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疾病
静脉疾病比动脉疾病更为常见,好发于下肢。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的解剖与血流动力学具有不同于动脉的特性,在静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影响。
一、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下肢静脉解剖下肢静脉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和肌肉静脉组成。①浅静脉,有大、小隐静脉两条主干。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自外踝后方上行,逐渐转至小腿屈侧中线并穿人深筋膜,注人腘静脉,可有一上行支注人大隐静脉。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卵圆窝注人股总静脉。大隐静脉在膝平面下,分别由前外侧和后内侧分支与小隐静脉交通;于注人股总静脉前,主要有五个分支: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股外侧静脉和股内侧静脉。② 深静脉,小腿深静脉由胫前、胫后和排静脉组成。胫后静脉与胖静脉汇合成一短段的胫腓干,后者与胫前静脉组成腘静脉,经腘窝进人内收肌管裂孔上行为股浅静脉。在小粗隆平面,股深静脉与股浅静脉汇合为股总静脉,于腹股沟韧带下缘移行为骼外静脉。③ 小腿肌静脉,分为:排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直接汇人深静脉。④ 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小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多数位于距足底(13±1 ) cm , (18±1 )cm 和(24±1 ) cm 处;小腿外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小腿中段。大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中、下1 / 3 。
静脉壁结构 静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内膜由内皮细胞与内膜下层组成;中膜含有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网,与静脉壁的强弱及收缩功能相关;外膜主要为结缔组织,内含供应静脉壁的血管、淋巴管与交感神经的终端。与动脉相比,静脉壁薄,肌细胞及弹性纤维较少,但富含胶原纤维,对维持静脉壁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静脉壁结构异常主要是胶原纤维减少、断裂、扭曲,使静脉壁失去应有强度而扩张。
静脉瓣膜 瓣膜由两层内皮细胞折叠而成,内有弹力纤维。正常瓣膜为双叶瓣,每一瓣膜包括瓣叶、游离缘、附着缘和交会点,与静脉壁构成的间隙称瓣窦。瓣窦部位的静脉壁较非瓣膜附着部位薄且明显膨出,使静脉外形如竹节状。越是周围静脉瓣膜数量越多、排列越密集。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功能,关闭时可忍受200 mmHg 以上的逆向压力,足以阻止逆向血流。瓣膜结构异常可有:先天性,如小瓣膜、裂孔、缺如等;继发性,如血栓形成使瓣膜遭致破坏;原发性,长期逆向血流冲击,使瓣膜逐渐变薄、伸长、撕裂,最后发生增厚、萎缩。
血流动力学 静脉系统占全身血量的64%,因此又称为容量血管,起着血液向心回流的通路、贮存血量、调节心脏的流出道及皮肤温度等重要生理功能。在下肢,浅静脉占回心血量的10%~15% ,深静脉占85%~90%。下肢静脉血流能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主要依赖于:① 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起向心导引血流并阻止逆向血流的作用。② 肌关节泵(musde and articular pump )的动力功能,驱使下肢静脉血流向心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因此又称“周围心脏(peripheral heart ) ”。③ 其他因素:胸腔吸气期与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作用,对周围静脉有向心吸引作用;腹腔内压升高及动脉搏动压力向邻近静脉传递,具有促使静脉回流和瓣膜关闭的作用。下肢静脉压与活动与否密切相关。以踩部平均静脉压为例,在静息态仰卧位时仅12~18 mmHg ,坐位时升至56 mmHg ,立位时高达85 mmHg 。下肢活动时,小腿肌泵每次收缩排血量30~40ml ,使肌组织血容量降低50%,足部静脉压下降60%~80%。因此长时间的静息态坐、立位,下肢远侧的静脉处于高压与疲血状态。
病理生理 下肢静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主要变化是主干静脉及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前者引起浅静脉扩张,后者造成皮肤微循环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扩大和毛细血管周围炎及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渗入组织间隙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由于纤溶活性降低,渗出的纤维蛋白积聚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周围,形成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摄取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屏障,造成局部代谢障碍,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皮下脂质硬化和皮肤萎缩,最后形成静脉性溃疡。由于血清蛋白渗出及毛细血管周围纤维组织沉积,引起再吸收障碍和淋巴超负荷,导致下肢浮肿。小腿下内侧的皮肤、皮下组织的静脉血流,除了部分经隐静脉回流外,主要是经交通静脉直接向深静脉回流。这一区域的深静脉血柱重力最大;交通静脉又在肌泵下方,当肌泵收缩时所承受的反向压力最高,容易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因此静脉性溃疡常特征性地出现于该区。当静脉内压力增高、浅静脉开始扩张时,外膜内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可有酸胀不适和疼痛感觉。
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 CVI )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病征,除了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症状外,临床表现有七类:有自觉症状,但无明显体征;毛细静脉扩张或网状静脉扩张;浅静脉曲张;踝部和(或)小腿浮肿;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皮下脂质硬化或萎缩;皮肤改变及已愈合的溃疡;皮肤改变及活动期静脉性溃疡。根据病因可分为三类:先天性瓣膜结构及关闭功能异常;原发性浅静脉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外来压迫等)。根据病变涉及的范围分为三类:单纯累及浅静脉;同时涉及交通静脉;浅静脉、交通静脉及深静脉均已累及。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分为:静脉逆流;静脉阻塞引起回流障碍;二者兼有。因此除了有明显下肢浮肿的病人需与淋巴水肿鉴别外,对以浅静脉曲张为主症者,均应通过体检及多种特殊检查,从临床表现、病因分类、解剖定位及病理生理改变四个方面作出判断。本节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详述如下。
(一)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rimary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 系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
