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出国旅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1张

出国旅游都要注意什么?请收好这份海外安全常识

海外网

百家号08-2310:22

中新网8月23日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在休假时,选择出境旅游。仅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旅行在外,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网站近日发布《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从出行必备,行前提醒,出行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及特殊地理环境应对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身居海外需要了解的安全常识。

在雅加达亚运会美食街大排档觅食的各国记者和游客。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一、出行必备

身份证件

旅行在外,要注意保管好身份证件。遇意外情况时,明确身份是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救助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事后办理索赔、救济等善后手续的基本要求。

证件种类

在国外期间的身份证件包括护照、旅行证、当地的居留证、工作许可证、社会保险卡等。许多情况下,国内的居民身份证也可帮助中国驻外使领馆确定当事人的身份。

个人信息卡

如在国外停留时间长,且当地没有规定外国人必须随身携带护照备查,为避免丢失,建议将护照资料页复印,复印件背后写上紧急情况联系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将此页塑封做成“个人信息卡”,一份本人长期随身携带,一份留在国内直系亲属处以备不时之需。

印尼龙目岛地震,大批游客滞留机场。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摄

二、行前提醒

购买保险

旅行在外,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增加,且国外医药等费用普遍较高,建议出行前及在海外居留期间,购买必要的人身意外和医疗等方面保险,以防万一。同时,个人购买保险的有关情况也要及时告知家人。

了解国情

尽可能多地了解旅行目的国国情,包括风土人情、气候变化、治安状况、流行病疫情、海关规定(食品、动植物制品、外汇方面的入境限制)等信息,并针对突出问题,采取必要应对或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根据旅行目的国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并随身携带接种证明(俗称“黄皮书”),以备进入目的国边境时检查。

检查证件

检查护照有效期(剩余有效期应在一年以上)、空白页(应有两页以上空白页),办妥目的国入境签证和经停国家过境签证,确定是否应携带“黄皮书”,核对机(车、船)票上姓名、时间、地点等信息,避免因证件问题影响旅行。

预防万一

携带《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本“常识”和相关宣传折页,认真阅读相关旅行提醒及安全常识,查明目的国中国使馆或领事馆的****,旅行中尽量规避风险,同时还要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络求助。

少带现金

尽量避免携带大量现金出行,建议携带和使用银行卡。如银联卡,目前已可在全球许多国家使用,出国前可查询确认,以方便旅行。

如必须携带大量现金,记得做好安全防范,入出境时必须按规定向海关申报,还要注意目的地国家的外汇限制。

勿带禁品

严禁携带毒品、国际禁运物品、受保护动植物制品及前往国禁止携带的其他物品。

切勿为陌生人携带行李或物品,防止在不知情中为他人携带违禁品而引来法律麻烦。

慎带药品

慎重选择携带个人物品,在海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所携带药品的品种和数量。

携带治疗自身疾病的特殊药品时,建议同时携带医生处方及药品外文说明和购药发票。

配合审查

赴目的国的意图应与所办理的签证种类相符,入境时请主动配合目的国出入境检查机关的审查,如实说明情况。对外沟通时要注意保持冷静、理智,避免出现过激言行或向有关官员“塞钱”,以免授人以柄。

谨慎签字

入境一国遭遇特殊审查时,如不懂当地语言,切忌随意点头应允或在文件上签字。可立即要求提供翻译或由亲友代行翻译。如被要求在文件上签字,应请对方提供中文版本,如无中文版本,应确保对文件内容理解无误后再做决定。

入境惯例

当一国对您入境意图、停留时间、入境次数等有疑问时,即使您已取得该国签证,该国也有权拒绝您入境并拒绝说明理由。

维护权益

如被一国拒绝入境,在等待该国安排适合交通工具返回时,应要求该国提供人道待遇,保障饮食、休息等基本权利。否则如自身正当权益遭到损害或受到不公正对待,可要求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联系。

常念家人

出行期间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及时向家人更新自己在外旅行日程、联络方式。

在外旅行、居留期间,可选择电话、电邮、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经常性联系。

三、出行安全

管好财物

不露富,不炫富。

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事先准备好零钱。

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也不在住处随意存放。

最好在白天人多处使用自动取款机,取款时最好有朋友在身边。

妥善保管证件。

丢失银行卡,应立即报警并打电话到发卡银行进行口头挂失,回国后再办理有关挂失的书面手续。

牢记特征

出行如发现可疑情况,留心周围环境的特征,如地点、地形、车辆、人们的行为、衣着等可辨认的细节,以利于意外情况发生后帮助警察抓到罪犯。

严防飞车

上街行走应走人行道,避免靠机动车道太近。

携物(背包、提包等)行走,物品要置于身体远离机动车道的一侧。

在摩托车盛行的国家或地区,应严防飞车抢劫。遭遇飞车抢劫不要生拉硬夺,避免伤害自己。

遵规守则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走人行横道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时迅速通过。

