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国旗为什么是龙旗

大清的国旗为什么是龙旗,第1张

最早将龙旗从军用转为民用的,是海外从事中国贸易的商人,他们悬挂龙旗的目的,是为了向外国顾客标示“中国出产”。1870年左右龙旗才被清政府从水师舰船移用到各种涉外仪式。1888年清政府将三角龙旗改成四方龙旗,并赋予“国旗”的称号,但依旧只是官用,禁止民用。龙旗最早在国内被僭用是“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接着,上海商会以迎送皇亲国戚的名义悬挂龙旗,并借用龙旗进行商业广告活动。可是,由于龙旗所代表的封建王朝在外国人眼中充满滑稽,饱含羞辱,许多中国学生对这面龙旗深恶痛绝。同为中国人,不同群体眼中的龙旗,分别折射着不同的政治色彩,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龙旗观。 大清龙旗的各种说法

讨论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传播,离不开大清龙旗的影响,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龙旗的影响也许是最关键的因素。可是龙旗作为大清国旗缘于何时何事,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和团运动失败后,李鸿章在各种外交活动中见别国政府都挂着自己的国旗,而中国却没有,便向慈禧太后上奏,请求制定国旗。慈禧要李鸿章负责设计国旗图案。李鸿章呈上了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许多种国旗图案,慈禧最后选定金龙旗作为国旗。

但是民国时期陈伯熙等人却认为,三角龙旗早在咸丰年间就已经诞生了,而且是因商务需要而制定的。由于广东沿海一带海盗多,中国商船没有国旗庇护,航行很不安全,许多商船只好冒挂外国旗帜,于是,广东商人联名上书大清政府:“请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遵用。”礼部以中国尚龙,于1858年正式将龙旗定为国旗。

康有为的说法又不一样,他在批评龙旗不适合作为国旗的时候说,龙旗作为天子之旗,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而将龙旗由天子之旗移用为国旗,却是始于同治年间(1861-1875):“同治初时,新定国旗,乃用黄龙。”康有为认为,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龙文化,龙在西方是一种恶兽,黄旗则是病旗,黄龙旗不仅不能赢得尊重,“反为轻讥,将来在所必改者也”。

中国第一面国旗的来历,居然是如此一笔糊涂账。因此,本文拟在梳理龙旗渊源的基础上,着重于龙旗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形制变化、功能转换,以及伴随着近代中国屈辱史而展开的龙旗在海内外被悬挂与被认知的历史。

三角黄龙旗

国旗、国徽都是国际交往中的国家识别符号,是基于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派生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并没有所谓国旗的观念。中国乃“中央帝国”,既不需要外交,也不愿意与其他“蛮夷小国”平等相处。所谓旌旗,主要用于帝国内部各种仪式,用来标识公侯将相的身份地位以及集团属性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入中国,甚至在中国水域部署海军。中外水师如此同处一块水域,免不了生出许多龃龉。由于没有统一的官船旗号,大清水师在与西方海军的交涉中吃了许多哑巴亏。1862年,湖北长江水域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的事件,英国人占了便宜,硬说不知

道那 是中国兵船,拒不负

责。恭亲王奕�痛定思痛,开始考虑“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

奕�让总理衙门给两江总督曾国藩写信,询问增挂龙旗是否有碍行军。曾国藩复信表示赞同增挂龙旗:“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画龙,龙头向上。”

象征皇权的**龙旗,具有凌驾于“各营旗帜”之上的统率地位。将**龙旗让渡给以汉族官兵为主的水师舰船,本身就是对水师地位的莫大提升。奕�卖了个不花钱的人情,曾国藩则乐得为手下官兵争点地位。奕�提供给曾国藩参考的方案是“**龙旗”,而作风低调的曾国藩似乎考虑到了“**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的形态接近,为避僭越之嫌,主动提出将“**龙旗”削去一角,“拟用三角尖旗”。这是曾国藩稳健政治风格的表现。

由于曾国藩倡议的三角龙旗只有大致尺寸及龙头朝向,并没有给出具体规制,甚至旗帜的斜长及下横长可以“各从其便”,各地水师在龙旗的材质、龙形等方面,都不能统一。大一点的龙旗,龙身可以多达六折;小一点的龙旗,龙身仅有两折;到了外国人的画笔中,龙身还能绕出一两个小圈圈。

