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坦克

二战德军坦克,第1张

呵呵您好,我就是个士兵,让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吧。不过您的要求很多,我一一给您打字解答后,希望您能多给点分。^_^

二战中、末期,德国亨舍尔、克虏伯等重型工业公司,都相继研发出了适合德军装备的中、重型坦克,就是为了在苏军的T-34、盟军的M4、丘吉尔等坦克面前取得“技术上的绝对优势”501重型坦克营是第一个建立的,接着是502、503、504一直到508。509重型坦克营本来计划1945年3月10日成立,但因为生产出来的虎式(虎I)坦克、虎王(虎II)坦克数量有限,并且前几个成立的坦克营都在前线损失惨重,所以计划装备509坦克营的那些虎I、虎II坦克就都散了分给其它需要补充的重型坦克营。所以,德国重型坦克营共有8个。

第二个问题,这些重型坦克营虽然都有各自名义上所配属的师。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归属哪个师。它们相当于“战场救火员”因为配属很多“虎”式坦克,所以它们的战斗力无疑是非常强悍的。这意味着,如果一处即将被苏军、美军突破,那么它们就要奔赴那一地区进行“救火”例如1944年的苏联战场上,面对苏军坦克装甲集群发动的“十次进攻战役”,德军各个部队防守的都非常艰难。面对这种情况,它们就不和自己归属的部队一起作战,而是充当了“总预备队”,哪里出现被苏军装甲集群突破的危险,它们就奔赴哪里。其中,502、503重坦克营曾联手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救出了数个被围的德军步兵师。它们也没有固定的所属部队,例如德国第7装甲师,501、502、503重型坦克营都曾在名义上属于它的旗下。

关于第504重型坦克营:第504重坦克营成立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1943年2月,该营接收了第一批20辆虎式坦克,1943年3月12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该营先头部队抵达北非,共计有三号坦克25辆,虎式坦克18辆,装甲befehlswagen 2辆(不知道是什么车辆),4月13日,装备了17辆虎式坦克的第二连也到达北非的突尼斯。由于第501营的11辆虎式坦克失去了他们的指挥官,所以在3月17日被划归给第504重坦克营指挥,此时该营的虎式坦克达到了43辆。第504重坦克营的所有虎式坦克均在北非战场损失掉了,多数毁于机械故障或因油料短缺被放弃了,英军也在战场上缴获了几辆。第504重坦克营的幸存者们在1943年5月12日向英军投降。1943年6月4日,第504重坦克营在意大利的trapani 重新组建,1943年7月11日,该营出动17辆虎式坦克配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对在意大利的美军滩头阵地发动攻击,但是在盟国海军的舰炮火力下,仅三天的战斗该营就损失掉了10辆虎式坦克,随即又有6辆虎式坦克被击毁或因机械故障被放弃。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后,该营残存的一辆虎式坦克被装船运过了意大利的messina海峡,退回德国本土进行休整。在来自第18装甲师的支援下,该营重新组建了三个齐装满员的虎式坦克连,随即该营返回意大利战场,在这里第504重坦克营短暂的支援了党卫军第17师的进攻,随后又配合第362步兵师对安齐奥的盟军发动攻击,成功的阻止了盟军的前进。第504重坦克营在意大利参加了很多行动,例如安诺河战役,意大利北部防卫战等等。1944年该营被部署到维也纳地区,同时接收了新型的虎王坦克,1945年2月12日,第508重坦克营又向该营移交了15辆虎式坦克。1945年4月28日,该营在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其它的重型坦克营初期大都在东线作战,1944年底开始,一些从东线撤下来的重型坦克营凑在一起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在这场失败的反攻战中,基本上这些仅余的重型力量也损失殆尽了但是在1944年末期以前,它们的战绩综合起来说还是很牛的。

统帅堂,统帅部。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部,它的作用是集中好的将军、元帅在一起来研判战场形势。德军二战时期的统帅部从1936年基本成型,到1945年最后完蛋,它的表现无疑是所有参战军队中优秀的。