在实行左侧通行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要注意调整行走习惯,确保安全。

不要边看地图边过马路。

减少夜行

远离偏僻街巷及黑暗地下道,夜间行走尤其要选择明亮道路。

尽量避免深夜独行,尤要避免长期有规律的夜间独行。

慎选场所

不去名声不好的酒吧、俱乐部、卡拉OK厅、台球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慎对生人

不随意搭陌生人便车。

回避大街上主动为你服务的陌生人,不饮用陌生人向你提供的食物、饮料。

安全驾车

夜晚停车应选择灯光明亮且有很多车辆往来的地方。

走近停靠的汽车前,应环顾四周观察是否有人藏匿,提早将车钥匙准备好,并在上车前检查车内情况,如无异常,快速上车。

上车后记得锁上车门,系上安全带。

下车时勿将手包等物品留在车内明显位置,以防车窗遭砸、物品被窃。

配合警察

遇到当地警察拦截检查时,应立即停下,双手放在警察可以看到的地方,切忌试图逃跑或双手乱动。请警察出示证件明确其身份后,配合检查和询问。

妥防勒索

如遭遇警察借检查之机敲诈勒索,应默记其证件号、警徽号、警车号等信息,并尽量明确证人,事后及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反映。

结伴出行

最好结伴外出游玩、购物,赴外地、外出游泳、夜间行走、海中钓鱼、戏水时尤其要注意结伴而行。

与众同坐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和众人或保安坐在一起,或坐在靠近司机的地方。

不要独自坐在空旷车厢,也尽量不要坐在车后门人少的位置。

尽量避免在偏僻的汽车站下车或候车。

入乡随俗

穿衣着装要充分尊重当地风俗。在穆斯林国家,女士严禁着装暴露,不宜穿过露、过紧、过透的衣服。

预防溺水

选择有救生员监护的合格泳场游泳,避免野外随兴下水。

雷雨或风浪大的天气不宜游泳。

独自驾船、筏要备齐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呼救通讯设备,并应避免独自驾船、筏赴陌生水域。

乘坐船、筏,要遵守水上安全规定,了解掌握救生设备使用方法,并听从安全人员指挥。

四、居住安全

合法租房

了解当地房屋租售管理机关名称、职能,按照相关指导租住房屋。

租房应通过合法房屋中介,尽量选择在治安、环境条件较好的住宅区寻租,并签订完备的租住合同。

慎选合租

尽量不与陌生人合租。

与友人合租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妥存个人证件,防止银行卡遗失、密码泄漏。

严防陷阱

租房过程中注意留存相关广告、收据、合同等文件证据。

警惕低价出租广告,不因贪图廉价、方便而落入不法房主圈套。

当遭遇租房陷阱、被骗或被盗时,应及时向当地房屋租售管理部门投诉、向警方报案或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

熟悉警局

了解所在区域警署位置、主管警官姓名、报警电话或紧急求助电话,将有关信息记录备用。

针对性防范

了解社区治安状况,根据当地突出问题或频发案件类型,采取对应安全措施,或移租至治安情况较好的地区。

居家提醒

家里不要存放大量额现金。即使家中必须存放保险箱和贵重物品,也不要放置在客厅或门厅,以防不法分子从门口窥视到。

应根据当地社会治安状况,选择安装相应的居室防盗、报警设施,保证居住安全。

独自在家保持门窗关闭(上锁)。

在楼房底层居住尽量选择空调纳凉。

养成就寝时确认水、电、燃气、门、窗关闭(上锁)的良好习惯。

屋外安全

夜间返家应尽量乘电梯不走楼梯。

应在到家之前提前准备好钥匙,不要在门口寻找。

开门前注意是否有人跟踪或藏匿在住处附近死角。若发现可疑现象,切勿进屋,应立刻通知警方。

夜间送朋友回家时应等朋友平安进入后再离开。

慎邀入户

不熟悉的朋友,不轻易带回家。

不为陌生人开门,不让送报员、送奶工等服务人员进门。

预约修理工上门服务时,应选择在有亲友陪伴或告知邻居后进行,不与外来人员谈论个人或家庭情况。

及时求救

遇陌生人在门口纠缠并坚持要进入室内时,可在拒其进入的同时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

居家防火

防止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使用煤气等可燃气体,室内应具备通风条件。发现漏气现象,切忌使用明火寻找漏源,也不要开灯、打电话,应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防止用电不慎引发火灾。要经常检查家用电器线路、插座,线路老化、受损、插座接触不良均可能导致线路发热引发火灾。不超负荷用电,不用其他导线代替保险丝。

防止烤火取暖引发火灾。不在家中储存大量易燃液体。烤火取暖避免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及电暖器周围不堆放可燃物,不在蒸汽管道、取暖器材周围烘烤衣物。老人、小孩烤火需有人监护。

安全出口

进入建筑物时先观察安全出口(紧急通道)位置,尤其是到达住地或下榻酒店时,应首先确认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位置,确认紧急通道畅通,以便紧急情况下自救和逃生。

预防触电

家用电器、电源设备等出现故障尽量寻求专业人员修理,避免自行带电维修。

勿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勿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

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居家防雷

打雷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雷电一旦击中电视天线,会沿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身安全。

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再拨打,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入侵,造成人员伤亡。

不要靠近窗户,或把头、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

野外防雷

若在路上、田野等处遇雷雨天气无法躲避时,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线越远越好。

迅速关闭手机,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五、医疗安全

购买保险

了解当地医疗制度、费用情况,结合自身身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医疗计划,选择购买适合的医疗保险。

应急救治

了解附近药店、医院的具体位置,熟记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将相关信息记录留存备用。

关注疫情

关注当地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了解有无疫情爆发。

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注意饮食卫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不吃不新鲜的食物和变质食物,不吃陌生人交给的食物,不吃捡拾得来的食物,不采摘食用蘑菇和其它不认识的食物。

注意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方法。加工菜豆、豆浆等豆类食品时须充分加热。不吃发芽、发霉的土豆和花生。保持饮用水和厨房用水清洁干净,否则,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后饮用。