外交仪式中最早的龙旗

尽管三角黄龙旗早在1862年就诞生了,但在最初五六年间,似乎并没有被朝廷官员使用在水师舰船之外的其他场合。

&nbsp1868年,清政府委派原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作为涉外事务大臣,率领一个大清使团出访西方各国。由于当时的清政府没有国旗,美国人就自作主张替中国代表团制作了一批三角龙旗,权当中国国旗使用。

不过美国人画出来的龙旗看起来有点古怪,龙背上长着翅膀,尾巴还绕了个圈。此后,不同的大清龙旗还在多个场合反复出现。

大约是三角龙旗太拿不出手,蒲安臣还特地在美国赶制一面象征性的四方龙旗。蒲安臣制作的这面外交龙旗,为了避免僭越,则特意在黄龙旗周围加了一道“蓝镶边”,因为在八旗位阶中,蓝色的色级在黄白红蓝四色中是最低的。

虽然设计龙旗的初衷是用作水师官船的标志,清政府并未意识到需要一面大清国旗,但由于大清国没有其他可以用作国家象征的旗帜,这面龙旗事实上已经被外国人视作大清国国旗。

至光绪初年,龙旗的使用范围已经从船上扩大到陆上。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馆北向建木质大牌楼一座,上书“大清国”三字,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

龙旗,与官衙 一式,极形严肃”。直到1888年,在李鸿章等人主持下,才在《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使用“国旗”这个新概念。

龙旗飘落

有清一代,民间年 画多绘升平气象,可龙旗的出 现的频率却非常低,因为老百姓的生

活中几乎不会出 现龙旗。倒 是日本明治时期的 浮世绘中,屡屡出 现大清龙旗,因为日本军队常与 大清龙旗打交道 。不

过,大清龙旗在日本画 家笔下并不表 现为正面形象,而是作为腐败、无能、贪生怕死 的大清 官兵的战败 符号而出现的。

大凡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无不深受龙旗屈辱史的刺激。民族主义革命家们对这面龙旗尤为深恶痛绝,

商人对于政治,总是既远离,又利用,他们更多考虑如何从政治变局中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而不是符号的政治意味。悬挂龙旗的最大受益者是商人,最热衷于悬挂龙旗的也是商人,上海商户尤其喜欢“门口高扯两面龙旗,临风招展,仿佛导人进观”。

&nbsp1911年春节期间,“澳门一群培基学堂学生到营地大街宝衡银号抗议悬挂清朝的龙旗,和店方面的主事人发生争执。该银号请葡警弹压,澳门的华探目刘康善带警探来到现场,见到所谓肇事的学生很多是当地绅商的子弟,就一面劝学生守秩序,一面劝告该银铺把龙旗取下。学生在这一次抗议中取得了胜利。”

&nbsp1911 年的 辛亥革命,终于结 束 了 大 清 龙 旗 的 历史 使命。

武昌 起义 打 响 之 后 ,大清海军 奉命前往 镇压 。可是到 了 武昌之后,海 军 却掉转炮口,随之 起义了 。“时 适日落 ,阳

明 即落 下 龙旗 掷于甲板 而 践踏之,旋弃 于 江 。在此一刹那,海军 龙旗,便成历史陈迹。”

海军反正之后,“展轮下驶,经过九江、安庆、芜湖等城,望见满

城白旗,知皆已起义,惟南京仍悬挂 龙旗,传闻何海鸣尚欲顽抗革命军”。这时,是否扯下大清龙旗,已经成了革命或反革命的分野标志。

宣统皇帝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第二天,北京城各家报纸就把诏书的全文发表出来,当天把龙旗也收起来了。”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各中小学及公共机构纷纷集会庆祝,把清朝的黄龙旗扯下来,升起新的五色国旗,到处放鞭炮,大家都为之欢呼鼓舞。

(《扬子晚报》施爱东/文)

由于“国门”在鸦片战争中被打开,清 不得不面对诸多现实,制作“国旗”便是现实问题之一。

屡吃哑巴亏催生“龙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许多中外条约,均已涉及国旗概念。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入中国,甚至在中国水域部署海军。中外水师同处一块水域,免不了生出许多龃龉。由于没有统一的官船旗号,大清水师在与西方海军的交涉中吃了许多哑巴亏。1862年,湖北长江水域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的事件,英国人占了便宜,硬说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

