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淤血的原因
瘀,淤塞不通,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泞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所产生的各种临床病证。瘀,即瘀血,历代文献中也称为恶血、蓄血、积血、死血、衄血等。
二千多年前《内经》对瘀血已很重视,有不少论述,如《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提出了劳伤及寒邪可留恶血的理论。以后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直接提出了瘀血一词,并对蓄血、血结进行了论述,创立了瘀热内结的观点。清·叶天士还倡导了虫类通络法对干血、死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王清任《医林改错》奠定了气虚血瘀理论的基础,创立了补气活血治则,并设计了攻逐瘀血的通窍活血汤、血腑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三个代表方剂以及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等。唐容川《血证论》首作专著,提出了祛瘀生新理论,并对瘀血的研究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至今瘀血学说已从理、法、方、药等各方面渐臻完善。
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离经及未离经之瘀血两种。离经瘀血指血络损伤血外溢滞留于脏腑组织之血,未离经瘀血谓血行不畅、滞留于血脉内而言。瘀血也称为蓄血、瘀血阻滞导致气血循环不利,又产生新的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致病因素,往往形成病理恶性因果关系。
瘀血导致的疾病多属实证,聚集性较强,致病部位固定不移,离经之血初则虽清血,实亦是瘀血,久则变为紫黑色,易产生凝结及瘀痛。
淤血的原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气之虚实与瘀血病机最为相关。瘀血为血分病,心主血,血的运行由心所鼓动,脾统血,血的生成及统摄主宰于脾。肝藏血,主血的调节与蓄藏,故瘀血的产生机制与心肝脾三脏的关系最大。
(一)未离经瘀血的形成机制
未离经瘀血又称郁血,乃血行缓慢,血液流滞于经络之内,故《金匮要略》曰:“内结为瘀血”,可因情志怫郁,肝郁气滞,使脉络瘀滞而成,尤以心肺宗气虚为甚。故《灵枢·邪客篇》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如宗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留止,正如《灵枢·刺节真邪论》曰:“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此外,寒客于经,致经脉踡缩拘急,使血行凝滞也常形成瘀血,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他,如邪热入客与血结,也可导致瘀热阻结。
(二)离经瘀血的形成机制
离经瘀血为血液外溢脉络,瘀阻于人体局部,可因七情过激,气血上冲,溢于脉外,除导致衄血、吐血外,甚者可突然昏仆,如大厥、煎厥等。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此外,起居失节,或饮食不当,用力过猛,也可致便血、溺血,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阴络伤则血内溢”。总之,各种出血,日久皆可成为瘀血。其他,止血不当,寒凉所遏,跌仆闪挫也都是形成离经瘀血的重要机制。另外,热邪过炽、迫血外溢,也可形成瘀血。
二、瘀血致病特点
首先,瘀血致病极为广泛,李梴在其著《医学入门》中早已指出:“人皆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凡寒热、踡挛、痹痛、瘾疹、瘙痒、好忘、好狂、惊惕、迷闷、痞块、疼痛、瘾闭、遗溺等症及妇人经闭、崩中带下,皆血病也”。(卷五·内伤·血)强调了血病理的重要意义,瘀血作祟人身各脏腑组织皆可为患,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其次,瘀血致病以阻滞气血运行为主要病机,瘀血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主要机制是阻滞气血运行,可导致气逆或形成新的血症。严重者,因气血不运使脏腑失养而致气虚,甚而气血两虚,因此治疗瘀血,在许多情况下必须考虑补气,一则为了鼓动血行,血行瘀自化,一则解决气虚问题。