中毒救治

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赴医院寻求专业救治,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饮水、催吐、导泻等方法进行自救。

尊重风俗

伊斯兰国家禁酒,禁止食用动物血液、猪肉和有利齿利爪的猛兽(如狗肉)、非反刍动物(如驴肉)或自死动物(包括因打、摔、触、勒、电等原因而死的动物)。

抑制传染病

有效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

预防先行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按规定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六、突发事件应对

应对袭击(偷盗、抢劫、行凶、人身侵害)

在公共场所遭遇袭击,要大声呼救,喝阻坏人,为己壮胆,伺机摆脱。

在偏僻地方遭遇袭击,切记保命为重,避免为保全身外之物而遭受人身伤害。

牢记报警:记住不法分子、相关交通工具及周围环境的特征,尽快报案。报案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避免因不愿报案,在当地形成中国人胆小、好欺负的印象。

及时与家人、朋友联系,告知案情。避免家人、朋友因信息不畅被不法分子借机欺骗、敲诈。

如遭受损失大、性质严重,可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反映情况,便于使领馆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交涉。

应对恐怖袭击

沉着冷静,不要惊慌。

遭遇炸弹爆炸:应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如在室内可就近躲避在结实的桌椅下。爆炸瞬间屏住呼吸、张口,避免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寻找、观察安全出口,挑选人流少的安全出口,迅速有序撤离现场。及时报警。

遭遇匪徒枪击扫射:应快速降低身体姿势,利用墙体、立柱、桌椅等掩蔽物迅速向安全出口撤离。来不及撤离就迅速趴下、蹲下或隐蔽于掩蔽物后,迅速报警,等待救援。

遭遇有毒气体袭击:尽可能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手帕、毛巾、衣物等遮掩口鼻,避免或减少毒气侵害。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尽快寻找安全出口,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并进行必要的自救互助,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遭遇生物恐怖袭击:应迅速利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罩,避免或减少病原体的侵袭和吸入。尽快寻找安全出口,迅速撤离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及时报警,请求救助。

应对火灾

熟记所在国火警电话,遭遇火灾时应迅速报警求救。

在烟火中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着墙角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必须经过火场逃离时,应披上浸湿的衣服或毛毯、棉被等,迅速脱离火场。

三楼以下楼房逃生时,可以用绳子或床单、窗帘拴紧在门窗和阳台的构件上,顺势滑下。或者利用结实的竹竿、室外牢固的排水管等逃生。

若逃生路线被封锁,应立即返回未着火的室内,用布条塞紧门缝,并向门上泼水降温。同时向窗外抛扔沙发垫、枕头等软物或其它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夜间可通过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火灾,应听从指挥,就近向安全出口方向分流疏散撤离,千万不要惊慌拥挤造成踩踏伤亡。在人群中前行时,要和人群保持一致,不要超过他人,也不要逆行。若被推到在地,首先应保持俯卧姿势,两手抱紧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不要贴地,以防止被踏伤,条件允许时迅速起身逃离。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应选择烟气不浓,大火未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逃离火场。必要时结绳自救,或者巧用地形,利用建筑物上附设排水管、毗邻阳台、临近的楼梯等逃生。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到室外阳台、楼顶平台等待救援。不能乘电梯逃生。

汽车发生火灾,应迅速逃离车身。如车上线路烧坏,车门无法开启,可就近自车窗下车。如车门已开启但被火焰封住,同时车窗因人多不易下去,可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处冲出去。

地铁发生火灾,应利用手机、车厢内紧急按钮报警,并利用车厢内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无法进行自救时,应听从指挥,有序地安全逃生。不要大喊大叫、惊慌失措,也不能自行驶中的列车车窗跳下。

应对洪水

提早撤离,紧急时登高躲避,危机时就近攀爬树木、高墙、屋顶(不要爬到泥坯房屋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游泳逃生,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

携带可长期保存的食品、足够的饮用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用可漂浮物自救。如被洪水卷走,尽可能抓住固定或漂浮物品。

移动电话可以寻求救援。如情况允许,应将移动电话充足电并使用塑料袋密封包裹,以保证电话的正常使用。

身着醒目的衣服便于搜救人员识别、寻找。选择衣服时,要注意衣服颜色与附近房屋屋顶颜色、植物颜色相区别。

应对地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冷静,不要惊慌。

如果在室内,迅速关掉电源、气源。蹲下,寻找掩护并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倒塌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大衣柜等。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站在窗户边或阳台上。不要跳楼或破窗而出。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区、大树、大型广告牌、立交桥、街灯和电线电缆,之后待在原地不动。

如果在开动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

如果被困在废墟下,要坚定意志,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并消耗体能。不在封闭室内使用明火。

应对台风、飓风

台风(飓风)到达前,要随时通过电台、电视了解台风(飓风)移动情况及政府公告,确保门窗牢固,熟悉安全逃离的路径和当地的避难所,准备不易变质的食品及罐装水、自救药品和一定现金,保证家用交通工具可正常使用,并加足燃料,随时听从政府公告撤至安全区域。

台风(飓风)来临时,应紧闭门窗,关闭室内电源,尽量避免使用电话、手机。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走廊、空间小的内屋、壁橱中,或者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要外出。

