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肌肉解剖

人体下肢肌肉解剖,第1张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其他回答共 10 条 206 206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全身的肌肉共有639块 206 206

不过听说男的比女的多一条,好象是什么上帝教的说法吧。 206

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共200块

还有6块是听小骨,一边各三块 206 206 206 206

前足、中足和后足的划分通常是以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为界进行划分的。跗跖关节是足部的一个关节,它由足底部的骰骨、3块楔骨和4块跖骨组成。跗横关节则是由距骨和跟骨组成的关节,它位于跗跖关节的上方。

具体划分如下:

1 前足(也称为足趾):包括5个趾骨,位于足部的前端。

2 中足:包括3块楔骨和1块舟骨,位于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之间。

3 后足(也称为足跟):包括跟骨、骰骨和距骨,位于跗横关节的后方。

这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足部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脚分为脚弓、脚背、内脚背、外脚背,脚底,五个部位。

脚结构由人类的脚是由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而成。

脚的骨块相连接成弓状结构称为足弓,沿纵向的称为纵弓,沿横向的称横弓也就是鞋楦的内怀侧、前掌着地部位、底心凹度部位及腰窝部位直至踵心部位,是鞋楦重点的趾围、腰围的部位,也是直接关系到穿着能否舒适的部位。

脚的纵弓有两个:在脚内侧的称为内纵弓,是由跟骨、骰骨和第四、五足骨构成。脚的横弓也有两个:前横弓和后横弓,前横弓是由第一至第五足趾关节构成,也就是鞋楦的前掌着地部位,第一足趾至第五足趾部位、鞋楦的前掌部位点、前掌凸大小、底心凹度设计是否符合该部位脚型规律和适应该部位的弓形变化规律,直接关系穿著舒适度。

1、足部穴位图

2、足内

3、足背

4、脚部穴位图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足部的骨骼

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包括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扩展资料

脚上有和心脏、肠胃、腰部以及骨盆内的内脏器官等相连接的多个神经反射点,通过刺激神经反射点会改善脚的血液流通,能显著地促进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和美容也有极好的效果。由于脚上的神经反射点在步行时受到刺激,所以或是疏忽走路,或是步伐不正确,或是脚趾、内弓、脚跟的形态有缺陷,不能充分发挥脚的机能,就会对健康带来障碍。

此外看一下血液循环。动脉血的循环是靠心脏压力的作用进行,在血管末梢通过毛细管现象发生作用。表脉血循环是依靠肌肉的作用,脚的运动对肌肉作用起很大的影响。因此,脚对于人体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器官。脚的静脉血回流不足,会引起局部酸性代谢废物的积聚,该代谢废物会引起脚的疲劳、沉重的感觉,如果集中到关节上,会引起神经痛、风湿症、关节炎等疾病。

如果脚的血液循环变坏,直接受损害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发生病变时,膝盖下方内侧或者前下方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按压脚跟前头时,也会感到疼痛。此外,脚跟的肌肉及直肠变硬,肌肉失去弹性,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

参考资料:

脚结构-

前臂的块状肌肉及其作用如下:

橘状肌 :转动前臂使手心朝下;

桡侧腕伸肌 :向上弯曲前臂;

伸腕肌 :向上伸展手腕;

指伸肌 :向上伸展手指;

旋前长肌 :转动前臂使手心朝下。

前脚部的块状肌肉及其作用如下:

腓肠肌 :属于膝关节伸展肌群,是跑步、跳跃、爬山等运动时脚跟离地的主要肌肉之一;

跖前肌:弯腰拾起物品时使用;

跖侧肌 :向外转转脚;

跖背肌 :向上弯曲脚趾和提升脚背;

腓骨前肌 :向上抬起足尖和向内旋转足部。

跖围在测量跖围时,选用卷尺平贴在脚部的皮肤上,并且让卷尺的松紧适度,然后绕第1和第5跖趾关节一圈,最后读取交叉位置的数据即可。

跖围即脚部第1跖趾关节与第5跖骨粗隆点之间的围长。测量脚面围度时,选择带尺平贴在脚部皮肤上,松紧适度,绕第1、5脚趾关节一圈,然后读取交叉位置的数据。一般情况下,足底的周长都会受到足部肌肉和骨骼的影响,所以跖围也能反映足部肌肉和骨骼的发育状况。

跖围虽然能够反映足部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情况,但是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经过医生的检查和检查结果才能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因此,如果出现足部发育异常的症状,应及早就医,以便及时就诊。

为了测量跖围,需要使用软尺或测量带。首先,穿上要配合测量的鞋子或袜子,并坐在椅子上,以便脚部放松。然后,将软尺或测量带放在脚踝上,向上绕过小腿最宽处,包括膝盖后部,然后回到脚踝处,确保紧贴脚部,但不要勒太紧或太松。

最后,读取软尺或测量带的尺寸,就是跖围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类型的鞋子或袜子可能有不同的尺寸说明,所以在购买时应该参考具体的尺寸指南,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除了跖围,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的脚部尺寸,如脚长、脚宽等等。

跖围数值低于正常值原因:

1、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不足,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排骨汤等。

2、滑囊炎

滑囊炎是指发生在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可能与感染、创伤、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微波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3、痛风

痛风是体内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种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畸形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关节疾病,可能与炎症、创伤、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56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