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付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付作用,第1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伏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格外是原有反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由于用糖皮质激素时病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掩饰感染进展的症状,故在决定采纳长程治疗之前应先检察身体,排除潜伏的感染,应用过程中也宜进步警惕,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适用,格外注意对潜伏结核病灶的防治。

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格外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消化系统并发症

Gucocorticoid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反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饰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在适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药物(如aspirin、indometacin、butazolidin)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白内障和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取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需停药。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神经精神异常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饰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自杀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注意事项

无论大剂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的作用,但考虑其巨大的副作用患者用药时还需慎重。另外糖皮质激素对待肾病的治疗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解决不了肾脏缺血缺氧及血流通畅的问题,更不能对已经硬化的肾小球进行降解。所以若想治疗肾脏疾病还应寻求针对正在纤维化的肾脏的扩血管、抗炎、抗凝、降解的综合规范治疗方法

血糖,顾名思义,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血液中为什么要有葡萄糖?其一,葡萄糖是普适能源,所有人体细胞都能利用葡萄糖获得能量货币——ATP; 其二,有些细胞,比如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可以自带能量小仓库,只要有氧气就能产生能量; 但很多细胞如神经细胞必须靠血糖提供燃料。有些细胞,比如红血球细胞,某些中枢神经细胞,只能以葡萄糖为能量来源,无法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最重要的,我们的大脑,不能没有血糖供应!所以我们的身体里不能没有血糖。 血糖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身体缺乏葡萄糖的时候,身体会自动启动机制,从别的分子合成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以内 。维持血糖浓度是生命的基本要求,血糖浓度太高,组织器官会受到破坏,如糖尿病的并发症; 血糖浓度太低,人有直接的生命危险!比如严重低血糖症状。

      为了保证血糖浓度的稳定,人体进化出了多套机制来控制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人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抑制血糖浓度。其主要机制是胰岛素会抑制肝脏细胞的生糖机制,如肝糖原分解,或者糖异生作用等。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会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等,以增加血糖浓度。如果血糖继续降低,人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人体的救急激素。当人遇上危急关头,植物自走神经会控制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一机制主要应用于我们的原始祖先与野兽博斗或者逃跑。此时大脑和相应的肌肉如骨骼肌,心肌,呼吸肌等需要大量血糖,故肾上腺素会激发肝脏的血糖生成机制(分解糖元或者糖异生),急剧升高血糖浓度。这一机制强于胰岛素的控制。很多人常常半夜在紧张中醒来,发现自己大汗淋漓,之后难以入睡。这就是因为半夜分泌了肾上腺素,所以会紧张兴奋。为什么会半夜分泌肾上腺素?因为血糖太低。为什么血糖太低?因为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没出来升血糖。为什么胰高血糖素分泌不了?因为胰岛素浓度太高!为什么半夜胰岛素浓度会高?因为胰岛素抵抗!

      血糖浓度一般会受到胰岛素的控制而稳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是肝脏的糖元。可是肝脏的糖元有限,一般成年人肝脏里只能存储大约八百大卡或者两百克左右的糖元,一旦糖元耗尽,人体将不得不完全依赖糖异生机制产生血糖。如果血液中的循环氨基酸或者甘油分子(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不足,即使胰高血糖素充足,产生血糖的速度也会受到底物的限制。你不会想要用氨基酸作为产糖底物,那意味着肌肉蛋白的分解。而甘油三酯的分解要求胰岛素浓度够低。这又回到了胰岛素抵抗。

      如果没有胰岛素抵抗,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浓度够低,胰高血糖素正常分泌,甘油三酯正常分解,肝脏能利用糖异生机制生成葡萄糖,这降低了对肝糖元的消耗。同时人体各种组织细胞里开始使用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这一过程在胰岛素主导的情况下是被抑制的),从而减少了对血糖的需求。有些细胞,如心肌,是更偏好使用脂肪酸作为代谢底物。

