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哑铃健身用力时正确方法是快还是要慢?

用哑铃健身用力时正确方法是快还是要慢?,第1张

看你锻炼目的,一般塑型,整个运动都是匀速较慢。增肌,用力快,然后顶峰收缩保持,回复慢,一般节奏是1收紧,2、3、4下来,然后1收紧…

整个过程保证你锻炼部位始终有张力,肌肉纤维才能收到足够的拉伸和刺激。

可以检索 顶峰收缩 的概念。

力量训练1小时,然后再慢跑40分钟,会有什么效果?答案是:减脂效果非常好,尤其适合减脂期的力量训练者。

“力量训练+有氧锻炼”:公认的高效减脂训练方案

运动者在进行力量训练后,紧接着进行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的话,燃脂率最高。这个结论并非空来风,一方面众多的健身者已经在实践中亲身证实,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同样得出这一结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健身营养全书,关于力量和肌肉的营养策略》第136页)

不过,对于这种减脂训练方案,还需要注意两点:

(1)在力量训练结束后,应该在20分钟内开始有氧运动。

(2)力量训练后的有氧运动的时长要注意控制,最好在30至45分钟之间。如果有氧运动时间过长,那么减脂效果和“另外单独进行有氧锻炼”就没什么差别了。

那么,做到以上两点,就一定能有良好的减肥效果吗?不一定,因为减肥效果的好坏,和许多因素有关。

和“减肥效果好坏”有关的几个主要因素

因素1:每周练几次?

要想累积锻炼效果,基本要求是“每周锻炼至少达到3次”。如果达不到这个频率,那么无论你采用哪种运动方案,参加哪种运动项目,都不会有什么效果。也就是说,在每周运动频率不达标的情况下,讨论“力量+有氧”运动效果的好坏,是毫无意义的。

因素2:你认真练了吗?

在健身房里,有太多边玩手机、边聊天、边锻炼、忙于自拍的人。还有一些人,将运动强度降低到“舒适”的程度,表现为过少的动作组数或次数、过长的组间休息时间、过轻的负重等等。

哪果锻炼者以这样一种状态完成训练,只不过是在混“健身打卡时间”罢了,训练毫无质量可言,也就谈不上训练效果的好坏了。

因素3:你是新手还是老手?

以前从不运动的人,都属于新手。新手因为有“新手福利期现象”,所以在刚开始的两三个月内,表现为增肌快、减脂也快,甚至可以实现“增肌、减脂”同步。新手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段黄金色训练期,可以快速实现体型的大幅改善。

新手的弱势在于,由于训练经验不足、体能水平低,要想在一开始就采用“力量训练1小时+有氧运动40分钟”的方案,难度太高了,很可能会引发身体强烈的不适。

我的看法是,“力量训练1小时+有氧运动40分钟”并不适合运动新手,但二十岁的、平时较为健康的年轻人,可以在有经验的健身教练或健身达人的指导下,尝试这种训练方案。前提是,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而不要盲目追求运动量、运动时长、运动效果。

对于健身老手来说,则要求采用更多的有氧训练方案,比如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速度等等,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而不要陷在“运动舒适区”之中。

因素4:饮食

实际上,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力量训练1小时+有氧运动40分钟”训练方案的健身者,已经属于中高水平的资深锻炼者了。他们的身体适应性、体能水平,已经远超普通大众。

这类人群运动减脂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饮食控制的好坏”。因此,对于减脂期的力量训练者来说,“管好嘴”甚至比运动本身更为重要。即,脱离“饮食控制的好坏”,讨论运动减肥效果如何,有失偏颇。

如果以上四方面,你都能做到位,采用“力量训练1小时+有氧运动40分钟”的方案,几乎可以肯定达成许多健身者的减脂愿望:保持肌肉量(或不大量流失),同时获得低体脂率、肌肉线条更清晰。

最后,还有一件事要做:以“年”为单位,长期坚持,一直锻炼下去!好效果、好身材,都只是时间问题。

1、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增肌的同时其实也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但是不一定肌肉会提高的很快;但是增力就不一样了,只需要经常去锻炼力量训练,那么力气很快可以上来。

2、怎么练最好?下面提供一个简单的肌肉训练方法:

