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寒湿,就用散寒化湿的方法治疗
下面一部就是确定寒湿的部位,是脾胃?还是下焦?还是在关节?各种治法不同。用药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食疗上多用生姜,辣椒。少吃生冷油腻!
湿为长夏的主气。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身不扬;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粘稠腥秽等。
2湿性粘滞: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粘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粘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
寒湿
病邪。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
病证,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可见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症
[
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型体质的鉴定
1、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
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
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
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
上述征象加重;
3、舌象检测:舌质偏红怠黄腻;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王琦男科体质医药中心在王琦教授
5、心理特征:性情、容易发怒; 指导下以最新体质医学技术为您坚定体质
6、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特禀型体质的鉴定
1、型体特征:外形无特殊,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2、常有表现:特禀型体质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平素体质较差、与外界平衡能力低下,排斥
性强,常态下维持着阴阳平衡的易感态,当遇外邪、致病、致敏因子侵袭时,可迅速发
病;
3、舌象检测:舌体多瘦小、质红;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细数;
5、心理特征:性情稳、偏急躁;
6、适应能力:对外界、自然适应能力差;
7、易患疾病:易患各种过敏性病症。
什么是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寒邪和湿邪共同致病,即为寒湿之邪。寒、湿之邪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春季养生如何去寒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春季养生如何去寒湿,欢迎阅读。
春季养生如何去寒湿饮食宜忌: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的食物,比如梨、李、西瓜、香蕉、枇杷、马蹄、甘蔗、柿子、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芹菜、茄子、蚕豆、绿豆、百 合、甲鱼、鸭肉、田螺、蟹肉、绿茶、冷冻饮料等。尤其不宜多饮清热泻火的凉茶。低盐饮食。
宜食温热、甘缓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樱桃、杏、胡桃仁、栗子、韭菜、芥菜、香菜、胡萝卜、洋葱、香菇、黄豆芽、黑豆、山药、雀肉、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鸡肉、鹌鹑肉、黄鳝、草鱼、海虾、饴糖、酒、咖啡、红糖、生姜、辣椒、胡椒、糯米等。进补之品适合蒸、焖、煮、炖等烹调方法。
春季适当进食升阳之品:陈皮、谷芽、韭菜、花生、葱、姜等。
春季去体寒食材姜枣茶做法
姜枣茶做法:生姜5-6片、红枣4、5颗一起煮成茶喝。(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
花椒姜枣茶原料:红枣6-7颗、花椒十几颗、生姜4-6片
做法: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即可。
体寒怕冷,可以多加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强。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还有脾胃虚寒、经常性腹泻的人,嘴唇发紫的人,可以常喝。
寒凉体质:最大特点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脚摸上去是凉的,身上有些地方会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会痛,而且是冷痛,觉得冰凉冰凉的那种。
小提醒
有一些人的身体虚热重,身体的津液水平很低(津液包括血、水分等液体物质),喝姜枣茶的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上火的现象,比如鼻子干、牙龈疼、口干等情况。出现这个情况,可以在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生姜片贴敷脚底涌泉穴(用蒜片的效果最好,但是蒜片容易灼伤皮肤),可以用医用胶布固定,这样有利于引导虚热下行归元。
涌泉穴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春季食疗防火抑寒美食:桂花山楂酸奶
原料:酸奶、山楂、糖桂花、冰糖。
做法:
1、将山楂洗净去核、用水煮、加糖桂花、冰糖一起煮入味。
2、捞出,熟山楂切小粒。放在酸奶中拌匀即可。
萝卜 具有很好的清理肠道的功能,能够第一时间,把肠道内停留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没了这些容易让我们产生火气的不良物质,上火很快会消除。 美食DIY:红白丝汤
原料:红萝卜250克 白萝卜250克。味精2克 大葱4克 盐3克 香油2克。
操作:
1、将红萝卜洗净,剥去皮、切成丝;
2、将象牙白萝卜洗净,剥去皮、切成丝;
3、将葱洗净,切成葱花;
4、锅内加1汤碗水,煮开后加入红、白萝卜丝;
5、开锅后加盐、葱花、香油、味精起锅。
菠萝 有养阴生津的作用,能滋润肠胃,产生足够的阴液,相当于下了场及时雨。木柴都被淋湿了,火也就烧不起来了,从而消除饮食带来的火气。
