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训练和协调功能训练的区别

平衡功能训练和协调功能训练的区别,第1张

协调功能训练的方法与平衡功能训练方法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平衡功能的训练侧重于身体重心的控制,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协调功能训练侧重于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同时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量,例如动作的完成是否正确、准确、在完成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肢体的震颤等。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如指鼻试验、轮替试验等,这些动作既可以用来进行评定,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协调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轮替动作的练习和定位的方向性动作练习两个方面。

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

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是作为一个妈妈通过宝宝的一些动作举止来判断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小儿动作是不一样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

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1

小儿粗动作与精细动作方面的发育,父母千万别小看,它们所指代的动作以及发育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明确如何发育后,父母应该多粗、细动作有个比较深的了解。

小儿粗大动作的发育包括:

1、抬头与翻身

1个月时的小儿,在俯卧位时,略微能抬一下头,时间非常短暂。到了2个月时,已能抬头与床面成45度角,到了3个月时可呈90度角,在坐位时能竖头。与此同时,小儿能在俯卧位与侧卧位之间转换,并迅速发展到能自由地翻身。

2、坐

在5个月左右,小儿在扶坐下能挺直躯干,但独时小儿身体前倾,能上身挺直稳定地独坐要在6-7个月之间。

3、爬

于新生儿期在俯卧位时,小儿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到了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交替踢腿动作,在3-4个月时即能用双上臂支撑起上身,于7-8个月之间能使上身离开地面,8个月时能用两上肢向前爬,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而是在地上滑行。到了1周岁前后才能熟练地手膝并用作四肢爬行。

4、站、走与跳

在5-6个月时扶着小儿的两腋下,小儿的下肢已可负重,在兴奋时可出现上下跳跃动作。在8个月左右可以做到扶站。到10个月时能在搀扶下走几步。约在11个月许,已基本能独站。大多数小儿在15-18个月时能够独自行走。于2岁左右掌握双足双跳及独足立的技能。3岁时能自由地两脚交替上下楼梯。

精细动作的`发育(主要涉及手指功能的成熟)

手指功能的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尺侧的动作发育,然后是桡侧,最后是手指功能的发育。取物时,先是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再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拈物。先以抓取为主,随后才有有意识的松手。

一般而言,小儿从3个月起开始出现一种手的不随意的抚摸动作,5个月以后才出现带有一定随意性的动作。5个月手指的分工要到半年以后才出现。 按年龄手功能的发育进程简述如下:

1个月:两手捏拳,刺激后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

3-4个月:能将双手放到面前观看并玩弄自己的双手,出现企图抓握东西的动作。

4个月:能在拇指的参与下抓住物体

5个月: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

6-7个月:能在双手间有意识地准确地传递物体。

8个月: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抓取物体。

9-10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拈取物体。

10个月:能主动松手放弃手中的物体。

10-12个月:能握笔涂鸦,会几页几页地翻书。

2岁:能叠6-7块方木,逐页翻书。

2-3岁:能叠8块方木,临摹画直线。

3岁:能叠9-10块方木,临摹画"O"和"+"。

4岁:能自己穿衣,画正方形及简单的人。

5岁:能写简单的字,画人的部位增多。

6岁:能画三角形以及房屋、汽车、花草等。

你的孩子发育是否正常可以用上述标准测一下。

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2

粗大运动发展

3岁时,孩子几乎不能单脚站立,他们利用腿部肌肉骑三轮脚踏车,他们必须更好地控制所有大肌肉才能获得骑两轮脚踏车所需的平衡。随着孩子平衡能力增强,他们的运动技能,或者说移动技能,如走路、跑步、攀爬,也得到了提高。

幼童走路时步子很小,左右摇晃,他们的腿和胳膊也很僵硬。4岁时,走路步幅变大,运动轻松,胳膊更加有节奏地摆动以加强平衡。

5岁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单脚保持平衡长达数秒,跑步频率变快,可跳约03米高,单脚跳8~10次,并能双脚跳跃。

在粗大动作方面,孩子也能通过扔、踢等运动提高其控制较大物体的能力。随着孩子不断提高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会分别摆动单臂或单腿,上述技能都会相应提高。

