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片诊断结果是;1..左肺上下叶斑片状高密度影,左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

我拍片诊断结果是;1..左肺上下叶斑片状高密度影,左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第1张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左肺上下叶斑片状高密度影可能是浸润性肺结核引起的,左侧胸膜局限性增厚可能是结核性胸膜炎所致,一般这种情况进一步检查。

意见建议:

一般可以查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查结核杆菌,血沉,结核抗体等检查,一般确诊活动性结核可以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治疗,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小叶间隔增厚在CT扫描图像上表现为垂直胸壁的细线影,厚度大于1mm,粗细均匀,无分支,是小叶间隔的纤维性增厚,与肺动脉的终末分支无关,增厚的小叶间隔在肺野四周胸膜下和邻近膈肌区域最明显,临床上常见于间质性肺水肿、肿瘤和纤维化。

这应该是长期手腕活动过多造成的指屈伸肌受压缺血疼痛的病变,腱鞘炎严重的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必要时需要手术切开缓压。

那些治疗手段有一定效果,但关键还是远离此行业,多休息手腕和手部肌腱血管神经,让其血液循环畅通。

:积聚于腹腔的过量游离液体叫作“腹水”,也称“水臌”,或“水臌胀”。腹水 可以是全身性水肿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但一般不会超过200毫升,如果腹腔内游离液体超过了1500毫升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其检查方法是:患者先仰卧于床上,弯曲双腿,检查者在腹部叩击,当出现浊 重的“咚咚”声时,即表示体内有实质性物质存在。之后,检查者手仍放于出现 浊音处,令患者改变体位,取侧卧位,检查者此时再叩击原部位时,可发现浊重 声音加重或消失)。 如果发现有腹部臌隆的现象时,还应与肥胖、巨大囊肿、充盈的膀胱、巨大 肾积水、妊娠、胃肠胀气等相区别。腹水与肥胖的区别:肥胖时可出现全身其它部位的丰满发胖,腹壁层肥厚,腹部呈球形膨胀,无蛙腹(即仰卧时,由腹 水流向两侧协腹部,中央肚子无饱满感,形似蛙腹状),且肚脐下陷,无移动浊音。 腹水与巨大囊肿的区别:巨大囊肿时,腹部明显膨隆,酷似腹水,但其病 史较长,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平卧位时,腹部向前膨隆较两侧为明显,脐 部向上移动,最大腹围在脐的水平以下,外形多呈不对称,脐部向上移动,最大腹 围在脐的水平以下,外形多呈不对称,脐至两侧髂骨高峰处的距离不相等,叩击时, 两胁腹多呈鼓音。腹水与胃肠充气的区别:胃肠充气时,如急性胃扩张、慢性肠梗 阻等,患者由于胃肠高度充气而腹部膨隆,叩击时,全腹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的其它囊肿或肾积水,均可出现腹部膨隆,但其特点是,发病病程长,起病 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隆起的腹部外形不对称,一 侧或以侧腰胁部叩诊呈鼓音,且可听到肠鸣音。一般自行不能区分者,最好去 请医生诊治

病情分析:

1, 肋骨: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第一至第十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呈游离状

2, 肺野:肺野是含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亮区域,正常情况下表现清晰,左右肺野透明度相同,深吸气时肺内含气量多,透明度高,呼气时则相反,透明度下降,以两肺中下野为著肺尖部因含气量少,故透明度稍差为了便于表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二,四前肋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肺野

指导意见:

3, 肺门:肺门影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复合影后前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野带内第二至第四前肋间处,左肺门较右侧高1~2cm

4, 肺纹理:由肺动脉,静脉及淋巴管组成,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逐渐变细正常时下肺野的纹理在粗细及数量上大约是上肺的三倍,一般肺外带肺纹理几乎不见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病情分析:

需要专业放射科医生或临床医生才能辨别正常胸片和异常胸片

指导意见:

正常胸片阅读方法

只有熟悉和了解正常胸部X线影像,才能识别和分析异常胸部X线表现由于肺是充满气体的组织,在密度上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了明显差异,因而在X线检查时形成了鲜明对比,为胸部X线检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正位胸片的读片法

检查正位胸片是诊断胸部疾病的基础,很多胸部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必须仔细阅读和认真了解正常胸部正位胸片,才能考虑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如摄取侧位片,DR,CT等

