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第1张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佛典

      佛眼看花,花既是世界。佛眼看世界,世界既是花。心美的人观世界,世界如花。世界是心的倒影。淡看人世间,回归自然,本是一种解脱。

      在浩瀚宇宙中,人类如恒沙微尘,虽然渺小,却也自成一界。它表达人类的绝对自由灵魂,有限既是无限,由于视角的不同: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蕴含着人类的自由精神。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智慧,也能领悟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人生如同花般清莹脱俗。

这如诗如画一样的绝美意境来源于佛经,佛教是人类的一个特殊精神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涉及太深的哲学思辨,人们几乎不得其门,往往被表面形式所迷惑,容易被导入封建迷信的误区。而其实它是研究人类思维的一个模板。他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无数先贤哲人的思想。一个一个的佛教案例,都折射出哲学的智慧光芒。人类研究它,并学习它。其实,就是一个精神上的成长过程。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幼年时期走向成熟稳重真正的成年,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仪式。人们通过口口传颂的许多哲学的案例和宗教的故事。来学会如何修身修心,培养道德,建立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人类灵魂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

现在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却反衬出人们精神的孱弱,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人们沦为现实的奴隶,失去了自由的灵魂。目前中小学教育是一条单行线,精英式的选拔,使孩子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他们有的是无奈的选择,只能二选一:要么向上接受高级的教育提高自身,要么向下去技校,学习技能走入社会,直面生存的考验。急功近利式的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是的教育集团和相关的利益团体捆绑,提高素质教育成了口号。导致教育的产业化,将孩子们从巨大生产线上如产品一样制造出来,按照社会需要订单式培养,出来了只是社会需要的手和劳动工具。教育沦为机器,没有更多资源去培养人。也很少去关注灵魂的成长。孩子们每天面临无休止的作业和补课班的轰炸。更没有时间,修其身、养其性。教育的功能缺失,造成许多人成长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演化成社会问题。

曾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儿子上完国学经典课。刚好中午,我们走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名叫早香早点的小饭店吃饭,那一天特别热,饭店里人太多,排了老长的队,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在窗边的小桌上慢慢喝着水等着,时间一点都没有过,人依然非常多,等着等着,菜也没上来,孩子不耐烦了,越来越急燥,最后,实在等不了,站起来就想走!菜点了只能等,我坚持让他坐下,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突然爆发,把碗一摔,我们就吵了起来。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在学校学文断字,只学习了一些粗浅的表面字意。背一些孩子自己都不懂的句子,跟现实生活脱节了,这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快餐式急功近利的教育和培训,充斥孩子的一切时间,反而让中国文化的精髓失去了生长空间,中国的古典文化,讲的是从小培养一个人修其身,养其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对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的培养,反而失去了灵魂、精神和道德。更体会不到中国经典国学的那种恬静淡然的心境。于是,饭后我单独拿出了半天的时间,带孩子去受真正的佛家教育。孩子下午还有许多课,我们全部放弃了,去了一座幽静的寺院,在那清幽静谧的环境中,远离都市的喧嚣,看那些和尚师父在贫瘠物质生活中,保持着那种与世无争的淡然心境,这对我和孩子的心灵都是极大的震撼。这里才保持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传承!

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佛教和道家老庄思想,是一种极深的哲学,它包含着身心合一的道德。而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让我们孩子,用身心去体悟。我非常希望把中国的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传承给孩子们。于是,我就遍翻了东西方的各种思想书籍,想找到一个最好的途径,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把中国的伟大哲学写出来,让我的孩子们能读懂,并能从里面吸收到真正的精华,而不仅仅是去一座寺院里,烧柱香、磕磕头,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表面现象上。因此,我试着通过西方哲学里面的一些简单的故事和明白易懂的哲学推理,来构筑一座通往中国深邃思想的桥梁。

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美意境和庞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和哲学的如何传承下去呢?要想理解如此深邃的思想,而确保我们的思想还没变疯之前,我们必须以迂回的方式去谨慎的靠近,假如我们将这一理论为圆心的话,就必须首先从圆周上开始起步,一点点的慢慢向中心摸索,一直到挖出那智慧顶点里埋藏的最深奥的珍宝!

在这条路上,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能让我把逻辑过程放慢来观察,这样你就会发现,从佛教的唯识论到禅宗的菩提本无树,最后到庄子的逍遥游和蝴蝶梦。都有西方的哲学逻辑在一一对应,西方的哲学来源于宗教,并且知识一脉相承,他们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经院哲学教育体系,而人们从小就从逻辑和思辨的理论上受到完整的训练。许多西方的哲学经典都能在东方智慧中找到对应的思想。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最终会将我们引入神秘的东方宗教,体味佛教的一花一世界的意境和庄子梦蝴蝶的逍遥自在的精神,达到一个绝对的自由空间!

佛教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主张通过体悟,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而西方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巴门尼德、柏拉图、贝克莱、黑格尔等。涉及到知识论和本体论。

认识论 知识来源何处,是否先天就存在于大脑中?

柏拉图看来,理性是人们的心灵所固有的,知识只是理性潜存于心中,借助于感觉的机缘,重新找到自己的过程。认识就是回忆,就是心灵在外物的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他又提出灵魂不灭和轮回说。他写道:“我们的灵魂就在我们出世以前存在过,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的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器官重新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

与之对应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开悟偈:当时,慧能是一个舂米打杂的小僧,见师兄神秀的菩提偈未见本性,也作了一首与之针锋相对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何其相似。巴门尼德以为 感官 是骗人的,并把大量的可感觉的事物都斥之为单纯的幻觉。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一是无限的、不可分的。巴门尼德很早就从形而上学的经验中,领悟到感官世界的虚妄,而这个感官世界的背后,有一个本身存在的真实世界并能为我们的知识所理解。我们的感官世界证明这个世界是假的,然而却被我们的理性所容纳和利用。从 感性 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 范畴 “存在”。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

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洛克。约翰洛克把弗朗西斯培根的归纳法,用于心理学。在他的力作《人类理解论》中关于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他否定知识一切先于经验,而生来就具备的,这种先验的理性论。他平静地宣称一切知识来自经验。而且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他说:“除非先在感官里。否则心里什么也不会有。人在出生时。心灵是一块干净的白板”。这就是他提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在认识论上,洛克认为人生下来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思想的。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理性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我们对于外界所感知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的、反省到,我们心灵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这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我们所具有的或者是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观点。在每一个大到足以被知觉到的物质粒子中。感官经常可以发现他。心灵也发现他。在某种特殊形式下,在我们的感官上生起作用。并且由此使我们生起不同的各种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等观念。感觉经验以一千种方式在上面书写。直到感觉萌生记忆,记忆再生发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引向一个惊人的结论:既然只有物质能够影响我们的感官,那么除了物质我们一无所知。因此,必须接受物质。如果感官是思想的原料,物质一定是精神的材料。除了简单的观念而外我们概无所知,这是我们所不必惊异的。只是有感观从外面得来的,或是由人心反省它自身中的经验得来的,没有其它观点。因此,在超过这个界限。这我们便一无所知。简单观念是一切知识的材料和元素。有了它。人的心灵就可以构造出多种多样的复杂观点。理智一旦储备了这些简单观念。他就能够重复他们,把它们加以比较。甚至于可以用几乎无限多的花样联结他们。因而能够任意制造出新的复杂观念。人的心灵不能制造也不能毁灭简单观念。但能够把它们结合起来,或者把他们并列起来,或者把他们分开来。以便形成各种复杂观念。其实,洛克的白板说和佛教唯识宗的思想一脉相承,都是在研究感官对人精神的作用。