哎呀,累死我了0望朋友可怜可怜啦,多给点分。有问题的话,再问,我再回答就是。

为了有效打击海参加工中掺糖的行为,2009年发布实施了SCT3206-2009《千海参》行业标准。该标准针对以掺假增重为目的、在海参加工过程中恶意添加糖类物质的行为,设立了水溶性还原糖和复水后千重率等指标,为规范干海参的生产及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标准实施的8年中,也反映出标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复水后千重率指标的检验周期过长,水溶性还原糖的检测方法有缺陷,不能有效检出所有外掺的糖类物质,安全指标所引用的标准已经废止等。因此,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实施了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该标准的发布提高了行业的准人门槛,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净化产品市场。但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仅是产品的基础标准,只有通过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才能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质量产品的需求。鉴于此,2017年11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GB/T34747-2017《干海参等级规格》国家标准17,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GB/T34747-2017《干海参等级规格》国家标准是在行业标准SC/T3206-2009《干海参》和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的基础上起草的,对干海参产品质量进行了分等分级,以使标准更具有科学性、适用性。

      class="para">

      市场上销售的干海参,一般以每500g中干海参的个数确定,如40、60、80、100头等。同等情况下,生长期越长、海参个体越大,其制成的干海参个体也大,但盐千海参个体一般大于淡干海参。淡干海参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未添加盐,其个头一般较小,但在水发时复水性很好,复水得率远远高于盐干海参。掺糖干海参的个头也很大,比盐干海参还大,但复水的效果较差。由此可见,海参的规格和品质无法成正相关性。因此本标准不对规格进行等级划分,仅规定“干海参规格按个体大小划分,以每500g所含海参的数量确定规格,同规格个体大小应基本均勾”。企业可在产品包装上标明规格,但企业的声称应与包装内产品规格一致。

      class="para">

      感官评价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知食品特征的种方便、快捷、实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色泽、气味、组织及形态等感官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有效分级和评价水产品,结果更接近消费者的判定。

      class="para">

      在海参加工过程中过度裹盐和裹糖的伪劣海参,复水后肉质薄,无弹性,浸泡水溶液混浊,杂质多。此类产品只有经过浸泡复水,才能评价其真实品质。因此,本标准对干海参的感官评定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干海参样品的外观的评价。二是干海参复水后的感官评价。

      class="para">

      干海参复水后的感官注意事项是:(1)复水过程应避免海参及浸泡用水被油渍污染;(2)有的海参的个体较大,建议使用1000mL高型烧杯;(3)复水后:海参体型饱满,肉质厚实或较厚实。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将复水前和复水后的样品平置于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工作台上,采用目测、鼻嗅、口尝、手触等方法,对样品的色泽、气味、外观等进行评价,并进行4个等级规格的划分。等级的划分仅通过感官难以区别,还需要通过理化进行综合判定。

      class="para">

      调研发现干海参加工过程中“加盐”具有促进脱水、保鲜的作用,并有利于食用前的复水。在当前提倡低盐、健康饮食的前提下,应适当控制盐分含量。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生产干海参时均加盐,淡干海参也不例外,淡干海参的生产仅需要增加脱盐工序就可以调控含盐量,由于脱盐工序的存在,干海参中盐分含量差异极大。目前,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规定盐分≤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对T海参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即市场准入要求。SC/T3206-2009《干海参》对盐分的规定特级品≤12%,一级品≤20%,二级品≤30%,合格品≤40%。为了适当控制盐分含量,根据企业调研情况、感官评价和现行标准情况,规定干海参的盐分含量为特级品≤12%,一级品≤20%,二级品≤30%,合格品≤40%。干海参中盐分的测定应采用SC/T3011-2001《水产品中盐分测定》标准方法。

      class="para">

      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干海参的保质期。水分含量较高的干海参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较大,极大地限制了其耐贮性与货架期,而且靠水分增重,变相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水分含量较低的干海参虽然易于保存,但是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容易破碎,复水性较差。目前,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和SC/T3206-2009《干海参》均规定水分≤15%,日本干海参标准中规定水分≤22%。综合考虑产品贮藏性、国内外标准情况,最终确立水分为≤15%。干海参中水分的测定应采用GB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标准方法。

      class="para">

      海参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保健食品。为了防止在干海参产品中掺杂其他物质,需要对蛋白质这一特征指标进行规定。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规定,蛋白质≥40%为最基本要求;参考SC/T3206-2009《干海参》中的规定,干海参中蛋白质含量为特级品≥60%、一级品≥55%、二级品≥50%,合格品≥40%。干海参中蛋白质的测定应采用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标准方法。