阅读胸片时应综合观察,更不能只阅读本专业的内容,其他专业的内容也应该熟悉,因此首先观察胸部软组织影像,依次为骨骼,纵隔,肺野,肺门,纹理与纵隔

(一)胸部软组织影像

1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皮肤是围成人体外表的一种致密组织,在胸片上形成一线条状阴影下组织由脂肪组成,密度较淡,胸片表现为深灰色肌肉密度介于皮肤与脂肪之间,肌肉的健壮影响胸片的清晰度,通过皮下组织的厚薄可以判断其营养状况前部有胸大肌可使中肺野密度增高,胸锁乳突肌可使肺尖部密度降低

2胸部乳房及乳头:乳房与乳头的大小因人而异,如男人与女人,肥胖人与瘦人,发育良好的与发育不好的,年轻人与老年人等诸多因素干扰,但要仔细分析和观察一般阴影于双肺野下部呈局限性密度增高或半弧状增高阴影乳头较大的可呈结节状阴影,男性也可出现,勿诊断为病变

3胸膜的水平裂及肺尖反折伴随线:水平裂是右肺上叶与中叶之间的胸膜,在正位胸片上看为自肺门水平发出的一条细线条阴影至肺外带出消失,在侧位上看为自肺门水平发出的一条细线条阴影至胸骨斜裂是右肺中叶与下叶或左肺上叶与下叶之间的胸膜,一般在正位胸片上看不到,或在肺下叶看到一短而细与肺纹理走行方向不同的一条细线,侧位胸片上是位于前胸壁后2~3cm处向上斜行达肺门处或稍向上一些位置而终止肺尖部的第一,二肋下缘伴随的线条状阴影为肺尖部胸膜帽的阴影此三条线阴影的增粗或不规则视为胸膜病变的表现

(二) 胸部骨骼影像

胸部骨骼前有胸骨,前上方有锁骨,后有胸椎,自后向前构成胸骨支架的12条肋骨,肋骨前端为肋软骨,与胸骨相连正常情况下,看不到肋软骨,但可以清楚看到骨骼的形状,骨皮质,骨髓质及骨纹理等如发现骨质破坏,常见为骨癌或转移癌,骨结核骨骼的断裂,常见于外伤性骨折成年后肋软骨逐渐钙化,尤其是第一,二软骨头钙化,有时形成片状或空洞形阴影,勿认为肺内疾病另外,肋骨有正常变异,应仔细辨别

(三)纵隔阴影

纵隔阴影位于胸腔的中部,两肺之间,为软组织的阴影,主要器官有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及淋巴等纵隔为前后径长的器官,一般在侧位上不易辨认其阴影位置正位胸片上,上四分之一为气管与食管阴影,所以上纵隔较狭窄,两侧胸锁间隙相等,如一侧变窄或消失,则为体位该侧前斜,下四分之三主要为大血管和心脏阴影心脏右缘上部为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组成的突起为第一弓,第二弓为右心房;左缘自上向下主动脉弓为第一弓,肺动脉段为第二弓,左心耳为较小的第三弓,左心室为第四弓

当纵隔,心脏出现病变时,纵隔阴影增大,突起增多,或局部密度增高由于心脏阴影占纵隔阴影比例较大,常遮盖肺后部与纵隔内的病变,所以怀疑纵隔病变,一定注意拍摄一张侧位胸片,区分病变部位

(四)肺门部阴影

肺门是血管,气管和淋巴管出入的地方,形成团块状密度增高的阴影,向外密度逐渐变淡,一般不超过内带肺门有固定的形态,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血管粗细均称因肺门阴影组成较为复杂,早期病变容易漏诊必要时补充侧位,斜位胸片,必要时拍摄断层,CT或核磁共振等肺门的侧位像为两肺门重叠阴影,如拍摄有病同侧的胸片可以看出疾病的形态和大小

(五)肺野

肺脏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器官胸片上位于纵隔两侧,膈肌上方,显示较灰暗的部位为肺野,肺含气量越多灰暗部分越加深肺内的含气量与肺野的透光度成正比,微小病变即能观察到曝光时常让患者吸满气体,以达到最佳透光度,注意观察纵隔与膈肌顶遮盖的病变实际上检查将此处的病变遮盖,怀疑有病变时必须拍摄一张侧位进一步观察