其次,瘀血阻滞气机,如病在心,可表现为心气闭塞,在肺可为肺气壅阻,在肝则肝郁血结,在胃则胃气上逆而呕血。总之,气滞引起血瘀,瘀血引起气机阻滞,气滞又导致新的血瘀,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此外瘀血致病特点还存在凝固性(固定不移性)。因此,常引起刺痛、肿胀,如瘀结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症瘕,瘀血日久,被气火煎熬,还可发展为干血,出现两目黯黑的特征。其他,瘀血不仅可因病致瘀,也可因瘀致病,停留于体内成为继发性病因。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则瘀血导致继发性血虚;瘀血阻络,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则引起出血;痰瘀合邪,结久成积则形成症瘕;气、血、水三者关系失调,血瘀气滞则水停又可形成水肿。此外,血瘀导致气滞、气滞又加重血瘀,所谓气病及血、血病及气,二者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故《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脉道不通,气不往来”。唐容川《血证论》:“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塞气机。”(卷二·吐血)瘀血日久还可导致正衰,具体可导致气虚,阴亏及阳衰,甚至累及五脏六腑。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久病多致瘀,主要病理实质为血循环的障碍,尤其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具体为郁血、缺血、出血、血栓和水肿等病理改变。主要机制在于因血循环障碍导致神经营养功能障碍及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发展,如局部组织的变性、渗出、萎缩及增生等。以上足见,瘀血对人体的损害极为广泛而深重。因此,瘀血病证的早期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血瘀预报意义
瘀血的表现形式极为复杂、多样,但不外无形瘀血及有形瘀血两大类。有形瘀血和无形瘀血,无非相对而言,实质上,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二者皆为有形瘀血,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质病变基础,故绝对的无形瘀血是不存在的。
久病入络,痼病必瘀。任何一个疾病,日久必显瘀象。如黄疸日久,见**渐晦,胁下硬满,皮肤赤点,蜘蛛状赤纹、舌质暗滞,则为血瘀阻络之象。又如跌仆损伤,日久疼痛固定、刺痛、颜色变暗,则为瘀血内结之兆。再如,情志拂郁、气血郁结、日久出现胁肋刺痛、指甲发暗、眼圈着黑,则为气血有瘀之征。尤其气分病及痰病最易成瘀,气分病无论气滞、气郁或气虚皆易致瘀,气滞血瘀是临床最多见的瘀证,以肝郁、胁肋不舒、心烦易怒及舌紫暗为先露,气虚血瘀则以乏力气短、心悸、舌暗紫为征兆。
痰兼挟瘀,又称痰瘀合邪,因痰瘀同源,皆为津血所凝,故痰瘀常相互为患。临床上,痰瘀一旦合邪,二者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则暗示疾病胶结难解。如癫狂病,日久见狂言、善急、失眠、舌紫暗,即为痰瘀合邪证,乃症痼难愈之疾。痰瘀合邪征兆为瘀血征兆(如舌暗或有瘀点、脉涩、疼痛固定或刺痛)与痰征兆的综合表现(痰的征兆如呕恶为胃痰之兆,痞闷为胸痰之象,心悸为心痰之征,咳痰为肺痰之症,肿、麻为络痰之象,泄泻为肠痰之兆,善忘、痴呆为脑痰之征)。
此外,血寒和血热也易形成血瘀兼证,因血遇寒则凝,临症如见疼痛,得热则减,平日畏寒肢冷,色淡而暗,脉沉迟者,则为血寒瘀象。而血热瘀象又为温热之邪入里,与营血搏结所致,临床见高热神昏、出血、衄血及发斑、舌质绛红、脉数,则为瘀热互结之凶象。
前贤对瘀血先兆皆十分重视。如唐容川认为:瘀血阻在腠理,以寒热和疟为其兆,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自汗为其标志。瘀血在上焦以发脱为其先,瘀血在中焦以腹部刺痛为特征,瘀血在下焦以少腹刺痛,大便黑色为其兆。瘀血在里以口渴为先驱症,因内有瘀血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血证论·卷五·瘀血》)。周学海《读医随笔·瘀血内热》曰:“腹中自觉有一段热如汤火者……非实火内热,亦非阴虚内热,是瘀血之所为也……又常如火从胸腹上冲于喉,是肝脾郁逆而血上冲也……有心窝中常如椒桂辛辣状,或如破皮疼胀状,喉中作血腥气者,是皆瘀血积于其处也……,凡瘀血初起,脉多见弦,兼洪者易治,渴饮者易治,其中犹有生气也;短涩者难治,不渴者难治,以其中无生气也”。通过上述医家之言,瘀血先兆,可见一斑。说明瘀血先兆虽然变化万端,但却是可以认识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
