器官的压迫。对宝宝来说,右侧卧同时也增加了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从而避免中耳炎的发生。
缺点是对于短胳膊短腿的宝宝来说这个姿势不容易长久保持。另外,长期朝同一个方向侧睡,可能会使头部及脸部左右形状产生大小不对称。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溶血性黄疸能吃母乳吗 宝宝拉肚子屁股红怎么办 新生儿能睡摇篮吗 怎样选择宝宝按摩油这也是正常的,训练小儿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婴儿仰卧位,成人左手将婴儿右手向头部方向轻轻拉直,右手轻握小儿右膝盖内侧。让他左腿弯曲,并利用右手腕背力量使小儿右腿贴于床垫或地板上,然后轻轻提起小儿左边腿部,顺势让他右滚,翻成俯卧位。用同样步骤辅助小儿从左侧翻滚至俯卧位。每日训练2~3次,左右翻身各l~2次。逐渐训练孩子不需要帮助成功翻身。 (动作要轻)
当家长在照顾4个月大的宝宝时,发现孩子已经会侧身了,但是始终不会翻身。身为家长要知道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家长在照顾4个月大的宝宝时,一般孩子都已经能够学会翻身的能力。但是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只会自己侧身,但是却不会翻身,家长就应该在家里边多对孩子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的掌握翻身的技巧,其实家长要知道孩子已经学会了侧身,那么离翻身的步骤也会越来越进一步。
4个月大的宝宝自己会侧身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家长在面临照顾4个月大的宝宝时,会发现孩子在听到一丁点的动静时,孩子就会把身子侧过来。而家长在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时,家长要知道应该先训练孩子如何正确的翻身。其实孩子在侧身的过程中,可能是由于孩子的腿部力量比较轻,还没有让孩子掌握翻身的技巧,家长应该考虑在家里边让孩子多训练翻身。
家长训练孩子翻身的技巧作为家长在训练孩子学习翻身的时候,家长要知道面临孩子生长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其实家长就应该早一点训练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更早的接触翻身的能力,其实翻身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般都需要家长先提前给孩子做好示范,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地学习翻身。在孩子翻身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借助外力,可以轻轻的在孩子后背推上一把,这样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力量。
孩子侧过身子作为家长要知道有一些家长在面临出门了以后,孩子会东张西望的,想要侧过身子来去看一看爸爸妈妈究竟干什么了。而家长在面临照顾4个月大的孩子时,千万不能单独的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床上。家长要知道面临着孩子,如果学会了翻身的情况下,再单独把孩子放在床上,可能会容易造成孩子从床上掉了下来。
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
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当孩子在满月之后,慢慢的就会和刚出生的时候其生理表现就不一样,而2个月宝宝日常生活开始规律化,那么,以下分享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
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1生长指标
男宝宝体重3、94-7、97kg,身高52、2-65、7cm;女宝宝体重3、72-7、46kg,身高51、1-64、1cm。
能力指标
宝宝趴着时,能将头抬起数十秒,头能摆正不歪。
身体外观方面:
在这个月内,孩子将以他出生后第一周的生长速度继续生长。这个月里孩子的体重将增加0、7~0、9千克,身长将增加2、5~4厘米;头围将增加1、25厘米,这些都是平均值。
满两个月时
男婴体重3、5~6、8千克,身长52、9~63、2厘米;
女婴体重3、3~6、1千克,身长52、0~63、2厘米。
运动方面:
在这一个月,孩子身体的许多运动仍然是反射性的,例如,每次转头时采用的时防御体位(强直性颈反射),并且听到的噪音或感到下落时,伸开手臂(摩罗反射)。如果你轻轻拉孩子的手让他坐起来,他的头将向后面软瘫。他可能已经可以挣扎着抬起头并向四周张望,尽管他的头只能抬起1~2秒钟,但至少可以使他以稍微不同的视野看这个世界,将鼻子和嘴巴离开阻碍他的枕头和毯子。
孩子的腿也逐渐变得更加强劲而主动,他的腿会从刚出生时的屈曲状态开始伸直。虽然他时而的踢腿仍然以反射性为主,但力量将增加很快。他的手部运动将出现许多变化,孩子的手突然间就会放松,手臂外展。