病因和病理生理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循环血量经常超负荷,亦可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而形成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当隐—股或隐—腘静脉连接处的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就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由于离心愈远的静脉承受的静脉压愈高,因此曲张静脉在小腿部远比大腿部明显。而且病情的远期进展比开始阶段迅速。
临床表现和诊断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沉重、乏力感。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下列传统检查有助于诊断:①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迅速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 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②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 余次,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必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才能确立: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相对严重,超声多普勒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扩张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作双功彩色超声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③ 动静脉瘘:患肢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有时可拍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
治疗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
1非手术疗法 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的压力差,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仅能改善症状,适用于:① 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 妊娠期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 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利用硬化剂注人排空的曲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使之闭塞。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硬化剂注人后,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立即开始主动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 周,小腿部6 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人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
3手术疗法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者都可施行手术治疗: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
并发症及其处理 病程进展中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静脉易引起血栓形成,伴有感染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可用抗生素及局部热敷治疗。炎症消退后,应施行手术治疗。
2溃疡形成 踝周及足靴区易在皮肤损伤破溃后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愈合后常复发。处理方法: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以利回流,较浅的溃疡一般都能愈合,接着应采取手术治疗。较大或较深的溃疡,经上述处理后溃疡缩小,周围炎症消退,创面清洁后也应作手术治疗,同时作清创植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期。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大多发生于足靴区及踝部。可以表现为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溃时外出血,因静脉压力高而出血速度快。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一般均能止血,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valve in sufficiency)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但无先天性或继发性原因,有别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瓣膜功能不全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发病因素有:① 瓣膜结构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游离缘松弛,因而不能紧密闭合,造成静脉血经瓣叶间的裂隙向远侧逆流。② 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瓣膜相对短小而关闭不全,故又称“相对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③ 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或缺如,失去正常关闭功能。④ 小腿肌关节泵软弱,泵血无力,引起静脉血液积聚,导致静脉高压和瓣膜关闭不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直接承受近侧深静脉逆向血流冲击,常最先出现关闭不全,随着病程进展,将顺序影响远侧瓣膜关闭功能。大隐静脉位置较浅而缺乏肌保护,所以当股浅静脉瓣膜破坏时,大隐静脉瓣膜多已失去功能,因而两者往往同时存在。股深静脉开口比较斜向外方,受血柱重力的影响较小,受累及可能较迟。
临床表现和诊断 除了浅静脉曲张外,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分为:① 轻度:久站后下肢沉重不适,踝部轻度浮肿。② 中度:轻度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组织纤维化,单个小溃疡。下肢沉重感明显,踝部中度肿胀。③ 重度:短时间活动后即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浮肿明显并累及小腿,伴有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多个、复发性溃疡(已愈合或活动期)。