分别论述无形瘀血及有形瘀血的预报意义。
一、有形瘀血先兆
大凡疼痛性质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舌质发暗或有瘀点,夜热口干渴不欲饮,都为瘀血的征兆。如出现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肌肤甲错、脉象沉,则为久瘀之征象,预后往往不良。
(一)瘀血阻脉先兆
瘀血阻脉,是很常见的瘀血疾患,其先兆也是有规律的。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上卷》说:“青筋暴露,非筋也,沉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也”。瘀血阻络包括瘀阻心络、瘀阻脑络、瘀阻肺络等脏腑之络及瘀阻肢体之脉络。瘀血壅阻脑络,其先兆症主要为进行性健忘,尤其是人名遗忘,一过性眩晕及一过性失语等症。瘀阻心络的先兆为劳累后及情绪不舒时出现胸闷及一过性左胸疼痛。瘀阻肢体先兆以指、趾麻木,色变暗或发凉为常见瘀阻肢体经络之报标症。常发生于血痹、脉痹,包括西医血栓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病的前期。
(二)瘀血攻里凶兆
主要为瘀血内攻心脑肺等重要内脏,病情较为凶险,如:
1.瘀血攻心凶兆 多发生于产妇及吐衄家,凡出现头冒眩、神昏,为瘀血欲攻心先兆,待出现昏迷、不省人事、气短心悸、唇紫面青,则已为瘀血攻心之危候。常发生于产后瘀血未尽,外邪乘袭入里所致的疾病等,包括现代医学中的产褥热等妇科危证。甚则卒然发狂,如见鬼状,或喜笑妄骂或为不语,主要因为恶露停滞不下,引起感染致败血冲心、扰乱心神之故。上述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产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感染中毒性精神病。
2.瘀血干脑凶兆 有脑外伤史或脑部感染疾患,出现善忘或狂躁为瘀血干脑先兆。待出现不识亲疏、发狂、昏迷,则为瘀血干脑的危证。瘀血干脑多发生于脑外伤后遗症,感染性精神病等情况,预后大多不良。
3.瘀血乘肺凶兆 瘀血乘肺常因瘀血与热毒攻乘于肺所致。凡瘀血留滞病人出现气急、喘促,为瘀血乘肺先兆,待出现喘促、咳逆、心悸气短、鼻起咽煤、眼目见黑,则已为瘀血乘肺之危证。由于瘀血乘肺,证情危笃,故尤应注意其先兆证的出现。如发生于产后恶露不下、败血上冲者,极为严重,如《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众疾门》说:“产后气喘者,由败血上冲肺”说明喘是瘀血乘肺的报标症。
二、无形瘀血先兆
无形瘀血指未离经瘀血,病变多在络脉,尤其为微络脉(包括微细血管,首先累及微循环),病程进展在不知不觉之中,多属于潜病证,其先兆症常隐晦和缺少特异性,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如:
(一)微络脉瘀象 包括甲皱络脉、虹膜、舌下络脉及面部络脉、鼻翼、唇的络脉瘀血。先兆为络脉出现曲张、紫暗,对胸痹、中风、痹证、紫癜、臁疮、脱疽、红斑性狼疮、肿瘤等都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包括西医的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如肺心病、冠心病、心脑动脉硬化、肿瘤及硬皮病、雷诺氏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以及慢性肝病、肾病,各种神经痛、周围神经炎等)。
(二)肌肤瘀象 皮肤出现干枯、龟裂、色泽不华、多鳞屑及硬化等,是内脏有瘀血的外兆,对中风、胸痹、肿瘤、红斑性狼疮等,都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形成、硬皮病、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如皮肤出现甲错、肤色黧黑则为内有干血、死血无疑。
(三)善忘 善忘为郁证、癫狂、癫痫、蓄血证等病的早期先兆症状,尤其人名善忘是脑络血瘀的先兆,说明瘀血先兆对脑血管病、精神病的微循环障碍的早期发现有着重要意义。
(四)色译晦暗 首先出现于眼周、口周、鼻翼及额部、颊部,这些部位呈晦黯色及目睛晕黄,常为内有积聚、症瘕、臌胀、闭经的早期征兆,包括现代医学的肿瘤、肝硬化、硬皮病等在内。
(五)脱发 脱发及早白为脑络血瘀的早发症,故对中风先兆有一定的预报价值。此外,脱发还为红斑狼疮、雷诺氏症、硬皮病等的前兆症状,但并非为特异性,可作参考。