但是,孩子在运动发展方面的进步速度因人而异,身体发育和协调的速度部分由基因控制,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家长和他人的教导和鼓励,以及孩子练习特定运动技能的机会。即使是针对同一个儿童,也会在不同技能上发展不均衡。如某个孩子可能可以很轻松地跳跃,但是在投接物体时不够协调,而另外一个孩子可能恰恰相反。

孩子选择的游戏活动可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喜欢跳绳的孩子和喜欢投篮的孩子发展的运动技能会有差异。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运动的机会、活动空间、玩具;活动本身应鼓励孩子奔跑、跳跃、攀爬、高举、抓握、扔投和保持平衡,或者应帮助他们加强并协调身体的大肌肉。

精细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是指如画画、写字、打字、做针线活、穿小珠子等要求控制手掌和手指的精细运动。年纪较小的孩通常比较笨拙,做不好这种细活儿。在儿童早期发育阶段,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落后于粗大动作发展。

在孩子从粗大动作发展过渡到精细动作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在学会精细控制手掌和手指的小肌肉前,会先学会协调他们躯体和肩部的大肌肉。协调过程以从近到远的模式从身体中线向外延伸到四肢。粗大运动发展和精细运动发展也遵循从头到脚的模式,因为儿童先学会控制上半身(胳膊和手)再学会控制下半身(腿和脚)。如大部分儿童先学会用手滚球和抓球,之后才能很协调地用脚踢球。

孩子到了3岁,可以自己穿鞋,扣大纽扣,洗手洗脸,从罐子里倒水;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虽然经常会撒,脸上、嘴上沾满食物。到4岁,可以独立穿裤子和衬衫、刷牙、系鞋带。

5~6岁时,大部分儿童可以很好地控制精细动作,他们能自己倒饮料,自己吃饭,而且不会撒;可以自己系鞋带、系小扣子、拉拉链;可以比较准确地使用铅笔、剪刀和其他工具。上学后,孩子需要学会使用书写工具,如蜡笔、记号笔和铅笔。

2岁时,孩子通常使用抓握方式,把笔握在手掌内,移动整个胳膊在纸上画画。随后,许多孩子学会用手指握笔,不过仍然大幅度移动胳膊作画。3岁时,他们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更加巧妙地握笔,但是在移动笔的时候,手腕依然大幅度运动。

在4岁时,孩子学会三点握姿,他们把手底部置于书写平面上寻求支撑,用拇指和食指握笔,移动手腕的同时,手指也配合着做精细动作,从而更准确地使用铅笔。他们对书写和画画的控制逐渐从上臂的大肌肉转移到手掌和手指的小肌肉上,学习使用剪刀和其他文具的过程也与此类似。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练习非常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画画、涂色、剪纸、穿珠子、系绳子、拉拉链、扣扣子,并练习各种各样涉及精细动作的活动。通过练习,孩子能够加强并学会控制对许多日常活动至关重要的小肌肉。因为更多的练习可帮助大脑修剪掉不起作用的突触。如果运动区的突触依旧很凌乱,动作就会很笨拙。练习也可以帮助孩子生成新的突触,从而为他们学习越来越复杂的动作和技能而进行编码。

1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

A平衡障碍

B小脑共济失调

C基底节共济失调

D共济失调

E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2 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不包括:

A感觉输入

B中枢整合

C运动控制

D踝调节机制

E小脑调节机制

3 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

A运动时间

B整合时间

C控制时间

D调节时间

E反馈时间

4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6个月时会形成:

A仰卧位平衡反应

B俯卧位平衡反应

C蹲起反应

D站立反应

E坐位平衡反应

5 静态平衡又叫做:

A一级平衡

B二级平衡

C三级平衡

D四级平衡

E五级平衡

6 自动态平衡又叫做:

A一级平衡

B二级平衡

C三级平衡

D四级平衡

E五级平衡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D。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协调功能的评定的内容。(2)协调是指人产生平衡、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D对)。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病变部位,可分为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BCE错)。平衡障碍是重心的偏移问题,与协调无关(A错)。故本题选D。

2参考答案E。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2)人体平衡的维持包括三个环节: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三个过程(ABC对)。其中运动控制又包括踝调节机制(D对)、髋调节机制和跨步调节机制。故本题选E。