美食DIY:菠萝鸡汤
原料:鸡脯肉克,菠萝250克,猪油15克,姜丝、细盐、料酒、香油、干淀粉各少许。
操作:
1、菠萝削皮,用盐水浸泡片刻,切成扇形片;鸡脯肉片成薄片,用细盐、料酒、干淀粉各少许拌匀上浆。
2、汤锅置火上烧热,放入猪油,用文火将姜丝炒片刻,放入鸡片,用旺火炒一下,加菠萝片再炒,然后放细盐和清水,盖好锅盖,待汤烧开,淋入香油,盛入大汤碗内即成。
“1+3”吃肉食防上火
1、每餐都吃去火蔬菜
例如冬瓜、蘑菇、苦瓜、豆芽、百合、银耳,每餐上1~2 种,和肉食一起搭配吃,可以降火开胃,清热解毒。
2、饭后1~2小时吃去火水果
例如苹果、梨、橙子、西瓜等。榴莲、桔子等容易上火的水果要少吃。
3、喝水必喝去火茶
绿茶、菊花茶、苦丁茶、乌龙茶、薏米水、山楂凉茶为首选,具有消食去腻的作用,对因食物积滞造成的火气特别有效。
一些甜食、油炸食物、热性食物,如生姜、辣椒、大蒜、羊肉、狗肉、荔枝等,要少吃点。
具体上火具体疗法:
嗓音干哑:饮淡盐水或喝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将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醋加等量的水漱口也可减轻疼痛;用一匙酱油漱口1分钟左右再吐出,连续3~4次也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有口气:藿香15克洗净,加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再将50克大米煮成粥然后加入藿香汁食用;用薄荷煮粥也可以防治口气。
咳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可治清晨多痰;生姜1块切碎,鸡蛋1个,姜碎和鸡蛋搅拌均匀后用香油煎熟,趁热吃下每日2次。 口干舌燥:将百合、杏仁和大米同煮成粥,煮好时再加入梨丁、枇杷丁,拌入少许蜂蜜即可服用。
从中医学脏腑辨证视角看来,有几个症状是高频发生的,这当中就包含脾胃虚、阳虚、湿寒、寒湿,这好多个中间常存有着联络,经常互相因果关系,一同危害着身体的身心健康。脾胃虚关键有几个层面的危害,脾胃虚运化水谷作用差,性子不够会发生饮食搭配降低、腹腔饱胀、腹痛腹胀、神疲倦力怠倦,尤其是脾阳亏虚,阳虚内寒,脾阳亏虚,消化吸收水液的作用降低,便会发生湿寒停滞不前的状况。
在这个基本上,由于一些辛辣食物油腻之类刺激性的饮食搭配危害,也很容易发生有寒湿兼杂,发生的病症纷繁复杂。有一些是身体素质要素的危害,或是病症的危害,生活方式欠佳,会致使角色的肠胃系统软件亏本,气血亏虚,湿寒寒湿的新陈代谢作用不太好,参杂病发,因而产生的各类病症。包含常常见头昏脑涨、身体困重、胸闷气短、心烦压抑感、饮食搭配萎靡、大便稀溏、或伴随口干口苦、咽喉不舒服。
舌苔黄腻或舌苔黄腻等,身体的许多病症多跟里面的这一要素有关系,因而说,脾胃虚弱、阳虚、湿寒、寒湿是最普遍发生的辩证关键字。湿寒体质症由此可见身体困重,身体酸软,易腹疼大便糖稀,小解清,口甜腻腻,四肢不温,畏冷,困乏总想睡觉。寒湿体质症由此可见身体困重,身体酸疼,便黏滞臭秽,小便发黄,口干口臭,怕高温易汗出,难以入眠。
湿寒久了很有可能也会郁而化热,变成寒湿。湿热久了会伤体液化燥,变成寒湿伤阴,舌苔发生干躁裂痕。这也是他们的变动全过程。少气懒言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健身运动,头顶像有物品裹着一样,一直有气无力的,非常容易乏力,四肢还畏冷,舌苔是舌淡的,还很容易得皮肤湿疹,痘痘和下焦的发炎,很多人还主要表现的肥胖症不太好减脂。这类要散寒去湿气。
小 编 导 读
“病多寒湿,法当温化”,前几日的推文中为大家讲述了经方高手赵亮老师治疗寒湿病证所总结出来的治疗大法。临床具体应用时,当以“温”为基础,上中下三焦分治,治法各不相同。赶走寒湿,看温化之法显奇效。
1上焦寒湿证——温肺化饮
临床表现: 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白或干咳无痰,喉中哮鸣有声或气喘。舌淡嫩或胖,苔白腻或水滑,脉沉弦或紧,寸浮。
病机: 外寒内饮。
治则:温肺化饮兼解表。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具体药物: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五味子15g,干姜10g,细辛5g,半夏20g,炙甘草10g,紫菀15g,款冬花15g
煮法: 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煎,汤成温服。
加减: 伴颈部僵硬不舒、恶寒甚者,加葛根;
伴咳嗽、咽痒甚者,合半夏厚朴汤;
伴口干咽痛者,加桔梗、生石膏。
2中焦寒湿证——温中燥湿
临床表现: 腹部胀满疼痛,喜温喜按,呕吐,纳差,小便调,大便稀烂,倦怠少气,四肢不温。舌淡嫩或胖,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弱。
病机: 脾胃虚寒夹湿。
治则:温中燥湿兼止泻。
方药: 理中汤加减。
具体药物:党参20g,苍术15g,茯苓30g,白芍15g,干姜10g,木香15g,砂仁10g,炙甘草10g,陈皮15g,防风15g
煮法: 以水三碗,煮取一碗,汤成温服。
加减: 伴口干而小便不黄者,加葛根;
伴恶风汗出者,加桂枝;
伴蜷卧沉重,利不止者,加附子。
3下焦寒湿证——温阳利水
临床表现: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 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治则: 温阳利水。
方药: 真武汤加减。
具体药物: 红参10g,苍术15g,茯苓30g,白芍15g,生姜5片,防己15g,当归15g,制附子10g(先煎),川芎15g,泽泻30g
煮法: 以水三碗,煮取一碗,汤成温服。
加减: 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
下焦阳虚而下利甚者,去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
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可更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
(注:方中白芍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上中下三焦分治,简单明了,温化治法原来是这样应用的。
这可是提前为大家剧透的小知识点,更多关于“经方温化”的论述请看《经方温化发微》。
《 经方温化发微 》
温馨提示
本书中医书院预售中,预售期间8折优惠!
预售日期即将截止,最后的时间别错过啦~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经方温化发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亮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