而与之对应的是佛教中有一段著名的公案:风动和幡动。《 坛经 》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 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大概意思:“当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诤论不已。惠能上前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躁动,心不清净啊!”其中心思想是知识一直存在心中。

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写出《人类知识原理》,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按照这个命题。根本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感觉观念的事物。所谓事物,无非是被心灵实体所感知的一组观念。如一个苹果的存在不是别的,只是红的颜色、甜的滋味、香的气味和圆的形状等等,观念的组合。离开了这些观念,离开了心灵,对这些观点的感知。苹果就无所谓存在。这就是说,事物和观念是同一个东西。他们的存在只在于被心灵所感知。总之,万物皆备于我。他觉得洛克对认识的分析,无非是在证明物质只是精神的一种形式,他本身并不存在。他说:“洛克不是说过我们的全部认识都来自感觉吗。因此。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不过是对它的感觉,以及从这些感觉中得到的概念罢了”。那么可以断定一个事物,只是一大堆知觉而已。你的早餐,却远比一大堆知觉,来得真实和牢靠。同样,铁锤也是一堆颜色大小、形状、重量、触觉等感觉。这把铁锤对你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他可能一直敲着你的失去知觉的拇指,然后得不到你的丝毫注意。他只是一大堆感觉或记忆,是一种精神状况。就我们所知一切物质都是一种内心状况,唯一实在就是精神。

贝克莱写道:“我认为下面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真理。那就是,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源泉。贝克莱从感觉出发,追寻着从感觉到物的主观主义路线走向主观唯心论。贝克莱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它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根本否定,指出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都是感觉或感觉的复合,观念的集合等。感觉、自我意识是真实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种观点颠倒了主客关系。贝克莱对“物质世界是真实的”这一观点心存怀疑。他利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提出疑问,他说:“世间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感受到的事物是否存在。他认为,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之下有”实体“存在,那就是妄下定论。因为我们绝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支持这样的说法。

至于,禅宗六祖慧能和神秀师兄的经典故事。指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一次对决。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虽然,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都已经成为过去,要想找到自由的精神。必须重读哲学,在历史典故中,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在和大师的交流中,在哲学家深邃的思想中,吸取养料。这些思想如指路的明灯,在漆黑的夜中,为我们照亮要走的路。它还应该包含大卫休谟。正如贝克莱有效的消灭了物质那样。休漠也有效地消灭了精神。这些哲学家的一场混战。这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哲学限于自己造成的一片废墟之中。休漠并不满足于驱逐灵魂的观点,来摧毁正统宗教。他还立志打破规律的概念以摧毁科学。自布鲁诺和伽利略以来科学和哲学一样。都大谈自然规律,大谈因果关联。但科学和信仰在这位怀疑主义者面前失去了一切。等待着拯救它们的人。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对这两者,我不可当做隐蔽在黑暗中或是夸大其辞的东西到我的视野之外去寻求和猜测;我看到它们在我眼前,并把它们直接与我的实存的意识联结起来。前者从我在外部感官世界中所占据的位置开始,并把我身处其中的联结扩展到世界之上的世界、星系组成的星系这样的恢宏无涯,此外还扩展到它们的循环运动及其开始和延续的无穷时间。后者从我的不可见的自我、我的人格开始并把我呈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具有真实的无限性,但只有对于知性才可以察觉到,并且我认识到我与这个世界不是像在前者那里处于只是偶然的联结中,而是处于普遍必然的联结中。

于是这条通往自由精神的路上,包含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以及精神先验论思想,哲学大家康德,黑格尔等的名言与哲思。最后,在黑格尔的小逻辑中,矛盾体运行的三个过程中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中。在道路的尽头,我们见到了伟大东方的哲学思想在那里静静的发着它夺目的光。我们找到了精神的绝对自由和独立的灵魂。也见到了一花一世界和一叶一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佛典

“一花一世界”和“一叶一如来”分别指佛教两个典故。指打破常规的思维逻辑,超越物质和时空的限制,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哪怕是看普通的事或物,也如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一般,感悟宇宙的境界。用如此观念看现实,如庄子的蝴蝶梦。

第一个 是一个典故“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大概是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对着百万弟子,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拈 一枝花 ​,向大众环示一转,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只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展颜会心地一笑。我想一定是迦叶心领神会,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宇宙的秘密、而发自内心微笑。也许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 一花一世界 。参透了人生宇宙真谛,那么一花一草就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如花。

第二个 是关于六祖慧能故事:禅宗第五祖弘忍请徒众各作一诗,以表明各人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当夜三更,上座神秀自己点着灯,在墙壁写下了自己的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他用比喻说明禅门修养身心就像菩提树、明镜台一样,时时刻刻都要用心,做到清净无染。当时,六祖慧能只是个刚来的劈柴的小僧,也作了一首与神秀针锋相对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意境达到佛学中“空”的境界,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本来具备。这种精神不需要时时拂拭它。他主张顿悟,认为人要解脱,不能向外部寻找根据,只能向自己的内心寻找根据。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思考了七天七夜后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菩提”应该是觉悟的意思,根据上面的典故“菩提本无树”得到“一叶一菩提”:真理就隐含在世间的自然事物中,不在于是哪一棵树,更不在于是什么树,有一颗觉悟的心,每一片叶子皆是菩提树。

华严经中也有此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 一真法界 ,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就是华严境界。

                                  菩提偈

        身是菩提树,菩提本无树,

        心如明镜台,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本来无一物,

        勿使惹尘埃。何处惹尘埃。

译文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文解析:任天涯知乎

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这是从神秀那个偈子引申出来。这个偈子了不起的地方在于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明明白白的指出,佛教不是本体论!说空什么的其实并不是这首偈子的重点,这首偈子的重点是,超越二元对立直指无为法的感悟,若非对佛法有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如何做得出这等偈子!这首偈子便说明了,至少在慧能这一代的禅宗教授的佛法,的确是正宗纯正的!比如,空性不是某种存在,也不是某种不存在,也不是某种即存在又不存在,也不是某种非存在有非不存在。佛教是东方特有的哲学,一定要超越真与假,有与无的二元论。如同庄子的庄子梦蝴蝶一样,庄子与蝴蝶之间那种莫名的关系!

