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激烈运动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

长期激烈运动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第1张

一、提高运动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运动场上,孩子们能学会如何轮流上阵、如何等待轮候、如何在输掉比赛的时候不低头、如何对胜利的对手说声恭喜,学会传球,不把所有的荣耀都归给自己。

如今,学校会教孩子们,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果就要学会团队协作——这是21世纪里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教给孩子的——而一支运动队就是孩子学习团队协作的艺术的最佳场所。

二、提升孩子的领导力

试想一下,除了在运动场上,孩子们在童年时期还有什么机会能够以健康、有效的方式领导其他孩子呢?这种机会并不多。

天生的领导者们需要有场合发挥他们的领导才能,而那些还没展现出领导力的孩子们则需要看到其他孩子(而非成年人)站在领导者的位置上。

他们需要摸索出他们想追随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希望像谁一样去领导他人。

而作为一支队伍的队长和领导者,最棒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位置受到其他队员的认可,而这也是其他孩子所渴求的。

在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什么时候去追随他人的领导——而在童年学习这堂课的最佳课堂,无疑就是运动场。

三、从失败中学习

是什么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读过有关文章,你会发现,排在前列的是“失败”和“同理心”。我说的失败可不是在考试中得个B,而是真正的失败——运动场上的输赢。

在运动场外,这一代的家长总是希望保护孩子们远离失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其他地方,从来不想孩子体会输的感觉。而这正造就了我们抱怨的一代人。

简单地说,孩子需要学会输,他们必须知道自己不总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并成长为一个更顽强的人。

《网上摘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运动员低血压会出现什么现象会出现什么状况??

运动性腹痛 根据对数次比赛的调查发现,运动性腹痛的发生率颇高,有时甚至占比赛人数的60%之多,一旦出现此症,轻者影响速度,重者退出比赛。

(一)原因

1、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未能克服,跟不上剧烈运动的需要而引起腹痛。比如准备活动不适时,进行突然加速跑可以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和牵扯肠系膜而产生腹痛。 2、由于残留在肠道中的粪便未清除,一受到震动,粪便会刺激肠道和邻近脏器,引起腹痛。 3、另外,运动员在运动中过度紧张,呼吸节奏不均匀,动作不协调,也是引起运动中腹痛的一个原因。

(二)措施 一旦在比赛或训练中出现腹痛现象,轻者可自己用大拇指顶住疼痛部位,适当减慢跑动速度,调整呼吸,即可得到缓解,如果疼痛剧烈,应立即停止运动做彻底检查。

(三)预防 在训练或比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各内脏器官能尽快适应运动的需要,开始时不要跑地得太快,应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逐步加快速度,运动前要特别注意进食的时间,进食的内容和进食的量,进食时间应在活动前两个小时以上,进食的内容应为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易产气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比赛前的一餐不要吃得多,一般吃7,8成饱为宜。此外清除残留肠道中的粪便是防止腹痛的有效手段。时间证明,赛前灌肠是防止腹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可以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因此也是预防运动性腹痛的重要手段。如果腹痛是由于肝脏、胃肠等疾患引起的,那么应停止训练或比赛,做彻底的检查和治疗。

二、小腿抽筋 所谓抽筋就是肌肉强直收缩,在马拉松运动中最易发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其次是大腿肌肉,每次马拉松比赛都有运动员发生抽筋现象,而且所占的比例很高。

(一)原因 运动员肌肉长时间连续快速收缩,形成疲劳,造成抽筋;炎热的天气进行训练或比赛时,因为从汗液中排出的钾、钠、钙、镁过多,也会引起抽筋,在寒冷的气候中进行训练后比赛,如果准备活动不足,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也是引起抽筋的一大原因。运动员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参加训练或比赛,也容易引起抽筋现象。

(二)措施 小腿抽筋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伸直膝关节、勾足尖,按摩小腿肌肉。按摩的方法是,用拇指捏揉小腿肚子中央(即承山穴),即可使抽筋部位得到缓解,值得注意的是,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过猛。

(三)预防 主要措施是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炎热的天气训练或比赛时,要保证矿物质的补充,要培养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合理补充饮料的习惯,在身体状况不佳时,避免参加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

三、运动性低血糖症 马拉松跑由于时间较长,运动时体内的血糖会大量消耗,因而有时会发生低血糖症,这种低血糖症称为运动性低血糖症,运动性低血糖症一般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比赛结束后。