(六)经少、闭经 经少及闭经为胞宫痰瘀,肾阴阳失调,相火偏亢夹瘀及肝肾亏损夹瘀等病的先兆(包括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亢进的柯兴氏综合征,脑垂体功能亢进症的肢端肥大症,家族遗传性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
(七)口干 口燥咽干是全身性瘀血病证的早期征兆之一,又称血渴。如唐容川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特点为口虽渴却不欲饮,或饮水不多,以气化失司之故。为红斑性狼疮、膨胀、干燥综合征、伤寒蓄血证、温病热入营血的征兆。
(八)夜热
夜热或午后发热也是全身性瘀血的征兆之一,由于瘀血阻滞气化不利,导致阴分不足,虚火偏旺,故出现夜热及午后热,又称瘀热,但并非瘀血的特异征兆,必与瘀血的其他症状具见,预兆价值才大。
补阳还五汤 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组成: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注意事项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右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右臂膀疼痛是什么病?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肌肉拉伤,空调吹多了,也有可能是脏器病变放射到右臂膀了等等。不过如果年龄不大,也不太考虑脏器病变,可能就是加班有点多,颈椎病犯了。颈椎病是一个症候群,典型症状是脖子疼痛,有的人局部症状不明显,但是会有伴随症状:右肩膀疼痛、麻木等;还有一些患者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症状。可以试试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椎病还有肩周炎效果都比较好。
现在瘀血体质的人非常多,看了很多的舌象,发现很多人都有瘀血,令人难以置信。我觉得这与当地的饮食、气候等等原因有关,所以可以断定,瘀血是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最大的因素之一。 对于瘀血的症状,首先是舌象: 1、舌边和舌尖有瘀斑瘀点; 2、舌下静脉又黑又粗,向四周怒张; 3、舌尖向一侧歪; 4、舌质颜色青紫。 体内有淤血,是怎么表现的? 1、瘀血发热 当身体有瘀血的时候,气血运行出现障碍,则身体会有各种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发热。这种发热,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是全身发热,就是发烧,有的是在急性病的发作中,出现高热,此时如果发现有其他的瘀血指征,则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同时根据体质来配合其他方法,比如凉血透热等等。 还有就是全身的低热,这样的患者还是很多的,长期发低烧,西医检测不出来问题,但是就是低烧。这种情况,病因很多,其中瘀血的情况也要考虑,是因为气血阻滞,正气郁遏,故而发热,用到活血化瘀法起效的比例很高。 清代的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写血府逐瘀汤的时候,就描述过一种瘀血导致的疾病,叫「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还有一种发热,是周期性的发热,有的是特定的午后发热,有的是凌晨发热,这种发热,原因很多,有的是阴虚有热,有的是湿热蕴结,其中还有一部分,就是瘀血了。 2、异常出汗 这是和上面的一个原因的,气血拥堵了,就如同河流,比如说在某个河段堵住了,那么这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各种症状,比如出汗,这就像被堵的河水溢出河床一样,中医认为血汗同源,两者会互相影响的。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症状里描述: 「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3、胀满 瘀血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容易出现胀满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血瘀阻滞,阻碍气机,气机痞塞不畅。在上焦,见「 ”病人胸满”,在中焦见「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都是张仲景的描述,验之临床,确实如此。上海著名已故中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描述的是:「 ”就是讲这个病人自己讲肚子胀啊肚子满,但是你去按按他的肚子,看看他的肚子一点都不大,但是他自己觉的胀,这是瘀血,这叫腹胀。” 