佛教修行的宗旨是追求涅槃,证入无为法,无为法也好,涅槃也罢或者调个说法说佛性也一样,这三者其实是一件事情,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二、不落两边、超越二元对立。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就好像我们说一个东西有多干净的时候,其实是在说这个东西有多么不脏,换句话说我们实际是在说一个东西有多么不脏程度!明明我们在说某物干净,但是在二元对立的环境中我们实际是在说此物脏!反之亦然。神秀的这个偈子就是这个问题:需要靠拂拭,要靠勿使惹尘埃来保持干净的镜台,实际是在说这个明镜台的本质是脏的,这个菩提树的本质是不净的。事实上只要有明镜台,有菩提树这样的主体存在,那就必然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净,因为主体已存在,就落入二元对立了,落入二元对立,就必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清净。

慧能祖师偈子前两句,破除本体论,无为法也好佛性也罢都没有一个主体,没有一个存在叫佛性,没有一个存在称作无为法。佛性、无为法超越了存在或不存、清净不清净,这样二元对立的概念。所以佛性是真正清净的,但是,真有一个东西叫佛性吗?不是的,这个佛性并不能用有或没有来描述,既然连是否存在都无法描述,如何可以用干净或者不干净来描述呢?这就是后两句的意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便是慧能大师对佛性的认识,应该说,完全正确,而且完全符合大乘中观认识。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龙树菩萨

其实还是超越二元对立的说法。常常有人说神秀的偈子,来的更为实在,实际上历史上禅宗,当时北方的主要传播者也是神秀。神秀偈子中给出的修行办法不能算错,但是这个修行办法的本质,更接近小乘佛法,是逐步的剥离消除有为法,一直如此,则最后剩下的就是无为法了,这实际是性寂论,但这与修行于大乘佛教教法不同,特别是禅宗,而且也根本无法道出,涅槃于世间无异,这样符合菩萨道的认识。所以相比之下,显然是慧能大师的偈子,所阐述的认识与蕴含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加的合适继承禅宗衣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认识中已经明心见性了,所谓明心见性,实际就是发现佛性,认识无为法的过程,这也是大乘佛教的教法,所谓性觉论。认识到本来就”在“的佛性!说的夸张一点,佛法是什么?慧能祖师的偈子已经全部说透了。

洛克在出版《人类理解论》的第二版时,在第二卷中增加了新的一章,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第二十七章:“同一性与差异性”(Ⅱ,ⅩⅩⅦ,“Identity and Diversity ”)。 在这里洛克讨论了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同一性理论。他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是出于反对笛卡尔主义灵魂实体学说的需要;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又不得不借助于笛卡尔的自我意识概念。他的这个理论充满着矛盾和不一致,因此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虽然这些批评在某些方面都是切中要害的,但都没有把握住洛克理论的宗旨,因此容易忽略了洛克理论的真实意义。

洛克哲学的出发点是经验主义,他与笛卡尔的唯理论发生冲突是很自然的。笛卡尔认为,哲学思想的确定的、无可怀疑的出发点是在思想的自我。在他的形而上学中,这个自我被规定为心灵或灵魂,是一种非物质实体;它的唯一属性就是思维,而且是永远思维着的。而这个心灵正是人所以为人的本质,因此人的同一性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从洛克的经验论来看,这个非物质实体正是成问题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对实体的任何清楚明白的观念,对实体的本性没有任何直觉的知识,他说:“我们的特殊实体观念,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体,我们只以为它们是联合在一个物体中的。”〔1〕不仅对于物质实体, 而且对于精神实体,我们都一样没有任何清楚的知识,因此,用心灵实体的属性来保证人的同一性是没有可靠的根据的。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根据,才能有一个基础来保证道德和法律的赏罚的公正,这是关系到我们人类命运的最后审判的大事,因此必须仔细加以研究。(Ⅱ,ⅩⅩⅦ,26)

洛克对人格同一性的论述是在讨论关系的复杂观念的背景中进行的,同一性是关系观念中的一个。洛克认为,同一性的观念是一个不完全的观念,它的意义是与名称所代表的观念的意义相应的,对象的历时同一性是由对象的观念决定的。实体(Substance)、人(Man)和人格(Person),是三个不同的观念,因此,同一的实体、同一的人与同一的人格,其意义各不相同。人的概念与人格概念的区分,是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基础。这个区分是当时的流行观点,是笛卡尔主义形而上学的突出表现。如果没有这个区分,洛克在否定将人格看作灵魂或实体之后,完全可以将人格(Person)与日常语言中的人(Man)等同起来, 因而就不会提出人格同一性问题了。洛克按照当时的观念,认为人的观念与人格的观念是代表着不同东西的,“人”的观念并不包含理性,他给人所下的定义只指示某种特定的身体形状和大小。他说:“精细的观察分明昭示我们,口中所发出的‘人’字声音,所标记的心中的观念,只是具有某种形式的一种动物。”〔2 〕洛克并不否认一般意义上人作为人必须具有理性,只是否认人的观念仅仅包含理性;仅有理性实体(灵魂)还不能构成所谓人,还必须具有一定形状的身体,因为哪怕最有理性的鹦鹉也还只是鹦鹉,并不因此而成为人,所以洛克说:“大多数人所意想到的人的观念,并不单独由一个思想或理性的存在的观念造成的,而是一个一定形状的身体与之相连系着才构成的。如果人的观念是这样,那么人的同一性必定是同一的连续的身体(不至于突然改变了)与同一的非物质的精神共同构成的。”〔3〕问题似乎解决了, 但实际上问题还没有提出!因为如上所述,从经验主义观点来看,这个非物质的精神实体,以及那有形的物质实体,都是人所不能认识的东西,因此说人格同一性是由这两种实体共同构成的,远远没有解决问题。在洛克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提出一个与人不同的人格(Person)概念,通过解决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来回答这个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必然包含理性,因为一个具有人的形状的生物,即使没有理性也仍然是人(Ⅱ,ⅩⅩⅦ,8)。 那么人格的观念又是什么?洛克认为,人格的观念与人的观念不同,可以设想它没有身体,而只是有理智、能思想的东西。他说:

在我看来,所谓人格就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一种东西,它有理性、能反省,并且能在异时异地认自己是自己,是同一的能思维的东西。〔4〕紧接着,洛克承认,它在思维自己时,只能借助意识,因为意识同思想是离不开的,而且我想意识是思想所必须的,因为人既然发生知觉,则他便不能不知觉到自己是在知觉的。〔5〕在此基础上, 洛克便提出了“自我(Self)”概念:“因此,意识永远是和当下的感觉和思想相伴随的,而且,只有凭借意识,人人才对自己是他所谓自我。”〔6 〕更进一步,意识不仅“能使人人成为他所谓自我”,“而且,能使此一个人同别的一切能思想的人有所区别,因此,人格同一性(或有理性的存在物的同一性)就只在于意识。”〔7〕从这一句话来看, 洛克是把人格同一性等同于个别人的自我认同的。但在以后的论述中,这并非人格同一性的真义,至少洛克没有再着重论及这个意义。在这段论述中,洛克作出了三个假定:第一,人格是有思想的有理智的东西;第二,自我意识必然伴随着思想;第三,人格就是自我。这些观点都是笛卡尔的主张,所不同的是洛克没有把自我看作精神实体而已。这样,洛克就轻而易举地将人格放在意识的基础上了。不过,此时还没有引入人格同一性的道德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洛克只是通过将人格与自我等同起来,才能将自我意识看作构成人格及其同一性。否则这个结论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人格是一个能思想的东西,为什么它不是象笛卡尔说的那样永远思想、永远自身同一、永远存在?即使思想永远伴随有意识,也只能说人格是具有意识的,而不能就说人格因为意识才得以成立。但因为洛克指出了“只有凭借意识,人人才对自己是他所谓自我”,因此说意识构成自我是合理的,只有将人格看作等同于自我,才能说意识构成人格。洛克正是这样做的。因此,从一开始,洛克就定下了他的理论的基调:人格同一性只是自我同一性,而这种自我同一性,就只在于自我得以成立的意识的同一性,除此而外别无其他。