(一)原因 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地剧烈运动时,体内血液中葡萄糖大量消耗,使大脑皮层调节物代谢的机能紊乱以及胰岛素的增加而引起的赛前饥饿,情绪过分紧张或身体机能状况不佳时参加比赛也容易引起低血糖症。 运动性低血糖症的表现是,轻者出现无力、饥饿、出冷汗、烦躁不安等情况;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精神错乱,甚至惊厥和昏迷现象,检查时脉搏快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散光,若验血,血糖可降至50毫克%以下。

(二)措施 一旦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可饮用糖水并吃甜食,一般可恢复正常,如果症状严重,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浓溶液,提高血糖浓度,症状即可清除。 (三)预防 首先要限制没有训练基础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空腹时禁止参加马拉松运动,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几天应食高糖食物,使体内有充足的糖元储备,同时应该培养运动员在途中合理运用糖饮料的习惯。

四、过度紧张

(一)原因 马拉松运动员过度紧张的现象在比赛中是屡见不鲜的,它是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低下,运动量一时过大,比赛经验不足、身体状况不佳及患病初愈等情况下参加比赛造成的。 马拉松运动员过度紧张经常发生在比赛途中或比赛终点,其征象为脸色苍白、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头晕、头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右季肋部及心前区疼痛,甚至昏厥等现象。

(二)措施 一旦发现运动员过度紧张,可使患者平卧休息、保暖、服糖水。个别重者可针刺人中穴及进行人工呼吸,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

(三)预防 过度紧张的预防,主要是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训练水平,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运动员患病或机能状况不佳时不要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要注意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在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五、运动性血尿 在马拉松训练或比赛后,有些运动员可能出现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但运动员的自我感觉良好,无其他症状,各项肾脏功能检查、血液化验及X光检查均为正常,绝大部分运动员出现血尿的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4小时内均恢复正常,最迟在36小时内恢复正常。

(一)原因 关于发生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跑坚硬的马路,使肾脏长时间震动导致红血球从肾小球中渗出引起的,运动员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腰部猛烈屈伸,也易造成肾脏被挤压及肾血管被牵扯、扭曲,使肾脏静脉压力增高,造成红血球从肾小球中渗出,引起运动性血尿。

(二)措施 一旦出现运动性血尿,首先应减小运动量,症状能随之逐渐减轻,以至消失。如减小运动量后仍不消失,那就应该停止训练,进行必要的治疗。西药可注射安络血、止血敏、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维生素B12,口服维生素C、K等,中药可注射牛西西,或服用清热利湿,补血凉血为主的药物。 特别应注意区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血尿和运动性血尿,以免延误治疗。

六、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在马拉松运动员中并不少见,贫血是指循环血液的红血球或血蛋白的量低于正常值,贫血通常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其种类很多,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等,而由运动引起的贫血称之为运动性贫血。 红血球的功能是输送氧气给各组织器官,健康男子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女子为350~450万个红血球,红血球含有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它可以使血液呈鲜红色。正常男子在100毫升血液中有12~15克血红蛋白,女子平均为11~13克。

(一)原因 在马拉松训练中,由于运动量过大,往往会造成红血球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从而造成一时性贫血,使机体输氧能力减弱,引起技能状态的下降,影响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运动员一旦出现贫血时就会出现心跳加快、气喘、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嘴唇发紫、周身无力等现象。

(二)措施 如果运动员出现运动性贫血,一般只要调整运动量、增加营养,尤其要增加含蛋白质、铁质丰富的食物,例如绿色蔬菜、水果、各种瘦肉、肝脏、豆类、蛋类等,就可使运动员机能状态恢复正常。 如果贫血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那么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治疗。 七、运动性蛋白尿 在剧烈的马拉松训练或比赛后,运动员尿中出现大量的尿蛋白,称之为“运动性蛋白尿”。 (一)原因 目前对于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还未有统一全面的答案,近年来世界上有人认为蛋白尿的出现,其重要原因是运动时肾血管缩小,从而引起血液流动停滞,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使蛋白质在肾小球膜被滤过。 过去一直认为运动性蛋白尿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健康无妨,也不影响运动训练。近年来国外有人对运动性蛋白尿进行了追踪观察及肾脏检查,发现其中有40%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较差,同时还有某些疾病及过度疲劳的征象,因此认为运动性蛋白尿不能传统地认为是生理性的。

(二)措施 运动后出现蛋白尿时,其尿蛋白的数量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大小、及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时的紧张程度有关。

小莉今年暑假已预订夏威夷的机票,准备和一大群朋友(包括刚交往的男友)去海摊戏水,为了穿着泳装时,不让男友脸上无光,她开始认真练习深蹲,在10~20分钟内就狂做了200~300多下,没想到第二天出现腿部的酸胀和疼痛感,后来痛到快没办法走,而且小便出现酱油色,就医才惊觉是运动过度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为什么小便会变酱油色?