如在室外,请不要在大树下、临时建筑物内、铁塔或广告牌下避风避雨。不要在山顶和高地停留,要避开孤立高耸的物体。

如在水上,应立即上岸。

如在汽车上,立即离开汽车,到安全住所内躲避。

如在公共场所,要服从指挥,有秩序地向指定地点疏散。

未收到台风(飓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戒。

台风(飓风)过后,应注意检查煤气、水、电路的安全性,不使用未被确认为安全的自来水,不要在室内使用蜡烛等有火焰的燃具。室外行走遇路障、被洪水淹没的道路或不坚固的桥梁,应绕行,并注意静止的水域很可能因为电缆或电线损坏而具有导电性。

七、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应对

应对热带雨林气候

提前做好疾病疫苗注射,准备驱湿防暑药品,多喝些淡盐水、吃些清淡食品,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能力。

防病:准备必要的药品,如蛇药片、预防疟疾药品、肠胃药、白药、酒精、碘酒、药棉、纱布绷带等。携带充足的饮用水,如需取用自然水源,请务必加热煮沸。

防蛇咬:用木棍拨打草丛,将蛇惊走。一旦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不要惊慌,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治,并在此前迅速自救。自救处置,应先把伤口上方(靠心脏一方)用绳或布带缚紧,再用力挤压伤口周围的皮肤组织,将有毒素的血液挤出,然后可用清水、唾液洗涤伤口,同时可服下解蛇毒药片,并用药片涂抹伤口。

避雷击:如果在雨林中遇到雷雨,可到附近稠密的灌木带躲避,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避雨时应把金属物暂存放到附近一个容易找到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

防蚊:不穿短衣裤,应扎紧裤腿和袖口。当夜幕降临时,最好支起帐篷或蚊帐睡觉,以防蚊虫叮咬。

防水蛭:在鞋面上涂肥皂、防蚊油可防止水蛭上爬,大蒜汁也可驱避水蛭。喝开水,防止生水中水蛭幼虫体内寄生。如被水蛭叮咬,勿用力硬拉,可拍打使其脱落。也可用肥皂液,浓盐水,或用火烤使其自然脱落。压迫伤口止血,或用炭灰研成末或捣烂嫩竹叶敷于伤口。

应对寒冷气候

防雪盲:备墨镜,太阳镜

防干:润肤露和润唇膏

防冻:风雪天外出应戴上手套、防寒帽、耳朵套。保持脚部的温暖干燥,袜子湿了要及时更换,风大时应停止户外活动。经常按摩揉搓冻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可补充吸氧,促进血液循环。

应对高原环境

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者应避免前往高原地区。

保持良好心态,消除恐惧心理,避免过度紧张。

限制体力消耗,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食欲及体重平衡。

保证充足睡眠,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酗酒,刚到达高原地区几天内不要洗澡。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适当吸氧。当反应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及时寻找疏散通道

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扶梯逃生,当发现此路被烟雾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这样就失去了最佳逃生时间。每个商场都按规定设有安全出口,发生火灾后,尤其是火势初起,这些室内楼梯都是逃生的最佳通道。在楼梯疏散时,不要拥挤,要有序疏散,以免人群拥挤慌乱造成摔伤或踩踏。如果发现疏散通道烟雾较大或者已被阻塞,应立即选择其他路径。同时,绝不能乘坐升降电梯或观光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一旦停电,电梯卡住,人被闷在电梯里,后果不堪设想

2就地取材积极自救

当遇到火灾时,人们往往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在混乱中,人们总是下意识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此时的火场中,电源应该已被切断或已短路、跳闸,光亮之地十有八九是火势最猛的地方。

3不要盲目自高向下逃生

人们习惯性认为,一旦着火,火往上走,高处危险,低处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逃生的希望。其实一旦火起,浓烟四溢,强行逃生,极易引起中毒或窒息情况。

在逃生途中,如果烟气特别浓而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如果在楼道内,可采取脚朝下、头朝上、脸贴近楼梯两台阶之间形成的直角处的姿势,向下爬行,这样可以呼吸到较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安全逃生。

4商场内可燃物较多,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快,产烟量大。不过商场内商品较多,可用来防烟的东西也不少。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衣服、领带、毛巾、口罩、纸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来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可以用绳索、床单、窗帘等做成逃生工具,帮助自己滑至地面或者较低楼层。而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可用来避免烧伤或者被坠落物体砸伤。如果身边没有可利用的东西,可以利用建筑物外的落水管等附属设施进行逃生。

溺水急救不可乱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1不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2.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游向岸边,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3.施救溺水者

(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4.溺水者岸上急救

岸上急救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严重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急救及时,方法正确,有时可使几乎无望的溺水者转危为安,但若耽误了上岸后的最佳急救时机,则可能会使整个救生工作前功尽弃。

呼救第一目击者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请求医疗急救。

开通气道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解开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的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匕下牙床之间。使头颈后伸,打开气道,有条件者给予吸氧。

控水救护人员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膝的大腿上,借体位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胃内的水流出,时间以1分钟为宜。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使溺水者恢复心跳、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

游泳首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你的肺活量,同时,你可以增加自身的自救的能力。再者就是如果可以,在可以的前提下你可以救,别人。游泳出了可以健身外,还可以减肥。游泳是最可以减肥的运动,在众多的运动当中,为什么会是它最容易减肥呢,因为水的温度往往比空气的温度低,所以人体的能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到水中,人体为了维持自身的提问,会源源不断的耗掉自身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水中很容易散掉,同时游泳耗费自己的体能,会进一步的将自身的脂肪消耗,消耗脂肪产生能量的同时会产生热,这部分的热又会散到水中。其实就是人体在一个比较低的温度的环境运动就会消耗比较多的能量,例如冬天运动,但是即使是冬天,也不会比在水中消耗的能量多,所要是觉得我的回答满意,请采纳!