(六)肺纹理

肺纹理是由血管,气管和淋巴管组成,起自于肺门,向肺野走行,逐渐变细的索条状密度增高阴影,到达末梢形成磨砂玻璃样青少年肺周围肺纹理不易看到,老年人可以看得到,但不宜渗透到肺的边缘肺纹理主要由肺血管组成,在肺门附近,或内带见到细小密度较高的结节阴影可能是肺血管的横断面任何原因引起支气管壁增粗,均可使肺纹理增强肺纹理的走行代表代表肺叶及肺段的解剖学结构肺纹理纤细是由肺泡增大或肺气肿引起

(七)横膈

横膈是由肌筋膜组成,为肺脏器官与腹部器官的分界限,左右各一,呈突向于胸腔光滑的半弧状阴影,右侧高于左侧约一个肋间隙,随呼吸而上下起伏如膈肌凹凸不平可能为生理性或肺脏/腹腔压力过高造成,如膈肌出现矛盾运动可能有膈神经麻痹有关横膈与肋骨形成肋膈角,与心脏形成心膈角,正常情况下均为锐角左侧心膈角因心包脂肪垫可显示模糊,勿认为片状阴影或粘连如出现胸膜粘连或胸腔积液时可使肋膈角变钝或显示不清左侧膈下有胃泡可显示膈肌的厚度,约1cm左右,如有增厚可能有肺底积液右侧膈下有肝脏,一般不显示膈肌的厚度,如右侧膈肌明显高于左侧时应考虑肝脏疾病或胸膜病变

二,侧位胸片的读片法

检查侧位胸片主要是用来病变定位和发现正位胸片不能发现的隐藏部病变,尤其是对肺部肿块,肺不张,纵隔肿块等疾病,拍摄侧位胸片对诊断很有帮助侧位胸片是所透过的组织比正位胸片更多,代表着胸部正常组织的矢状面, 更好的显示胸部的立体解剖结构

(一)确定胸片是右侧位或左侧位:X线是自近向远处放射,靠近的胸片肺部影像清晰靠远侧的胸片肺部影像扩大一般情况下以膈肌及以下为观察目标,右侧膈肌比左侧膈肌高一个肋间,先接触射线的一侧高于后接触射线的一侧左侧位胸片两侧膈肌呈交叉状态,膈下胃泡清楚可见,可高于右侧膈肌右侧位胸片两侧膈肌约呈平衡状态,高的一侧膈肌下无胃泡,低的一侧膈肌下有胃泡但显示不清

(二)标志性结构:女性胸片前方可见乳房阴影,其大小与形态对判断年龄和发育有参考价值侧位胸片的前,后肋膈角均为锐角,如变钝,模糊,消失为早期胸膜炎或胸膜粘连的表现胸膜的斜裂和水平裂显示较正位胸片清楚,如宽度大于02cm有诊断价值一般只能看到近侧的肺门阴影,肺门基本处于中间位置,如肺门增大或移位有诊断意义侧位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阴约可见,老年人常出现主动脉弓钙化,呈月芽状,如近侧肺部兵变可掩盖主动脉或主动脉弓,主动脉瘤可沿主动脉生长

(三)骨骼阴影:胸骨位于前方呈条状密度增高阴影,可见胸骨柄与胸骨体切迹;胸椎位于后方,椎体逐个显示清晰;十二根肋骨自上后斜向前下走行,如是后前位,后段肋骨位于前方,显示清楚;双侧肩胛骨应该避开肺野,如是不能避开内侧缘呈平行条形阴影位于两侧后上方

(四)肺野:根据肺血管,肺纹理以及胸膜裂的走行,可以大致划分出肺叶,肺段,对肺部病变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侧位胸片还可以发现胸骨后膈前后穹隆的肺部病变,肺野后部病变常与脊柱相重叠,不易观察,应加以注意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病变在正位胸片和在侧位胸片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将肺部病变作为一个立体性的概念分析

