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头肌拉伤了,现在用了云南白药,请问是用热水敷还是冰水,因为考虑到云南白药是清凉的

我二头肌拉伤了,现在用了云南白药,请问是用热水敷还是冰水,因为考虑到云南白药是清凉的,第1张

最好是立即冰敷。

作用:减缓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严重的充血、水肿,另外可以减轻疼痛。

待充血现象消退后,再采取热敷和按摩治疗。

切忌:千万不能弄反!!

这个是我引用的

「重量训练」,是以增加肌肉强度及体积为目标的运动训练。使用不同部位骨骼肌组织之收缩(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产生力去抗衡重力(通常指哑铃、杠铃及其他器械之重量或阻力),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

哑铃 ©muscleandfitness

针对人体不同的肌肉族群,有不同的重量训练动作 ,这些动作与举重、及健美运动截然不同,重量训练并非一种独立之运动项目,而是不同运动员所训练的基本元素,用以提升肌力、爆发力以及肌耐力,进而提升运动表现。重量训练为一精密之运动科学,当中的不同元素包括重量、动作质素、重复次数、组数甚至训练之间休息之时间,均会对训练的结果造成影响。

重量训练的好处

增强肌肉力量和体积: 常做重量训练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以及增大我的们肌群,和提升肌耐力,让你在做家事或是搬运东西会感到比较轻松。 帮助减脂,改善体形: 重量训练时能消耗很多热量,可以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帮你达到瘦身减重效果。 强化骨骼,减少骨质流失 重量训练可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并延缓关节的老化,关节如果活动少,会使骨骼变得脆弱,钙就会流失到血液中。

重训不是多做就有效果,做完应该要让肌肉休息恢复一天。在重训时,呼吸也是很重要的,出力时或出力前都不可以停止呼吸,出力时最好要呼气,保持一定节奏。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丧失有利时机。

■急救电话120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通了急救电话,全国统一的急救号码是120。为了使病人及时得到运送和救治,在拨打120时要注意:

●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厂家旁边等模糊的地址。

●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

●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火车出轨、毒气泄漏、食用蔬菜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

●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准备好随病人带走的药品,如衣物等。若是服药中毒的病人,要把可疑的药品带上;若是断肢的伤员,要带上离断的肢体等。当然不要忘了尽可能带足医疗费用。

●疏通搬运病人的过道。

●若在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120。如病情允许,不要再去找其他车辆,因为只要120接到你的呼叫是一定会派来救护车的。

●选择去哪个医院有两个准则。一是就近,二是考虑医院的特色。但首先是"就近"的原则,因为对于需抢救的病人而言,争取时间尤为重要。

■危重病人如何搬运

遇到危重病人,最好是拨打120,呼叫救护车,但有时往往来不及叫救护车,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使其尽快地得到救治,人们常常拦截过往的汽车,请求帮助运送,而许多驾驶员也乐于给病人提供方便。但一般车辆与救护车不同,缺乏急救措施。为了使病人途中安全,减少意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最佳体位:遇到咯血、呕血、昏迷而呕吐的病人,应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气管导致窒息;中风、心脏病呼吸困难者,采取头高脚低位,以减头部和脑部的血流量;休克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以保障脑部供血;出血病人经包扎止血后,将出血部位置于心脏水平以上,可减少出血;骨折病人要用木板、木棍固定,以防骨折加重或刺伤血管、神经。

●减轻震动:车厢内可因地制宜地铺些棉絮、棉毯、衣服、甚至草席、稻草等,行车时尽量选择平坦的道路,遇路面坎坷时要减慢速度,上下坡时保持平稳。

●避免噪音:任何病人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除了颅脑外伤而有脑脊液流出者,其他病人可在两耳塞一点棉花,布条等。行车途中要少鸣喇叭,更要避免按高音喇叭。

●途中急救:如病人发生窒息,可让其仰卧,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排除气管内阻塞物,或将病人仰卧,头后仰,使颈部放直,急救者将右手掌部放在病人腹上部剑突下的位置,从下向上并稍向后冲压,使阻塞物排出。病人停止呼吸或心跳骤停,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如何紧急止血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二)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

②颌外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尺、桡动脉止血: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

④肱动脉止血: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⑤指动脉止血: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腱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失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 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s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 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③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干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 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 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③ 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包扎伤口要点

①对伤口必须进行包扎,尤其是出血多,合并骨折、内脏外露、异物刺入人体的紧急情况下。

②包扎伤口可用绷带、三角巾以及就地取材的替代品。

③包扎的基本方法:先在受伤的部位放一块敷料(纱布),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扎好。

④内脏外露的伤口的包扎,注意不可将内脏送回腹腔内,应该用干净、消毒的纱布围成一圈保护,或者用干净饭碗扣住已脱出的内脏,再进行包扎。

⑤异物刺入体内,切忌拔出,应该先用棉垫等物将异物固定住再包扎。

■烧烫伤急救要点

①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的感觉为止。

②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

③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

④发生窒息可用粗针头从病人环甲膜处刺入气管内,以维持呼吸。

⑤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

⑥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⑦搬运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