是什么原因使洛克提出一个与人的观念如此不同的人格定义?这样一种人格的观念与笛卡尔的思想实体不是同样的东西吗?洛克研究人格同一性的目的是实用主义的,他不是象笛卡尔那样要确立一个形而上学的人的本质,而是要确立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行为的主体,从而保证赏罚的公正。这是洛克讨论人格同一性问题的一个前提。而人格同一性问题之提出,本是因为反对笛卡尔精神实体的需要,所以洛克强调人格同一性与任何实体的同一无关。但是他将人格等同于自我,自我成立于意识,这个意识正是笛卡尔式的自我意识,所以洛克的理论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自我意识与实体的分离。只有实现了这种分离,使得自我意识从一个作为经验主体的心灵实体中游离出来,才能真正成为先验的意识。这个逻辑的发展过程通过莱布尼兹的统觉,在康德的先验自我中得到了最高体现。而洛克的人格同一性只成立于意识的观点,正是这个逻辑发展的开端。

定下了这个基调之后,洛克就来论证他的第一个观点:人格同一性与任何实体无关。在笛卡尔主义看来,人由两种实体构成,身体是物质实体,其属性仅在于广延性;心灵则属于精神实体,其属性只在于思维。没有心灵实体,人就与动物一样,只是服从力学定律的机器。因此,心灵实体对于人作为道德和法律主体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之能够思考自己,不仅能有所行动,而且能对自己行动的目的有所知觉,能预见自己行动的效果;在行动之前设计自己的行动,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或回避;而在行动之后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幸福或痛苦等等,都是由于心灵实体具有意识和思维功能。心灵实体寓于身体之中,与身体的某个部分紧密结合,因此能够密切监视身体的状况并作出反应。这样,人的精神生活全部落在心灵实体上,心灵实体成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特定角色的承担者和表演者,在这人意义上人格就是心灵。

洛克认为,实体同一性之所以被引入讨论,乃是因为我们在经验中经常会看到意识中断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会问:因为我们并不总是看到过去的自我,那么我们是否同一的能思想的东西,是否同一的实体?洛克认为,这种疑问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格同一性并无关系,因为人格本身并非实体。由此推论,即使没有实体同一性,人格同一性也可以成立;反过来,即使有实体同一性,人格同一性也有可能不成立。洛克的原则是:各种不同的实体,被同一的意识所连合(在这些实体入于意识中时)而成人格,正如各种不同的物体被同一的生命连合而成动物似的。他说:

现在能思想的意识能同什么实体结合,什么实体就能形成同一的人格者,就同这个意识形成自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这个实体因此就能把那个能思想的东西的一切行动认为是自己的。〔8〕但是,在这里成问题的不是实体能否是同一的,而是人格能否是同一的,因为人格只成立于意识,那么只要意识中断了,人格就不能保持为同一的。莱布尼兹试图克服洛克的这个困难,提出别人的见证也能证明这种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同一性,即使我自己的意识发生了间断,不能意识到从前的经验,但旁人的例证足以证明我的同一性。

从洛克的原则出发可以得出两种可能性,洛克自己明确提出了这两个问题:第一,能思想的实体如果变了,是否还能成为同一的人格?第二,这个实体如果不变,它是否能成为不同的几种人格?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一旦这样提出问题,就已经标志着洛克与笛卡尔分道扬镳了。关于第一个问题,其答案依赖于:意识能否在不同的思想实体之间传递?如果是可能的,那么按照洛克的原则,人格同一性便能成立,因为只要意识所能及的地方,人格同一性便能成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这里洛克所说的意识,已经不是开始所说的那种笛卡尔式的永远伴随着思想的那种自我意识了。那么这种意识是什么?洛克说,这种意识不是个别的行动,而只是“对过去行动的一个现在表象”〔9〕, 它已经不是伴随当下的思想或知觉的意识,而是对过去行为的记忆了。当然现在对过去的记忆本身可能又伴随着一个意识。但此一意识乃不同于彼一意识-记忆本身了。洛克肯定,作为这样一种对过去行为的现在表象,在逻辑上是能够无矛盾地传递的。结果,这两个不同的思想实体仍然可以成为同一个人格者。这个结果的后果是严重的。洛克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实在难以根据事物的本性断言,一个有智慧的实体,为什么不能把所未做而或为其他人所做过的事情,表象成自己所做过的,为什么这种表象作用不能全然离了实在的事实根据,因为梦中那些表象,我们在梦时,亦会当成它们是真的。”〔10〕这里又是一个被批评的目标:幻觉记忆(Paranoia)不仅在逻辑上是不矛盾的,事实上也时常发生。洛克只以诉诸上帝的慈悲,来防止这种错误的发生,他说:“因为一切有情的苦乐既然有系于自己的意识,因此,上帝不肯使人有了致命的错误,使他们把此一个人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人,因为意识是可以引起惩罚或奖赏的。”〔11〕

至于第二个问题,即同一的能思想的实体如果不变,是否可以有两个不同的人格出现?洛克认为,这个问题也就是问:能意识到自己过去行为的那种同一的非物质的东西,是否可以完全失去对自身过去存在的一切意识?是否可以重新开始一个新纪录,而且其意识也不超出这个新的状态?洛克激烈反对这种可能性。认为只有主张灵魂先在的人才会持如此观点。他们认为灵魂是人的本质,只要是同一灵魂,当它进入不同的身体时,依然能成为同一人格,尽管后者不记得前者的经历。但是洛克认为,即使灵魂的先在和转世是可能的,只要人对其前生没有任何意识的话,他们就不能成为同一的人格。洛克所举的那个自命为苏格拉底后身的人,对苏格拉底生前的经历毫无意识。因此说他与苏格拉底是同一人格是没有意义的。他说:“离开了意识,则同一的物质分子纵然与任何身体相连合,亦不能形成同一的人格者,同样,同一的非物质的实体,如果离开了意识,则它虽与任何身体连合,亦不能形成同一的人格者。”〔12〕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洛克在宗教上并不否认灵魂的非物质性和不朽,尽管他指出人格同一性只成立于意识而与灵魂等非物质实体无关,但他并不否认灵魂复活(Resurrection)的信条。在第14节中他反对的只是认为灵魂转世(Reincarnation )而完全丧失其前生的意识的可能性;反而,他认为灵魂在复活时,仍具有其以往同一的意识(第15节);因为并仅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在末日审判的时候都能根据自己生前的行为而受报,而不必担心生来就受罪的不公正待遇。(Ⅱ,ⅩⅩⅦ,26)

