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分为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由别人进行的或利用重力关系进行的关节活动度练习。介绍一种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这是一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常用的、并且可自己进行的利用重力作用的训练方法:足沿墙面下滑训练法。训练时仰卧墙前,身体与墙垂直,屈髋90度,将病足放于墙上,足与墙间垫一毛巾,由于重力的作用,足缓缓下滑,病膝即被动屈曲,直至病膝有牵张感为止,为便于反复进行,可将健足支托在患足下方,待病足下滑到一定程度时再由健足将之托起,以便反复进行。
(二)主动辅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要由健腿的辅助。
1、屈曲
(1) 足沿墙面下滑训练,与前述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将健足放在病足上,利用健足推患足向下活动。
(2) 仰卧位训练:仰卧,患膝尽量屈曲,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健足将患足轻轻地拉向后靠近臀部。
(3) 俯卧位训练:俯卧,屈患膝,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慢慢地拉患足使之向臀靠近,直到患膝有牵张感为止。
(4) 坐于床沿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健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
2、伸展
(1) 俯卧:患肢在下,健踝前方交叉地放在患踝后方,轻轻地推直患膝,直到感到牵张感为止。
(2) 仰卧:伸直健侧下肢,屈患髋90度,双手环抱于病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
3、主动训练抗阻力 这是由本人主动进行并对抗阻力的训练。
(1) 屈曲:
1)仰卧:仰卧,健腿屈曲,患腿伸展,缓慢地屈患膝使患踝移向臀部。
2)俯卧:俯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慢慢地屈曲患膝,使足跟靠近臀部。
(2) 伸展
1)仰卧位:仰卧,健腿屈曲,患腿轻屈并放在两个枕头上,患膝逐渐伸直,注意不能离开枕头。
2)坐位:坐位,双膝屈曲,慢慢地提患足向天花板,直到患膝伸直。
骨盆前倾是骨盆位置偏移的中立现象,骨盆向前倾斜一定角度,引起腰椎异常的生理前凸,也称为下交叉综合症,表现小腹前凸、臀部后凸的体征,超过10度时过度前倾,需要立即纠正。
有没有过这样的姿势,这样的姿势怎么纠正呢?别担心,本文为您提供了改善骨盆前倾的方法。
左上竖脊肌、右下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等都是引起骨盆前倾的原因,而右上腹肌和左下臀肌都太松弛。
骨盆前倾的问题看起来很小,长时间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危害。比如,身材矮小,体态不优雅,脚型改变,或者脚x型改变,颈肩和腰背疼痛,骨盆内器官和生殖器官、慢性疲劳等都会受到影响。平时久坐、经常穿高跟鞋、走路不正确、力量训练导致的腰椎、孕妇、男性肚等都是引起骨盆前倾的不良习惯。
在不确定自己是否是骨盆前倾的情况下也有办法自我测量,然后找出骨盆直立感,然后再进行系统性训练。
自行测量前倾的骨盆。
一、贴壁立式试验。
直立,头、背、臀贴墙,观察腰与墙的距离,如只可插一只手掌,表明骨盆位置正常;如插入一拳,则说明骨盆前倾。
二、三角测验
双手自然放在小腹上,掌根位于髂骨,拇指相对,四指指尖相对,中指位于耻骨正上方,双手合成倒三角形,三角形垂直于地面,表明骨盆位置正常。
怎样寻找盆骨中位的感觉。
第一个靠墙壁。
后脑勺,肩胛骨,臀部,小腿,脚跟都要紧贴墙壁。骨盆前倾者的背部和墙壁之间的距离太大,此时肚脐向后向脊柱方向收缩,减少背部和墙壁之间的距离,使腰部和墙壁紧贴,找到骨盆的立位感。
第二个腰部紧贴地面。
躺在地上,骨盆前倾者的腰部和地板之间会有很大的间隙,这样腰部就可以靠近地面,找到骨盆感。
6分钟的系统训练有助于改善骨盆前倾。
第1分钟:小孩姿势。通过小孩姿势放松身体并拉伸腰部伸肌。
保持跪姿于地板或垫子上,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慢慢地使胸部靠近大腿,然后慢慢呼气,感受腰部的拉伸;把前额贴在地板或垫子上,把手臂放在身体的两侧,以此姿势放松,使呼吸变深,舒缓。
第2和第3分钟: 拉伸臀部屈肌。这个动作可以帮助腰肌和臀肌的拉伸,让他们真正的工作起来。
保持单脚跪下的姿势,取大腿和小腿之间90°的绑带,一端系在与膝盖相同高度的棒和其他坚固的构造上,一端系在膝盖下。
身体微微前倾,拉伸你下跪侧腿的臀部;确保你处于一个好的中性位置,下巴和肩膀向后缩;当你伸展到这个臀部的位置时,会激活双膝侧的腰肌,同时激活另一条腿的臀肌。持续10秒,保持这个活动状态10秒,保持拉伸状态10秒;
此时,收缩臀大肌,将臀部向前推至拉伸位置;尽量收紧臀部,保持10秒;放松臀部,但保持伸展状态,10秒;每侧重复两次。
第4和5分钟:臀桥和平板支撑。针对俯卧位和仰卧位上的核心激活,来充分锻炼稳定肌。
仰卧双脚平放在地板上与臀部同宽,双腿弯曲45°,收紧臀部,将你的臀部抬高,同时脚跟用力踩在地面上;抬起你的臀部,使膝盖到胸部呈一条直线,保持这个姿势15秒,注意臀部要一直收紧,正常呼吸。
