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快准找背部穴位

怎样能快准找背部穴位,第1张

需要熟悉人体体表标志之间关系参考体表标志定穴法, 脊椎棘突(椎节):胸椎棘突,在前俯时隆起明显,最高点在第六与第七胸椎。腰椎棘突之间肌肤略呈凹陷,肌肉越发达凹陷越明显;最低点在第三腰椎。第1~4骶椎棘突在成人时已形成3,4个结节,第5骶椎已无棘突,所以总称为“二十一椎”。 肩胛冈(肩上横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与前方的锁骨共同围成内连颈根的肩上区,肩胛冈内侧端与第三胸椎棘突相平。 冈上窝(肩解):肩胛冈上方的凹陷。较深。 冈下窝:肩胛冈下方的凹陷,较浅。肩胛骨内侧缘:对向脊柱的内缘。肩胛骨外侧缘:对向腋窝的外缘。 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缘与内侧缘的会合处,约平对背部的第二胸椎椎体和第二肋骨上缘。 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达第七肋骨(或肋间隙)。 髂嵴:髂骨上缘的弧形隆起。最高点约平第四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 骶后孔:骶骨背面的四对小孔,为八髎穴所在。 骶管裂孔(腰俞):骶尾关节上方正中呈凹陷处。 当头部前屈时,可摸到明显隆起的第七颈椎棘突(大椎)。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两季肋下缘连线平第二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两髂后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感觉背部酸痛、经络不通,想要告别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经络按摩。以下分享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快来看看吧。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1

1、身体十二条经脉功效

十二经脉的名字各自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光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交流内外

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和肉骨筋等组织人体 器官,往往能维持相对性的融洽与统一,进行一切正常的生理学活动,是借助经脉系统的联系沟通交流而完成的。表皮体会病邪和各种各样刺激性,可传输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紊乱,也可以体现于表皮。

3、运作血气、营养成分全身

经脉是身体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能将营养元素输布到全身各组织内脏器官,使五脏六腑组织足以营养成分,骨筋足以濡润,骨节足以通利。

4、抵抗病邪、护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卫气丰富于络脉,络脉散播于全身而满布于皮部,当风邪侵害机体时,卫气当仁不让充分发挥其抵抗风邪、护卫机体的天然屏障功效。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2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 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3

一、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二、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三、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 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四、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五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六、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 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那么你知道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1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的。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2、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3、足阳阴经筋: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4、足太阳经筋: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5、足少阳经筋: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6、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2

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3

十二经脉对称性的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健康保健性的医治,关键适用感染医治、背部疾病治疗等,根据背部经络疏通能医治许多病症。应用该项医治益处也是许多的,病人做此医治多是拔火罐医治,医治时根据背部的穴位刺激性,应用身上的经脉所有开启,就会有输通的作用。背部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它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假如常常在背部中间或两边拔火罐。这类独有的刺激性,不但有益于迅速经络疏通、均衡阳阴,并且能调整五脏六腑,推动血液循环系统,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传输功效提高内分泌作用,激话细胞免疫,提升本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工作能力,降低病症的产生。由此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的,爱好拔火罐的盆友,何不在背部拔火罐。拔火罐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有什么呢可医治疾患也可预防传染病,拔火罐是中医学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大部分人都开展应用。

中医学如何输通背部经络

背部的经脉联接人体每个位置,常常背部按摩能连通全身血气、推动血液、血循环及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可减轻全身疲倦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健体、提升人的抵抗能力这些。下边我们讨论一下背部按摩的方式。

中医学觉得身体的好几个穴道系于背部,适当敲打北边可振作阳、经络疏通、推动血气运作等,做到缓解疲劳、安神助眠等功效,并可加强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捶腿简便易行,不会受到时间管束,一般 有拍摄手法(虚掌敲打)和叩法(虚拳敲击),二种技巧均宜轻不适合重,务求姿势融洽、节奏感匀称,切实颇具延展性。捶腿时,两手沿脊柱两边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轻轻拍打轻叩,捶击幅度以能使人体振动而不觉得疼痛为宜。可自身敲打,也可由别人敲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腿频率以每分60至100下以宜,每天可捶腿1至2次,每一次捶腿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六、腹 部

 腹部主要由腹壁、腹腔和腹腔内脏器组成。腹部范围上起膈,下至骨盆,腹部上以两侧肋弓下缘和胸骨剑突与胸部为界,下至两侧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前面和侧面由腹壁组成,后面为脊柱和腰肌。腹部检查应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四种方法,尤以触诊最为重要。