鉴于浅静脉曲张是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因此需作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1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显示下列特点:深静脉全程通畅,明显扩张;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失去正常的竹节状形态而呈直筒状;Valsalva 屏气试验时,可见含有造影剂的静脉血自瓣膜近心端向瓣膜远侧逆流。在下肢静脉逆行造影中,根据造影剂向远侧逆流的范围,分为如下五级:0级,无造影剂向远侧泄漏;Ⅰ级,造影剂逆流不超过大腿近端;Ⅱ级,造影剂逆流不超过膝关节平面;Ⅲ级,造影剂逆流超过膝关节平面;Ⅳ级,造影剂向远侧逆流至小腿深静脉,甚至达踝部。0级,示瓣膜关闭功能正常;Ⅰ~Ⅱ级逆流,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判断;Ⅲ~Ⅳ 级,表示瓣膜关闭功能明显损害。
2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可间接地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选检查。正常时,站立位活动后足背浅静脉压平均为10~30 mmHg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25~40 mmHg。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高达55~85 mmHg。
3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相鉴别,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鉴别要点:前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曲张局限于下肢,PertheS 试验阴性,下肢静脉造影示深静脉通畅、扩张、呈直筒状、瓣膜影模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曲张范围广泛、可涉及下腹壁,PertheS 试验大部分阳性,下肢静脉造影示深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形态不规则、侧支开放、瓣膜影消失。
治疗 凡诊断明确,瓣膜功能不全Ⅱ级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应考虑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主要方法有:① 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通过缝线,将松弛的瓣膜游离缘予以缩短,使之能合拢关闭。② 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通过静脉壁的缝线,使两个瓣叶附着线形成的夹角,由钝角回复至正常的锐角,恢复闭合功能。③ 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在正常情况下,瓣窦宽径大于非瓣窦部位静脉宽径,因而利用缝线、组织片或人工织物包绕于静脉外,缩小其管径,恢复瓣窦与静脉的管径比例,瓣膜关闭功能随之恢复。④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在股浅静脉近侧植人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借以阻止血液逆流。⑤ 半键肌—股二头肌拌腘静脉瓣膜代替术:手术原理是构建半腿肌—股二头肌U 形键袢,置于腘动静脉之间,利用肌袢间歇收缩与放松,使腘静脉获得瓣膜样功能。由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同时伴有浅静脉曲张,因此需要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已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尚需作交通静脉结扎术。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
病因和病理 1946 年,Virchow 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损伤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或静脉内皮及其功能损害,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造成血流缓慢的外因有: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使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成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血栓,尾部为红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的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其后,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可溶解消散,血栓脱落或裂解的碎片成为栓子,随血流进人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但血栓形成后常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使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纤维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静脉瓣膜被破坏,以至造成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临床表现和分型 深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一旦因血栓形成阻塞管腔,必然引起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的症状。按照血栓形成的发病部位,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局限于腋静脉,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发生在腋—锁骨下静脉,整个上肢肿胀,患侧肩部、锁骨上和前胸壁浅静脉扩张。上肢下垂时,肿胀和胀痛加重;抬高后减轻。
尺泽穴
开放分类: 生理、人体、穴位、针灸、经脉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桡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应用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中暑、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详见此手臂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只要定位找准, 极少会刺到的~~
锁骨下、颈内静脉穿刺
一、经锁骨上凹切迹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正好经锁骨内侧缘小切迹处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点、穿刺针与颈内静脉平行,距颈内静脉很近,周围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
二、经皮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和毗邻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内侧份后方,呈弓状。其管 壁与周围筋膜融合。静脉弓平面从后方与冠状面的夹角为965±280°。
三、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保持颈部近中位(左转45°),并予颈部放松,择胸锁乳突 肌内二头肌构成的角平分线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作为穿刺点。
三、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保持颈部近中位(左转45°),并予颈部放松,择胸锁乳突 肌内二头肌构成的角平分线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作为穿刺点。