女人一生究竟经得起几次堕胎

性安全误区,还要误掉多少如花生命?——特为自以为很懂者定做的性保健恶补读本别再等了,现在就转告亲近的人

———

18岁,流产4次;21岁,流产7次;23岁,流产12次……

这组让人目瞪口呆的数字,来自深圳一家医院的病例记录。

———

在要求做人流的未婚女性中,571%患有生殖道感染;

1/3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9岁以前,其中89%发生在中学期间,首次性行为最小年龄只有13岁;性伴侣数最多达到16个,但9道极为简单的关于性健康知识的测试题,答对者却只有12%……

这组令人唏嘘长叹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妇幼保健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性与生殖健康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郑州、南宁和深圳四市10家医院的2000多名要求做人流的未婚女性。

在这个获取信息极方便的年代,如果去说一个人性无知,你肯定会遭到嘲笑。但如果想想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恐怕谁都笑不出来。

一位妇产科医生说:“一个年轻产妇在一家小诊所分娩时,胎盘粘连在子宫内,怎么也下不来,幸好诊所离我们医院近,产妇被紧急转过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出血,我们只好决定切除子宫,产妇这才捡回一条命。可是,她再也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了。究其根本,这种高危分娩的罪魁祸首就是太频繁、太不规范的人流手术。”

另一位妇科医生说:“我曾经给一名16岁的高中女生做检查。看起来很时尚的女孩,却同时患有霉菌和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还有慢性盆腔炎。我问她的性经历和平时的卫生习惯,这个长着天使面孔的女孩竟回答说,流过两次产,月经期间曾有性行为,偶尔清洗外阴,无避孕手段!让我心痛的不光是她的身体,更是她满不在乎的口气。”

由于中国性教育的缺陷,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女性的性知识都是似是而非的。

一位教育家大声疾呼:如果让青少年自己摸索、尝试错误,从色情商品中学习扭曲的性知识,那将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调查表明,21%的女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周围的朋友,而如果朋友的知识有误,很可能会以讹传讹,产生误导。

在医院采访时,仅仅几分钟之内,记者就在妇科医生的诊室里看到了多个前来就诊的女性。她们年龄都在20岁左右,而且都能看懂妊娠试验之类的化验单,对月经、避孕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文化程度不低,然而她们又有着共同的困境———面对性和男人,她们是否真能保护自己?请尊重你的身体,并善待她。不要在心还幼小的时候,就将身体过早用旧。

十八岁少女,三个男人,宫颈癌晚期

任何美的东西的毁灭,都是一场悲剧。

2007年3月5日下午,陈艳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很难将她跟电话里那个有气无力的声音联系起来。站在我面前的陈艳,身材高挑,打扮入时,脸上精致的化妆显得她面若桃花,不过她多少还有一点稚气,毕竟她才18岁,是进入这个世界而非离开这个世界的年龄。

有那么一瞬间,我开始怀疑,一个钟头前打电话到杂志社宣称自己即将死亡只是她骗取我信任的一个借口。

她说看过我采写的《生的寂寞死的凄凉,对一个打工女生命轨迹的追访》,感触很深,所以希望把她的故事告诉我。因此,我才匆匆地如约赶到华强北的绿茵阁咖啡厅。

陈艳说话带着浓重的重庆腔。她生在那个出美人的地方,母亲早逝,父亲下岗后一直在外打工。2004年9月,她在还不到16岁的时候,就跟着职校的同学李瑞来到深圳。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很容易想象:工作难找,房租太贵,两人合租一间房,很自然地,事情就发生了。

16岁,许多孩子还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陈艳也同样十分懵懂。她根本不知避孕为何物,李瑞也毫不放在心上。

同居不久,她就怀孕了。孩子不可能生下来,人流手术又那么简单。这次手术后接下来的这个月她又怀孕了,因为,尽管医生嘱咐她手术后一个月内不能过性生活,她却无法拒绝李瑞的要求。

2005年初,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房地产中介公司大量招人,长相不错的陈艳在福田区一家中介公司找到了工作。其实,对于房地产,陈艳一无所知。公司一个叫刘锐的男孩对她很关照,很快把她带上了路……一来二去,陈艳觉得欠刘锐太多,当刘锐于2005年6月向她表示爱意时,她没好意思拒绝。

脚踏两只船,频繁的性生活让陈艳很快又怀孕了。孩子是谁的她不知道,她也没敢告诉李瑞,让刘锐带她去了医院。

术后一个星期,当李瑞以为她月经干净了提出要过性生活时,她再一次铤而走险答应了。事实上,早在做第二次人流时,医生就告诫过陈艳,她的宫颈有炎症。因为没钱,这次人流后,她干脆凭自己的“经验”到药店买了瓶洁尔阴洗液和一盒消炎药,草草了事。

可是,人流后的性生活给陈艳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她出现了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发热等宫内感染症状,必须住院治疗。

2005年9月,李瑞终于受不了她一天到晚跑医院,暴跳如雷地跟她分了手。无家可归的陈艳跟刘锐住到了一起。身体还没康复,她又上班了。

这时,第三个男人也出现了。这个叫周泽华的潮州男人从她手上买了两套房,又介绍了不少有钱的亲戚朋友给她,陈艳视之为生命中的贵人,他提出的任何邀请她都没法拒绝,包括他装醉要她陪他在宾馆聊一会儿天,以及随后的性要求。