      class="para">

      本指标是为控制恶意添加糖类物质的“掺糖干海参”而设立的。在干海参生产过程中大量掺加了糖类物质,生产中所使用的糖类物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的危害成分较多,而且加工过程高温所形成的焦糖化作用降低了海参的功效、品质及保质期,这类产品“掺糖干海参”以淡干海参的面目欺诈消费者。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规定水溶性总糖

      class="para">

      复水后干重率是指将干海参复水,除去海参体内可溶于水的各种成分(如盐、糖及其他不明成分的物质)后,再将海参体烘千所得到的千物质重量的百分率。由于海参易于吸附外来物质的特性,在市场抽样及调研中发现干海参中有添加盐、糖之外的其他物质的行为,添加物质呈现多样化,为此通过检测“复水后干重率”指标,可以有效防止生产者加入糖类、盐类或其他物质给海参增重,是控制干海参产品掺假的重要指标。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规定复水后千重率≥40%为基本要求;参照SC/T3206-2009《千海参》,本标准中规定干海参产品复水后干重率:特级品≥65%、一级品≥60%、二级品≥50%、合格品≥40%。干海参中复水后千重率的测定应采用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中附录A4条规定的标淮方法。

      class="para">

      干海参的含砂量主要指干海参所含砂、石、土等无机杂质的质量,干海参的含砂量来源包括未清洗干净的泥沙杂质和干海参嘴部的石灰质部分,也包含为了降低商业成本非法加人的泥沙部分,该指标的设定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利用泥沙增重的做法。干海参中含砂的主要原因为:(1)海参的生活习性是以海藻、海泥等为食物,因此海参肠内会蓄积大量的泥砂,在加工处理时,肠内泥砂会有少量遗漏人海参体内;(2)海参嘴部的石灰质(俗称沙嘴)在正常生产时较难去除,也导致干海参会含有少量的砂。干海参的水分、盐分等含量越低,沙嘴在干海参中所占比例越高,即淡干海参的含砂量4/5会略高于盐干海参及掺糖干海参。综合分析,在正常的生产控制中,含砂量均可控制在3%以内。结合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千海参》规定含砂量≤3%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中规定海参产品中含砂量:特级品、一级品均≤2%;二级品、合格品≤3%。干海参中含砂量的测定应采用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中附录A5条规定的标准方法。

      class="para">

      根据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本标准中不再将污染物、兽药残留限量等指标一一列出,而是直接引用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中污染物含量应符合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兽药残留限量应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由于干海参产品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清洗、水煮等步骤复水,发制后才可食用,仅检测干海参产品中的污染物及兽药残留值,不能代表消费者所食用的海参的污染状况。因此,本标准提出应以海参食用状态时(即复水后的状态)下,所检测的污染物、药残情况判定其食用安全性更具有科学性。

      class="para">

      在保证干海参品质的前提下,为保障消费者利益和延长货架期,杜绝利用糖、盐增重和以次充好的产品,需适当控制干海参产品中盐分、水分、蛋白质、水溶性总糖、复水后千重率和含砂量。综合考虑千海参产品的贮藏性、完整性,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从盐分、水分和水溶性总糖等方面对干海参品质进行评价,干海参的盐分含量为特级≤12%、一级≤20%、二级≤30%、三级≤40%;千海参蛋白质含量为特级≥60%、一级≥55%、二级≥50%、三级≥40%;复水后干重率为特级≥65%、一级≥60%、二级≥50%、三级≥40%;含砂量为特级、一级≤2%,二级、三级≤3%;水分含量为≤15%;水溶性总糖含量不超过3%。GB/T34747-2017《干海参等级规格》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干海参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也便于技术监督管理等部广]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地保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推动干海参加工业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发展。

NO1 德国 “豹”IIA6 ∶强劲的动力,严密的防护,凶悍的火力,精良的火控,无可争议的陆地之王,德国人在战车上的天赋连美国人也不能不服气。

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见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 4 人,坦克最大速度 72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见火炮)1门 ,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豹2家族的最新改进型号,最大的特点是换装了55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2000米每秒,世界之最。再加上强力的装甲和动力系统,使豹2A6可以猎杀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

德国豹2A6[1]