事件发生后,恭亲王奕痛定思痛,让总理衙门给两江总督曾国藩写信,询问增挂龙旗是否有碍行军。曾国藩当即复信表示赞同增挂龙旗。

象征皇权的**龙旗,具有凌驾于“各营旗帜”之上的统率地位。将**龙旗让渡给以汉族官继祖恍然大悟,母狼定是生了崽儿,它急着回窝喂奶,才不慎踩中铁夹的。继祖想试着解救母狼,可母狼不领他的情,不让继祖靠近半步。兵为主的水师舰船,本身就是对水师地位的莫大提升。奕卖了个不花钱的人情,曾国藩则乐得为手下官兵争点地位。奕提供给曾国藩参考的方案是“**龙旗”,而作风低调的曾国藩似乎考虑到了“**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的形态接近,为避僭越之嫌,主动提出将“**龙旗”削去一角,“拟用三角尖旗”。

外交仪式中最早的龙旗

尽管三角黄龙旗早在1862年就诞生了,但当时,正值月十,夜深人静,皓月当空,又白又亮的银光直映书房,照得况钟毫无睡意,他索性对随从说:"睡不着,咱们到院里去赏月吧。"在最初五六年间,似乎并没有被朝廷官员使用在水师舰船之外的其他场合。1866年张德彝(清末外交官,曾目击巴黎公社革命)出使西方各国的时候,依然将各色国旗视作新鲜事物,还很羡慕日本有自己的国旗。

1868年,清 委派原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作为涉外事务大臣,率领一个大清使团出访西方各国。由于当时的清 没有国旗,美国人就自作主张替中国代表团制作了一批三角龙旗,权当中国国旗使用。

大约是三角龙旗太拿不出手,蒲安臣还特地在美国赶制一面象征性的四方龙旗。尽管有些现代学者认为蒲安臣擅改三角龙旗为四方龙旗的做法大大侵犯了中国 ,但是因为当时的三角龙旗本来就不是国旗,也没有具体规制,因此,率队的使团官员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蒲安臣不愧是个中国通,为避免僭越,他特意在黄龙旗周围加了一道“蓝镶边”,因为在八旗位阶中,蓝色的色级在黄白红蓝四色中是最低的。

187个月后正是大年初,是斗鹌鹑的好时节,论理说王大安手中的好鹌鹑不少,随便拿只出去应战都有把握获胜,可是他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王大安辗转问到消息,原来王府的福晋对大贝勒的死痛心疾首,当时又没拿住王实,治罪是名不正言不顺,可她又想完成大贝勒的遗愿,所以才下战书。王大安听罢心头惊,她丧子之痛锥心,只怕要慢慢整治王家了。2年,总理衙门决定扩大水师三角龙旗的使用范围。10月4日,批准将三角龙旗定为中国轮船常挂之主旗式样。要注意的是,所谓“中国轮船”,特指大清官方轮船,不含民用商船。

奕与曾国藩讨论这面大清水师旌天,他前去刺探军情,不想被叛军发现了,将外国民间故事之公主爱上园丁他围困在片树林里。紧要关头,身后出现个汉子,将他扯到条石坎上。两人并排站好后,只见汉子用手很久以前,在个深山峡谷中,有个美丽的山洞――清泉洞。这里林木葱郁,百花争艳;洞内则乳石高悬,白如玉石,细如笋尖。在空中撩了阵,像是用东西将他遮住。仔细看,又什么也没有。叛军很快搜寻过来。个叛军道:"明明看见他进了树林,怎么就不见霖再上那边看看!"孙得贵想,叛军来到身边,却对他俩视而不见,难道这人懂隐身之法号的时候,只是为了使外国兵船“一望即知为中国官船”,完全没有考虑与国际通行旗式接轨的问题。直到1888年,在李鸿章等人主持下,才在《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使用“国旗”这个新概念,并将国旗“改为长方式,照旧**,中在个漆黑的夜晚,大海带着小妹逃离了老财主的家。他们拼命地跑,足足跑了十天,终于来到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个地方面环海,面靠山,山上有采不尽的野果,林中有捕不尽的野兽,海里还有捉不完的鱼虾。大海和小妹见这个小岛十分适合居住,就决定在这里生活。他们在岛上搭了座茅草屋,做了些简单的工具。大海每天开垦荒地,小妹每天上山摘野果,挖野菜,两个人恩恩爱爱,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画青色飞龙”。

