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宝宝“除了吃奶,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月子里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6-20小时。那看着宝宝每天睡这么长时间,新手爸妈就不免会多研究些关于“宝宝睡觉”的问题,比如“睡姿”,那接下来京妈就来说说“新生儿宝宝睡姿”的相关知识。
新生儿采用什么样的睡姿,对宝宝最好呢?通常来讲,睡姿有仰卧、侧卧和俯卧,但由于新生儿宝宝的特殊性,很娇弱、不会翻身又经常吐奶,考虑到宝宝的安全性问题,大多数新妈妈都让宝宝“侧卧”或者“仰卧”着睡觉。
1 仰卧
这是新生儿宝宝最常见的睡姿,也是「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的睡姿:无论白天小睡还是晚上睡觉,所有1岁以下健康的婴儿都应该以仰卧的姿势入睡。
① 仰卧的优点:
多数新妈妈都习惯让新生儿宝宝采用“仰卧”的睡姿,因为:
这是最不容易让宝宝发生危险的睡姿;有利于妈妈观察宝宝的脸部表情,也能够让宝宝醒来一睁开眼就能察觉到妈妈躺在旁边陪着他;宝宝仰卧的时候,“器官受压”比较小,四肢也能够自由活动。② 仰卧的缺点:
但是“仰卧”的睡姿,也并不是最完美的,也是存在缺点的:
仰卧,是平躺在床上,由于重力的关系,喉咙会阻挡呼吸气流自由进出气管口,宝宝在睡觉时的呼吸就会有杂音,这就容易让新妈妈误以为宝宝生病了;另外,新生儿宝宝容易吐奶和溢奶,平躺时奶水有可能会聚集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嘴巴排出,就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有时候大口的吐奶,也会让奶水从鼻子里回流进去而呛到宝宝,这都是比较危险的。2 侧卧
京妈曾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研,有不少妈妈是喜欢让宝宝侧睡的,而且也有人妈妈说,医生就是这样建议的,让侧卧睡。那侧卧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一起来看看。
① 侧卧的优点:
这也是常见的睡觉姿势,特别是那些容易吐奶的宝宝,采用“侧卧”姿势睡觉可以预防吐奶时,奶水回流到鼻腔里。
让宝宝侧卧睡,最好采用“右侧卧”的姿势。 这样可以避免心脏受压,特别是刚吃完奶后让宝宝右侧卧,这样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即使发生吐奶或者呛奶,也不会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侧睡时,可以在宝宝左右各倚一块毛巾卷。 有些家长担心宝宝侧睡时翻身成俯卧堵住口鼻,那就可以试试京妈这个小妙招,两边用两个小毛巾卷倚住,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注意是“倚住”,并非垫在宝宝身下,或是当枕头枕着。仰卧是宝宝父母最喜欢的一种睡姿,因为仰卧有利于随时观察宝宝的动态,更方便的照顾宝宝。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仰卧不是最佳睡姿。长时间仰卧会导致宝宝头型扁平。对宝宝最有利的睡姿就是右侧睡。仰卧虽然方便观察,但不是很有利于宝宝成长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头型还没固定,这时候的睡姿尤为重要。对于头型本来就很扁平的孩子来说,仰卧不是最佳睡姿,会导致原本扁平的头型更加扁平,而且刚出来的宝宝需要喝奶,而宝宝能做的事只有吃饭和睡觉。宝宝一喝完奶就仰卧睡觉,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吐奶,让宝宝不舒适。所以仰卧睡觉不是很适合宝宝。
俯卧是宝宝最喜欢的睡姿,在母胎里面宝宝睡觉就是这种姿势俯卧有利于宝宝适应现实环境。因为在母胎里,宝宝由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然后宝宝蜷缩成一团,生存在母胎中。出生以后,宝宝用这种姿势睡觉,会让他更有安全感,睡眠质量提高。而且俯卧有利于宝宝胸廓和各个器官生长发育。趴着睡也能减少宝宝吐奶次数,方便家长,也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但是俯卧有条件,要宝宝能够自主翻身和控制身体俯卧有利于宝宝完美头型的形成,在宝宝能够自主翻身时可以让宝宝趴着睡。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会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呼吸和睡觉。家长能做的就是经常照看和仔细保护。不要让被子闷到宝宝,保持宝宝正常口鼻呼吸,保持呼吸通畅就可以。
侧卧是三种睡姿中最有利于宝宝的,能睡出完美头型很多家长担心侧卧会压到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器官和压到心脏。实际上,只要右侧睡,既不会压到心脏,也能睡出完美头型。侧卧睡能预防吐奶,宝宝喝完奶后,让其右侧睡,能促进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更好更高效的消化食物。但侧卧睡有一个缺点,容易睡成大小脸。另外,宝宝还喜欢睡面朝妈妈的那一面,所以建议妈妈经常转换睡姿,转换睡觉的方向,让宝宝跟着自己也转换方向,这样一来,也不必担心宝宝睡出大小脸的问题。
宝宝年龄尚小,不用急着给宝宝买枕头宝宝刚出生,骨骼脊椎尚未发育成熟,这时候给宝宝睡枕头,会压到宝宝的神经,由于头部和肩部还在同一个平面上,颈部缺少支撑,这时给宝宝枕枕头,会导致宝宝脊椎损伤和压迫神经。在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买两到三厘米的枕头给宝宝枕。
其实对于宝宝来说,睡姿还是要经常变换宝宝骨骼发育不成熟,这三种睡姿都要经常换着睡,不可经常用一种睡姿。趴着睡会导致宝宝呼吸到废氧,导致宝宝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仰卧则会影响头型和吐奶,侧睡会压迫心脏。所以建议三种睡姿交替使用,是最佳方案。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他们超级厉害,每个月都能学会一些“新技能”。民间有俗话可以概括: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会走。坐起、爬行、走路,这些“大动作”被认为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里程碑。
这里整理出的1-2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育能力训练记录,当然这个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动作发育的时间会有差异,如果差2-3个月属于正常,如果差异的时间超过半年或一年,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哦。
1个月
四肢运动:小儿清醒状态时,给小儿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小儿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小儿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小儿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2个月
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抬起来。这样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转头练习:将婴儿背靠妈妈胸腹部,面冲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和他说话,或摇动带响玩具,逗引宝宝左右转头。
3个月
俯卧抬头:继续训练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同2个月。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不要忘记用手抵住足底练习爬行,观察何时由窜行变为匍行,并记录。
翻身训练: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的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以你的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4个月
前臂支撑: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小孩俯卧抬头,如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孩子的反应,并记录。
