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第1张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状表现有哪些: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一、肌无力导致行走时呈特殊的鸭步,患儿从仰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立,称为 Gower 氏征。患儿双侧腓肠肌逐渐呈假性肥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常到 10 岁时已不能行走,大多数患儿最终卧床不起,并发痉挛、褥疮、肺炎而在 20 岁前死亡。 BMD 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可存活到成年以后。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二、患儿出生时的活动如抬头、坐姿等均正常,自 一岁以后开始逐渐出现站立和行走困难,首先影响骨盆带肌肉,以后累及肩胛带肌肉。患儿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摇摇晃晃,登楼梯或由坐、卧位起立困难。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三、约 1/4 的患儿有智力低下,血中磷酸肌酸激酶( CRK )浓度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值的 1万倍,肌电图显示肌病的改变伴有较轻的失神经支配电位;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肌纤维坏死与再生同时存在,并有结缔组织增生。

  肌肉萎缩是一种相当严重的骨科疾病,患者的肌肉会逐渐失去应该有的功能,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对患者的伤害很大。那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  一般,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有:  肌肉萎缩主要就是一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肉萎缩,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起步困难、早秃、性腺萎缩。一侧背阔肌萎缩,肌肉萎缩的症状可不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一侧胸大肌萎缩,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经系统症状。肌肉萎缩的症状可有一侧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缩而腋下有压痛双侧肩胛带肌萎缩,有急性病史,无感觉异常及局部压痛。  肌肉萎缩的症状在初期主要就是起病缓慢进行性面肌萎缩伴闭眼不紧、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缩、上肢举手时肩胛骨呈翼样突起,无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为局限性一侧颞肌、嚼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肌肉萎缩患者可同时伴有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青少年,舌肌萎缩与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伴存。  以上介绍的就是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敏创对于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呢近几年肌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所以多了解一些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对早期发现疾病会有一定的帮助,那么,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面就请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专家为您详细介绍。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一、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又称良性,肌营养不良症,也是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多于5-20岁之间起病,表现与Duchenne型类似,但病程较良性,12岁时仍能行走,但起病15-20年后大多不能行走。心肌受累和智能障碍较少见。二、型肌营养不良的症状: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异常基因但不发病。多见于儿童发病,逐渐进展。开始表现为走路不稳,易摔跤,上楼困难,以后发展至行走困难,12岁前不能行走,只能卧床。体检可发现四肢尤其是肢带肌萎缩和肌无力,典型者呈翼状肩,站立时腰椎 过度前凸,行走时骨盆向两侧摇摆呈鸭步;从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 为俯卧,然后用双手支撑着下肢逐渐将躯体伸直。某些肌肉呈假性肥大,大多为腓肠肌(小腿),也有表现为三角肌、舌肌等,假性肥大肌肉外观发 达,触摸较正常肌肉坚实,但肌力下降。面部和手部肌肉也可轻度萎缩。常伴有心肌受累和智能障碍。三、型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又称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多于20-30岁间起病,主要累及近端肌群,常先影响上肢,多年后再影响下肢。偶有腓肠肌假肥大。四、型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又称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通常于青春期发病,首先影响面部和肩胛带肌肉,呈特殊的“肌病面容”,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变浅,表性动作变弱,上肢抬高困难。检查时可发现蹙额、皱眉、鼓腮、闭眼、闭口均力弱,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肉萎缩明显。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以上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发现有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发生,一定要重视,要及时去正规专业的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治疗肌营养不良主要是干细胞移植疗法,得到的效果是别的方法是无法比拟的。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此希望所有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过上幸福生活。

指导意见:

考虑颈椎病确诊颈椎病并不困难只要照一张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种检查颈椎病的简单方法一个人托患侧头部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同时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确诊为颈椎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根据基因缺陷的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滞、步态异常、肌肉萎缩无力。

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典型症状也各有不同。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一种。

2、3~5岁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由于骼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背部伸肌无力使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呈典型的鸭步。

3、由于腹肌和骼腰肌无力,患儿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位,依次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并用手支撑躯干成俯跪位,然后以两手及双腿共同支撑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现面部发红。上述动作称为Cowems征为DMD的特征性表现。

4、90%的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为首发症状之一。以腓肠肌最明显,三角肌、臀肌、股四头肌、冈下肌和肱三头肌等也可发生。

5、约3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也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巨结肠等胃肠道功能异常。

6、10~12岁左右不能行走,需坐轮椅,躯干和四肢肌肉明显萎缩,由于肌肉挛缩导致关节无法伸直,脊柱侧弯。

7、后期因呼吸肌姜缩而出现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因心肌损害而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患者多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BMD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另一种类型。

1、临床表现与DMD类似,首先累及骨盆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逐渐波及肩脾带肌,有腓肠肌假性肥大。

2、BMD与DMD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病年龄稍迟(5~15岁起病)、进展速度缓慢、病情较轻、12岁以后尚能行走、心脏很少受累(一旦受累则较严重)、智力正常、存活期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面部和肩肿带肌肉最先受累,患者面部表情少,眼睑闭合无力或露出巩膜,吹口哨、鼓腮困难,逐渐延至肩脾带<翼状肩脾很明显)、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胸大肌上半部。肩肿带和上臂肌肉萎缩十分明显,常不对称。因口轮匝肌假性肥大嘴唇增厚而微翘,称为"肌病面容"。可见三角肌假性肥大。

2、病情缓慢进展,逐渐累及躯干和骨盆带肌肉,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视网膜病变和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大约20%需坐轮椅,生命年限接近正常。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10~20岁起病,首发症状多为骨盆带肌肉萎缩、腰椎前凸、鸭步,下肢近端无力出现上楼困难,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逐渐发生肩肿带肌肉萎缩,抬臂、梳头困难,翼状肩脾。面肌一般不受累。

2、病情缓慢发展,平均起病后20年左右丧失劳动能力。

5、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1、40岁左右起病,首发症状为对称性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

2、逐步出现轻度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吞咽困难、发音不清,近端肢体无力。

6、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EDMD):1、5~15岁缓慢起病。临床特征为疾病早期出现肘部屈曲挛缩和跟腱缩短、颈部前屈受限、脊柱强直而弯腰转身困难。

2、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晕厥、心房纤颤等,心脏扩大,心肌损害明显。

7、其他类型:1、眼肌型又称Kico-Nevin型,较为罕见。20~30岁缓慢起病,最初表现为双侧眼睑下垂伴头后仰和额肌收缩,其后累及眼外肌,可有复视。

2、远端型肌营养不良较少见,10~50岁起病,肌无力和萎缩始于四肢远端、腕踝关节周围和手足的小肌肉,如大、小鱼际肌萎缩。伸肌受累明显,亦可向近端发展。无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损害。

3、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在出生时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全身严重肌无力、肌张力低和骨关节挛缩。面肌可轻度受累,咽喉肌力弱,哭声小,吸吮力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65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