平板支撑
俯卧位,将你的重心放在前臂和腿部;将肩膀向后缩以保证肩胛骨在正确的位置上;将臀部抬离地面,用你的前臂和脚趾支撑身体重量;尽可能地收紧你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腹肌,激活你的核心稳定肌;保持这个姿势15秒,将这套动作做4次。
第6分钟:骨盆后倾状态下做反向弓步
最后1分钟完成两腿轮换进行反向弓步,这个练习需要在骨盆后倾状态下完成。
双脚与臀部同宽站立,保持你的身体处于中立姿势,下巴向后缩;一条腿向后退一步,确保脚掌与地面完全接触;确保你的背部和臀部朝向正后方,不能伴有旋转;
通过弯曲后腿和前腿髋部,将后腿膝盖慢慢降低到地面;保持后腿膝盖在地面上的状态几秒,通过前脚跟用力站起来;收回后腿,恢复到双脚与臀部同宽的站立姿势。
12个日常生活锻炼小技巧(附图)
1头的控制能力训练
正常小儿的发育顺序都是从头到足,因此,头部的控制能力是所有动作开始的基础头部能抬起,并维持在身体的正中线上,才能使身体得到平衡,进一步控制躯干和腰部的伸展,再发展到四肢的活动能力脑性瘫痪的儿童头颈躯干经常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动作模式,只有将这些动作控制住,患儿的发育才有机会趋向正常
(1)痉挛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将双手放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患儿颈部向上方拉至水平位,并用双前臂将患儿的双肩向下压,以增加向上的拉力,然后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手臂抬高并外翻拉至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头的抬起(图6-5-1)
图6-5-1痉挛型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训练方法
(2)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儿拉起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向前方(图6-5-2)
图6-5-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训练方法
(3)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图6-5-3)
图6-5-3弛缓型脑瘫患儿头部控制训练方法
(4)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
让患儿以手膝位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地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图6-5-4)
图6-5-4其他头部控制训练方法
2翻身训练
(1)反射式翻身:先将患儿的头转向欲翻向的一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式的翻身动作(图6-5-5)
图6-5-5反射式翻身
(2)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一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控制式翻身(图6-5-6)
图6-5-6腿部控制式翻身
(3)手臂控制式翻身:治疗师用一手握住患儿一侧的腕关节,并使这侧上肢先伸展外展,继而再内收内旋横跨身体到对侧治疗师可在患儿翻转过程中,用另一只手在肩部给予一定帮助由于手臂的翻转,头躯干下肢就会自然随上肢的旋转而翻到对侧(图6-5-7)
图6-5-7手臂控制式翻身
(4)头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头部抬高并前屈,然后向对侧轻轻转动
这样患儿的肩躯干下肢会自然被带动而翻转过去在进行这个动作时,一定要小心,注意防止扭伤患儿颈部(图6-5-8)
图6-5-8头部控制式翻身
3坐位保持训练当患儿的头部可以保持抬起,并在身体正中位,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1)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旋,并使其躯干前屈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图6-5-9)
图6-5-9痉挛型坐位保持训练
(2)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必须先将患儿的双下肢并拢且屈曲于胸前,再用双手扶住患儿肩部,使其肩关节向前,向内侧做内收内旋动作,这样可以使患儿双手能支撑在身体两侧维持坐位(图6-5-10)
图6-5-10手足徐动型坐位保持训练
(3)弛缓型:治疗师在患儿坐下时,用一手在其腰骶部施加向下的压力,并用双手大拇指压放在脊柱两旁,给予固定的支持力,以促进头及躯干的伸展,维持坐位(图6-5-11)
图6-5-11弛缓型坐位保持训练
4坐位平衡的训练坐位平衡的训练,必须以坐位保持稳定为基础坐位平衡的训练可选择椅坐位端坐位或长坐位进行
(1)椅坐位时的训练:取一高度适中的椅子让患儿坐在上面,身体前放置高度适中的桌子让患儿双手放在桌子上,双肘关节伸展治疗师要让患儿学会不要躯干前倾以免跌倒避免使用约束带在回答问题时,让患儿举一只手表示他知道答案,另一只手则用来固定身体维持平衡在唱歌敲节奏拍手模仿小动物时,指导患儿举起双手,这样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坐位平衡能力的提高(图6-5-12)