3参考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的评定的内容。(2)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A对)。没有BCDE这种说法。故本题选A。

4参考答案B。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的评定的内容。(2)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B对)。7~8个月形成仰卧位平衡反应和坐位平衡反应(A、E错)。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C错)。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D错)。故本题选B。

5参考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的评定的内容。(2)平衡种类分为两种分别是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动态平衡又分为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静态平衡为一级平衡(A对)。自动态平衡为二级平衡(B错)。他动态平衡为三级平衡(C错)。故本题选A。

6参考答案B。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物理治疗学-协调与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的评定的内容。(2)平衡种类分为两种分别是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动态平衡又分为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静态平衡为一级平衡(A错)。自动态平衡为二级平衡(B对)。他动态平衡为三级平衡(C错)。故本题选B。

 

每个爸爸妈妈都想见证宝宝成长的宝贵时刻,然而,新手爸妈对宝宝的成长规律多少有些不了解的地方,在育儿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问。

宝宝从出生到一岁,生长发育的速度非常快,每个月都有惊人的变化,到一岁,已经成为差不多能说会走的小家伙了。

作为宝宝的照料者,宝宝的这些生长发育的轨迹你都知道吗?

请输入描述

1

0-12月婴儿伸手发育

伸手发育是指以手臂的运动和稳定性为基础,用手接触一个物体的发育过程。婴幼儿最初的上肢运动是随机的和非对称的。

但随着发育,婴儿对其双手或接近他的物品的视觉注意逐渐增多,以及运动的发育,婴儿开始逐渐使用双手在中线位活动,这种模式通常最先出现在仰卧位、然后坐位,此后,婴儿出现双手对称性前伸动作。 

1-2个月

俯卧位:只会凝视玩具,不会伸手取物,先是用肩、胸、屈曲的前臂支撑体重,慢慢演变成只用胸及屈曲的上肢;接着发展为对着物体摆动双手,但不会伸手取物。

3个月

坐位:单手旋后取物,不会在中线,肘、腕、手关节全屈曲;

俯卧位:头控缺乏,双手屈曲,双手同时伸手取物不成功,没有重心转移,手掌屈曲。

4个月

坐位:双手以尺侧、背部接触物体,没有抓握,肘关节伸直至100度。手腕内旋,手掌微开;

俯卧位:双手伸展取物不成功,开始有重心转移,翻至侧卧。

5个月

坐位:用双手变换角度尝试接触物件,接触物件的距离不够,调整后,能围住物件,肘关节伸直至140度,全手张开,一手抓握,另一手也可加入;

俯卧位:双手取物时,双手向前滑,胸部支撑体重,接触物件的距离不够,调整后,能围住物件,一手取物时,另一手与胸部支撑体重。

6个月

坐位:一侧伸手取物,肘关节全伸直(180°),手指过度张开,腕关节伸直,手腕在中线,介于内旋与外旋之间;

俯卧位:一手伸手取物,另一手的前臂支撑体重,全手张开。

7-8个月

坐位:一侧直接伸手,腕掌关节过分伸直;

俯卧位:一手伸手取物,另一侧上肢伸直支撑体重

10个月

坐位:腕关节背屈,手指过度伸展。

12个月

坐位:前臂自主旋后促进抓握。

2

0-12月婴儿发育指标速查表

0-7天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462-548,体重(kg):25-42,头围(cm):319-367

 女孩:身高(cm):458-539体重(kg):23-39头围(cm):315-363

二、视力听力:

●面对强光紧闭双眼;

●仅能看见60cm的距离,最佳距离为20cm,视野只有45度左右。喜欢看抖动的红色绒球和人的脸。

●一生下来听到的声音就有反应,可用在耳边摇铃、拍手为早期检查孩子的听力。

三、大动作:

●俯卧时尝试着抬头。

●有拥抱、吮吸、握持等反射。

四、精细动作:

●当孩子的头转向一侧时,这一侧的手臂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变曲,好像在扎篱笆。

五、语言:

●能哭。

六、社会认知:

●当哺乳或轻轻晃动时有愉快的反应。

7-30天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499-592体重(kg):56--89头围(cm):406-454

女孩:身高(cm):492-579体重(kg):51-83头围(cm):397-445

二、视力听力:

●睁眼时间稍长,眼神要比刚生下来时老练、灵敏。

●会注视妈妈的面孔。

●听力敏感度提高,对说话声音能作出反应,对母亲的声音特别敏感。

三、大动作:

●俯卧时能撑起身躯,抬头1-2秒,并从一侧转向另一侧。

●出现第一次无意识的微笑。

四、精细动作:

●清醒时,宝宝的双手以握拳为主(拇指在其他手指的外面)。

●能将手放到自己的嘴中。

五、语言:

●能自动发出各种细小的喉音。

六、社会认知:

●面部没有表情。

●能辨认自己母亲的乳汁气味。

1-2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532-629体重(kg):36-67头围(cm):371-423

女孩:身高(cm):522-613体重(kg):34-60头围(cm):365-413

二、视力听力:

● 两眼可同时运动并聚焦。

● 视野范围在90度-180度之间。

● 粗的线条和粗体黑白图案会吸引其注意。

● 能辨别“ba”与“pa”发音的微小差别。

三、大动作:

● 扶坐时间歇地勉强仰头。

● 俯卧时能交替跑腿。

四、精细动作:

● 能挥臂去碰看得见的物体。

五、语言:

● 能发两个音节的音。

● 会无意识地笑出声。

六、社会认知:

● 主动地对人大笑。

● 逗引有反应。

2-3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561-661体重(kg):42-76头围(cm):384-436

女孩:身高(cm):549-642体重(kg):40-69头围(cm):377-425

二、视力听力:

●能看见约75cm远的物体。

●双眼能随声音达中线,好像是“对眼”;

●能安静地听轻快、柔和的音乐。

三、大动作:

●当宝宝趴着时,可用肘支撑抬起上身。

●坚着抱时,头能抬起。

●能够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习翻身的动作。

四、精细动作:

●先天反射性动作消失。

●交替看手及手中物体。

●能握持衣物。

五、语言:

●偶然发出1-2个韵母声,如“a、o、e”

六、社会认知:

●高兴的时候会冲你笑。

●能够把父母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

●对大声的刺激,宝宝会有沉默、哭泣或惊愕的反应。

●大多数婴儿可以整夜睡眠(7-8小时不醒)。

3-4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586-687体重(kg):48-84头围(cm):397-445

女孩:身高(cm):572-668体重(kg):46-76头围(cm):388-436

二、视力听力:

●能看1cm远,视力约为01。

●两眼视野达180度。能判断8mm物体的大小、形状,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在听到声音后,能将头转向声源,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查婴儿听觉的能力。

三、大动作:

●俯卧时抬头较稳。

●扶着宝宝两手坐时,腰呈弧形。

●能用手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放入口中。

四、精细动作:

●可有意识地用手握物体并摇动,尝试抓取物体时常达不到目标。

●能用舌将糊状食物从口腔部送往咽部。

五、语言:

●发音明显增多,常咿呀作语。

●可有意识地笑出声。

六、社会认知:

●看到妈妈或其他亲人,或是听到亲人的声音后能变得兴奋或高兴起来。

●有了行为意识,比如大声哭泣要求妈妈抱。

4-5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28-729体重(kg):60-97头围(cm):415-467

女孩:身高(cm):610-709体重(kg):56--89头围(cm):404-456

二、视力听力:

●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能看到2-3m远的物体。

●开始建立立体感。眼球能随着笔杆儿等较小的物体左右移动。

三、大动作:

●俯卧时宝宝能抬头至90度,坚直几分钟。

●扶着可坐10-15分钟,但腰呈弧形。独坐5秒钟以上。

●扶着腑下可以站片刻。

四、精细动作:

●会慢慢伸手向玩具,并主动张开手来抓住玩具,能将它保留在手中约1分钟。

●五个手指可配合在一起捡东西。会双手捧着奶瓶吃奶。

五、语言:

●能自动发出笑声或对父母逗弄出现反应。

●咿呀作语的声调变长。

六、社会认知:

●当见到熟人时,能自发地微笑,出现主动的社交行为。  开始对陌生人感到焦虑、害怕。

●对物体有完整的观念。

●见到食物有兴奋的模样。

5-6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 628-729:体重(kg):60-97头围(cm):415-467