 (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正确描写体征的部位和范围,常借助于腹部的天然体表标志人为地画线将腹部划分为几个区。

 1腹部体表标志 常用腹部体表标志如下:

 1)肋弓下缘 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2)胸骨剑突 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3)腹上角 两侧肋弓的交角。

 4)脐 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

 5)骼前上棘 是骼嵴前方突出点,是腹部九区法的标志和骨髓穿刺的部位。

 6)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7)腹中线(腹白线) 为胸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8)腹股沟韧带 是腹部体表的下界。

 9)耻骨联合 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共同组成腹部体表下界。

 10)肋脊角 两侧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2腹部分区 目前常用以下分法:

 (1)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

 (2)九区法 由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耻骨上部)。

 (二)检查方法与内容

 1视诊 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 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 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 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 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 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 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 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检查者应位于其右侧,检查时手掌应保持温暖。触诊一般先从健康部位或从左下腹部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逐步移向病变区域。并注意病变区与健康区进行比较,边检查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以完成检查。

五、胸 部

 胸部是指颈部以下和腹部位以上的区域。前胸较短,背部较长。胸部检查应在温暖和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尽可能暴露全部胸部。然后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先检查前胸和侧胸部,再检查背部。应尽量减少患者变动体位的次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胸部体表的一些骨骼标志、自然陷窝和人工划线或分区可用来标记胸部脏器的位置和轮廓,也可用描述体征的位置和范围,还可以用于记录穿刺或手术的部位,因此掌握这些体表标志十分重要。

 1主要自然陷窝

 1)腋窝(左、右) 为上肢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

 2)胸骨上窝 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人气管位于其后。

 3)锁骨上窝(左、右) 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肺尖的上部。

 4)锁骨下凹(左、右) 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前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2主要骨骼标志

 1)胸骨上切迹 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2)胸骨柄 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于胸骨体相连。 来源:wwwexamdacom

 3)胸骨角又称Louis角 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

 4)肋骨 共12对,肋骨除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扪及。第11和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为浮肋。

 5)肋间隙 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

 6)剑突 位于胸骨体下面,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

 7)肩胛骨 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8)肋脊角 为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3人工垂直划线标志和分区

 1) 前正中线 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2) 锁骨中线(左、右) 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中点的垂直线。

 3) 胸骨线(左、右) 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4) 腋前线(左、右) 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5) 腋后线(左、右) 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垂直线。

 6) 腋中线(左、右) 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7) 肩胛线(左、右)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脊柱平行的垂直线。

 8) 后正中线 为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9)肩胛上区(左、右) 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10)肩胛下区(左、右) 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11)肩胛间区(左、右)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12)肩胛区(左、右) 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

1,喉结,颈总动脉在喉结水平面上分叉为颈内、外动脉,也是颈动脉窦的位置;

2,胸骨粗隆,与胸骨粗隆平齐的是第二肋骨,它的投影位置也是气管分叉为支气管处,也是食道第二生理狭窄处;

3,髂棘、髂嵴、坐骨等的间径测孕妇骨盆大小;

4,颈背部最突出的棘突是第七颈椎。

欢迎补充。

从犬的体表看其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和形态,这是识别犬外貌的基本依据。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即使同一部位也有形态优劣的差异,这是鉴别良种犬和一般犬的主要依据。犬体表各部名称(图1)。

图1 犬体各部位名称图

1顶部 2额部 3耳 4眼 5颜面部 6颊 7鼻 8鼻孔 9口 10下颚 11颈背部 12喉 13颈侧部 14鬐甲部 15背部 16胸下部 17胸侧部 18腰部 19鼠蹊 20腹部 21肩部 22肩端 23前臂部 24前股部 25肘突 26退化指 27腕部 28掌部 29前掌部(指部)30荐部 31臀部 32股部 33膝部 34胫部 35跗部 36蹠部 37后掌部(趾部)38尾根 39尾

(1)头部

头部包括额部、颧部、眼部、颜面部、耳部和鼻镜,头部形态因品种而异,有的浑圆,有的呈方形。

额部:又称额凹部,因品种不同,额凹的深浅不一。额凹横前头部中间和后头部的浅沟叫做额沟,其形态和深浅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