  战斗全重:超过60吨

  车 长:961米

  车 宽:342米

  车 高:248米

  乘 员:4人

世界各国的有关专家都对豹2A6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代表了当代坦克制造技术的顶尖水平。在历年的世界各国主战坦克排名中,豹2A6每次都排在前几位。”豹“2系列坦克从1979年正式投产后,一共生产了3100多辆。除了德国国防军采购外,其他1300辆“豹”2都被其他西方国家“瓜分”。其中荷兰采购了445辆、瑞士采购了380辆、西班牙采购了214辆。除了英、法两国外“豹”2几乎成了欧洲国家的制式坦克,难怪有人戏称“德国豹”已经升级成了“欧洲豹”和“西方豹”世界顶级的战斗性能和超长的存活寿命,军火市场的巨大份额,这都足以让“豹”2系列坦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继续享有“王牌坦克”的称号。

NO2 美国M1A2SEP坦克∶M1A2SEP坦克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美国人也自认为“天下第一”。该坦克主要先进在SEP上。SEP是系统组件的英文缩写,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如车长独立瞄准镜组件具有“猎/歼”能力,通过这种瞄准镜,即使炮长正在对敌坦克目标进行攻击,车长也能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优点∶在近年来的实战中表现可以用无敌来形容,各方面的综合性能相当强劲缺点∶相当于坦克中的劳斯莱斯,个人感觉太娇贵,后勤及维护费用惊人,穷人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

重量 67吨

成员 4人

车全长 9830米

车宽 3658米

车底距地面 0482米

单位压力 942KPa

燃气涡轮增压发动机 1500马力

单位功率 2239马力/吨

最大速度 68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 48公里/小时

5°坡度 39公里/小时

30°坡度 10公里/小时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并列武器 762毫米机枪

车长武器 127毫米机枪

行程 450公里

越垂直墙高 1066米

越壕宽 2743米

 "阿布拉姆斯"一共有四个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车长和炮长的座位在车体右侧,装填手在左侧而驾驶员的座位在车体前部中间。

武器系统

  主要的武器系统是一门120毫米滑膛炮,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发,美军编号M256。"阿布拉姆斯"的120mm主炮可以发射以下弹药:M865 TPCSDS-T和M831 TP-T训练弹头,M8300 HEAT-MP-T和M829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T),它的贫铀穿甲弹的密度是普通钢的2.5倍,能够提供很好的穿甲性能。

  车长还有一门12.7毫米(0.5英寸)口径勃朗宁M2机枪,位于一个电动的旋转平台上,可360°回转,俯仰范围为-10°~+65°,机枪回转可电动或手动操作,俯仰操作为手动。从M1A2开始,这个动力平台和观瞄设备被更大的车长转塔和一个手动机枪占据了位置。所以从M1A2开始,车长不得不打开舱盖,使用机枪的机械瞄准具瞄准目标。这样做是因为从前的观瞄装置和控制系统被CID和热像仪代替。

  在主炮右侧安装有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在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安装1挺M240式7.62mm枪枪,该机枪旋转范围为265°,俯仰范围为-30°~+65°。

防御措施

在炮塔的两侧,阿布拉姆斯坦克装备了八联装的L8A1烟幕榴弹发射器,标准型号M250。通过引擎也同样能够造出烟幕伪装。

交战

  炮长将十字瞄准线对准目标,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的距离并且把距离数据传给火控计算机。炮长指示仪则显示系统状态和火控计算机给出的击发就绪的标记,然后炮长检查是否十字瞄准线已经瞄准目标和是否就绪就可以击发开炮了。

NO3 后起之秀 中国99坦克∶中国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乎大多数国人想象。这不奇怪,多年来面对北方强国那强大的铁甲洪流,中国对坦克极其重视不足为奇。中国在火炮方面颇有心得,威力之大在世界上鼎鼎有名,中国坦克可以轻松击穿美军坦克前装甲。98坦克在寒带测试。其上面的激光压制系统,还有传说中的炮射导弹震惊了西方。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简称,工程代号WZ-123,由9910式改进而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火力、机动性及防护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制造成本比96式高,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作为中国第三代坦克,其强大的火力性能和综合性能为其赢得了称赞。99式主战坦克出现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是装甲方阵第一方队,体现了在我军中的重要地位。