以上通过一系列正面的例子,说明了人格同一性与任何实体的同一性无关。洛克跟着设计了一系列反面的例子,来验证其人格同一性仅成立于意识同一性的观点是否合理。他对这些反面例子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不管出现多么奇特、多么违反常识的情况,只要意识保持同一,人格同一性就得以保存。比如,如果我能以相同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在不同的时期经历的事情,那么这些不同的自我就能成为同一的人格。如果现任皇后市市长与苏格拉底有同一的意识,则他们便成为同一的人格;反之,如果同一个苏格拉底在睡时与在醒时不具有同一的意识,就不能成为同一的人格。这些例子必然包含了对人格与人的观念的区分。在有些例子中,尽管同一的人可以保持,但人格同一性却不能成立。在这个意义上,人格就是一个能负担道德及法律责任的主体,因此,洛克指出:

所谓人格者,在我看来,就是这个“自我”的名称。任何时候一个人如果发现了他所谓的他自己,则我想别人就可以称“他”为同一的人格。它是一个法律的名词(Forensick Term),专来表示行动和行动的价值。因此,这个名词只能属于有智慧的主体,这个主体是有法律能力、能感受幸福或苦难的。〔13〕必须指出,洛克从一开始所指出的作为每个人都能通过反省来把握到的自我,跳跃到现在这个作为道德及法律的责任主体和人格,如果中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那么这个跳跃就是不合法的。幸而,我们在洛克的理论中还能找到这种联系,这就是意识。在反省的自我与责任主体这两个概念之间,意识起着同样的功能;在前者,自我是依赖这个自我意识而成立的;在后者,责任主体也是由于主体能意识到自己的行动而能够归属于他。因此,在洛克那里,人格、自我及道德法律责任主体,由于一个共同的意识而成为同一的东西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洛克将原本属于人的因素,即自我意识,抽取出来而看作构成人格的东西,结果,人格就必然变成与人相对的、在地位上与人平列但在价值上比人的地位要高的一种抽象存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跳跃又是不合法的,这里的不合法就表现在意识与记忆的混淆。洛克对意识一词的使用是多变的,有时是指自我意识,即伴随一切知觉和思想的意识,这是一种反省的心理活动;有时是指知道一件事件,包括了记忆,因为记忆就是对过去一件事情的认知;有时又当作名词使用,用来指意识的内容,这时洛克说意识可以在不同实体间传递。当洛克把人格等同于自我,而自我成立于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是指一种反省,而不是指记忆(见第9、10、17、23 节);当他说我以同一的意识记得诺亚方舟和泰晤士洪泛等等事情的时候,是指的知道一件事情,这种知道包括了幻觉记忆,而幻觉记忆并不包含我的在场(第16节);而当他说意识能否转换和传递时,指的是作为意识内容的抽象的思想(第15、17、23节)。在这里成问题的是洛克从自我意识滑向记忆,把两种不同意义的意识混淆了。自我意识原本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它没有外在的对象,只有先验确立的主体,这就是笛卡尔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所表达的意思。洛克接受了这种意义上的意识概念,因而得出自我离不开意识的结论。如果洛克没有越出这种我思的范围,那么自我同一性永远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总在思,我总已经在了,或者说我与思是同在的,同是先验的,永远是自我同一的。但是洛克越出了我思的观念,把思的对象从先验的我超越到我之外,从不在时间—空间之中的对象滑到了处于时间—空间之中的对象,因此,纯粹思维活动就变成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记忆活动。在纯粹思维活动中以自身为对象的先验主体在心理学上的心理活动中永远地丧失了,主体与对象分了家。经验的心理活动只要把目光投在时间—空间里面,就永远不能呈现出主体的存在来。换言之,先验的主体,即在时间—空间关联之外的主体,永远不能在经验的心理活动中提供出来。因此,洛克把在纯粹思维活动中呈现的主体的同一性推广到经验的心理活动(记忆)中主体的同一性,这一跳跃是不合法的,经验的心理活动不可能产生主体自我的同一性。

