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美健体界曾流行一种有趣的说法:丁字裤的看不上四角裤的,四角裤的看不上沙滩裤的。
这里边的“丁字裤”指代传统健美选手,赛事要求为身着丁字短裤,方便展示大腿正、侧面肌肉分离度、背面的臀大肌分离度;
“四角短裤”指的是古典健美,他们的着装为四角裤,需要展示下肢肌肉围度,但不需要传统健美那么多的细节。
毫无疑问了,“沙滩裤”就是现代健体的好男儿们了:选手需着沙滩裤参赛,着重展示腰肩比例、上肢肌肉围度,下半身隐匿在沙滩裤里不需要特别展示。
当然了,上边说的只是打趣,各个赛事各有特点所长,不要当真了。但这也告诉了我们古典健美和健体的第一个区别:衣着特点不同。
除此以外,现代健体和古典健美还有哪些区别?
对形体的追求不同,对天赋的要求不同,对造型的诠释不同。
如果说传统健美是狂热的,那么古典健美,是含蓄的;而现代健体,是冷静的。
1古典健美,最符合上世纪健美所倡导的审美观念。
很多人想到健美首先想到“巨兽”,这是健美发展到中期选手们面临的选择,然而早期健美中的“均衡”,是更核心的宗旨:
身体左右的对称性、前后链肌群的协调性、上下身肌肉的协调度、不同肌肉发达水平的差距……
即便传统健美后来发展到了“巨兽时代”,“均衡”这个核心要义,依然没有被遗忘,它依然是凌驾于“巨大”之上的。那些奥赛名次靠前的选手,罗尼、卡特、西斯暂且不谈,大表哥、金童惠勒、波斯狼等都是对称度和肉量俱佳的选手。
反观手臂围度惊人的臂王李普瑞斯特,始终无法稳定奥赛冠军宝座,甚至前五都很吃力,因为身高限制了他的比例展示;
腿部发达的腿王汤姆普拉兹,大腿的发达度让身体其他部位相形见绌,同样给人“上小下大”的不均衡感。
和传统健美相比,古典健美,无疑将“均衡”再次推向了形体美学的高潮,并把肉量和庞大的权重削弱,以更多民众能够接受的审美风格,推动健美风潮在人群中流行起来。
选手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形体研究造型,还需要在训练中格外强化弱势部位,实现整体比例的均衡。另外,像真空腹、螳式造型等古典健美造型,也逐渐回到了舞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2现代健体在均衡性上同样考究,但对于“天赋”的要求更高。
这个天赋体现在你齐平厚实的肩部、过分宽阔的背部和纤细夸张的腰部,这些元素组合成的比例,决定了你的形体潜力。
先看看大杰瑞米的“一字并肩”
再瞧瞧小杰瑞米的“老虎背”
看看安德鲁的“小蛮腰”
捎带再说说布兰登这个“头身比”
不得不承认,除却了百分之九十的外部努力,剩下的百分之十,决定了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吃健体这碗饭。
3基于对形体打造和天赋的不同要求,二者在舞台造型呈现上也各有不同。
古典健美的要求造型和传统健美近似,有7个规定动作,分别展示胸肩、背部、手臂、腿部等位置。同时包括60s的自由展示,可以表达自己对形体的理解,也可以借机发挥优势,借助某些造型展示自己的强势部位。
健体比赛相对单一,仅包括4个方向的转体,总时间约为30s,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留给自己的时间更短,意味着你必须隐藏弱点、最大化展示形体特长。
综合来看,古典健美的造型时间更长、难度更高,但可发挥空间更大,能够彰显个人形体特色;
而健体对于比例展示更为考究,个人造型如何抓住裁判眼球、从诸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
4最后再聊下我国在这两项赛事上比较优秀的运动员。
先说古典健美,毋庸置疑,陈康的成绩是最好的,初次参加奥赛,就拿下了古典组第五名的好成绩,也是目前亚洲人在古典健美的最好成绩。
健体方面出色的选手也很多,成绩最好的是吴龙,去年豪取越南职业赛和本韦德自然赛双料冠军,今年不出所料的话应该也会出现在奥赛健体舞台。
除了这两位代表人物,优秀的选手还很多,随着古典健美和健体风潮的涌动,更多有志于此的小伙子纷纷投身到形体锻造中,以拿卡为目标,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肌肉水平。
个人认为,这两个项目和传统健美形成了有益的互补,让现阶段的健美赛事体系更加多元化。
于赛事来说扩大了受众群体,于选手来说增加了竞技选择,于观众来说增加了观赏类别,属于三赢的方式。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赛事、理性评论选手及其成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选手的努力,理解多元的竞技风格、不同的形体追求,提升对健体健身的热情。
这里是中国健体那些事,分享健身干货,畅聊体坛趣事~
古典健美更符合亚洲人的审美。
中国现代健美的先行者,康华的孙玉坤先生在1987年第一届“中国健美健美操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吃肉,练肉,看肉”的营养训练比赛一体的系统。如果着眼于西方,那么简单的说就是古希腊罗马是干仗练出来的,现代健美是激素蛋白粉加器械催出来的。[捂脸]