女孩:身高(cm):610-709体重(kg):56--89头围(cm):404-456

二、视力听力:

●头、眼协调能力增强,会注意很小的物体。

●叫其名字时,会转头寻找声源。

●能追视物体,如小球从手中滑落掉在地上,会用眼睛追随小球。

三、大动作:

●扶着坐起可直腰。如果轻轻拉住他的双手可以坐起来。坐时能很稳地抬头,头和身体会往前倾。

●很喜欢站起来,这时扶着他的腋下,可以站得很稳。

四、精细动作:

●能伸手抓握杆状物品并抵抗被人夺走。

●能抓住近处的玩具并盯着看、玩耍。

●拿住一个玩具可注视另一个玩具。

●可将纸撕破。

五、语言:

●用不同的发音表达自己不同的需求。并能长时间拉长声,出声的次数增加。

●宝宝开始模仿父母说话声,运用语调来表达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

六、社会认知:

●开始对事物进行积极地观察,总是在注意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会模仿成人的声音和举止

6-7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45-745体重(kg):65-102头围(cm):420-470

女孩:身高(cm):625-726体重(kg):60-95头围(cm):410-461

二、视力听力:

●目光随物体移动时,可改变体位。

●能注视较远距离的物体,如街上的行人、车辆等

●喜欢明亮的颜色如红、**。

三、大动作:

●能自己用手向前撑着坐起,坐得较稳。独坐10分钟以上。

●扶着前臂时可瞬间站直。

●开始会爬了。

四、精细动作:

●玩具可在两手间传递。

●能拿起小的物品。

●会摇动和敲玩具。

●两只手可以同时抓住两个玩具。

五、语言:

●可自然发出“baba、mama”的音。

六、社会认知:

●可感觉到别人和他玩藏猫猫游戏。

●见到喜爱的玩具便使劲拍打手脚,当玩具被拿走时会表现出不高兴。

●可在镜子中发现自己,并与影子“聊天”。

●能认出熟悉的事物,能跟妈妈打招呼。

●出现认生的行为,对许多东西表现出害怕。

7-8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60-760体重(kg):70-107头围(cm):425-477

女孩:身高(cm):640-742体重(kg):64-100头围(cm):415-467

二、视力听力:

●能够辨别鲜艳的颜色。

●能用眼睛搜寻所需要的东西,尤其对于刚从眼前消失的物体。

●听力越来越寻敏,能确定声音发出的方向。

●能理解简单的语言。

三、大动作:

●已经爬得很熟练。

●当扶着他时,能站立片刻,可以完全用双腿承重。

●平衡能力越来越强,能独自坐稳,并从趴着转变成坐姿。

四、精细动作:

●能够抓起小东西。

●能够准确地大把抓握玩具。

●会换手拿玩具。

●能挣扎得到他够不着的东西。

五、语言:

●能发4个音节的音。

●能辨别成人的语调。

六、社会认知:

●喜欢藏猫猫游戏。

●会开怀大笑。

●基本上撑握了简单玩具的功能。

8-9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74-773体重(kg):74-111头围(cm):427-481

女孩:身高(cm):653-756体重(kg):67-104头围(cm):420-470

二、视力听力:

●视力在01-02之间,视神经也充分发育,距离感更加精细。能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

●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

●对严厉或和蔼的声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三、大动作:

●用手脚支撑能爬前爬后或坐起、躺下,独坐的时间更长了。

●能从坐着改变为站立。

●扶着拦杆或家具可以自己站立片刻。能独自站立至少几秒钟。

四、精细动作:

●能用食指和拇指将小丸捏住。

●熟练地手握东西,可以握持相当长的时间。

●有时一次能捡起3个左右的小物体。

五、语言:

●喜欢学亲人口形发音,并试着模仿声音及发音的顺序。

●能听懂简单的话,可以区分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六、社会认知:

●已能区分高兴和生气,而产生兴奋或委屈的表情。

●能挥手再见,也明白“挥手”的意思。

●对陌生人表现出怕羞等行为,拒绝玩耍或接受玩具等。

●不厌其烦地做熟悉的事情。

●情绪不稳定,当从他手中把东西拿走时,他会不高兴。害怕处于边缘和高处。

9-10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87-786体重(kg):77-115头围(cm):430-486