四、1,颈内静脉穿刺点及进针方向;2,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及进针方向。穿刺时头转向左侧,穿刺点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点的侧后壁,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头侧1cm处。
五、股静脉穿刺
六、锁骨下静脉穿刺在三维图象上的投影,虚拟三维图像指导锁骨下静脉穿刺,以胸骨上切迹为原点引出X、Y、Z坐标轴,建立水平、冠状、矢状切面的虚拟三维图象。
希望能帮到你,求采纳。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静脉血栓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8 发病机制 9 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91 浅静脉血栓形成 92 深静脉血栓形成 921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922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10 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11 辅助检查 12 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121 询问外伤史 122 局部检查 123 辅助检查 124 静脉测压 13 鉴别诊断 131 浅静脉血栓形成 132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133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14 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41 治疗目的 142 一般疗法 143 病因疗法 144 全身疗法 1441 抗凝剂 1442 溶栓剂 1443 低分子右旋糖酐 1444 非甾体类抗炎剂 145 中医疗法 1451 单味中药 1452 辨证论治 14521 湿热蕴毒型 14522 湿热瘀阻型 14523 血热瘀阻型 14524 阴虚瘀阻型 14525 气血两虚型 1453 针刺疗法 146 手术疗法 1461 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1462 静脉结扎术 1463 血栓摘除术 1464 静脉剥离术 147 术前准备 148 麻醉要求 149 术中注意点 1410 术后处理 1411 出院标准及随访 15 预后 16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17 相关药品 18 相关检查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静脉血栓形成 已经自动替换为 静脉血栓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静脉血栓(phlebothromb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导致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本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异性。
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278%。下肢静脉血栓61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3%,两者共占755%;上腔静脉血栓形成20.4%,上肢静脉血栓41%。其中并发肺栓塞2%。
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2 疾病名称静脉血栓
3 英文名称phlebothrombosis
4 静脉血栓的别名
静脉血栓形成
5 分类皮肤科 >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6 ICD号I809
7 静脉血栓的病因静脉血栓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者多见于急性感染、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感染性者则由于血液淤滞所致,且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
8 发病机制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造成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局部形成血栓,接着纤维蛋白沉着使血栓增大,导致管腔闭塞。甚至波及附近或远离的静脉。
9 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91 浅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常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往往是癌症的一个提示性症状。
92 深静脉血栓按深静脉血栓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
921 (1)小腿深静脉血栓小腿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小腿部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在手术后第2周发生。左侧下肢最常见。特征性表现为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活动后感严重抽痛,且足背屈时更甚,全身症状不显著。检查时可有Homan征,即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发生疼痛。还可出现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粗5cm以上。
922 (2)髂、股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可继发于小腿静脉血栓,但多原发于髂股静脉。常见于产后,起病急骤,患肢严重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有难以耐受的大腿内侧疼痛和沿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显著压痛。全身症状不重。
深静脉血栓由于侵犯主干静脉,同时能产生静脉周围炎,影响邻近淋巴管或引起动脉痉挛,所以症状和体征较重。另外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有时可为本病首发症状。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0 静脉血栓的并发症静脉血栓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1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大静脉的新鲜血栓通常是混合性的,血栓的长度一般是到一个血管的有效分支处就中止。在血栓形成后,可发生血栓溶解,同时有成纤维细胞侵入,形成新的肉芽组织,进一步机化及形成新血管和出现再通。若是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则病变静脉就成为硬化性的索状损害。