图6-5-12椅坐位时的坐位平衡训练
(2)端坐位时的训练:患儿端坐于床边,双足平放在地上,待患儿坐稳后,治疗师可将其向前后左右推动,让患儿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注意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节用力大小
(3)长坐位时的训练:在长坐位进行平衡训练时,可配合一些作业活动,以增加患儿的兴趣并获得良好的配合待患儿在长坐位坐稳后,治疗师指示患儿用一只手持笔在身体前的调色盘中蘸上颜料,涂到身体侧方墙上的白纸上面这样通过躯干旋转重心的移动等活动,促进患儿学会维持平衡这时患儿手的运动幅度较小,高度很低随着平衡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作业活动的难度治疗师可指示患儿将与身体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玩具拿到身体的前或侧方最好的方法,是与治疗师一起进行投接球游戏,最后是在平衡板上训练(图6-5-13)
图6-5-13长坐位时的坐位平衡训练
5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能抬头和双上肢负重爬行训练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进行:
(1)手膝跪位保持阶段:让患儿取手膝跪位,注意其双上肢要充分伸展支撑在地面上双下肢屈曲,头自然抬起,此时若用玩具在前面逗他,他的上身也会伸展而抬起,头跟着玩具的移动而左右转动但是许多脑性瘫痪患儿不能独自保持这个姿势,需要治疗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辅助
对于双重性偏瘫的患儿,双上肢的支撑能力都较弱,此时,治疗师应在其双肘关节处给予向前向下的压力,以增加其双上肢的支撑能力单侧瘫的患儿,可用健侧承受大部分体重,而不会将重心移到患侧治疗师应在适当支持患侧的同时,有意让患儿用健手跨过患侧,将置于患侧的玩具拿到健侧去玩
双瘫的患儿常因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而习惯将臀部坐在小腿上,有时即使能保持手膝位,但是由于缺乏平衡能力,只要重心稍有变化,肌张力增高,患儿就无法维持平衡此时,治疗师应用双手控制患儿骨盆并轻轻上提给予辅助四肢瘫的患儿不能独自维持这个姿势的时候,治疗师应在患儿胸下垫筒状物给予辅助(图6-5-14)
图6-5-14手膝跪位保持训练
(2)重心转移的模拟爬行阶段:这一阶段治疗师可将小球左右交替地放在患儿左右手旁,以使患儿左右手交替抬起将手边小球掷出待其双上肢交替运动非常协调后,再进行双下肢交替运动,最后进行四肢的交替协调运动(图6-5-15)
图6-5-15模拟爬行训练
(3)辅助爬行阶段:治疗师用双手控制患儿骨盆,将腰部两侧交替轻轻上提并推进,这样有助于患儿爬行;用双手控制患儿踝关节,并在治疗师“左右,左右”的口令引导下向前推进;还可利用爬行训练器进行训练(图6-5-16)
图6-5-16辅助爬行训练
(4)独自爬行阶段:患儿刚开始独自爬行时,可能会以左手左脚右手右脚的方式进行,渐渐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就会变为左手右脚的交替方式,姿势也会更自然更轻松
6上肢的运动功能训练
(1)上肢关节挛缩的牵拉训练:痉挛型的患儿由于肌张力过强,主动运动受到限制,而且是痉挛越强,主动运动越少,所以,这些患儿极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常见的上肢挛缩主要以肩关节为主,其次是肘关节和手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出现上述问题
1)徒手牵拉训练:
A肩关节内收位挛缩的牵拉训练:患儿取坐位,治疗师用一只手握住患儿手掌,然后将患儿上肢牵拉至肩关节外展90°位,治疗师再用另一只手辅助患儿同侧上肢的肘关节,使其充分伸展,随即治疗师握患儿手掌的手再将患儿前臂旋后,并保持这个姿势数秒,反复训练(图6-5-17)
图6-5-17肩关节内收位挛缩的牵拉训练
B肩关节内旋位挛缩的牵拉训练: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首先将患儿肩关节外展90°,然后一只手握住患儿上肢的前臂,另一只手固定其上臂,并以肘关节为轴进行肩关节外旋动作,并在动作终了时保持数秒,反复训练(图6-5-18)
图6-5-18肩关节内旋位挛缩的牵拉训练
C肘关节屈曲位挛缩的牵拉训练:患儿取坐位,治疗师首先用一只手握住患儿手掌,将其肩关节牵拉至前屈90°位,然后治疗师另一只手辅助其肘关节使之充分伸展,随即握患儿手掌的那只手将患儿腕关节背屈90°,同时提示患儿向前推,并在这个姿势下保持数秒钟,反复训练
D手屈曲挛缩的牵拉训练:治疗师首先对患儿手背部由尺侧向桡侧轻轻敲击,待手部张力稍缓解后,治疗师用一只手握住患儿拇指向外牵拉,另一只手握住其余四指,使其伸展(图6-5-19)
图6-5-19手屈曲挛缩的牵拉训练
2)负重训练:
A对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位挛缩的负重训练:患儿取坐位,治疗师位于患儿体侧,用一只手握住患儿手掌心,将上肢牵拉至外展45°位,用另一只手辅助患儿肘关节使其充分伸展;然后,用辅助肘关节的那只手,握住患儿同侧手的大拇指,使拇指伸展并外展;其余四指伸展平放在患儿体侧的台子上,最后将对侧上肢抬起,使重心移向支撑侧的上肢