红蜗牛王

绿水灵王

浮士德

巨居蟹

阿丽莎乐

提莫

蘑菇王

多尔

僵尸蘑菇王

九尾狐

肯德熊

老海盗

远古精灵

妖怪禅师

法兰肯

艾利杰

驮狼雪人

蝙蝠魔

火焰龙

天鹰

皮亚奴斯

艾里葛斯

帕普拉图斯

扎昆

暗黑龙王的灵魂

树妖王

蝙蝠怪

大宇

歇尔夫

朱诺

吉米拉

大海兽

蓝蘑菇王

天球

女老板

大王蜈蚣

武林妖僧

多多

玄冰独角兽

雷卡

时间的宠儿-品克缤

蜗牛

蓝蜗牛

蘑菇仔

木妖

红蜗牛

绿水灵

猪猪

花蘑菇

黑木妖

漂漂猪

三眼章鱼

绿蘑菇

蓝水灵

斧木妖

古木妖

蓝蘑菇

蝙蝠

母沙沙兔

公沙沙兔

青蛇

刺蘑菇

黑斧木妖

海胆

仙人掌宝宝

绿蜘蛛

小石球

小海马

木面怪人

沙漠蛇先生

僵尸蘑菇

独角小丑鱼

石面怪人

耳罩壁虎

沙漠土拨鼠

大海马

野猪

仙人掌妈妈

火独眼兽

围巾壁虎

蓝泡泡翻车鱼

红蜘蛛

仙人掌爸爸

花花青鲇鱼

丁满

沙漠毒蝎

石球

蝴蝶精

玩具棕熊

大龙虾

秃鹫先生

火石球

冰石球

斗鸡

大头鸭

绵羊

山羊

乌鸦

火狸猫

云狐

飞行雀

打鼓兔子

鳄鱼

火野猪

玩具粉熊

玩具白鼠

小白雪鬼

胖球鱼

沙漠矮人

魔方

红色沙漠矮人

幼红独角狮

幼蓝独角狮

幼黄独角狮

小黑雪鬼

玩具鸭

玩具黑鼠

计时啾啾

风独眼兽

小幽灵

星光精灵

幼魔精灵

吹泡泡双鱼

小企鹅王

黑妖苗苗

玩具熊猫

直升机

潜水企鹅

水老鼠

猴子

红螃蟹

玩具战机

小恶魔

吹泡泡鱼皇

运输机

小海豹

黑妖苗苗兄弟

空军雀

木马骑兵

冰独眼兽

僵尸猴

闹钟啾啾

白外星人卫兵

蓝刺豚

紫刺豚

松松

沙漠巨人

独眼蝙蝠

女机器人

恶魔之父

外星章鱼枪

豪猪

食人花

铁甲猪

黄积木怪

白外星人队长

小海狮

螺母

小猎犬

小海象

灰豪猪

外星章鱼坦克

男机器人

骷髅犬

月光精灵

土龙

青积木怪

白外星人长官

月妙

钢甲猪

青花蛇

红花蛇

强化版螺母

黑山羊

犁杖牛

黑绵羊

巨大云狐

提灯鬼

流氓A

外星章鱼激光棒

乌龟

恶魔之母

黑食人花

战甲吹泡泡鱼

木乃伊犬

坛子

蓝变异螺母

大幽灵

青螃蟹

山参坛子

白外星人司令

青龙

小白雪人

小虎

训练用稻草娃娃

红变异螺母

火精灵

训练用木娃娃

黑鳄鱼

日光精灵

红独角狮

黄独角狮

蓝独角狮

虎精

桔梗精

外星章鱼闪电棒

老山参精

洛伊德

巫婆

石头人

野狼

秘籍

小黑雪人

三尾狐

棕熊

骷髅士兵

僵尸

矿山僵尸

黑石头人

白狼

天鹿

氯化洛伊德

混种石头人

赤龙

企鹅王

变身小鬼怪

柔道猫熊

谢尔德

仙人玩偶

亡灵

河童

黄小丑

怪猫

猿公

骷髅士官

恶灵附身的娃娃

黑色小飞狮

冰龙

黑企鹅王

鳄鳄

白雪人

黑山老妖

哈闷

红小丑

妙仙

大恶灵附身的娃娃

黑恐龙

黑雪人

克鲁

赛一特

大立钟

月牙牛魔王

**鬼怪

红色鬼怪

蓝色鬼怪

莱西

凯丁

猎犬

橡木甲虫

侏儒怪

骷髅指挥官

黑色飞狮

哈闷气球

时之鬼兵

黑暗莱西

D洛伊

狼人

长枪牛魔王

高级大立钟

金属甲虫

侏儒怪

时之鬼将

企鹅王和白雪人

变种侏儒怪

白狼人

哈维

变态哈闷

企鹅王和黑雪人

蓝帽海贼

血腥哈维

死灵

刺鳍鱼

绵羊

绿帽海贼

暗黑半人马

火焰半人马

寒冰半人马

恶魔绵羊

死灵王

火焰猎犬

蓝海龟龙

迪特和罗伊

黑熊

白老虎

时间之眼

骨骸鱼

红海龟龙

大海贼

乌贼怪

时之鬼爵

犀牛龙

犀牛龙怪

致命乌贼怪

红飞龙

大海贼王

时之鬼王

短刀蜥蜴

鲨鱼

蓝飞龙

尖鼻鲨鱼

黑飞龙

双刀蜥蜴

小蜥蜴

巨鹰

男飞贼

女飞贼

香炉怪

木鱼妖

追忆的祭祀

追忆的神官

追忆的守护兵

追忆的守护队长

时间门神

黑甲凶灵

骷髅龙

老骷髅龙

泥人妖

小金人

小铜人

巨化金人

巨化银人

铜人

银人

武林妖僧分身

后悔的祭祀

后悔的神官

后悔的守护兵

后悔的守护队长

忘却的祭祀

忘却的神官

忘却的守护兵

忘却的守护队长

蓝色蜗牛壳

花蘑菇盖

蝴蝶结

树枝

绿液球

叶子

三眼章鱼触角

火独眼兽之尾

道符

蓝蘑菇盖

绿水灵珠

蘑菇芽孢

绿蘑菇盖

风独眼兽之尾

龙的头骨

刺蘑菇盖

红色蜗牛壳

猪头木块

绿色蜗牛壳

野猪尖牙

动物皮

石块

冰独眼兽之尾

火野猪尖牙

黑石块

猴子娃娃

怪猫的眼

月牙牛魔王的角

香蕉

龙皮

诅咒娃娃

鳄鱼皮

黑鳄鱼皮

蛇皮

桌布

奇妙的药

蓝水灵大水珠

金杯

铁甲猪蹄

蘑菇王芽孢

巫婆的试验用青蛙

蝙蝠翅膀

红螃蟹钳

青螃蟹钳

乌龟壳

长枪牛魔王之角

鼠标

小白雪人皮

白雪人角

企鹅王的嘴

野狼之尾

白狼之尾

狼人脚趾甲

白狼人脚趾甲

小黑雪人皮

黑雪人的角

黑企鹅王的嘴

食人花的种子

星光精灵的星块

月光精灵的月块

日光精灵的日块

黑食人花的种子

石片

幼魔精灵的角

蝴蝶精的触角

红独角狮尾

黄独角狮尾

蓝独角狮尾

独角狮硬角

黑色飞狮尾

三角头巾

独眼蝙蝠之翼

小猎犬的尖牙

猎犬的尖牙

火焰猎犬的项链

火精灵的火精

僵尸丢失的金牙

小石球的石片

冰石球的石片

火石球的石片

小白雪鬼的毛团

小黑雪鬼的毛团

小企鹅王的鱼

老鼠陷阱

硬胡桃

蜘蛛网

粘糊糊的蜘蛛网

章鱼钥匙装饰品

玩具王冠

**玩具圈

蓝色玩具圈

飞机推进器

飞机发动机

飞机控制器

玩具熊猫的棉花团

玩具熊猫的**丝带

熊猫娃娃战甲吹

玩家小鸭

木马骑兵的剑

便宜的电池

机器心脏

表配件

齿轮

小桌表

小蛋

太空食品

小太空船

收报机

外星章鱼的触角

外星章鱼的头盔

外星章鱼的光线枪

旧运动眼镜

战甲吹泡泡鱼的内存卡

白外星人司令的标志

外星章鱼闪电棒的燃料

玩具鼓

黄小丑的帽子

红小丑的小珠

时之鬼兵的挂钟

时之鬼将的石片

蓝帽海贼的舵

绿帽海贼的发动机

大海贼的帆

大海贼王的帽子

椰子果

僵尸娃娃

自由灵魂

僵尸娃娃

被封印的挂钟

死恶的灵魂

被封印的僵尸娃娃

束缚之手

被封印的缸子

时间鬼王的冰块

时间门神的轴标

黑甲凶灵的轴标

潜水镜组

小海豹玩偶

海狮皮革

海象尖牙

海豹肉

蓝刺豚的卵

紫刺豚的毒针

刺针

海马的尾巴

华丽的鳞皮

海马的角

蓝泡泡翻车鱼之心

华丽的花瓣

虾肉

坚硬的鳞片

向日葵子

捣米棒

老虎脚印

虎皮

三尾狐的尾巴

扫把

皮亚奴斯模型

毒菇

混种石块

钢甲猪盔甲

刺鳍鱼串

鲨鱼假牙

冷冻鱼翅

石灰粉瓶

墨汁瓶

奶牛烤章鱼

寒冰背部骨

黑龙之角

骷髅犬骨头

绷带

肋骨

骨盆

马头骨

斧头

冰背壳

冰积木

莱西毛球

树果实

麻醉粉

黑暗莱西毛球

诅咒粉

变种侏儒怪的排笛

半人马的火花

半人马的骨头

半人马的净水

喷火龙的尾巴

橡木甲虫角

金属甲虫角

哈维羽毛

血腥哈维的王冠

小火花羽毛

绵羊嚼过的草

恶魔绵羊尾巴

格瑞芬多角

蓝色双角龙的灵魂

蓝色双角龙的鳞片

癞蛤蟆的毒液

侏儒怪的裤子

侏儒怪的符咒

有裂痕的背壳

红背壳

犀牛龙的皮

奇怪的卵

木头护肩

骷髅护肩

飞龙的翅膀

飞龙的腮

飞龙的指甲

破损的巢穴

陈年老骨头

断裂的角

栗子

顶针

针包

红蛇花

青蛇帽

蛇纹皮

蟠桃核

熊掌

黄腰带

红腰带

稻草玩偶

木玩偶

天鹿的角

猫咪娃娃

刺猬的刺

瓦坛碎片

三参汤

桔梗

百年桔梗

鳄鳄的皮

海盗标志

船长的帽子

白纸张

天书

黄金枫叶

三叶草

胡萝卜

破旧的耳罩

破旧的围巾

沙漠蛇的铃铛

仙人球