冷 敷:

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血管弃血,有消炎、止血、止痛、皮肤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

操作要领:

①冷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冰袋冷敷。在冰袋里装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内的空气排出,用夹子把袋口夹紧,放在病人额头、腋下、大腿根等处。没有冰袋时,用塑料袋也可。

②另一种冷敷法是,把毛巾或敷布在冷水或冰水内浸湿,拧干敷在患处,最好用两块布交替使用。若降体温时,可用毛巾或纱布包上冰块;冷敷四肢、背部、腋窝、肘窝、?N窝和腹股沟等处,敷后用毛巾擦干。

注意事项:

①冷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出现发紫、麻木时要立即停用。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老、幼、衰弱病人,不宜作全身冷敷。

②冷敷时,时间一长,毛巾或敷布等会变热,就失去了治疗作用,因此要经常更换。

③挫伤、肌肉撕裂伤、内出血等时,开始用冷敷,2-3天后处在恢复期时,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应使用热敷。

热 敷:

热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它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领:

①热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是60-80℃,以用手背试温不太热为度,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带热敷。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

②另一种热敷法是把毛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用两条毛巾交替使用。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项:

①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疾、糖尿病、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②热敷作为配合疗法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肌炎、关节炎、痛经、风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当急腹症未确诊时,如急性阑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伤初期有水肿时,都禁用热敷。

■火灾急救要点

①迅速熄灭身体上的火焰,减轻烧伤。

②用冷水冲洗、冷敷或浸泡肢体,降低皮肤温度。

③用干净纱布或被单覆盖和包裹烧伤创面,切忌在烧伤处涂各种药水和药膏。

④可给烧伤伤员口服自制烧伤饮料糖盐水,切忌给烧伤伤员喝白开水。

⑤搬运烧伤伤员,动作要轻柔、平稳,尽量不要拖拉、滚动,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触电急救要点

①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②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立即呼叫"120"急救服务。

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坚持长时间进行。

⑥妥善处理局部电烧伤的伤口。

■气道异物阻塞急救要点

①及早识别气道异物阻塞的紧急情况:病人突然不能说话,面色、唇色很快青紫发绀, 神志不清、呼吸停止

②尽快解除呼吸道的阻塞。可使用:咳嗽法、腹部冲击法(海氏手法)、拍背法、手指掏取法。

③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④发生窒息,未采取急救措施,不要着急送医院。

⑤呼叫"120"急救服务,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术。

⑥落入呼吸道深处的异物,只能将病人送到有耳鼻喉科的医院去取出来。

■昏迷急救要点

①昏迷病人应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并偏向一侧。

②注意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窒息。

③不要随意移动病人。

④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脏复苏。

⑤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⑥协助急救医生识别昏迷的病因。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要点

①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②对有自主呼吸者,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④呼叫120急救服务。

⑤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淹溺急救要点

①首先保持呼吸道畅通。声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

②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俯卧位,面朝下。

③不强调"控水",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④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口唇青紫明显,神志不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⑤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

■踝关节扭伤急救要点

①扭伤后,立即停止活动。

②冷敷受伤部位,24小时后再进行热敷。

③不要按摩推拿受伤部位。

④到医院去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

■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

人们习惯称脑血管病为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卒,意思是脑血管发生了紧急的损伤。通俗地说,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视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失去语言功能或者吐字不清)。

脑中风的类型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中风急救要点

①病人摔倒在地,应就近移至易于处置的地方,移动时,应由一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②昏迷病人应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误吸。

③病人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④尽快呼叫"120"急救服务,请急救医生前来抢救病人。

⑤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搬运病人时尽量保持平稳。

⑥脑中风检查依靠大型的先进器械、设备,必须到医院才能进行,所以,一旦发生脑中风,应尽快就近送到有检查条件、治疗条件的医院去。

⑦脑中风应送医院进行CT检查,区分脑中风的类型,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

■癫痫大发作

癫痫的病因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多继发于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脑膜炎、脑炎、低血糖、中毒等。

识别癫痫大发作

①突然尖叫,似羊叫,神志丧失,站立时可摔倒地上。

②全身抽动,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口吐白沫。

③舌唇常被咬破,有小便失禁等表现。

④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昏睡数十分钟,醒来对发作过程毫无记忆。

⑤少数病人连续发作数小时或十几小时,神志始终不清醒,伴有发高烧和脱水现象。

癫痫急救要点

①发作时注意防止摔倒、碰伤。

②神志不清病人头侧位,使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防止窒息。

③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

④发作后尽可能减少搬动,让病人适当休息,可给吸氧气。

⑤发现病人癫痫大发作,一定要立即呼叫"120"急救电话。

⑥小儿惊厥尽快送到有儿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 血

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

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1、原因:生理、病理情况下,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或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细动脉扩张,动脉血流入组织造成。

