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瑜伽26式名称

热瑜伽26式名称,第1张

  热瑜伽26式我已总结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式 站立深呼吸

  Standing Deep Breathing

  益处:

  由于长期久坐的习惯,许多人仅仅使用了肺脏功能的10%,而从未到达最大肺容量。因此,他们常易感染上肺气肿、气喘病、气短以及其它各种呼吸疾病。站立深呼吸教你使用上另外90%的肺功能。此练习可用于各种身体锻炼之前。因为可以扩大肺容量,增强全身的循环使身体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第二式 半月式/手触脚式

  Half Moon Pose with Hands to Feet Pose

  益处:

  半月式可以让你快速获得能量,充满生命活力。提高强化身体中部的肌肉,尤其是腹部。增强了脊柱的伸展,纠正错误的姿势,增强了肾功能,帮助治疗肝脾肿大、消化不良、便秘。增加腹肌、背阔肌、三角肌的肌肉力量与伸展性。半月式正是伸展体位的练习,每天坚持练习,一周就可发现腰部的变化。

  手触趾式可以增强坐骨神经、跟腱、下肢韧带、脊柱的伸展,加强股二头肌、小腿的力量,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到达大脑,加强腹肌,斜方肌的力量。

  两式都可强健腰线、臀、腹腰、大腿。

  第三式 怪异式

  Awkward Pose

  益处:

  强壮大小腿、臀部肌肉,伸展髋关节,锻炼发展上臂,促进彩,踝关节血液循环,去除下肢风湿病、关节炎、痛风等症,帮助治疗下腰痛及椎间盘突出。

  第四式 鸟王式

  Eagle Pose

  益处:

  鸟王式对双腿非常有益,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协调感与专注能力。增加性器官和肾脏的血液供给,增强性能量及其控制力,强健大小腿、髋、腹部、上臂,增加膝、踝、髋部的伸展,发展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补养加强双踝、双膝和小腿肌肉。去除下肢多余脂肪,有助于防止和消除小腿肌肉痉挛(抽筋)。

  第五式 站立头触膝式

  Standing Head to Knee Pose

  益处:

  发展集中注意力,耐心、决断力,收紧腹部及大腿,有益骨神经,伸展跟腱、肩胛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第六式 站立拉弓式

  Standing Bow Pulling Pose

  益处:

  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让血液充分流向内脏和腺体,使其更加健康,发展集中能力与耐心、决断力、强健腹部及大腿。

  收紧上臂、髋部及臀部,促进肺部脏机能,有益胸腔。增加下腰部脊柱以及大部分肌肉的伸展性及力量,使韧带变得柔软。

  第七式 战士第三式

  Balancing Stick Pose

  益处:

  增强身体的平衡力,提升身体、心灵、精神的能量。

  除此还有益髋部、臀部、大腿,与站立头触膝有相同的好处。促进身体循环系统机能,对心肌的锻炼有益,有益肺部。矫正身体不良姿势,有益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伸展肩、上臂、脊柱、髋关节。

  第八式 站立分腿伸展式

  Standing Separate Leg Stretching Pose

  益处:

  最大限度伸展脊柱,滋养脊柱神经,保持脊柱灵活性及弹性,促进消化,治疗感冒,慢性扁桃体炎,有益甲状腺、甲状旁腺,伸展肩胛骨、斜方肌,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第九式 三角式

  Triangle Pose

  益处:

  有益身体每块肌肉、关节、腺体、内脏。激活神经系统,治疗腰痛、下腰部、风湿病、伸展下腰部、脊柱、矫正脊柱畸形,这是一个增强髋关节和侧腰部伸展和力量的最重要的姿势,可以强健大腿髋部,去除腰围脂肪,强壮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

  第十式 分腿头触膝式

  Separate Leg Head to Knee Pose

  益处:

  具有手触脚式相同的益处,减少腹、腰线、髋、臀、大腿多余的脂肪。柔韧大腿后侧韧带。

  第十一式 树式

  Tree Pose

  益处:

  补养和加强腿部、背部、胸部的肌肉。发展平衡感和专注能力,纠正体态,促进脚踝、膝、髋关节的伸展,预防疝气。

  第十二式 趾尖式

  Toe Stand Pose

  益处:

  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身体完全放松,接下来的体位,每个动作之后都要做这个姿势。

  第十三式 仰卧式

  Dead Body Pose

  益处:

  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身体完全放松,接下来的体位每个动作之后都要做这个姿势。

  第十四式 风吹树式

  Wind Removing Pose

  益处:

  按摩腹内脏,加强腹部肌肉,有助于减轻便秘。治疗去除胃胀气以及许多慢性腹部疾病。

  第十五式 仰卧起坐

  Sit-up

  益处:

  收紧腹部,柔软腿部韧带,增强脊柱伸展度。

  第十六式 眼镜蛇式

  Cobra Pose

  益处:

  眼镜蛇式使脊柱保持一种富有弹性的健康状态,并有助于治疗各种背痛和比较轻微的脊柱损伤。当瑜伽练习者把这个姿势做得正确时,就会感到每节脊椎都获得伸展。一节接一节得到补养,增强。因而它极有助于使轻微错位的脊椎骨重新恢复正确的位置。它可以使所有的背部肌肉群都得到伸展,从而舒缓,消除背部与颈部区域的僵硬不灵和紧张。它促进血液循环。脊柱神经和血管由于获得额外的血液供应而受益。颚部、颈部、喉部、胸部、腹部和两腿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腺体的活动平衡。消化能力得到增强,解除了便秘、食欲增进。在保持这个姿势时,对肾脏也施加了压力,短时间使其中的血液被挤出来。当从这个姿势回复原态时,血液就涌回双肾。有助于冲走那些有害的结实沉淀物。眼镜蛇式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防止以至减少肾脏中的结石沉淀物(以免日后演变成肾结石)。眼镜蛇式对生殖器官也有好处。它有助于纠正月经失调,并有助于纠正各种妇女性机能失调的毛病。强壮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