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花

金沙粉

望远镜

空袋子

秃鹫先生的嘴

木木锤

蝎子的毒针

沙漠的火花

筋骨胶

烧杯

变态哈闷的泥土

长颈瓶

钢铁碎片

强化版钢铁碎片

蓝变异螺母碎片

红变异螺母碎片

5月的露水

破烂的机器心脏

出入证

电线包

插头

裂开的沙漏

绿色衣襟

蓝色高帽

绿色高帽

笑脸面具

绿色头盔

绿色心脏

蓝色衣襟

蓝色高帽

无表情面具

哭脸面具

白露生不是白杨。

《1930来的先生》中,从1930年来的金世安睁开眼睛发现魂穿进了现代人的身体里,他一眼就看到了他床边的“露生”。可他却并不是露生。

虽然白杨和白露生有着一样的面容,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白杨谁是露生。白杨性格活泼,像光一样,是温暖又火辣的,他的身体里承载着的是一缕不受拘束的自由灵魂。

而露生不同,他眉眼里尽是哀伤,性格是软的,一直是一幅淡淡的或者期期艾艾的模样,金世安想得明白,也看得清楚,他喜欢的是白杨,他为之可以放弃一切放弃生命的那个人也是白杨,从来不是露生。

白杨喜欢金世安的原因

《1930来的先生》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现代纯爱类小说,作者是白云诗诗诗。本文并非替身文,金世安喜欢的人一直都是这个活泼可爱的白杨,不存在替身的说法。

白杨长得模样好,性格活泼,最大的梦想就是红遍天。曾经流氓一样的金世安答应过要捧他,结果他却发现这不过是戏弄。

一场意外,金世安因他昏迷月余,醒来后的金世安失忆了,而且整个人变得温文尔雅,处处帮着他,还愿意劳心劳力的花费巨额金币的捧他,虽然说话絮絮叨叨的像个古人,不爱用手机却一封封的写信,但白杨就是喜欢上了这样的金世安。

白杨有时候就在想,明明是一个人,一场意外,一段消失的记忆,怎么就像涂改液一样把一个人变得如此不同了呢,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言谈举止,就连灵魂似乎也不一样了。他确信,他喜欢上了金世安,喜欢上了这个失去了记忆的、对他掏心掏肺的、温文尔雅的金世安。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孤独的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古教堂门前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下之拉丁文铭文”

  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头顶不时闪烁着光辉。当我窥见到那光辉的时候,立刻被惊呆了,这是清晨的、耀眼的、充满力的光辉,我跟着它,仿佛与喧嚣的尘世隔离开来,跟着它,共鸣着,流着泪,满心欢喜着。

  诚如傅雷先生所言:“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都在用自己真诚的热情热烈地追求着,不断地奋斗着,他所具有的现实主义思想和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让所有读者得到战斗的力量,难怪罗曼罗兰将小说献题给“各国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而罗曼罗兰精心刻画也就成功,《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或者说不只是一部小说,而是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不健全文明,敢于追求真善美,不随波逐流,有着非常强烈责任感的“自由灵魂”。

  这部贝多芬式的英雄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高贵的灵魂。我翻着这洋溢着理想主义的书页,燃烧着难以平息的激情。我为他少年时代一人挑起生活重担的艰辛而长久叹息,为他青年时代的恋爱失意而踌躇忧郁,为他勇敢率真地抨击庸俗文化和决绝的反抗而激动不已,为他遭受的种种屈辱和恶意的攻击而愤愤不平,为他痛失挚友奥里维和情人葛拉齐亚而悲痛惋惜,为他经历波折劫难后获得的成功而雀跃欢欣。以其悲伤为悲伤,以其快乐为快乐,我敢确定每一位读这部作品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都能够在音乐缭绕的空间,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亲情、爱情、友情而悲伤和感动,甚至为他泪光闪闪。

  童年时,他的内心已被音乐占据,他不由自主的爱上音乐,并要把一生都献给这个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乐的艺术。他的舅舅——高脱弗烈,这个乡村货郎的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约翰克利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那是一种悠长而又恬静沁人心腑于天地间长长的漫步与沉思。当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爱情一次次遭受打击,消沉下去,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馆里的时候——还是舅舅帮助了他,使他突破情欲之网,重新振作精神,埋头音乐创作,克里斯朵夫警醒了。

  阿达出现——情欲的巨潮把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卷走了。因为阿达的堕落、她的将纯洁的感情加以侮辱而后快,使约翰认为原来女人的灵魂是死的……接着又有法朗梭阿士——女演员的出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终悟得,只要心不变,肉体的堕落是不足道的,要是心变了,一切就完了。爱人的肉体,以及这个神圣肉体上的灵魂,能代替所有学问、所有信仰。然而精神的大树一倒,藤萝般的爱情就失去了依傍,这样,两人就在爱情中毁灭。可以说,阿达和法朗梭阿士只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爱情萌芽时的一种载体,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真爱还没有到来时的霍乱。

  美丽的格拉齐亚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最纯粹的爱。这个在童年就爱恋克利斯朵夫的女子,成为克利斯多夫晚年最知心的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纯洁与神圣,以至于脱尽了所有的尘俗,升华为了的爱情。

  克利斯朵夫是公认的音乐天才,但真正懂得他音乐的人却是那样少,太多人只知道跟随潮流,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一颗懂艺术的心——惟有她,格拉齐亚,在克利斯多夫最没有人理解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她是克利斯多夫真正的“高山流水”的知音。“当我每次游览那些栖伏在美景和孤寂的庇阴下、灵魂的所在时,我暗自企望永远留下,再也不要离去。”格拉齐亚把混沌中的克利斯朵夫重新唤醒,恢复他生的活力,这位宁静安详,温柔细腻的**用最无私的关怀安抚受伤中的天才音乐家,让他的眼睛重新清澈明亮,让他的耳朵重新灵敏善听,让他重新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天主的恩泽。