12 静脉血栓的诊断 121 询问外伤史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122 局部检查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123 辅助检查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124 静脉测压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13 鉴别诊断 131 浅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形形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132 小腿深静脉血栓小腿深静脉血栓,依据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腓肠肌周径增大和Homan征阳性等可确诊,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133 髂、股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依据下肢肿胀、疼痛和股三角区压痛、皮温降低、颜色改变和浅静脉曲张即可诊断。深静脉血栓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14 静脉血栓的治疗 141 治疗目的使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局限化;消除水肿;预防肺栓塞发生。
142 一般疗法卧床,抬高患肢,应用湿热敷,待疼痛消失和体温脉搏恢复正常后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动。用弹力绷带缠肢3~6个月,可有效地减轻下肢水肿。
143 病因疗法积极处理或去除感染灶,如扁桃体炎和癌肿等。
144 全身疗法 1441 (1)抗凝剂抗凝剂如肝素和双香豆素类药物,不仅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增长,而且能阻止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应用时必须每天测定凝血时间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
1442 (2)溶栓剂在发病3~5天内,可应用人纤溶酶,促使血栓溶解。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也可使用。
1443 (3)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血浆增容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疼痛。剂量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天为1疗程,7~10天后可重复。副作用为偶然可致过敏性休克,有人认为有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1444 (4)非甾体类抗炎剂非甾体类抗炎剂,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松等。
145 中医疗法 1451 (1)单味中药如丹参注射注射液(40g/2m1)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或丹参注射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1~2次/d;或丹参片3~4片,口服,3次/d。
1452 (2)辨证论治 14521 ①湿热蕴毒型治以化湿行痹,清热解毒。方用生苡仁、黄芪、板蓝根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黄柏、玄参、当归、苍术、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天服2次:
14522 ②湿热瘀阻型治以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方用丹参、黄芪各30g、黄柏、当归、赤芍、金银花各15g,苍术、红花、玄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3 ③血热瘀阻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用紫草20g,丹皮、赤芍、益母草、毛冬青各15g,广西角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4 ④阴虚瘀阻型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方用黄芪、水牛角各30g,白芍、生地、金银花各15g,丹皮、红花、当归、蜈蚣、全蝎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5 ⑤气血两虚型治以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各15g,白芍、茯苓、熟地、川芎、肉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3 (3)针刺疗法上肢取曲池、内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min~1h,10~15天为一疗程。
146 手术疗法中度以上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应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现有的手术方法包括瓣膜修补术、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和带瓣静脉段移植术。
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选择上述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的手术外,应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筋膜上或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
1461 (1)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可减轻疼痛和水肿,对伴有动脉反射性痉挛者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深部大静脉血栓形成形形形成的急性期应用,疗效更为显著。
1462 (2)静脉结扎术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463 (3)血栓摘除术当急性静脉血栓时施行血栓摘除术,可缩短病程和预防肺栓塞,还能减少和减轻在非手术疗法或结扎静脉后所遗留的静脉功能不全现象。
1464 (4)静脉剥离术可行隐静脉系统剥离术。
147 术前准备(1)按手术前一般准备常规。
(2)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准备(见下肢静脉曲张)。
148 麻醉要求一般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149 术中注意点(1)瓣膜修复时,使游离缘处于弧形的半挺直状态,既不过紧,也不太松,如以生理盐水冲洗,可见二瓣叶的游离缘有弹性的对直、拉紧,合拢后呈弧形。
(2)半腱肌股二头肌袢成形术,应注意形成的肌袢有足够的长度(距切口5cm),不可过短,以免术后持续压迫胭静脉回流。
(3)如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术中注意点见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4)腹股沟区切口中的细小管道应仔细结扎,以防术后发生淋巴瘘而影响切口愈合。
1410 术后处理(1)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2)瓣膜修复成形术后应予肝素抗凝1周,此后过渡到华法令口服抗凝,至少持续半年。
1411 出院标准及随访切口愈合能行走,无并发症,即可出院。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治疗效果,注意有无复发。
15 预后静脉血栓若不经治疗,预后不佳,继发感染后果严重。
16 静脉血栓的预防静脉结扎术: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7 相关药品肝素、双香豆素、凝血酶、纤溶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吲哚美辛、保泰松、丹参、丹参注射液、葡萄糖、丹参片、板蓝根、益母草、毛冬青
18 相关检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