99式主战坦克的底盘借鉴了前苏联T-72主战坦克底盘,战斗全重超过51吨,火炮向前时车全长约10米,

ZTZ99式主战坦克

  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与以往的国产坦克相比,99式主战坦克的几何尺寸增大许多,为容纳125毫米火炮、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等提供了条件。99式主战坦克的车重到达51吨,加上大量应用复合装甲,防护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传统的坦克布局,从前往后舱室依次是驾驶舱、炮塔和动力舱。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位于底盘前部正中,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战斗舱室,炮长在左,车长在右。动力传动系统在底盘后部和底部。

99式坦克布局

与我军传统坦克不同,在外观上,99式的炮塔没有采用苏式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而是采用焊接结构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弹和复合装甲的时代,焊接炮塔开始展现优势,因为比起二代坦克的铸造炮塔,焊接炮塔利于布置大厚度、大倾角的复合装甲模块。M1A2、豹2、挑战者系列等西方三代坦克正是因为采用焊接炮塔,确立了对T-72系列、T-80系列,T-90系列坦克等的防护优势。

99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

主要装备有一门50倍口径的国产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以及炮射导弹。弹药基数估计超过40发,该炮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99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并在后期进行了改进,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910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9坦克上。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9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能发射中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

辅助武器:炮塔上右方127mm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火炮右侧有762mm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炮塔两侧各有5个82MM烟幕弹发射器。

  与西方主战坦克相比,国产坦克一般都忽略对辅助火力的精心配置。西方坦克的机枪一般装在环形枪架上,射界非常开阔,利于坦克对敌方迫近步兵的压制。而99式坦克的127毫米机枪是安装在固定枪座上,左右射界受到很大的限制。

99式主战坦克装有车长与炮长独立观瞄装置与热像仪、激光测距系统,加上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与导航系统,包括热成像仪、稳定式测距瞄准具、弹道计算机、车长控制面板、横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组合式光电系统,包括有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坦克的夜视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探测距离号称可达7~9千米,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达到3~4千米,行进间对2000米外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达85%。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99式坦克具备了在行进中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首发命中率在90%以上。车长具有超越射击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9式坦克炮塔右后部有一部车载式的光电对抗装置--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它主要对付敌方坦克的激光测距机和反坦克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它针对敌方发出的激光束和红外制导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系统加以迷茫。它的出现,使得99式坦克有了一定的预警和主动对抗能力,此类设备属世界先进水平。

优点

  125mm主炮在口径上较西方坦克有优势

  以T-72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新底盘,可靠性及维护成本表现优异

99式主战坦克

  独有激光观瞄压制系统(激光致盲)

  新的反应装甲厚度比T-90主战坦克的接触反应装甲厚

  车内空间比俄制战车大-自动装弹机(T-72的机械旋转弹盘)更安全,不易使乘员受伤 缺点

  99式火控系统在刚刚列装时属于较先进技术,但炮长观瞄镜头较小,另外火控设备精度仍要继续提高。

  战斗全重较大,相对于中国的许多桥梁的承重能力,通过能力较差。不过随着桥梁和铁路建设的发展,这个缺陷长远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价格较贵,作为新型和第三代坦克,其单车价格自然较早期老式坦克昂贵。且因为是新坦克,以及军费引发的产能限制,他的产量目前不多,不过这符合解放军和中国军工一贯的“小步快跑”发展思路。

NO4 以色列 “梅卡瓦”IV∶以色列人对坦克的熟练运用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尽知。强敌环视,他们对坦克的重视程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惜这麼好的坦克却遇不见值得一提的对手。优点∶防护性能好、恶劣条件下生存性能好、模块化及附加装甲、还可作运兵车使用。弱点∶火力不强(射程、穿甲力不如人意,对抗阿拉伯部队还行),速度和最高速度不高,机动性较弱。

以色列人设计的“梅卡瓦”主战坦克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战坦克了。从1978年“梅卡瓦”坦克装备以色列军队以来,它亲历了巴以爆发的多次冲突,而且在这期间,从“梅卡瓦”1到“梅卡瓦”4发展了四代

“梅卡瓦”坦克是当今世界上投入实战次数最多的主战坦克。

NO6 英国 “挑战者”型主战坦克∶非常漂亮非常可惜的坦克。看得出它的装甲真是太厚了,防护性能公认世界第一。英国人是复合装甲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火力太糟糕了。英国人固执地坚持线膛炮,不仅容易磨损,不仅威力受限制,而且精度也由于火控系统欠佳而不能发挥优势。但是改动炮管意味著全部后勤炮弹库存更新,还要给出口国更换,代价是英国人不堪忍受的。其实最让英国人难以启齿的是,目前他国内没有公司能生产一流的滑膛炮,他绝对没脸买德国人的。