她的心很软,前男友李瑞心里烦闷来找她,提出要过性生活,她不忍拒绝。十七八岁的陈艳,周旋在三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中间,半年时间里又怀了三次孕。

每次去做人流,医生都警告她说,她的宫颈炎症已达重度!但在深圳这个举目无亲的大都市,三个男人多少帮她驱赶了心头的寂寞,她不想离开他们。然而她的身体却抵抗不住了。从2006年7月开始,每次过性生活时,陈艳的阴道都会出血。

2007年1月,情况已经恶化到出现了发热、尿频、尿急、血尿、下肢浮肿等症状,陈艳这才不得不去了医院。

到这个时候,陈艳对自己的身体仍旧没有警惕。她单纯地认为,她只是性生活过多导致肾虚,于是挂了泌尿科号。泌尿科医生一问病史,大吃一惊,赶忙让她去看妇科……

说到这里,陈艳停了下来,而我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尽管我不相信,那种常见于35岁以上女性的疾病,会缠上18岁的她。

然而,接下来从陈艳口中说出的事实,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想:她被诊断为宫颈癌晚期。血尿等症状,是由于癌瘤向前方扩散侵犯到了膀胱。

医生让陈艳把自己最亲的人叫来,要求她立即住院治疗。然而,她最亲的人是谁呢?

一直跟她持续发生着关系的李瑞给了她500块钱,说:“我们已经分手多日,我不能对你负责。”

而一直很冷静的刘锐赶来后,听说已是癌症晚期,立即表示放弃治疗。

陈艳没有再找第三个男人,她没有勇气再听到漂亮的拒绝,她很顺从地跟着刘锐走出了医院,并表达了回老家去等死的意愿。

刘锐一声不吭地给了陈艳5000元钱。她没有真的回家,而是独自在华强北附近租了间房住。她不想让亲人知道她的事,然而她也不愿意死在深圳。

春节前,她从周泽华那里要了一万元钱寄给父亲。她说,用完刘锐给的这5000元钱,自己差不多就要死了,她不想父亲为了安葬自己而负债。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艳仿佛已经用尽了自己的力量。她脸上的粉依然嫣红着,只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疲惫,让她顿时有了苍凉之色。

我担心陈艳路上有什么意外,决定送她回她的出租屋。一路上,她强打精神跟我说她第一次看到地王大厦时有多兴奋,说第一次逛华强北有多好奇……

当我扶她躺到床上时,她累得再也说不出话来,泪水汪汪地看着我,许久才喃喃地吐出几个字:“真残酷啊,不能重新开始了……”

陈艳为自己对身体的无知,将要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我们再也不希望看到任何血淋淋的教训,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别提醒女同胞们注意:

女性的一生,究竟经得起几次堕胎

2006年11月25日,四川绵阳市某校19岁女生小水(化名)独自到绵阳市高水医院做人流钳夹手术,次日病情加重被学校送往绵阳市404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抢救过程中,404医院的医生发现,死者的子宫已经穿孔,小肠也有裂断。

好端端的女学生为何突然身亡?绵阳404医院的医生解释其死因是由于“失血性休克”、“病毒性休克”、“子宫穿孔”、“小肠裂断”、“盲肠坏死”。

随后,医生将手术中取下已坏死的小肠标本给家属看,只见割下的小肠已全部变色。

医生说,小水是11月26日早上8:30左右被学校送往404医院的。当时医生向小水咨询病情,她一直不肯说半个字。

最后在医生的逼问下,她才说自己前一天做了人工流产,并叮嘱医生为她保密。

小水死后,家人在整理她的遗物时,从她的口袋中翻出了一张名为“李燕”的人流收费单据。小水的母亲说,女儿在学校读书,他们对她有男朋友的事情根本一无所知。

在“李燕”的人流门诊记录中,医生记下了实施手术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下腹痛,立即停止手术”等情况。医生当即要求患者留院观察,然而下午4:45,“患者拒绝留观,要求回家去,趁医务人员未注意,借口上厕所私自一人离院”……

尽管死者家属对这份记录的真实性仍然存疑,但毕竟小水年轻的身体已经冰冷,再多的眼泪和呼号,也唤不回那个娇嫩如花的生命了。

一位妇产科医生说:“女性的身体就好比一块地,而不规范和多次的人流就好比恣意和无限度的翻土和耕作。一段时间后,再肥沃的土地也就贫瘠了。”

而另一位妇产科医生说:“在手术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对那些满不在乎的年轻姑娘下手重一点。在不伤害她们又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下,我会给她们一些教训。因为痛过,才会有教训。”

是的,得了教训,才会懂得保护自己,不让身体再三再四地吃亏受损。不要等到最坏的情形已经发生了,才来捶胸顿足地追悔。

你可能不了解的一些数据:

2006年,上海东方卫视在节目中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过性经历。同时北京市妇联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13~19岁少女中,8%有过性经历,3%曾怀孕。

怀孕低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女性的反复流产率增高。

在这个方面,已婚的职业女性未必就比未婚少女更有知识。上海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两次以上反复流产率为441%,仍有54%的已婚女性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避孕失败导致人流的女性中,有77%的职业女性因心存侥幸而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有关人流的一些问题:

11无痛人流真的无痛吗?