  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都有着善良的灵魂,崇高的理想,两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同所寓所里,忍饥挨饿,却怡然自得。他们交谈不多,但只要想着对方在身边变觉得舒心惬意。奥里维非常钦佩约翰的音乐天才和充沛精力,约翰也喜欢奥里维的智慧清明,谦和仁爱,他们都热爱自由。克利斯朵夫是雄性的,充满力量。他要保护他所热爱着的朋友,用他的直率和笨拙表达柔情。因为有灵魂深处的共鸣,这两个表面上截然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得多么谐和啊。奥里维是柔弱的,无论外表还是内心,加上他病弱的身体,这给了爱他的人照顾他的理由,而他内心的温情也因此有了倾注的对象。我不能够用世俗的庸见来衡量这些高贵的灵魂,他们只是用全心全意的爱在震撼我渐渐被生活磨得麻木的心灵。这样的友情是多么让人向往,他们个性相异,一个柔弱,一个暴烈,却能很自然的相辅相成,共勉共近。他们对彼此没有私心,全心全意,肝胆相照。彼此成了彼此的一部分,使对方的生命更趋于完美。

  作家茨威格曾写到,奥里维是法国文化的精华,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德国力量的代表。智者被强者提高,强者被智者净化。这种相互的喜悦对两个民族来说是一种象征。他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最高的理想,把西方的两个翅膀联系在一起,让欧洲精神自由地翱翔于血淋淋的过去之上。

  克利斯朵夫的本质,注定了他和各色人物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由于克利斯多夫的眼泪而变得丰富、悲怆和动人。在那个黑暗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代,具有如此优秀品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出现,犹如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阴暗面。他身上的真诚达到了坦白纯净的地步,显示出道德的美和文明的力量。

  真诚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捍卫真诚的勇气和胆识,不畏强权与暴力。约翰克利斯朵夫做到了,他受到排斥,陷入困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的追求。只有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一个激昂慷慨的、天赋着巨大意志力和崇高目标的性格才能经得起他所遭遇的无数困厄,抵抗一切卑鄙和可憎的、渗透在社会机构的每一个细胞中的机会主义。只有一种不可压抑的创造的企冀,一种健全而精力充沛的肯定人生的动力,才能支持约翰克利斯朵夫,使他能克服逆境。

 1演艺经历

 2004年由周杰伦钦点加入南拳妈妈成为该组合第二代成员之一

 2005年08月12日南拳妈妈推出第二张专辑《二号餐》

 2006年05月26日南拳妈妈推出第三张专辑《调色盘》

 2007年台湾偶像剧《爱情经纪约》饰演女主角宣梦跳 合作演员:许绍洋 杜德伟卓文萱金沛辰

 2007年07月20日南拳妈妈推出第四张专辑《藏宝图》

 2008年7月25日南拳妈妈推出第五张专辑《优の良曲 南搞小孩》

 2009年左右被JVR签走,退出南拳妈妈单飞,签给周杰伦的公司JVR,即将出个人专辑2007~2009年期间南拳妈妈组合作为嘉宾参加周杰伦世界巡回演唱会。

 2010至今,Lara作为周杰伦超时代世界巡回演唱会嘉宾,与JAY合唱《蛇舞》。2011年3至4月内地宣传

 2011年6月3日美国棉演唱会,6月11号(The crew) 签唱会,6月24咪咕汇演唱(胡椒与盐),与袁咏琳演唱(说好的幸福呢)

 2011年6月20日在百度Lara(梁心颐)贴吧首次发言、百度ID:laraliang

 2011年6月25日周杰伦长沙演唱会同周杰伦演唱(蛇舞)

 2011年7月16日周杰伦超时代演唱会(南通站)作为邀请嘉宾

 2011年7月22日中山与周杰伦、蔡依林等明星天王天后演唱会

 2011年7月23日镇江群星演唱会

 2011年8月27日沈阳做为嘉宾参加周杰伦演唱会并演唱蛇舞及珊瑚海。

 2011年9月20日校园演唱-云林科大

 2011年9月24日Young活动@SOGO复兴馆

 2011年9月30日周杰伦超时代大连演唱会(嘉宾)

 2011年10月2日,兰州动感地带群星演唱会

 2011年10月11日录音室录歌

 2011年10月15日参加Choc杂志的活动

 2011年10月28日今天参加浪花兄弟l常青的音乐分享会

 2011年11月2日4:006:00在kkbox透过mybox分享音乐

 2011年11月15日接拍偶像剧给爱丽丝的奇迹饰演女主角(蓝蝶菲)

 2011年11月21日中国风演唱会与南拳妈妈同台演唱歌曲牡丹江

 2011年12月16号和翁滋蔓出席活动靠得住超吸洞

 2011年12月17日周杰伦高雄演唱会邀请嘉宾

 2011年12月31日台湾新竹县跨年晚会

 2012年2月25日广州雪碧榜演唱(4chords)

 2012年3月12日给爱丽丝的奇迹记者会

 2012年3月16日336爱奇儿日台北站

 2012年4月17日旁氏泡泡(微**)爱情的两张脸记者会

 2012年4月21日美国学校活动

 2012年5月8日给爱丽丝的奇迹宣传 ——八大娱乐百分百

 2012年5月11日校园演唱——德霖技术学院

 2012年5月16日给爱丽丝的奇迹首映会

 2012年5月18日拼盘演唱——山西长治

 2012年5月19日惊叹中国华语演唱会

 2012年5月26日给爱丽丝的奇迹台北见面会

 2012年5月27日给爱丽丝的奇迹高雄见面会

 2012年6月30日天津天王天后群星演唱会

 2012年7月7日lara+杨瑞代吉他有约音乐会(台北)

 2012年7月14日lara+杨瑞代吉他有约音乐会(高雄)

 2012年7月10日担任周杰伦《琴伤》中女主角

 2012年8月25日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

 

 2012年10月12号nova杂志拍摄

 2012年10月28号拼盘演唱

 2012年10月30新专辑记者会

 2012年11月3号校园演出

 2012年11月4号摩登美人杂志拍摄

 2012年11月17号自由灵魂台南签唱会

 2012年11月18号自由灵魂台中签唱会

 2012年11月24号自由灵魂高雄签唱会

 2012年11月25号自由灵魂台北签唱会

 2012年12月2号百度十年盛典活动

 2012年12月7号自由灵魂音乐会

 2012年12月10号STUFF杂志拍摄

 2012年12月15号天使心家族10周年感恩音乐会高雄

 2012年12月17号Pchome封面拍摄

 2012年12月18号台中校园演唱

 2012年12月20号南港校园演唱

 2012年12月21号天使心家族10周年感恩音乐会台北

 2012年12月22号桃园校园演唱

 2012年12月28号河岸留言自由灵魂音乐会

 2012年12月31号嘉义跨年演唱会

 2012年参与周杰伦新作<十二新作>的拍摄(<大笨钟><比较大的大提琴>等)

 梁心颐(Lara Veronin),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中俄混血儿,其父亲是俄国人,母亲是台湾人,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梁心颐是一个爱做梦、俏皮可爱的女生,嗓音甜美的可爱,因与周杰伦合唱《珊瑚海》一曲而广为人知。她也是南拳妈妈前成员,在组期间曾发行多张音乐专辑,现已单飞,个人第一张音乐专辑《Hello梁心颐》已于2010年发行,专辑一出便大获好评。她还曾参演过许多影视剧的演出,第二张全新专辑《自由灵魂》已于2012年10月29日发行,再次受到好评。曾为杰威尔音乐旗下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56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