眼睛:其形状是由上下眼睑的形态和位置决定的,一般有杏核状、圆形和近三角形等。此外还有上下眼睑长的比较近而形成细长形眼睛——小眼眯。也有个别的上下眼睑松弛,出现红色瞬膜,类似于巴吉度猫犬的眼睛。

耳朵:以其形态不同而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直立耳——耳挺立在头盖骨上,直立不下垂,如德国牧羊犬。

半直立耳——耳尖端微微向前下垂,如牧羊犬。

垂耳——从耳基部起,整个耳垂向头部侧方,如贵妇犬。

纽扣耳——自耳的中部向前方垂下。

蝙蝠耳——耳的形象近似于蝙蝠的翅膀,立耳,前端圆形。

玫瑰耳——耳向后方翻转,内耳外露。

断耳——借助于断耳术,使自然的垂耳变为立耳,如大丹犬。

鼻镜:犬的鼻镜富含色素,发亮似镜。

(2)颈部

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颈部的上面称为颈背部,颈的两侧称为颈侧部。颈的粗细和长短因品种、性别不同而异,如公犬的颈部比较粗。颈部因皮肤松弛度较大而向上拉起呈拱形,有的犬在咽喉部拥有松弛的咽喉垂皮。颈部肌肉发达,转弯灵活。

(3)躯干部

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和臀部。

胸部:分为胸前部、胸侧部和胸下部。胸要深,肋要平,过宽过窄的胸部,均为不良的体形。

腹部:腹部分为腹部和鼠蹊部。腹紧凑、微向上缩者为标准体形,下垂者为不良体形。

背部:是指鬐甲至腰之间的部位。背平直而宽广为理想体形,凹或凸背均为体质衰退、软弱或有病的征象。

腰部:为背部的延伸部分。腰部要适当隆起,呈圆弧形,塌腰者为不良体形。

臀部:臀要端正,以长而宽为好。

(4)四肢

四肢包括前肢和后肢。

前肢:前肢包括肩部、前臂部、腕部、前臂部、掌部、指部等。前肢的重要作用是支持前胸体重和前进,所以前肢直立、端正为正常的体形。前肢长度因品种不同而有区别,前肢之间的宽窄也有明显不同。前肢肘部弯向内侧而指部向外,为“X”形腿;前肢肘部弯向外侧而指部弯向内侧,为“O”形腿等,这些都是严重的生理缺陷,不能留作种犬用。肩部的顶端为鬐甲部(肩隆),是测定犬体高度的标准点。

后肢:后肢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跗部、蹠部及趾部等。后肢是推动躯干向前运动的起点,所以它应有较强的力量。后肢应臀正腿直,端正对称。后肢的跗关节很重要,其屈伸可引起强有力的运动。跗关节要正直。如果跗关节弯向内侧,为“X”形腿;跗关节弯向外侧,为“O”形腿,二者均是很大的缺陷,为不良体形。

(5)脚掌

脚掌是直接着地的部分。其优劣直接影响犬的站立和运动。犬的前脚有5个指,后脚有4个趾,每指都有爪。脚的形状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有的似猫脚,有的似兔脚。如果脚指(趾)间距太大,属于缺陷。有的犬在后脚趾上方有1或2个悬挂的、类似于公鸡脚距的爪子,这是部分品种犬在进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无特殊意义的爪。

(6)尾部

尾部位于臀部之后,为犬体的最末端。分为尾根、尾体、尾尖三部分。尾的形状及尾毛,因品种而异,有的毛长,有的毛短,有的蜷曲在身体后上方,有的自然下垂。但在快速行走和奔跑时,下垂至体后,有助于身体的平衡。犬尾常起着保护生殖器官和肛门的作用。常见的犬有犹如下几种。

卷尾:尾上卷于背上。此外,还有左卷、右卷及双重卷等形状。

直立尾:尾直立。

镰状尾:尾上举如镰刀状,尾尖向前方。

鼠尾:尾的上半部粗,下半部逐渐变细,尾根低于背部而稍向下倾斜。

螺旋尾:自然的短尾,尾微微弯曲。

前弯尾:尾向前弯曲而不卷。

旗状尾:尾根和背成水平,尾毛呈羽状,如旗帜一般垂在尾轴上。

犬尾的形状及尾毛与该品种的起源地和气候相适应。通常寒冷地区犬的尾多是毛茸茸的卷尾,有利于保持体温,而温暖地区的犬尾多为直立尾、鼠尾等形状,以利于散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35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