都符合大众审美,各有所爱。
一个穿沙滩裤,一个穿四角裤。一个不练腿,一个练腿。 健体很符合普通人审美,健身爱好者更偏向古典。 都是看美感,比例,拒绝水牛肚
一个月?那效果不会很明显,关键是,第二天肌肉酸疼吗?如果是,那效果已经达到了,如果感觉肌肉比以前硬了,那就已经开始见效了,说实话一个月出效果,不大可能。另外,不要迷信肌酸之类,你现在肯定还用不上。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
补充一点个人意见,说错见谅:
1、楼主的第一句话没提到距离感和判断力,这点也很重要,在75kg以下的巅峰对决中更为明显,近年来在90KG以上的级别中也愈发重要了。最典型的例子是雅桑克莱,他虽然身材短粗、节奏平平,但是对手很难对他实施有效命中(经常是对手的拳套蹭着他的皮肤而过),他出招却大多能结实的打在对手身上。要知道他的对手往往都比他个子高、动作快。
2、“ 扫腿836公斤”是中国格斗界最著名的谣传之一,源头来自于健美爱好者王力(笔名)。此人文笔极佳,又掌握一点点格斗知识皮毛,于是编出了很多读起来很有滋味的假文章。
3、你说的K-1重量级排名有待商榷。这中排名方式很难搞完善,因为里面存在选手状态、风格相克等因素。比如胡思特拿冠军的时候多在职业生涯后半段,而的前期的成绩也相当棒,从“常青”这一点看来实在找不出可以与之相比的人。还有荷兰巨人,现在貌似只有老啊糍能克制他,他一遇上啊糍就输,遇不上啊糍就夺冠,你说他的排名该提前呢?还是原地不动?
4、荷兰毁灭者没拿过PRIDE GP冠军 ,也没进过UFC(他打的铁笼战是strikeforce,获得冠军)。
5、米尔科的绰号“征服霸王,超人”在国内没得到广泛认同,国际上则根本没有提过。雷米的绰号“荷兰飞膝王子”仅限于中国大陆(我这人挺钻牛角尖吧,呵呵)。
6、综合格斗排名也有问题,你没列上Brock和cain。尤其是后者,身高、体重、力量、技术体系的全面性都很突出,是现任UFC重量级冠军。如果他今后的几场卫冕战没出现大的失误,起码应该认为他排在牛头人前面。 猿人、狼人、将军都是次重量级的,不该排这么靠前。UFC重量级的Mir等人肯定在他们之上吧。
当然还是凭借科学严格的饮食锻炼等计划和自身的勤奋努力。
有人说鹿晨辉是中国健美第一人,这个中国健美第一人并不是说他是中国第一个练健美的,指的是他是中国第一个靠参加传统健美无差别赛获得IFBB职业卡的健美运动员。要说鹿晨辉是中国健美第一人可能会存在争议,但是中健美第一维度非鹿晨辉莫属!那么,成为中国健美第一维度需要付出什么?
很多人并不了解鹿晨辉,甚至有人说他之所以能练出如此身材是因为他有钱、有闲!鹿晨辉的确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他的确有点钱,但他并不闲!有一点我们要清楚:鹿晨辉家里并没有矿,他并非富二代,他曾经也只是个矮矬穷。
1988年鹿晨辉出生在一个相对贫困的家庭中,从小就没有光环、没有后台,他干过保安、做过厨师,直到遇到健身,看到罗尼·库尔曼的那张海报,让这位平凡的普通人走向了不平凡的道路。
鹿晨辉2002年第一次走进健身房,大概在2006年开始训练,2008年为了看比赛,省钱不买卧铺,坐票没有就站着8小时去看江苏省比赛,比赛完后再站8个小时回家!这就是曾经的鹿晨辉!2009年为了更好的训练他开始在健身房打工。
刚开始健身的时候鹿晨辉没有人指导,他就自己研究,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别人下班的业余时间在网游、泡吧,而他在研究健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健身。
去年在备赛黄金赛的时候,他一日8餐(6正+2加+8次补剂)每天疯狂健身10小时!鹿晨辉完成了米洛斯的马拉松式的巨人组训练方,结果是,两个月体重增加了40斤,成功获得黄金赛的冠军,随后在日本职业赛中拿下中国首张传统健美无差别赛的IFBB职业卡。
使用药物健身的健身者在国内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好像用了类固醇就是作弊一样。试问,要想训练出鹿晨辉这样的围度,如果不使用类固醇的辅助,又有多少健身者能做到。要知道,如果不付出刻苦的训练,就算使用再多的健身药物也是枉然。其次,鹿晨辉是2018年健美黄金联赛职业无差别组的冠军获得者,是国内第一个获得此项冠军的中国人,他为国内健身健美做出了太多贡献。
说实话,鹿晨辉的出现相当于是给国内健身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励志的故事带动和启发了很多年轻人走向健身这条路,让更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国人健身从来都可以。从一个穷小子到健身明星他经历太多,所以说努力从来就是最完美的诠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