动作1:脚踏车运动

1、锻炼方法

动作A

(1)平躺在地上,双手抱头或是轻轻扶住耳朵。

(2)双脚抬高,膝盖弯曲90度。

(3)卷起头部和肩膀,以右手肘靠近左膝,同时右脚打直。

动作B

(1)接着换左脚伸直,右膝弯曲靠近胸口。

(2)同时上半身往右转,让左手肘靠近右膝,左右连续做完算一组。

(3)继续轮流做动作,双脚就像在踩脚踏车。

2、锻炼次数:10-20下。

动作2:印度俯卧撑

1、锻炼方法

动作A

(1)呈俯卧撑姿势,背部打平,手臂伸直。

(2)臀部抬高,头压低,头部、手臂和身体呈一条直线。这个姿势就像瑜伽的下犬式,双腿打直。

(3)如果可以,脚跟也尽量着地。

动作B

(1)臀部压低,同时上半身抬高,挺起胸口,变成眼镜蛇式。

(2)依相反顺序回到起始姿势。

2、锻炼次数:10下。

动作3:交换步弓步

1、锻炼方法

动作A:右脚往前弓步,大腿与地板平行。

动作B:双手前后摆动,可以保持平衡,同时产生惯性。用力往前跳,在空中交换手脚位置。

动作C

(1)轻轻落地,变成左脚弓步。

(2)继续重复动作,再换回右脚弓步。

2、锻炼次数:12-15下。

增肌训练中向心收缩的速度到底应该快还是慢?

 增肌训练中向心收缩的速度到底应该快还是慢?,人体大约有650快肌肉,他们是人体各项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肌肉分为三种,且至少跨过一个关节;平滑肌,主要在器官与血管处;心肌,主要在心脏部,想要增加肌肉,增肌训练中向心收缩的速度到底应该快还是慢?

增肌训练中向心收缩的速度到底应该快还是慢?1

 健身训练的动作多种多样,而同一个动作在每个健身者身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幅度、角度、节奏等都不尽相同。说到节奏,我们就会想到“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时速度的快与慢,有些人无论向心还是离心,速度都很快,而有些人则向心快,离心慢。那么,健身训练中,动作的“快”与“慢”该如何把控

 “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发力,举起重物的过程,与地心引力方向相反。“离心收缩”则是与“向心收缩”相反的过程。大家都知道“离心收缩”时速度要慢,这样能够让肌肉保持持续张紧状态,增加肌肉的刺激与耐受度,且能降低关节、韧带等的损伤风险。关于“向心收缩”,很多人认为其速度必须要快,这样能够更好的训练爆发力,募集更多肌纤维参与发力。但是,我们忽略了“训练目的”,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速度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目的是增肌,那么我们不可能像训练爆发力那样始终使用大重量,而更多情况下是选择中等重量,所以训练动作都必须讲究“控制”,即在控制目标肌肉参与发力的前提下,使重物按动作轨迹移动,而非单纯性的把重物从起点移至终点。既然是控制,那么速度适当放慢肯定会更佳!

 如果你是一名基础不是很扎实的训练者,向心收缩时速度应该放慢,集中精力于目标肌肉,感受、控制目标肌肉的发力,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对目标肌肉的控制;话说回来,即使你是个经验丰富的健身者,放慢向心收缩的速度能够更好的控制目标肌肉的参与,从而对目标肌肉的刺激也会比快速将重物移至终点来得更好。因为你的控制能力再强,也敌不过人体与生俱来的借力能力。

 “慢向心”这种表现形式无论对于复合动作还是孤立动作,都适用。复合动作如卧推,向心收缩时速度太快,胸肌的发力无法最大化的控制,反而协动肌的参与比例会更大;孤立动作如杠铃弯举,向心收缩时速度过快会让肩部借力,甚至让腰部代偿,速度放慢则可更好的控制。

 但是即使你是增肌训练,也同时要存在爆发力训练的过程,也就是要使用大重量突破现状。在使用大重量健力的情况下,向心收缩时的速度要快,使用肌肉瞬间收缩的力将重物推起。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使用较轻重量时那么讲究目标肌肉的参与度了,目的就是增加你的爆发力,但动作一定要在规范之内!

 增肌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死板的过程,你应该聪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以及训练动作,更该聪明的使用这些动作。根据你此次的训练目的选择动作的快慢,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懂得灵活运用才是个聪明的健身者。

增肌训练中向心收缩的速度到底应该快还是慢?2

 无氧运动作用、增力等。

 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而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

 肌肉恢复期为48~72小时,因此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再继续锻炼同一块肌肉是没有效果的,相反会影响锻炼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锻炼的同时有小肌肉的参与运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参与运动的肌肉同一天锻炼效果是最好的。组数、次数要求,大肌肉3~4组、6~10次、3~4个动作,小肌肉2~3组、8~12次、2~3个动作。大肌肉包括、背阔肌、腹肌、腿部。训练初期要适当减轻重量、加大数量。每组锻炼的次数是指,比如你一口气可以做30个俯卧撑为一组,按要求到力竭每组只能做8~12个,那么就需要在你的身上负重,使你有压力做不到30个,最多只能做8至12个。每做一组间隔休息60~90秒,换动作训练间隔休息2~3分钟,一次总运动量为45~60分钟为宜,不能超过90分钟。运动前需要热身5~10分钟,运动之后15~30分钟之内及时补充100克食物(1个脱脂面包、1~2个鸡蛋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10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