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2两个月婴儿的发育标准
两个月的男婴儿:身体高度可以达到522~657厘米之间,重量比刚出生的时候增加了不少,可以达到3394~797公斤,两个月的女宝宝:数值就相对小一些,身体的高度是511~641厘米,体重保持在372~746公斤。
2个月宝宝有什么本领
1、对着宝宝讲话时,宝宝能集中注意力,还能发音回应;
2、用带柄的玩具碰宝宝手时,宝宝能握住玩具2~3秒;
3、大人轻轻拉着宝宝的手腕坐起,与第一个月相比,宝宝的头不会马上倾倒,能竖直2~5秒,但很快会垂下去;
4、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俯卧抬头能离开床面30秒;
5、当听到一些声音时会有所反应;
6、宝宝会表示兴奋、苦恼、高兴,并能以吸吮的方式使自己安静下来。
两个月宝宝护理注意事项
1、睡眠护理
保证每天约17-20个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的宝宝睡眠时间会长一些,有的宝宝会短一些,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食欲好,无异常哭闹,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睡眠时间足够,睡眠质量好。
2、喂养护理
2个月的宝宝应开始锻炼规律的吃奶和睡眠时间,一天可以喂奶6-7次,每次间隔3-4小时,每次喂养的量在80到100毫升左右。保证每日600-700毫升左右奶量。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前,一般是不需要另外喂水的。奶粉喂养的宝宝,在两次奶之间喂一次水。
3、皮肤护理
这个月开始,宝宝易长湿疹。小宝宝新陈代谢快,容易出汗,要经常帮宝宝洗澡,夏天每日1-2次,冬天每2天一次,洗澡水温度适宜,一周用一次婴儿沐浴产品即可,洗澡后马上涂抹润肤品防止宝宝皮肤干燥。
4、宝宝用品
宝宝皮肤娇嫩,适合穿柔软、吸湿、透气性好的纯棉衣服。衣服式样应简单、宽松,不妨碍宝宝四肢及躯体活动。
宝宝怕热,衣服,被子要薄厚合适,千万不要捂热。
被褥经常晾晒,保持舒适卫生。
奶瓶、玩具要消毒,小宝宝喜欢啃咬玩具,玩具每天要清洁消毒。
5、避免抓伤
宝宝指甲生长很快,2个月宝宝也越来越淘气,经常会把自己嫩嫩的小脸抓伤,家长们心疼不已,所以一定要及时给宝宝剪指甲,可以趁宝宝熟睡时修剪。
6、避免缺钙
每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预防缺钙。
天气晴好时,带宝宝户外呼气新鲜空气,晒太阳。多接触户外环境,也有利于感官和大脑的发育。
7、意外防护
2个月的`宝宝开始尝试抬头,翻身,别小看宝宝的能力,有时能让你大吃一惊呢,所以要加强看护,防止宝宝摔落,或被床单被子等蒙住头部。
两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3五个月婴儿发育标准
1、体重
体重的增长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新生儿期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但是在出生后 1 周至 10 天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以后体重以每天 30 克的速度迅速增长。婴儿出生后 2~3 个月内吃奶多,所以体重增长得快。如若每天增长速度为 20 克以下,则应在满月后的体格检查时仔细检查一下,分析母乳是否不足。
2、身长
婴儿出生时身长约为 50 厘米,由于婴儿的身长在前 3 个月增长较快,在满月时,身长可增加 5~6 厘米。满 2 个月时身长要比刚出生时增加 10 厘米左右。但是通常情况下,身长的增加要比体重的增长慢一些,因此看上去婴儿就显得更胖。
3、头、胸围
头颅的大小可以用头围来衡量。头围的多少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婴儿刚刚出生时,头围平均为 34 厘米;出生后半年内,头部发育很快,头围比出生时可增加 8~10 厘米;满一周岁时头围比出生时可增加 11~12 厘米。
如果头部过大或过小,就要请医生检查是否有病了。胸围反映了婴儿胸廓生长发育的情况。出生时,婴儿的胸围一般比头围小 1~2 厘米,到 1 岁半至两周岁时,胸围与头围几乎相等了。
4、视、听觉
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逐渐能看见活动的物体和大人的笑脸,如果将手慢慢逼近他眼前,他就会眨眼,这就是孩子能看到一些物体的证明,这种现象叫做“眨眼反射”。
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到网上去看看一些更加详细的资料,里面会有数据供大家参考,但是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说为了婴儿能够更快的成长,就让他服用很多的药物,这样往往是收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