女孩:身高(cm):666-770体重(kg):70-108头围(cm):424-472

二、视力听力:

●可较长时间地看3-5m内的人物活动。

●对亲人的简单要求有反应。

●能够用眼睛去辨别亲人。

三、大动作:

●可平衡地坐在地毯上玩耍,也能毫不费力地坐到矮椅子上。

●蹲下后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

●扶着栏杆可站立,还可以扶着家具或牵着大人的手迈步走。

四、精细动作:

●遇到感兴趣的玩具,会试图把玩具拆开看看里面的结构。

●对于体积较大的物品,知道需要用两只手去拿。会拿着笔到处乱画弯弯曲曲的线。

五、语言:

●笑声也更响亮,并反复重复会说的字。

●咿呀中含有语调。

●会模仿大人发音,发出1-2个音。

六、社会认知:

●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与大人玩,也能独自坐着玩一会儿。

●已表现出对一只手偏爱。

●可以持续用手追逐玩具,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知道常用物品的名称。

●根据大人的提示,寻找或看所提及的人或物。

请输入描述

10-11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699-799体重(kg):80-119头围(cm):434-488

女孩:身高(cm):678-783体重(kg):73-112头围(cm):427-475

二、视力听力:

●此时宝宝会用视力去认识世界。

三、大动作:

●扶着栏杆可独脚站立,扶着东西能稳稳地站立、走动。

●会试着在帮助下迈步爬楼梯。

●会翻质地较硬的书页。

●能自己站起。

四、精细动作:

●拇指和食指对捏小物品时,动作协调、迅速。

●有意识地将手中握住的东西放掉。

●穿衣时能伸手,穿鞋时能伸脚。

五、语言:

●乐于模仿,自言自语地说些话。

●在大人的提醒下会喊“爸爸”、“妈妈

●在鼓励下会模仿大人发一二个字音,如“拿、走”等。

六、社会认知:

●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听懂大人的问题。

●喜欢反复扔掉东西让大人拾起。

●自己吃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能区分物品的细小部分。

●懂得常见的物或人的名称并会表示。

●能够单独玩1个多小时。

11-12月

一、体格发育

男孩:身高(cm):710-812体重(kg):82-122头围(cm):439-491

 女孩:身高(cm):690-796体重(kg):76-115头围(cm):430-478

二、视力听力:

●视力约为02,如果宝宝走路易跌倒、被东西绊倒,都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和10个以上的字。

●听到指令,能够指出自己五官的部位。

三、大动作:

●能独自走一会儿。

●有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尽管还不太稳,但对走路的兴趣很浓。

四、精细动作:

●不仅能把勺放在嘴里,双手还可熟练运用抓、拔、挤、拧等各种动作。

●能把硬皮书打开或合上,能打开包积木的纸。

●会摇头,但往往还不会点头。

●试图涂鸦,在图上画道儿。

●用简单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汪汪”代表狗等。

五、语言:

●能够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可比较清楚地说出二三个单音词,并不停地重复

六、社会认知:

●动作常为了某种目的,不再是无意识的。

●可以识别许多熟悉的人、地点和物体的名字。

●能根据名称指出相应的物品。

●对新的玩具有好奇心,不停摆弄,喜欢扔东西。

●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要自己吃饭,自己拿着杯子喝水。

一般来说,满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比较清楚地说出大约2-3个单音词,并喜欢不停地重复,就像在呀呀地学说短句,能够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如果问宝宝“球在哪儿?”他(她)会转头在周围寻找。这时,宝宝在行动实施之前会有意识,隐约知道物品的位置,当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时,他会到处寻找。喜欢尝试用新方法玩玩具,会尝试新的活动,并开始深入探究事物的奥秘。对上升与下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时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可以识别许多熟悉的人、地点和物体,有的宝宝已可以用招手表示“再见”,用作揖表示“谢谢”。会摇头,但往往还不会点头。

1岁的宝宝生活已经很有规律,白天一般要睡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但也有的宝宝精力旺盛,白天只睡一次。现在应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尽量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里入睡,并为此创造条件。