B对手屈曲内收位挛缩的负重训练:治疗师辅助患儿取手膝跪位,将其大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外展并伸展,肘关节充分伸展支撑在治疗垫上,若拇指内收较强,可在拇指食指之间加一个大号木钉,在这个姿势下保持数分钟,对手部屈肌张力过强者,治疗师可考虑使用手指分指板辅助训练(图6-5-20)
图6-5-20分指板辅助训练
(2)上肢支撑能力的训练
1)俯卧位姿势下的支撑训练:患儿俯卧位,用双上肢支撑身体,治疗师将其双下肢托起,待保持平衡后,患儿用双上肢交替前行
2)坐位姿势下的支撑训练:患儿取坐位,在其小腿前放小凳子,指导患儿用双上肢支撑着站起来
(3)手功能的训练方法
手部动作的发育是由握到伸,从笨拙到灵巧因此,手部动作的训练,应该按发育的顺序去进行手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功能较好的手为中心进行,不可勉强患儿一定要使用右手,以免增加训练的难度
1)拿起东西的训练:许多患儿总是拇指内收,其余四指屈曲,手呈“握拳”状由于手指不能伸展,所以很难抓住东西,这时治疗师可做以下训练:
A将其拇指桡侧外展,其余四指就容易伸展了
B用一只手握住患儿手掌,然后将腕关节背屈并施加一定压力,保持数秒钟待患儿的手伸展后,治疗师可以把小玩具放到他手中,并稍用力握患儿的手,这样可促进患儿拿住玩具
当患儿学会握住东西后,治疗师可选择较轻易抓握的东西放在手上,鼓励患儿主动去拿
2)放下东西的训练:许多患儿一旦抓住东西,就越抓越紧,很难放下,治疗师可先让患儿抓住东西,然后做以下训练:
A轻轻敲击其手臂指总伸肌腱,再由腕部向手指方向轻擦,同时配合“手打开,手打开”的语言提示
B将患儿的手抬高至头以上,并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掌屈,利用“腱效应”也可促进手的伸展当患儿学会放开手后,治疗师要常常用语言提示他练习张开例如,让他将手中的东西放到治疗师手上
3)拿起并放下东西的训练: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治疗师可安排一些拿起并放下东西的连续动作让患儿练习例如,套圈游戏投掷沙包等
4)手指动作训练:
A指腹捏物的训练:训练最好的方法是用彩色黏土,将患儿五个指头插入黏土中,当其手抽出时自然就会出现手指捏的动作或者指示患儿将准备好的小豆捏进盘子中,甚至可在盘子中放几颗葡萄干粒,让他捏起来放到嘴里必要时,治疗师可考虑用弹性绷带将患儿拇指食指除外的其余三指约束起来,只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小东西,反复训练
B指尖捏物的训练:训练的最好方法,是让患儿将大头钉捏起按顺序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图案的塑料泡沫板上,或用彩色小塑料块进行拼图游戏
5)投掷与打击动作的训练:让患儿投掷小垒球小沙包等都是练习投掷的好游戏
用小木槌去敲击儿童木琴敲击蹦跳玩具等,都是患儿喜欢的游戏,通过做类似这样的游戏达到训练目的
6)双手协调性训练:
A双手粗大协调性训练:治疗师要选择体积较大,需要患儿双手配合完成的玩具或游戏可让患儿将带有尼龙搭扣的大萝卜粘贴起来,更可充分发挥患儿的想象力,让他用大块塑料拼插块拼插出喜欢的东西年龄较大的患儿还可以配合编织铜板工艺进行训练B双手精细协调性训练:治疗师要选择体积小巧,需要患儿双手配合完成的玩具游戏作业活动等可让患儿拆装小型变形金刚玩具,拧训练用塑料小螺丝,也可配合蛋壳马赛克工艺进行训练
7)手眼协调性训练: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必须以头部在空间保持直立为基础,治疗师要选择需要用眼和动手的玩具或游戏,可让患儿进行穿珠子走迷宫传递球类的游戏活动,或者指导患儿把混合在一起的红豆和绿豆分开,对年龄稍大一些的患儿可以进行钉纽扣的训练
8)各种综合性手部动作训练:手部动作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做综合性连续性具有功能性的动作,达到用手做事的目的使用拼插的组合性玩具折纸布贴工艺弹琴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促进手部连贯动作的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是一种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说,如果你的伸展运动方法主要是伸展运动,那么伸展运动可以使腰椎间盘向前移动,为了达到一定的复位效果,运动方法包括小燕飞、向后走、伸展和打羽毛。建议您在急性期留在CAMA并使用腰部支撑。症状缓解后,你可以一步一步地锻炼,比如小燕飞、桥牌锻炼(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和自行式空气,医学上称之为简易脊髓训练法。
躺在地板上或床边,然后以两脚弯曲支撑为支撑点,以头部和双手为支点,逐渐抬高腰部,质量优点:1按摩方法非常简单。腰椎突出部分两侧的肌肉通常是僵硬的。建议推搡、膝盖和放松,并每天两次使用活络酒。当没有症状时,你可以先做脚法,特别是俯卧位。弯曲上肢和DUPLO refino的方法是做oyanfei,躺在CAMA上,尽可能地举起手和脚。