      所以只要有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就很难自己控制,往往需要外源性的葡萄糖输入。而食源性的葡萄糖,特别是精制淀粉或者碳水化合物,往往都会急剧升高血糖。这将进一步恶化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把血糖浓度控制在最低的必需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平衡。人体细胞只有那些必须使用葡萄糖的细胞使用血糖,其余都尽量使用脂肪酸代谢。与病理性的低血糖状况不同,生理性的低血糖是在能量供应充分的状态下的低血糖,它不仅没有生命危险,还有益健康。因为以脂肪酸为底物的能量代谢过程,比起以葡萄糖为底物的能量代谢,在产生相同数量的ATP分子,也就是单位能量的情况下,消耗的氧气更少,产生的氧化损伤也少得多!

      那么怎么安全地降低血糖呢?方法一,运动锻炼,特别是无氧增肌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肌肉细胞的增加,增加了血糖的去处,可降低血糖。可是这个方法不适合女性和老年人,因为这样的人群不易增肌。方法二,断食。断食是强迫身体耗尽肝糖元,而不得不利用糖异生机制来生成血糖。由于糖异生的速率较糖元分解低,所以血糖生成变缓,血糖消耗不变的话,血糖就会迅速下降。此时机体会关闭一些非急切需要的能量消耗,以平衡血糖供求。此时血清胰岛素浓度也会相应下降,脂肪开始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方法三,外源性酮体。假设血液里的酮体浓度升高,大脑将优先使用酮体供能,直到所有能用酮体的部分都切换到酮体供能,这能最多削减大脑血糖需求的百分之七十!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糖浓度。酮体的浓度太高会造成酮酸中毒,所以安全的外源酮体是中链脂肪酸。长度为8的中链脂肪酸可以在小肠直接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直接到达肝脏,并直接在肝脏里代谢产生酮体。酮体进入血液循环供应能量。酮体可以替代血糖供应能量,从而降低血糖需求,并最终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之后,胰岛素浓度就随之降低,甘油三酯得以分解成脂肪酸。当外源性酮体耗尽,体内稳态可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这个新的平衡稳态的血糖浓度应该在旧血糖浓度和外源性酮体供能下的血糖浓度之间。于是新血糖浓度相比于旧血糖浓度降低了。

      谈到血糖浓度,有一个激素不得不考虑,就是压力激素。压力激素是升血糖的,而且在大多数场合,压力激素的作用都会优先于胰岛素。所以压力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将会升高基础血糖,从而不利于健康。什么因素影响压力激素呢?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心理压力。所以充足的睡眠和放松舒适的心情对长期健康而言都非常重要。而这两者,每个都值得单独一篇专文。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类固醇肌病的发生。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糖皮质激素可以正向或者负向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如加快蛋白降解和减慢蛋白合成等相关效应。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从对骨骼肌能量代谢、氨基酸平衡、蛋白质代谢和成肌等方面的干扰而破坏骨骼肌细胞的内稳态,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激活MAPKs信号途径或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可能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信号转导。使肌肉收缩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缩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失衡,导致临床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类固醇可以抑制RNA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翻译效率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类固醇还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的直接后果是肌原纤维的结构改变功能下降,类固醇肌病的发生与类固醇的剂量和治疗时间无肯定关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剂量可能导致发生类固醇肌病,也有人认为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类固醇肌病。此外含氟的类固醇制剂可能更容易引起类固醇肌病。

由于没有提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因,只能根据经验分析,该疾病分几种情况:

一、如果是先天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者由于垂体功能减退继发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原因直接导致肾上腺功能的减退,功能不可逆的情况下,那么,只能长期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运动等不能增加分泌。

二、如果是因为肾上腺肿瘤行手术治疗,目前处于恢复期,那么,肾上腺的功能是有可能逐渐恢复,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量有可能随术后恢复而减量,甚至停药。

三、如果是因为肾上腺的感染,如结核、病毒等继发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果感染得到控制,肾上腺也有可能恢复部分功能,但也有部分患者不能恢复,要终身替代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381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