2、类型: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3、病变:器官、组织肿大,呈鲜红色,温度升高。

4、后果:多为暂时性血管反应,对机体无重要影响和不良后果。

二、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器官、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简称淤血(congestion)。

1、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病变:器官或组织肿胀,暗红,在体表时可有紫绀,温度下降。代谢功能低下,镜下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可伴组织水肿及出血。

3、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器官、程度、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表现为:淤血性出血、淤血性水肿、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及侧枝循环的开放。

4、几个重要脏器的淤血:

(1)慢性肝淤血:大体上表现为“槟榔肝”,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

(2)慢性肺淤血:肺组织肿胀,呈暗红色,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

第二节 出 血

出血(hemorrhage):血液从血管腔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的过程。

一、破裂性出血:由心脏和血管破裂所致。

二、漏出性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所致。

1、原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

2、病变及后果:出现体腔积血、血凝块、血肿形成。早期呈鲜红色,后期因红细胞降解形成含铁血黄素,而呈棕**。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第三节 血栓形成

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内皮细胞脱落后致血小板粘集,并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血流变慢及涡流形成,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分为遗传性高凝状态和获得性高凝状态两种。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大体:灰白色、粗糙。

镜下:珊瑚状血小板小梁,表面有白细胞。

2、红色血栓:又称凝固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

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3、混合性血栓:由白色和红色血栓交错构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及左心房内球形血栓。

4、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DIC。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激活及蛋白水解酶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

2、脱落栓塞:血栓软化后脱落,形成血栓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而致血栓栓塞。

3、机化再通: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称机化。血栓中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以部分恢复称再通。

4、钙化:血栓中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称钙化。表现为静脉石和动脉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堵塞裂口,阻止出血及防止炎症扩散。

2、不利:阻塞血管,影响血流;脱落形成栓子,并发栓塞;心瓣膜变形而致心瓣膜病;出血,见于DIC。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第四节 栓塞(embolism)

一、定义: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的物质,随血液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腔的过程。这种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二、栓子的种类:

1、血栓栓子:最多见。

2、气体栓子

3、脂肪栓子

4、羊水栓子

5、瘤栓

6、生物性栓子:菌栓,寄生虫栓子。

三、栓子运行途径:

1、静脉、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

2、左心、动脉→全身动脉及其分支栓塞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致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

4、交叉性栓塞:常见于先心病时的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栓子经缺损从压力高一侧到压力低一侧。

5、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胸、腹腔内压力骤增时,可能逆血流方向运行,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

四、分类及后果:

1、血栓栓塞:

(1)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大多来源于下肢静脉。

(2)体循环动脉栓塞:大多来自左心,少数来自动脉。

2、气体栓塞:

(1)空气栓塞(air embolism):多发生于静脉破裂后,尤在静脉内呈负压的部位。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2)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深潜水或沉箱作业者迅速浮出水面或航空者由地面迅速升入高高空时发生。

3、脂肪栓塞:见于长骨骨折、严重脂肪组织挫伤或脂肪肝挤压伤时。

4、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致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进入肺循环,造成栓塞。

5、其他栓塞:肿瘤细胞脱落形成的瘤栓可致转移瘤,寄生虫及其虫卵、异物等也可成为栓子。

第五节 梗死(infarction)

一、定义:局部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所发生的一种缺血性坏死。(动脉血流突然中断,侧枝循环又不能及时建立,而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二、原因:

1、血管受压(闭塞):多见于肠套叠、肠疝,静脉和动脉先后受压造成梗死。

2、管腔阻塞:常见于血栓形成和栓塞,致动脉阻塞。

3、动脉痉挛:如:冠状动脉强烈而持续的痉挛,致心肌梗死。

三、梗死形成的条件:

1、供血血管的类型

2、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3、组织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4、血氧含量

四、梗死的病变和类型(列表如下):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颜色 灰白色、质地坚实(白色梗死) 红色、柔软(红色梗死)

部位 心、肾、脾、脑 肺、肠

梗死灶的形状 地图状(心)

锥体状(肾、脾) 扇面(肺)

节段性(肠)

分界 分界清、充血出血带 不清楚

1、贫血性梗死:

(1)通常发生在质地比较致密的实质性器官。

(2)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枝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很少。

(3)因组织质地致密,小静脉发生反射性痉挛,将血液挤出。

(4)坏死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炎性充血出血带。

(5)后期,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

2、出血性梗死:

(1)主要见于在不同器官、表现不同(颜色、形状)。

(2)器官有丰富的吻合支。

(3)长期慢性淤血,结缔组织增生,硬化,局部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局部组织坏死。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五、梗死的特点:

1、梗死发生在不同的器官,表现不同。

2、大多数器官梗死都属于凝固性坏死,而脑梗死属于液化性坏死。

3、梗死的形态变化呈现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46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