那么,除了这种虚性的腹胀,实证也是有的,比如瘀血凝结,形成结块,一旦有了结块,除了患者感觉胀满,按上去也会找到结块。王清任说: 「 ”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 4、皮肤瘙痒 瘀血堵塞血脉通道,尤其是细微的络脉,因此会引起皮肤的很多问题,比如皮肤干燥,皮肤起皮。 有人说皮肤起皮,不是血虚引起的吗?是的,血虚会引起皮肤干燥,血虚生风。但是,瘀血堵塞局部通道,同样可以造成局部的缺血,也就是局部血虚,因此皮肤也会出现干燥的情况。 同样,由于瘀血的存在,皮肤局部络脉通行受阻,因此会出现各种毒素废物等代谢产物排除障碍,营养运送困难,因此,会不断积累,出现各种瘙痒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则效果非常好。 5、麻木、板滞 一般大家知道的,基本都是瘀血会导致疼痛,这叫「 ”不通则痛”,但是我告诉您,这种痛的时候,还是您正气比较充足的时候,气血在冲击瘀血的地方,所以会觉得疼痛。 当一个人气血不足的时候,局部有瘀血,则也不会感到疼痛,相反会感觉麻木,肢体运动不舒畅,有板滞的感觉。这是正气已经不足了。 这种麻木,以前最多见的就是老人,现在年轻人也多了,都是正气不足,长期得不到休养导致的。 6、失眠、多梦 其实,失眠多梦的原因很多,肝气不舒是最主要的,其次失眠的有血虚的,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瘀血导致的失眠多梦。 为何瘀血会导致失眠、多梦呢?是夜里血归于肝,需要在宁静的状态下得以休养补充,涵养阳气。 可是,如果有瘀血存在,血液该回收休息的回不来,该派出去值夜班的,却被堵在路上,平时很快就能循行一圈,现在因为瘀堵则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走回来。你看,这是不是比平时更辛苦呢?在这种辛苦的状态下,我们的睡眠怎么能好呢? 瘀血这个原因引起的失眠多梦,我们要心中有数,在调理失眠的时候,一般先考虑养血,或者疏肝解郁,然后,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瘀血了,我们要随时想到,看看是否需要活血化瘀调理。 在调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来调理,可以适当在方子里加点黄连、石菖蒲、远志等药物。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瘀血阻滞:上述各证,日久不愈,久病入络,致使精败瘀滞,精道不通,阴部疼痛而不能射精。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川芍、枳壳各6克,生地15克,桔梗5克,柴胡3克,蛇床子、桃仁、当归、赤芎、牛膝、韭菜子各10克。水煎服。
血管脆性高身上易淤血 你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疑惑:明明就不记得撞到东西,但为什么身上却无端端冒出淤血?淤血青一块紫一块影响美观,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自己会不会得了重大疾病。 有些患者会因为淤血而求诊,但大部分人都想不起来何时撞到,很怕自己生病了。 “我为什么常淤血?”当听到患者这么问,医生通常都会反问:“除了皮肤之外,还有别的地方也会出血吗?”因为医生担心的是出现在体内,全身性的淤血。 一般碰撞造成的淤血多出现在四肢,若是出现在脸部,胸腹,背部等躯干外的不明淤血,就要特别注意。 如果皮肤淤血合并牙龈流血,鼻血,痔疮出血或月经量很大,而且频繁出血时,就必须做血液检查,因为有可能是血液性,全身性的疾病,甚至可能是癌症。 不过也不必太紧张,医生说,绝大多数人经抽血检查后,发现淤血只是碰撞造成,例如有人天生血管脆性高,会比一般人来得容易出血,只是撞到时没注意。 老年人因为皮肤薄,容易因碰撞而受伤,瘦子和吃全素的人也比较容易淤血。原因除了皮下脂肪少,较难保护血管外,营养摄取不足,血管耐受性不好也有影响。医生建议容易淤血的人可以多摄取胶原蛋白,维他命B,维他命C等,平时也要多做运动来训练血管的收缩能力,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与耐受性。 抗淤血药物吃过量易淤血 有时候则是服药所引起。哪些药会让你容易淤血?基本上,只要吃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就比较容易产生皮下出血,包括止痛药,心脏病药,阿斯匹灵,银杏,大蒜精,鱼油,甚至是维他命E等脂溶性维他命,活血中草药等。 尤其老年人皮肤薄易撞伤,再加上同时看很多科门诊,自己又吃保健食品或中草药,很容易重复吃到太多具抗凝血效果的药物。 东吃一些,西吃一些,合起来的量就蛮惊人的。 