当然,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和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把这看做一个大概的综合性范围,如果您的宝宝某些发育轨迹较晚,请给他足够的耐心,给予他鼓励和支持,陪伴他成长的每个时刻。

想了解更多育儿方面的技巧或是想要找月嫂、育婴师(仅限武汉地区),请关注炎黄家政 公众号,或者直接联系炎黄月嫂。

膝关节的锻炼方法有什么

 膝关节的锻炼方法有什么,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若掌握一些合理的膝关节的按摩和功能锻炼方法,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达到保护膝关节的目的。一起来看看,膝关节的锻炼方法有什么

膝关节的锻炼方法有什么1

  1、静力平衡半蹲

 身体站直,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标准角度是腿后夹角135度,具体角度要根据自己情况来调节),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起身后慢走放松。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2、静力后靠半蹲

 站直,背部贴近墙面(任何固顶物体都可以),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离开墙面,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腿后夹角不可低于90度,具体角度要根据自己情况来调节),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起身后慢走放松。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重要提示 : 本操起到疏通调节整个膝关节的功能,并针对膝关节股四头肌锻炼,对于膝关节及周边肌肉韧带的损伤有很好的康复作用。操作时精神集中,动作自然放松,准确到位。每天早、中、晚坚持各1组,日久自会看到它的'益处

膝关节的锻炼方法有什么2

  1、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2、俯卧屈膝

 俯卧位,双手在头前交叉,将头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将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两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3、伸肌锻炼

 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10秒钟,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重复进行10—20次。

  4、股四头肌锻炼

 俯卧位,将一侧腿屈膝靠向臀部,双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环绕踝部),逐渐将下肢向臀部牵拉,并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5、推擦大腿

 坐在椅上,双膝屈曲,用两手的掌指面分别附着左(右)腿两旁,然后稍加用力,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6、指推小腿

 坐在椅上,双膝屈曲,双腿微分,将两手的虎口分别放在一侧膝盖的内外侧,然后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沿小腿内、外侧做直线的指推动作尽量至足踝。反复指推10—20次,然后换腿重复此动作。

  7、拳拍膝四周

 坐在椅上,双腿屈曲,双足平放在地板上,并尽量放松双腿,双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轻轻拍打50次左右。

  8、按揉髌骨

 坐在椅子上,双膝屈曲约90°,双足平放在地板上,将双手掌心分别放在膝关节髌骨上,五指微张开紧贴于髌骨四周,然后稍用力均匀和缓有节奏地按揉髌骨20—40次。

1、平衡的定义:

平衡(balance,equilibrium)在力学上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的多,平衡在临床上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2、分类:

1静态平衡:

指人体或人体某一处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2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的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3、平衡的训练原则:

平衡的训练方法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①从静态到自动态再到他动态的练习②身体重心由高到低的练习③支撑面由大到小的练习④从睁眼到闭眼的练习。

偏瘫患者:端坐位 双膝跪位 单膝跪位 站立位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长坐位 手膝位 跪立位 半跪位 站立位

4、平衡的训练

①桥式运动双桥与单桥,此运动多适于偏瘫患者不仅仅训练了平衡还训练核心的力量

练习平衡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还是好处占据大多数的,可以简而言之的概括,练习好平衡能力,很重要。那么,具体的好处有哪些呢,首先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平衡力的话,通常来说,我们是比较不容易摔跤的,这样的话,在一些运动项目里面,我们是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受伤的可能性。练好平衡力,对于我们的整体外在形象也是很有好处的,相比较而言,平衡能力好的人,走路时候的姿态也是比较挺拔跟稳健的。第三,练习好平衡能力,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的,平衡能力一旦提高,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的连接也更好一些;另外,平衡能力练习好了,还可以将我们的专注力提升不少,因为,在练习平衡能力的这一过程里,这也是我们在稳定自我心绪的一个过程。以上的这一些文字介绍,就统统都是我们练习平衡能力的好处,练习好平衡能力还是很有好处的,由上面的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情绪管理等等都带来了益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再上网百度一些练习平衡能力的方法,来练练平衡。常见的一些练习平衡能力的方法有,树式、鸟王式、以及摩天式。其中的好处,包括了强奸脚踝、腿脚灵活、灵活我们的髋部和肩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40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