  第十七式 蝗虫式

  Locust Pose

  益处:

  这个姿势增加对脊柱区域的血液供应。它滋养脊柱神经,增强下背部和腰部范围的肌肉群及韧带。它消除腰骶总的疼痛,脊柱就变的更富有弹性。全蝗虫式有益于骨盆范围各器官。它对消化系统以至膀胱和前列腺也很益。因而患便秘、泌尿疼痛、肠胃问题或月经周期不规则的人们都能够凭练习本式而减轻或消除其症状。患脊椎关节盘错位的人们也可以因为经常练习这个姿势而体验到症状有所改善。把这个姿势稍加改变来练习可以消除下背部的疼痛。要这样做,你应弯曲双膝,让你的两条小腿垂直于地面。然后将两条大腿分开,呼气,双拳用力向下按,把两腿,头部和胸膛升离地面。最后两膝收拢在一起,尽量长久地保持此式,它甚至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背部或脊柱的问题,如痛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可以帮助治疗网球肘、强健肘部,髋部。

  第十八式 全蝗虫式

  Full Locust Pose

  益处:

  和眼镜蛇式、弓式有相同的功效,强健腰腹部肌肉,上臂和大腿。全蝗虫式还可减轻消除失眠症,哮喘,支气管炎和肾功能失调的毛病。

  第十九式 弓式

  Bow Pose

  益处:

  几乎对全身的肌肉,弓式都是极佳姿势,背部肌肉群得到增强,以至消除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疼痛和僵硬不灵,胸部和腹部肌肉得到强壮,髋部和肩部肌肉以及关节得到放松:腿、臂、喉、颈、颚缘肌肉全都得到伸展和强壮。肝脏、肾脏和膀胱等许多内部脏器也受到按摩,获得更多的血液供应,其功能有所改善,还有助于纠正肠胃失调,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和肝脏机能不振的毛病,胰脏得到补养,肠脏蠕动作用加强,弓式和眼镜蛇式一样,是预防胆、肾结石形成的极好练习。做弓式练习一般的能刺激和增强各内分泌腺体,而特别能刺激和增强甲状腺。他有益于骨盆区域,减少腰围线上的脂肪,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增强大小肠、肝、胃、脾的功能,伸展脊柱,缓解背痛,治疗鸡胸,促进肺的摄氧量,激活背神,伸展腹部、上臂、大腿、髋部肌肉,锻炼肩胛骨,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

  第二十式 叩首式

  Fixed Firm Pose

  益处:

  治疗下肢坐骨神经痛、痛风、风湿病、去除大腿多余脂肪,加强小腿肌肉,强健腹部,加强下腰部、膝、踝的伸展。

  第二十一式 半龟式

  Tortoise Pose

  益处:

  让身体充分放松,治疗消化不良,有益肺脏,促进血液流向大脑,强健腹部及大腿,促进髋部、三角肌、肩押骨、肱二头肌、胸大肌的伸展。

  第二十二式

  骆驼式Camel Pose

  益处:

  利于消化和排泄,生殖系统,伸展、强壮脊柱。促进血液循环,使背部神经得到额外血液的供养。消除便秘,消除背痛、腰痛,纠正驼背、双肩下垂。伸展腹部脏器,治疗便秘,也伸展喉部,甲状腺,甲状旁腺,扩展胸腔,有益肺脏,缓解背痛,减少腰腹多余脂肪。

  第二十三式 兔子式

  Rabbit Pose

  益处:

  最大限度伸展脊柱,滋养脊柱神经,保持脊柱灵活性及弹性,促进消化,治疗感冒,慢性扁桃体炎,有益甲状腺、甲状旁腺,伸展肩胛骨、斜方肌,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第二十四式单腿及双腿头触膝式

  Hesd to knee Pose with Stretching Pose

  益处:

  平衡血糖水平,伸展坐骨神经、脚踝、膝、髋关节,促进消化,提高肾脏功能,有益下半身机体组织,对肠胃有益,促进肝脾的机能,锻炼伸展斜方肌、三角肌、股二头肌、跟腱、髋关节、下腰部脊柱。

  第二十五式 脊柱扭动式

  Spine Twisting Pose

  益处:

  伸展脊柱,激活整个神经系统(包括背神经和全身的三十二对神经),放松腰、背、肩、颈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脊柱,预防腰背部疼痛。强健肾脏、肝和脾,促进肠蠕动,利于排泄与吸收的改善。调节肾上腺的分泌,胰腺分泌加强,有助于治疗糖尿病,治疗轻微的脊柱椎间盘错位滋养脊柱神经,增加脊柱弹性和伸展灵活性,锻炼髋关节,帮助治疗腰痛,脊柱风湿痛,促进消化,去除胃胀气,强健腹部、大腿和臀部。

  第二十六式霹雳坐吹气式

  Blowing in Firm Pose

  益处:

  降低身体温度,伸展放松腹部脏器,促进循环,强健腹部器官,促进循环,使腹部强壮,腰部更苗条。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三)用物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肌内注射法

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检查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如握毛笔姿势,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

松开绷皮的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肌肉注射部位如果选择在上臂三角肌,进针时的操作为:一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内2.5~3cm(针梗的2/3,消瘦者及小儿酌减)。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注意事项如下: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有炎症、硬节、瘢痕等部位注射。

2、需要2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须注意配伍禁忌。

3、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4、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5、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6、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7、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扩展资料: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此部位注射方便,但只能用于小量药液注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成人位于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约7.5cm宽处为注射部位。此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95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51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