英国研制奇伏坦(Chieftain)后继型坦克的工作从60年代后期开始,但该计划在1970年被英国与联邦德国提出的联合研制不来主战坦克(FMBT)计划所取代。后因两国对该坦克的使用时间存在分歧意见导致1977年3月取消了联合计划。英国设想从1981年开始单独研制MBT-80坦克的计划,又因为经济问题而被取消。

由FV4030/3(伊朗狮2)型坦克发展来的挑战者坦克的总体布置与奇伏坦坦克相似,驾驶舱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动力舱在车体后部,车体和炮塔均采用乔巴姆装甲。

  驾驶员座位在车体前部中心位置,他有1个单扇舱盖,舱盖可向上升起并向前水平旋转;有1个广角潜望镜,夜间可换成皮尔金顿(Pilkington)公司的PEBadger被动式夜视潜望镜。驾驶舱与战斗舱相通,驾驶员可以经通道进入战斗舱和离开坦克。

  炮塔在车体中部,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边。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口盖,后者为双扇结构,向前向后对开,在其前面装有1个放大倍率为1×的旋转潜望镜。

主要武器

  现生产型挑战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11A5式120mm线膛坦克炮,但以后的车型将安装1门XL30式高膛压线膛坦克炮。XL30式坦克炮由诺丁汉皇家兵工厂(RoyalOrdnanceNottingham)研制,从前称之为EXP32M1式火炮。

  该炮炮管上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口校正装置,炮身用新型电渣重熔钢制成,炮尾闭锁机构采用新型结构,可以承受高膛压。炮管寿命为500发全装药弹(EPC),在内膛磨损量达到极限值前不会因材料疲劳而报废,炮尾寿命是身管寿命的10倍。

弹药

  该坦克炮可以发射L15A4式脱壳穿甲弹、L20A1式脱壳弹、L31式碎甲弹、L32A5式碎甲教练弹、L34式白磷发烟弹和新研制的L23A1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有存放42个药筒和64个弹丸的位置,每个药筒位置可放1发脱壳穿甲弹或者2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药筒。一种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20发脱壳穿甲弹和44发碎甲弹或发烟弹。

防护系统装甲防护

  该坦克车体和炮塔使用的乔巴姆装甲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设计和防护方面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与等重量钢质装甲相比,大大提高了抗破甲弹和碎甲弹的能力,但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多,例如挑战者坦克比奇伏坦MK5型仅增重7t。 烟幕弹发射装置

  在炮塔正面两侧各安装1组由5具发射器给成的电击发烟幕弹发射装置,每组发射装置可覆盖100°的区域。预计这种装置将被换成皇家兵工厂研制的可见了光及红外光烟幕屏障系统(VIRSS)。 防二次效应措施

  所有装药均储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内,容器壁内的液体可减少起火危险。在后期生产的车型上,装药容器还加有装甲保护层。

性能数据

  型号:挑战者

  乘员:4人

  战斗全重:62000kg

  净重:60000kg

  单位功率:142kW/t

  单位压力:952kPa 车长

  炮向前:11560m

  炮向后:9800m

  车体长:8327m 车宽

  带裙板:3518m

  不带裙板:3420m

  车高

  至车长瞄准镜顶:2290m

  至炮塔顶:2500m

  车底距地高:05m

  履带中心距:2120m

  履带宽:650mm

  履带着地长:4790m

  公路最大速度:56km/h

  燃料储备:1797L

  涉水深(无准备)107m

  爬坡度:58%

  攀垂直墙高:09m

  越壕宽:2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珀金斯发动机公司

  型号:康达12V-1200

  类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882kW(1200马力)/23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TN37