同时,用手抬起你的头。每天十次,每次三分钟,可有效缓解腰部肌肉和下肢对CIMA的扭曲。仅仅是腰部1的锻炼。走路回来简单实用。具体操作是每天步行一小时到一小时。但是,在向后行走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身后是否有危险的后拱。此时,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反复锻炼:第一,当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且没有症状时,你可以进行先飞,特别是俯卧位。
上下肢向上倾斜,FIM改善腰部,首先要积极纠正体位,避免长时间摆姿势,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坐立,避免弯腰负重,正确锻炼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和运动法希望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迅速摆脱疼痛,腰椎功能的康复期是非常重要的。但经常大量的运动和锻炼会使内、外、颜肌状况恶化。
医院没有给你康复计划吗?其实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次于手术本身,这里有一份,你可以借鉴一下,祝早日康复: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一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 术后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6 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练习,且次数减半。
三 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四 术后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如棉花腿加压包扎未拆除则无需进行冰敷)。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五 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 屈曲练习至0°—60°范围。
六 术后5天:
1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见附录屈曲练习方法7,5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10-20次。
七 术后1—2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屈曲角度的进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于90°,主动屈曲达90°。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夹板30°—50°范围内活动。
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一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如可单足站立1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伸展可达与健侧(未手术一侧腿)基本相同。
5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方法见备注。
6 逐渐调整夹板至0°— 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术后满4周调节至110°。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
二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膝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三 术后4周:(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30次/组,4组/日。
4 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
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
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二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三 术后10周—3个月:(可去除夹板)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 开始蹬踏练习。
5 术后3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任选适用的方法,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5 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动屈伸练习:(所有被动屈曲练习后进行,适用于任何角度范围)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二•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2 俯卧悬吊:(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