横纹肌溶解症是横纹肌(骨骼肌)发生急性的损伤,患者若在短时间急速反复进行多次重复动作,就很容易导致细胞膜破裂和肌肉细胞坏死,造成细胞溶解的症状;坏死细胞内的肌红蛋白大量渗透到血液中,经过肾脏随尿液排出时,会使尿液偏红色,导致酱油尿或血尿的发生。

若肌红蛋白是放量过高,会使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跟肌酸酐(Creatinine)超标造成肾毒性,加上大量尿酸也从坏死细胞释放出来,若没有即时喝水排出,就可能损伤肾脏功能,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此外,钾离子会从坏死的肌肉细胞释放出来,引发高血钾症,造成心律不整。

健身后 怎么判断是否爆量运动?

以下8项判断爆量运动的指标,供民众参考,若符合其中2项,即为爆量运动!

1肌肉疼痛和受伤的次数增加。 2短时间内肌肉的围度变小,例如:1~2内小腿围减少了1~2公分。 3肌肉一直感到疲劳。 4训练时容易情绪激动,容易体温上升和燥热。 5精神疲惫、耐久力下降。 6变得胃口不佳、食欲不振。 7失眠 8起床时的脉搏的频率变快。

如何兼顾健身及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常有新闻报导一些运动员忽然暴毙的消息,这和爆量运动所造成的横纹肌溶解症及药物使用皆有关系;那么平时我们在健身运动时,要怎么去预防过量运动,导致这类的症状发生呢?

1注意补充水分:在运动中及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可以使肌肉损伤释放出的肌红蛋白,借由尿液排出体外,预防肾脏损伤。 2注意强度:横纹肌溶解症容易发生在,短时间强度高的离心运动(Eentric Exercise)或反复单一的运动中,例如:举哑铃、深蹲、伏地挺身、飞轮,所以注意运动强度是预防关键。

运动过量出现的问题有三种:(1)运动性疾病:运动中腹痛、晕厥、过度紧张、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蛋白尿等。(2)运动性损伤:急性腰扭伤、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损伤等。(3)抑制生长发育:身高生长较慢、体重增加速度迟缓、器官机能发育停滞或速度较慢。 运动过量 会影响下一次训练 会出现过度疲劳 身体机能下降 情绪低落,食欲减退 。某些训练的过度还会使免疫力明显急剧下降 。 追问: 那每天跑步40分钟算 运动过量 吗? 回答: 每个人的体力和耐力不同,运动量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运动极限 ,因人而异。

不少民众为雕塑体型或健康勤上健身房运动,但南投县有女子猛踩飞轮1小时,隔天肌肉持续且严重酸痛,双腿出现肿胀,上厕所更发现竟排出「酱油尿」,吓得她急忙求诊,经抽血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及时住院治疗才没影响到肾脏功能。

南投医院指出,该名张姓女子年仅26岁,平时在台北工作,因工作关系需久坐电脑桌前,想增加运动量便与同事报名健身课程,第1次接触飞轮单车就奋力了1个小时,下单车时突然觉得腿软,隔天肌肉开始酸痛且加剧,双腿也出现肿胀。

而张当下没马上就医,直到假日返回南投老家,上厕所惊见自己排出的尿液竟呈现酱油色,以为是血尿,吓得她急忙前往就医;经医抽血检查发现,其肌酸磷化脢(CPK)指数破60000,远高于正常值26-140 IU/L,经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南投医院医务秘书、肾脏科主任庄宗芳说,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发生急速损伤,造成肌肉细胞坏死与细胞膜破坏,细胞内钾离子、肌蛋白、尿酸等物质因此大量渗漏,其中肌蛋白会使尿液呈现酱油色,因颜色较深易被误认为血尿。

而肌蛋白导致「酱油尿」即代表身体状况异常,若肌蛋白阻塞肾小管,病情恐更严重,很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需洗肾治疗;张姓患者所幸及时发现,紧急安排住院,住院10天才让指数慢慢下降,未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预计本周可出院。

庄表示,纹肌溶解症状通常出现在肌肉遭受严重受创,患者若不是因外力压砸伤肌肉,而是运动的话,可推测患者应是平时没有运动习惯,水分也补充不足,当短时间内突然用力且过度运动才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南投医院因此提醒,近年健身风气盛行,而运动是好事,但在运动前应做足暖身,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并补充适当的水分;运动后,若出现肌肉酸痛、肿胀、尿液呈现酱油色等症状应尽速就医。

※本文授权自元气网,原文见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74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