(五)肺血管:侧位胸片上右肺动脉位于支气管腔的前方,左肺动脉位于支气管腔的上后方,均呈边缘清楚的椭圆形阴影,并有分支,切勿认为肿瘤

(六)纵隔:在侧位上不能显示纵隔上口大下口小,但可以清楚看到心脏,大血管和气管心脏和大血管位于纵隔内,气管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插入纵隔,各肺叶,段支气管亦可显示纵隔分区较正位明显,可以分为上,中,下和后纵隔四个部分当纵隔发生淋巴结肿大或肿瘤时,侧位可以较好的显示,纵隔增宽侧位不能显示

(七)横膈:双侧横膈呈双弧状,前高后低,右高左低,对侧横膈影投射在本侧下方左膈下有胃泡,易于分辨,常显示膈肌的厚度,右侧膈肌下有肝脏,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膈肌厚度,在做人工气腹或胃肠穿孔时,右膈肌下出现游离气体膈顶一般在内三分之一处,如膈肌升高,膈顶外移,可能有肺底积液,或膈下生长实质性肿物或是腹压增高引起

生活护理:

到医院放射科请教放射科医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膈肌 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膈肌 病因 91 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 92 创伤性膈神经麻痹 93 颈椎疾病 94 神经系统疾病 95 传染病 96 累及纵隔的炎症性疾病 97 其他 10 发病机制 101 病理改变 102 病理生理 11 膈肌 临床表现 12 膈肌 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141 X线胸部透视 142 膈神经 15 膈肌 诊断 16 鉴别诊断 17 膈肌 治疗 18 预后 附: 1 治疗膈肌 穴位 1 拼音

gé jī má bì

2 英文参考

phrenoparalysis

3 概述

膈肌麻痹(diaphragmatic paralysis)系由于一侧或两侧的膈神经受损,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而产生的膈肌麻痹,导致膈肌异常上升和运动障碍。

单侧膈肌麻痹者多数无症状,左侧膈肌麻痹因胃底升高可能有嗳气、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腹部反常呼吸(吸气时腹部凹陷),呼吸费力和辅助呼吸肌动用。通常有发绀等呼吸衰竭的表现。

膈肌麻痹病因广泛,治疗上应该首先争取明确病因,作针对性治疗。牵拉性和炎症性的膈神经麻痹,大部分患者可在4~7 个月内自然恢复。切断性或侵犯性(如恶性肿瘤)膈神经麻痹是永久性损害。单侧膈肌麻痹通常无明显的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两侧膈肌麻痹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时,多数需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当无创机械通气不能达到理想的通气效果或有明显肺部感染时,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对于双侧膈神经永久性 患者,当基础疾病稳定时,可考虑作膈肌折迭术。

4 疾病名称

膈肌麻痹

5 英文名称

diaphragmatic paralysis

6 膈肌 别名

phrenoparalysis;膈麻痹;横膈麻痹

7 分类

呼吸科 > 膈肌疾病

8 ICD号

J986

9 膈肌 病因

膈肌麻痹病因多样,以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和创伤性膈神经麻痹为常见。病因可归类如下:

91 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

临床上最常见,多见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或中央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直接侵犯,亦偶有见于心包、心脏和胸膜的恶性肿瘤。

92 创伤性膈神经麻痹

涉及纵隔的手术,包括纵隔肿瘤、肺癌、心包切除、冠脉搭桥、心内直视手术等,均有可能损伤甚至切断膈神经。各种类型的胸部损伤、分娩时婴儿颈部过度牵拉等,亦有可能损伤膈神经。

93 颈椎疾病

因创伤、肿瘤、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和颈椎结核等,在颈3~5椎体水平压迫或损伤膈神经。

94 神经系统疾病

脑干疾病累及支配膈神经的呼吸中枢、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偶可引起膈神经麻痹。

95 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白喉等疾病可以累及膈神经而引起麻痹。

96 累及纵隔的炎症性疾病

纵隔巨大的淋巴结结核、纵隔炎等可损伤膈神经,但临床上非常罕见。

97 其他

如巨大主动脉瘤引起左侧膈神经麻痹等。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膈神经 病因。

10 发病机制 101 病理改变

膈肌麻痹使膈肌处于松弛状态。由于胸膜腔的负压牵拉使膈肌被动延长和向上膨隆。长期膈肌麻痹可产生膈肌萎缩形成一层薄膜。最后形成后天性膈膨出。表现为薄膜状的膈肌与腹腔脏器明显向胸腔内膨升。

