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病的介绍

痈病的介绍,第1张

痈病,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但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患者为多。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痈的发病年龄不是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

此题为判断题,答案是痈的发病年龄不是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痈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的急性化脓性腺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初起为皮肤上现出红,肿,痛小硬结,成锥形隆起,有触痛;随即硬结顶出现黄白色脓头,周围为红色硬盘,病员自觉局部发痒,烧灼感及跳痛;以后脓头破溃,排除少许脓液后疼痛减轻,或其顶端形成一个脓栓,与周围组织分离而脱落,炎症逐渐消退,创口自行愈合。

病程中除引流区淋巴结可伴肿胀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疖若处理不当,如随意搔抓或挤压排脓,热敷以及不恰当的切开等,都可促使炎症扩散,位于上下唇,鼻部的疖,因其位于颜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可骤然恶化,局部红肿痛范围增大;甚至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面部疖痈的治疗应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在炎症早期,无显著全身症状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同时选择必要的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宜保守,避免损伤,严禁挤压、挑刺、热敷或用石碳酸、硝酸银烧灼,以防感染扩散。

痈yōng、疽jū、疮chuāng、疡yáng

一、痈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二、疽

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三、疮

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

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四、疡

1、疮。

2、溃烂:胃溃疡。

扩展资料

一、痈组词:痈疽、喉痈、悬痈、痈病、鹚痈、养痈、热痈、痈囊、肠痈、朽痈、痈气、痈肿、外痈、溃痈

1、喉痈[hóu yōng] 

中医病名。是指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热毒客于咽喉,腐血败肉,酿成痈脓。

2、养痈[yǎng yōng]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二、疽组词:痈疽、炭疽、鼻疽、脑疽、乳疽、吮疽、痤疽、钉疽、漂疽、疽食、疽疮、风疽、瘭疽、疽疣

1、乳疽[rǔ jū] 

乳疽指乳腺深部化脓性感染,属于阴证。

2、疽肿[jū zhǒng]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三、疮组词:疥疮、棒疮、疮痂、痔疮、金疮、褥疮、秃疮、口疮、冻疮、疔疮、疮口、疮痍、疮疤、刀疮

1、棒疮[bàng chuāng] 

被棍棒打后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烂的疾病。

2、金疮[jīn chuāng] 

中医指刀、剑、枪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四、疡组词:溃疡、疡痍、疡微、疕疡、寒疡、骭疡、疬疡、疡溃、金疡、疮疡、疡子、肿疡、疡医、胃溃疡

1、溃疡[kuì yáng] 

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缺损、溃烂。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如胃溃疡、口腔溃疡等。

2、疮疡[chuāng yáng] 

痈疽疔疖等体表疾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82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