所谓“无痛人流”其实并非完全无痛,只是手术会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无痛人流实质上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与其他人流方式并无不同。只要是流产,包括药流或无痛人流,即使是用最先进的方法、找最可信赖的医院和医生,都会对你的身体造成损害。

22药流真的仅仅相当于一次厉害的月经吗?

虽然药流跟上手术台相比确实要简单方便些,痛苦也要小些,但它对你身体的伤害一点也不比人流少。如果药流不彻底,子宫里的胚胎不能清除干净,最后还是得做刮宫手术,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宫内感染,损伤子宫内膜,导致输卵管闭塞,最终引起不孕。

33多次人流会导致终生不孕吗?

人流手术时由于反复钳刮子宫内膜,使子宫壁变薄,内膜越来越少,不但会引起出血、粘连、生殖道及宫腔感染、子宫穿孔、月经紊乱、闭经、腹痛等十几种并发症,还会导致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甚至不孕。而且人流次数越多,危害越大。如果是未成年少女,则更容易导致后遗症。更可怕的是,反复流产会使女性未来生育的可能性变小,难以怀孕,而且即使怀上了也容易流掉。

4头胎的宝宝是最好的吗?

不错,第一次怀孕生下的宝宝,质量是最高的

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田径 、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曲棍球、体操、举重、自行车、摔跤、柔道、射击、射箭、击剑、赛艇、划艇、帆船帆板、马术、拳击、手球、现代五项、网球、乒乓球等。除正式比赛项目外,国际奥委会还授权东道国,可将本国开展较为普及的非奥运会正式项目的1~3个列为当届奥运会的表演赛,其他国家亦可派队参加。作为非正式比赛,获胜者不发给奖牌。

田径

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与游泳、射击被视为奥运金牌三大项目,46枚金牌也是奥运金牌最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也由此而来。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田径运动包括跳、投类以有效成绩距离大者名次列前的田赛和跑、走、跨(含3000米障碍)类完成全程时间短者名次列前的径赛以及由上述田、径两类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项目和短跑团体接力项目,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国际田联规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必须在规定时间里达到规定的报名标准,个人项目每个单项达到A级标准的最多3名运动员参赛,如无达到A级标准的运动员,允许1名达到B级标准的运动员参赛,如无达到B级标准的运动员,则允许各报1名男女运动员参加除田赛项目、10000米跑、七项全能、十项全能以外的其他项目比赛。接力项目每个协会每个项目最多1个队,接力运动员可报6名,其中可报两名未达标的运动员。

中国选手的优势项目在女子中长跑和竞走,另外男子110米栏刘翔也有夺牌的实力。

以下为田径各分项目介绍:

短距离跑

简称短跑。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比赛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文献中都有描述。据史料记载,短跑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奥运会惟一的竞技项目,距离为19227米。现代短跑起源于欧洲,最早被列入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为规范项目设置,将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初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必须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必须自始至终在自己的跑道内跑动。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100米跑、200米跑和4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跑和200米跑1928年列入,400米跑1964年列入。

中距离跑

简称中跑。最初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880码跑和1英里跑项目逐渐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所替代。有的学者认为,中跑项目最早的正式比赛是1847年11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比赛,英国的利兰(John Leyland)以2分01秒的成绩获得800码跑冠军。原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不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800米跑和15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800米跑1938年列入,1500米跑1972年列入。

长距离跑

简称长跑。最初项目为3英里、6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据记载,现代最早的正式长跑比赛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职业比赛,英国的杰克逊以32分35秒0的成绩夺得6英里跑冠军。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5000米跑和1000米跑。男子项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跨栏跑

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跨栏跑最早使用的栏架是掩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形栏架。1935年有人将T形栏架改成L形栏架,L形栏架支脚的另一端朝向运动员的跑进方向,稍加阻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子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跨栏跑(1932年列入,当时为80米跨栏跑,1972年改为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1984年列入)。男子11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106厘米,4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914厘米;女子1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84厘米,4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762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跨越10个栏架,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脚踢倒栏架外,身体其他部位碰倒栏架不算犯规。

接力跑

田径运动中惟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文书的邮驿演变而来。

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1908年第4届奥运会首次设立接力项目,但4名运动员所跑距离不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设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女子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分别于1928年、1972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接力跑运动员必须持棒跑完各自规定的距离,并且必须在20米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

障碍跑

19世纪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各障碍间的距离也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有的研究报告指出,19世纪时障碍跑的距离不统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

1900年第2届奥运会首次设立障碍跑,分2500米和4000米两个项目。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起将障碍跑的距离确定为3000米,并沿用至今。女子障碍跑开展很晚,国际田联1997年才开始推广。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碍架高911~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国际田联直到1954年才开始承认其世界纪录。

马拉松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德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届奥运会。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因比赛路线、条件差异较大,故国际田联不设世界纪录,只公布世界最好成绩。

竞走

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的活动。19世纪末,部分欧洲国家盛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旅行。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竞走分场地竞走和公路竞走两种。场地竞走设世界纪录;公路竞走因路面起伏等不可控因素较多,成绩可比性差,故仅设世界最好成绩。运动员行进时,两脚必须与地面保持不间断接触,不准同时腾空,着地的支撑腿膝关节应有一瞬间的伸直,不得弯曲。比赛时,运动员出现腾空或膝关节弯曲,均给予严重警告,受3次严重警告即取消比赛资格。1908年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的距离是3500米和10英里。此后几届奥运会距离有所不同,有过3000米、10公里等,从1956年奥运会起定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女子竞走于1992年才被列入奥运会,距离为10公里,2000年奥运会将改为20公里。