翻身:继续按前面方法训练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你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你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5个月
直立: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觉的协调发展。
靠坐: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6个月
独坐: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小儿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小儿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匍行:用玩具逗引帮助小儿练习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 长可把手放在小儿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7个月
爬行:继续练习爬行,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手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8个月
爬行:“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脑感觉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让宝宝充分爬行,否则,将 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让小儿能腹部离床用手膝爬,也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婴儿在铺有地毯或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玩。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开发了体力,还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拉物站起:让小孩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
9个月
帮助站立、坐下:让小孩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逗引他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几分钟后,大人要帮助扶坐,以免疲劳。
坐起并迈步:让小孩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宝宝双手鼓励迈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来。此时要表扬他,让他高兴,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10个月
扶行到独走: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并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11个月
爬越障碍:11个月的宝宝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 是这阶段宝宝的特点,这是宝宝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的游戏。
1岁
独走几步:训练小孩能够稳定地独自站立,之后再练习独自行走。开始可在父母间学走,再到独自走几步,以后逐渐增加距离,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学走的兴趣。
蹦跳:让宝宝双手扶床沿、沙发站稳,你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你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你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1岁1个月
行走自如:继续练习独立行走,使小儿从蹒跚的几步,逐渐到较长距离稳定地行走。如小儿拉着拖车类的玩具走路,与同伴比赛谁走得快,采用让他扔球,捡球,跑来跑去找玩具等游戏的方法训练宝宝的综合动作能力。
1岁2个月
动作游戏: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种动作游戏,如与小儿玩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小儿在独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种动作。可让小儿推着婴儿车玩,教他推车前进,转弯等,还可练习侧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护,并不断表扬他走得好棒。
抛球:给孩子一个玩的球,教他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岁3个月
扶栏上下楼梯:大人牵着小儿扶栏上、下楼梯。让小孩自己扶好楼梯扶手,一步登上,两足站稳 再向上迈步。熟练后放手也先从上楼梯开始。自己上楼梯后,家长再牵着孩子慢慢学习一步往下迈,两足在台阶站稳之后,再伸足下迈。一面迈步,一面鼓励“宝宝真勇敢”。
会跑步:家长拉着小儿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与孩子同跑,让他模仿你跑,逐渐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过来。如果大人不帮助,他不会自己停止。
1岁4个月
上台阶(楼梯):如小儿行走比较自如,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小儿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学跳、学倒退走:让小儿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及持续地倒退走。
1岁5个月
双脚跳:拉着小儿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孩子同跳,开始练习时可拉着孩子的两只手,让他双脚跳,逐渐由一手牵着跳到扶物跳,进一步让他自己跳。反复练习,对脑平衡系统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跑:继续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2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1岁6个月
走“S”形线: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约10米长的“S”形线,让孩子踩着线往前走,走到头,并且,始终能踩着线走,要给予赞扬。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据小孩情绪来回走几趟。能促进左右脑的健康发展。
1岁7个月
跳远:与孩子相对站立,你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跑与停: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 一、二、三 停”,要反复练习。注意,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倒。
1岁8个月
走“平衡木”:把长方形的8块砖放平,铺上15厘米宽的木板做成平衡木,让宝宝在上面行走。开始可扶手保护,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1岁9个月
自如的走、跑、跳:我是勇敢的小宝宝与小儿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小儿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 :“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练习自如地走、跑、跳,以及长距离走路。
上攀登架: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鼓励小儿从攀登架下往上爬,大人在一边保护。
1岁10个月
荡秋千:带小孩到儿童游乐园荡秋千,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或坐在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跳高:练习跳跃动作。将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 ,要注意保护他。
跳格子: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