而年轻人常熬夜,肝功能不好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制造;有些人服用通血路,清油脂的中药也会抗凝血,只要不吃,淤血频率就会降低了。消除淤血先冰敷,后热敷按摩 血管碰撞受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形成血块,把血管的破洞堵住,已经溢出的血液则形成淤血,就算不揉不擦药,大约7天后也会完全分解消退。若想加速消除淤血,前24~~48小时应先冰敷,让血管收缩,等血管破洞修复后再热敷,否则加热会让血液循环更活络,溢出血管的淤血会更大块。 有人认为撞伤后赶快揉就不会产生淤血,这也是不对的,撞到时血已经跑出来了,想要揉散淤血,至少要等24小时再说。医生提醒,淤血如果很大片,颜色很深,就代表血块多且厚,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周边循环,但如果推揉太用力,也可能会因为摩擦破皮而感染;热敷时也要注意热度,当心烫伤。热鸡蛋热敷有助分解血块 民间有一说是只要拿熟鸡蛋在淤血处滚一滚,就能够把“淤血”吸走,听起来非常神奇。虽然不知道“鸡蛋会吸走淤血”的依据是什么,但至少煮熟的鸡蛋可以拿来温热,按摩患处,类似中医的温灸法。 由于红血球里含有胆红素,所以一般淤血会先呈现深紫红色,接着慢慢扩散;很多人会疑惑淤血怎么好像变严重了,但其实只是血块正在分解。接着,胆红素会生成胆绿素,等到淤血逐渐变成黄绿色,就代表血块快要分解完了。 有些人的淤血过了很久都还有淡淡的**影子,可能是血块溶解后的色素沉淀,就像受伤后疤痕颜色会变得比较深一样,不必太担忧。但如果7天后淤血整块都没消,甚至还变得更大,颜色加深,就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必须立刻就医检查。想加快淤血消退,千万别随便放血 在没有外伤及闭锁性骨折的前提下,在西药部分,能消除淤血的喜疗妥药膏(Hirudoid)内含肝素(Heparin),经由皮肤吸收,可以抑制淤血,让瘀血较易消除,但如果擦太多会让附近微血管出血,反而造成淤血。 中药方面,紫云膏因为内含麻油,可以活血消淤。 也有人小时候扭措伤或撞伤瘀血,用姜沾米酒涂擦患处,也很有效。姜性辛温,米就可以通散,有助促进血液循环。 不过,有时候血块散了,受伤的地方却还是会觉得怪怪的,血液循环不太好。 有的患者脚踝严重扭伤,出现大片淤血,但在血块消退后,上触摸起来还是泡泡的,肿肿的,压下去会疼痛,活动时也不太舒服,天冷时伤脚的温度和另一只脚不同;这种“淤”会阻碍体内气血运行,必须就医治疗,否则会由下往上影响膝盖,胯部,腰部。 中医的治疗方式包括服中药调体质,热敷,推拿,放血,温灸等。中医认为“血”本身不会流动,而是“气”在推动血的运行,放血疗法除了放出血,也会放出气。如果有人气较虚,放血后容易头晕,这时立刻温灸既可补气。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必须由中医判断该用哪种方法治疗,千万不要随便放血。 而在中医看来,常淤血代表身体某些地方不正常,应该要调理体质才能治本。 气虚,血热体质都会让人容易淤血,但治疗方式却截然不同。例如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的人,和面色泛红,手脚发热的人,用药就会完全不同;前者气虚,必须用黄耆补元气;后者血热,则该用黄连清热。 至于体质的判断与该吃那些中药,都应该由中医师诊断,切勿自行抓药。不明淤血或是重大疾病前兆 1不明原因血小板低下症(ITP) 有些人血小板不足,微小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在四只可以看到小血点,抽血检验时会发现血小板低下,可用类固醇治疗。ITP好发族群为20~~~~40岁的女性,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疾病或其他潜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例如红斑狼疮等。 2内出血 躯干出现大片淤血,很可能是内脏出血,主动脉剥离大出血造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肝功能差 肝脏负责制造凝血因子,如果肝功能不好,肝硬化,B型与C型肝炎都会造成淤血异常;此外,经常出现不明淤血,也可能是罹患白血病或血癌。 4脑下垂体肿瘤或脑瘤 脑部肿瘤会导致脑压高,脑压高会连带造成眼压飙高,严重时患者会出现黑眼圈,甚至是眼周淤血。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提起肩周炎这种疾病,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引发肩周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那么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得了肩周炎应该注意什么?