  类型:液力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4/3

NO7 俄罗斯 T90S∶可以说全世界只有德国人可以在坦克方面和俄罗斯人一较高下。可惜这个前超级大国已经没落,T90后他们再也没有钱更新。设计观念问题,俄罗斯坦克与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国坦克相比,外观粗糙,简陋,寒酸,但是火力凶悍!俄罗斯人是典型的注重进攻不重防守。机动性极佳,而且如同俄罗斯其他武器一样,异常可怕,维修简单实用。实际上,中国99坦克的底盘就是在俄罗斯T72坦克基础上改的。可见中国人对俄罗斯坦克评价之高。防护也非常出色!这是爆破防护装甲和世界首创的主动防御系统,中国师从俄罗斯人,于此受益颇多。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人奉行“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坦克简单,廉价,消耗资源和人工极少,战时可疯狂生产,对所有的敌人都是不愿提起的梦魇。

俄罗斯最新型T90S最大的特点是安装了反坦克导弹具俄罗斯官方所说可以在5000米的位置对敌坦克进行有效打击,另外其卓越的机动能力也是一个大亮点,有利于大规模集结和快速突击虽然前身T-2的火力防护能力都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很大的贬低,

除发射标准弹外,T-90S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还可发射激光制导炮弹。能发射AT-11“狙击手”型抗干扰反坦克导弹,导弹射程5公里。这种激 光制导导弹使用高爆破甲弹战斗部,可攻击带有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或低飞的直 升机。它的IA45式综合火控系统配备了带有稳定装置的昼夜瞄准系统和热成像瞄准系统,提高了在夜间或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它采用自动装弹机装弹,内装22发待发弹。

  T-90S坦克装备了最新一代爆炸反作用装甲以及能干扰有线反坦克导弹制导系统的“窗帘-1”电子压制系统。“窗帘”光电干扰系统由安装 在炮塔上的激光告警装置、烟幕弹发射器和安装在主炮两侧的光电/红外眩目器组成。激光告警装置对敌激光照射反应敏捷,可向乘员报警,提醒采取应对反击措 施。眩目器发射红外光能让来袭导弹上的红外跟踪系统迷盲、“找不着北”。烟幕弹发射器发射一种新型烟幕弹,所生烟幕使敌激光或热成像瞄准镜烟雾迷茫,抓不住目标,白忙乎。“窗帘”系统采取全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工作,能连续工作 6个小时。“窗帘”光电干扰系统使T-90C能抵御各种反坦克弹药的打击,极大地提高了它的生存能力。

NO9 乌克兰 T84∶不要小看乌克兰,前苏联的坦克基地哦。T84和俄罗斯T90是表兄弟啊。俄罗斯坦克所有传统优点他都具备,因为亲西方,T84的工艺等各方面向西方靠拢,看上去比T90漂亮多了。

T-84主战坦克 T-84主战坦克是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根据T-80UD研发的改良型,由卡尔可夫-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设计局(Karkiv-Morozov Machine Building Design Bureau, KMDB)设计制造。 设计 T-84主战坦克最大特征是采用焊接炮塔取代T-80UD的铸造炮塔。炮塔正面内藏有复合材料夹层,以及在炮塔周围配置有爆炸反应装甲。它的发动机最大可输出1,200匹,这使T-84具有优异的越野性能,马力重量比高达26匹/吨。T-84 Oplot的衍生型Yatagan采用配备120毫米滑膛炮的加长型焊接炮塔,内含有自动装弹机可发射北约标准规格的120毫米坦克炮弹。

T-84配备一门48倍径的125毫米KBA-3滑膛炮,能够发射翼稳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破片弹(HE-Frag)与雷射导弹。发射3VBM17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可达到1,700米/秒。全车总共能够携带40枚炮弹,其中28枚存放在炮塔底下的自动装弹机旋转盘。T-84配备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另外有一挺可从车内操纵的127毫米防空机枪可供车长使用。

No0 59式中型坦克

不解释 无冕之王 盖世奇功 共和国的卫士 彪炳历史第一功 神威无敌镇颙乱平颙暴大将军战车 壮哉!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研制的中型坦克,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 毫米线膛炮(见火炮),战斗射速4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 该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结构基本与苏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 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其间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工作。 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Panzer III 型(三号坦克)在1930年代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号坦克被设计为专对付敌方装甲战斗车辆,并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大量使用于战争德军活跃的的1941年至1942年,然而随着盟军新型坦克大量投入后,其有限能力无法赶上敌方坦克性能而过时,大部份用途被逐渐为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取代,只有少部份在战争后期担当步兵支援的角色。从1936年至1943年,德国一共生产约5700辆三号坦克,并以其与底盘为基础的更加发展出三号突击炮,并一直生产使用到战争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82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