102 病理生理

膈肌麻痹可以是单侧、双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单侧完全性膈肌麻痹使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吸气时患侧膈肌上升而健侧下降),但由于健侧膈肌的代偿,肺活量仅减少约30%。由于人体的肺通气功能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对平静状态或轻中度运动时的通气量无影响。左侧膈肌麻痹因胃底升高可能有嗳气、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膈肌完全松弛。由于肋间肌和辅助吸气肌肉与膈肌的关系属于串联排列,所以,肋间肌和辅助吸气肌肉并不能对膈肌麻痹起到较好的代偿作用。由于吸气时膈肌上升,使肋间肌和辅助吸气肌的收缩力不能很好地转变为胸膜腔的负压。而胸腔内负压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膈肌上升时的被动牵拉力(这是膈肌折叠术治疗双侧膈肌 理论基础)。因此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肺活量的降低通常超过80%,静息状态下的通气亦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明显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由于肺脏膨胀受限,容易出现肺不张和反复肺部感染。

11 膈肌 临床表现

单侧膈肌麻痹者多数无症状,而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部分患者主诉剧烈运动时有呼吸困难。左侧膈肌麻痹因胃底升高可能有嗳气、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腹部反常呼吸(吸气时腹部凹陷),呼吸费力和辅助呼吸肌动用。通常有发绀等呼吸衰竭的表现。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多数造成呼吸机依赖。由于肺膨胀受限和排痰无力,容易有反复肺炎和肺不张。

12 膈肌 并发症

双侧膈肌麻痹引起严重性呼吸困难可并发呼吸衰竭。

13 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时,白细胞正常或升高。

14 辅助检查 141 X线胸部透视

X线胸部透视表现单侧膈肌麻痹升高(图1),活动减弱或消失,在吸气时健侧膈肌下降而患侧膈肌上升的矛盾运动,此种现象在用力吸鼻时更为明显。呼吸时可有纵隔摆动,吸气时心脏、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患侧。

142 膈神经

可以在颈部胸锁关节上3cm~4cm,胸锁乳突肌后缘通过无创性电或磁波 膈神经,亦可在颈7脊椎棘突附近用磁波 膈神经。同步在肋缘第6~7肋间体表记录诱发的动作电位与膈神经传导时间;并通过食管胃囊管法测定诱发的跨膈肌压,可以确诊膈肌麻痹,还可以判断是完全性或者是不完全性麻痹。

15 膈肌 诊断

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根据临床上的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腹部反常呼吸,结合有可能引起膈肌 基础疾病,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单侧膈肌麻痹者,尤其是不完全性麻痹者,临床上通常无症状,需要通过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对膈肌麻痹有确诊意义的检查包括X线胸部透视和膈神经电磁波 诱发动作电位与跨膈肌压测定。

16 鉴别诊断

只要提高认识和警惕性,膈肌麻痹诊断不难。在新生儿应与先天性膈肌膨出相鉴别;在成人应与肺底积液相鉴别。

17 膈肌 治疗

膈肌麻痹病因广泛,治疗上应该首先争取明确病因,作针对性治疗。牵拉性和炎症性的膈神经麻痹,大部分患者可在4~7个月内自然恢复。切断性或侵犯性(如恶性肿瘤)膈神经麻痹是永久性损害。单侧膈肌麻痹通常无明显的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两侧膈肌麻痹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时,多数需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应该首选无创性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或胸外负压通气。当无创机械通气不能达到理想的通气效果或有明显肺部感染时,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对于双侧膈神经永久性 患者,当基础疾病稳定时,可考虑作膈肌折叠术。通过缩短膈肌的长度来增加膈肌被动向上牵拉的张力。有报道认为可减轻呼吸困难。

18 预后

膈肌麻痹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治疗膈肌 穴位 肩后

5寸处。主治肩背痛,肩凝症,肩痛不举,上肢瘫痪或麻痹等。肩后与肩前、肩髃合称肩三针,用于肩凝症、肩背

弹拨疗法

常选用肩贞、曲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对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引起的肌群瘫痪病例有较好的治

外劳宫

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

落枕穴

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

气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41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