1、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1)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西医理论)
肩周炎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潮湿或者肌肉在外力作用下的损伤,导致局部仍然组织包括关节囊、肩袖、韧带、滑囊、肌肉肌腱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2)肩周炎是怎么引起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3)肩周炎中医辩证诊断
一、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二、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三、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4)肩周炎西医诊断标准
一、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
二、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三、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外旋为明显,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四、体征:肩部肿胀不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
五、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5)肩周炎锻炼应该注意什么
一、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疼痛,从而影响功能锻炼。开始时动作宜小,速度要慢,逐渐地放开动作,加快速度,但必须在功能限度以内,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地停止动作,不要突然结束。
二、锻炼的次数,应酌情而定,不要勉强。但是,一定要坚持对肩周炎的锻炼。
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功能锻炼,才能巩固手法治疗之功效,才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疗程。
四、在进行对肩周炎的锻炼时,精神要集中,不要紧张,全身放松,上肢要伸直,手指要舒展,自然放松。
(6)肩周炎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一、风湿肩周炎饮食忌吃海味。因为海参、海带、海菜、海鱼等含有一定的尿酸,这些尿酸被身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炎的病情加重。因此,患了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不宜吃海产品。
二、风湿肩周炎饮食忌饮酒及大量饮咖啡、浓茶。
三、肥腻食品也属于忌食的风湿肩周炎饮食。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
四、忌食铁锅烧的饭菜。
五、生冷寒凉之物风湿肩周炎饮食应该忌食。这些食物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肩周炎有什么症状
(1)急性期
疼痛
疼痛是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而诱发。表现为肩关节周围阵发性的疼痛,疼痛剧烈,多在夜间加重,甚至可影响睡眠。疼痛范围较为广泛,在肩关节附可有明显的压痛表现。
肌肉痉挛
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在剧烈疼痛同时可伴有局部肌肉痉挛表现,主要是由于局部急骤而剧烈的疼痛反射性的引起肌肉痉挛症状。
活动受限
肩关节的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会受到限制,当患者肩部受到牵拉时也会引起剧烈疼痛,并且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甚至可出现不同层度的三角肌萎缩。
(2)缓解期
压痛
处于该期的肩周炎患者,虽然肩部疼痛会逐渐减轻或者消失,但局部压痛依然明显,并且压痛范围较为广泛。
关节僵硬
由于急性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上的的受限以及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处于此期的患者,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广泛粘连,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均比正常人群明显减少,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可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肌肉萎缩
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的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冈上肌、冈下肌,尤其是三角肌的废用性萎缩。
(3)恢复期
恢复期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可基本消失,个别病人会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肩关节的活动度也逐渐增加。有少数患者在恢复期后仍有运动功能受限的症状。
(4)小贴士
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保守治疗,其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性期的持续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则越缓慢;病程短,则恢复也快。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锻炼是治疗和缩短病程的关键所在。
3、肩周炎如何治疗有效
(1)尽可能早治疗
首先患者应该了解到肩周炎治疗过程的特点。早期治疗以及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的往往效果理想,拖得时间越久,治疗就会越困难,同时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大。因此越早治疗、越快治疗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2)功能锻炼治疗
功能锻炼是治愈肩周炎必备的条件。是否能够坚持锻炼以及能否达到训练要求可直接决定着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以患侧肢体爬墙、拉轮练习、患侧肢体环形摇甩等都是良好的锻炼方法,锻炼强度以每日保证使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加大,引发疼痛程度以能够耐受为度。
(3)局部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可有效地缓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状态,可以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改为肩部血运,缓解局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有助于组织恢复正常。
(4)拔罐治疗
用单纯火罐吸拔肩部肩井穴、天宗穴以及肩部疼痛点留罐10-15分钟;或者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仰卧位,在其足底部斜方肌反射区及涌泉穴进行足底拔罐,留罐15-20分钟。可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不适,配合功能训练效果好。
(5)肩周炎锻练方法
爬墙练习: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着墙壁缓缓上爬,使上肢尽量摸高,到最大限度后略停顿,再缓缓放下,每天两次,每次50-100次。
耸肩练习: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肩尽量上耸,略停顿后扩胸,每天2次,每次100-200下。
摇臂练习: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弯腰前倾,两臂自然下垂,分别在水平面划圆圈,划圈范围由小到大,每天两次,每次100-200下。
(6)小贴士
按摩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是治疗肩周炎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二者均可引起肩膀疼痛的部分加重,因此病人往往有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这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如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掌握好治疗强度,同时配合应用药物、针灸、理疗等手段帮助克服疼痛的程度,是完全可以解除疼痛问题,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