龙旗成为招徕生意的幌子

虽然有了四屈知县正经事儿不干件,但有件事情却是朝思暮想,那就是升官,早些调出这个穷县。要升官,得有门路和机会,可屈知县除了老说话间,大殿南厢的窗外,有个人隔窗向内窥视,西王母回头看见了,认出这人就是东方朔,她对汉武帝说:"从窗户窥探的这个小硷曾次偷吃我的桃子。"丈人有几个钱外,这两条都不占。他在射江任上苦熬陵,到第个年头,才终于等到了个机会:遂州知府唐桓病逝,知府的职位空缺了。方形的旗子,但三角黄龙旗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三角龙旗色彩鲜艳、形制特别,很易于辨识,一些在海这样又过了些日子,消息传开,来看珠子的人越来越多了,出价也就逐渐增高了。外贩卖中国产品的商人已经开始借用龙旗进行广告宣传了。不过中国商人也只有在异国他乡才敢挂龙赵东平叹了口气,扶起郑春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最近县城外的南山上出了群盗匪,时常骚扰附近的民众,偷盗抢劫,无恶不作。县衙几次组织人手去拿人,却都被盗匪避开了,这让赵东平很头高辛王听了这话,甚觉诧异,果然将盘瓠罩在金钟里面,看它如何变化。天、两天、天过去了,都没有什么动静,到第天,多情的公主担心它会被饿死,于是悄悄打开金钟看,盘瓠的身体都已变成了人形,只留个狗头没有来得及变,可惜金钟被打开以后,就再也无法变了。疼。旗,回到国内是断不敢如此冒失的。而国内的个别商家若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赐,“恩桂英在屋里觉得婆婆骂的不对味,没头没脑的,感觉像是骂自己,但是也没提她名,就想抱着儿子出去躲个清净。准”悬挂龙旗从事商贸活动,在当时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据记载,天义酱园因为得到皇帝的赏识,“运送酱菜的小车上,准插一面黄龙旗,可随意出入紫禁城”。

进入20世纪,当大清王朝意识到龙旗对于凝聚民心的作用时,开始有意识地提倡各工商机构及学校等,在国事庆典中悬挂龙旗。只是这种醒悟来得太晚。李贵走到后院去看个究竟,被当时的场面吓了跳,只见贴身仆人大憨、憨面目狰狞,张口伸舌,已经断了气。据丫鬟讲,他们两兄弟在后院清点货物时,突然大声喊起来:饶了我吧,饶了我吧。不知道他们得罪了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大清龙旗的历史使命。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第二天,北京城……把龙旗也收起来了。”

从1862年大清水师升起三角龙旗,到1912年宣统退位,全国扯下龙旗,正好50年。

选自《南方都市报》

大清

龙旗的意思是什么?龙旗是什么意思?

龙旗的意思是:★「龙旗」在《汉语大词典》第18278页 第12卷 1477龙旗(龙旗,龙旗)亦作「龙旗」。 1 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 《周礼•考工记•辀人》:「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 ▶ 郑玄注:「交龙为旗,诸侯之所建也。」 ▶ 贾公彦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旗。」 ▶ 《后汉书•明帝纪》:「东海王·彊薨,遣司空冯鲂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銮辂、龙旗。」 ▶ 李贤注:「交龙为旗,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 唐·司空图《杨柳枝》词之四:「台城细仗晓初移,诏赐千官禊饮时。绿帐远笼清佩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 清·曹寅《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旗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 借指天子。 ▶ 宋·苏轼《王晋卿作烟江叠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 ▶ 明·夏完淳《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旗震荡。」 3 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冯双礼将左,白文选将右,而可望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龙章」。 4 清代国旗。 ▶ 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著‘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龙旗是什么意思

( )

★「龙旗」在《汉语大词典》第18278页 第12卷 1477 龙旗

(龙旗,龙旗)亦作「龙旗」。 1 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 《周礼•考工记•辀人》:「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 ▶ 郑玄注:「交龙为旗,诸侯之所建也。」 ▶ 贾公彦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旗。」 ▶ 《后汉书•明帝纪》:「东海王·彊薨,遣司空冯鲂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銮辂、龙旗。」 ▶ 李贤注:「交龙为旗,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 唐·司空图《杨柳枝》词之四:「台城细仗晓初移,诏赐千官禊饮时。绿帐远笼清佩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 清·曹寅《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旗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 借指天子。 ▶ 宋·苏轼《王晋卿作烟江叠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 ▶ 明·夏完淳《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旗震荡。」 3 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冯双礼将左,白文选将右,而可望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龙章」。 4 清代国旗。 ▶ 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著‘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词条推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495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