跳高

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撑竿跳高

起源于古代人类利用木棍、长矛等撑越障碍的活动。据记载,公元554年爱尔兰就有撑越过河的游戏。撑竿跳高原为体操项目,流行于德国学校。1789年德国的布施跳过183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有据可查的最早成绩。作为田径运动项目首先在英国开展,1843年4月17日英国职业选手罗珀在彭里斯越过244米。19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洲国家。撑竿最早使用木杆,最高成绩为330米;1905年开始使用重量较轻、有一定弹性的竹竿,最高成绩达到477米;1930年出现较为坚固的金属竿,运动员无撑竿折断之虑,可以提高握竿点,加快助跑速度,最好成绩达到480米;1948年美国设计制造出重量更轻、弹性更强的玻璃纤维竿,目前使用该竿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撑竿跳高的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撑竿的长度和直径不限,但表面必须光滑。运动员一般都自带撑竿参加比赛。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将撑竿插在插斗内起跳;起跳离地后,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动;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撑竿跳高分别于1896年和20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远

源于人类猎取或逃避野兽时跨越河沟等活动,后成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为公元前708年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项目之一。现代跳远运动始于英国,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第一次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越过541米的远度,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远成绩。跳远的腾空动作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20世纪70年代出现前空翻跳远,因危险性大,被国际田联禁用。最初运动员是在地面起跳,1886年开始采用起跳板。起跳板白色,埋入地下,与地面齐平,长122米,宽20厘米,距沙坑近端不少于1米。起跳板前有起跳线,起跳线前有用于判断运动员起跳是否犯规的橡皮泥显示板或沙台。运动员必须在起跳线后起跳。比赛时,如运动员不足8人,每人可试跳6次,超过8人,则先试跳3次,8名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再试跳3次。以运动员6次试跳的最好成绩排列名次。男、女跳远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级跳远

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苏格兰采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单足跳、跳跃。现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最早的正式比赛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举行的苏格兰地区运动会,比蒂(Andre Beattie)创造了1295米的第一个纪录。比赛时,运动员助跑后应连续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跃,第一跳为单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为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为跳跃,必须用双脚落入沙坑。男子三级跳远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推铅球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 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 ~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最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员奥布赖恩发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该技术被称为"铅球史上的一场革命"。70年代,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至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铁饼

起源于公元前12~前8世纪三希腊人投掷石片的活动。公元前708年第18届三代奥运会列为五项全能项目之一。铁饼最初为盘形石块,后逐渐采用铜、铁等金属制作。现代奥运会史上,曾有过双手掷铁饼的比赛项目(左手+右手)。掷铁饼技术经历过原地投、侧向原地投、侧向旋转投、背向旋转投几个发展过程。铁饼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作,男子铁饼重2公斤,直径22厘米;女子铁饼重公斤,直径181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应该在直径250米的圈内将饼掷出,铁饼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铁饼分别于1896年和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链球

起源于中世纪苏格兰矿工在劳动之余用带木柄的生产工具铁锤进行的掷远比赛,后逐渐在英国流行。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19世纪后期,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当时使用的器械是将木柄的铁球,后为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链球由此而来。掷链球最初采用原地投,后逐渐改进为侧向投,旋转一圈投、两圈投、三圈投,现运动员多采用四圈投。男子链球重726公斤,总长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重4公斤,总长1160~1195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双手将球掷出,链球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圈外有U形护笼,确保投掷安全。男子链球于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链球将于2000年列入。

标枪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长矛猎取野兽的活动,后长矛又发展成为作战的兵器。公元前708年被列为第18届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之一。现代标枪运动始于19世纪的瑞典、希腊、匈牙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枪比赛。最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枪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枪运动员赫尔德(Franklin Held)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枪,延长了标枪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枪"。60年代瑞典制造出金属标枪,使标枪的滑翔性能更强,大幅度提高了运动成绩。1984年民主德国运动员霍恩(Uwe Hohn)以10480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国际田联为保证看台观众的安全,1986年将男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4厘米,以降低飞行性能,1999年又将女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3厘米。标枪可用金属或其他适宜的类似材料制作。男子标枪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枪重600克,长220~230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单手将标枪从肩上方掷出,枪尖必须落在投掷区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标枪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全能

起源于希腊,早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便设有五项全能,由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摔跤项目组成。现代全能运动始于欧洲。18世纪初,部分国家开展全能运动,但比赛项目不统一。1904年第3届奥运会即设十项全能,项目包括100码跑、800码竞走、120码栏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为在瑞典流行的十项全能,延续至今。此外,1912、1920、1924年奥运会还设立过五项全能。女子全能运动1923年始于苏联,1948年得到国际田联的认可,1964年奥运会将五项全能列为比赛项目,1984年奥运会必为七项全能。比赛按规定的项目顺序分两天进行。男子十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400米跑,第二天为110米跨栏跑、铁饼、撑竿跳高、标枪和1500米跑。女子七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跨栏跑、跳高、铅球、200米跑,第二天为跑远、标枪和800米跑。根据各单项成绩查国际田联制定的全能评分表,以累加总分计算名次,总分高者列前。运动员必须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如某个项目弃权,则不能参加后续项目的比赛,也不计算总分,但如果某个项目因成绩太低或失败,没有得分,仍可计算总分。

篮球

篮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委托他设计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322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