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技术特点与健身价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技术特点与健身价值,第1张

太极拳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包括武术价值、哲学价值和良好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太极拳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起初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内气活动,从而由外至内、由内向外锻炼。这种方式就不是简单的活动了,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人的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它的健身价值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学的。

一、

心静用意、动静结合对于改善神经系统,工效卓著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人际关系复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希望修身养性,获得安宁。多参加运动是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但大多数运动的形式简单、粗浅、短快、嘈杂不静、不细腻、没有丰富的内涵,真正能够高质量的达到放松心志、陶冶情操的全面运动就是太极拳。太极拳运动方式要求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在意识的支配下,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一动,引导内气、催动肢体,随之一节一节贯串而动,一动全身各部位都参与运动,而且是在极松静、极轻灵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所以要心静用意,排除杂念,追求筋骨、肌肉、关节、在意念上的空松圆活;因此,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能迅速、正确的传达和接受各种信息;随着锻炼的不断深入,熟练程度的提高,筋骨、肌肉收放、转换能力的增强,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灵活性以及传递信息的速度也在提高,正确性也在提高,从而改善了神经系统功能。在运动中,人的大脑一部分指挥系统兴奋、集中,而平常工作的那部分则得到了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病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同时内脏器官的病患也得到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会逐步减轻和消失。

经常练太极拳者气血旺盛,精神爽朗,反应敏捷,免疫能力较强,很少得感冒。

二、

一动全动,节节贯串,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太极拳动作松柔缓慢,随着动作的引导呼吸功能的改善和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了适当的运动,促进了内脏器官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因此,常练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改善胃肠功能,减少便秘,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也起到了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三、

气沉丹田,八面支撑,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健康

坚持练习太极拳,不仅锻炼了肌肉、骨骼、关节,而且由于意念的作用使精神、肢体全面放松,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回流加速,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意守丹田、气沉丹田、丹田内转的练习形成了腹式呼吸,此种呼吸方式的形成,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的过程,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同时由于练拳时身体重心的降低,增强了腿部血液循环的功能,也起到了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

大众健身体育的广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公园太极拳的发展,公园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传播中的一种独特模式,对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具有独特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简述

1虚领顶劲

头顶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颈部正直,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3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

指做动作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不出声音。

4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为不用力。如果打太极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变化,这样就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意念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念而暗用劲的意思。

5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就是用意念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6动中求静、动静结合

打太极拳时,肢体动而脑子里要尽可能静,把思想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7式式均匀、连绵不断

这是太极拳的特点,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展协调而紧密衔接。

 练太极拳放松对失眠的好处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面板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如下: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典型的有氧运动,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欢,其健身作用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骨骼、肌肉的活动能力,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脊柱畸形,防治骨质疏松等症状。

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气沉丹田”,追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心肺功能增强。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使冠状动脉口径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

太极拳是典型的有氧运动,经常练习,使内气得以流通,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打太极拳可以让人的呼吸道更加通畅,打太极拳时,要求自觉引导呼吸,要求深长匀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肌的呼吸功能,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引加大,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对诸脏器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等。

太极拳健身技巧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下面我来介绍下太极拳的健身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在意气质,气质体现出一个人的命相,究竟如何练出气质呢

 太极拳大师郑先生曾经说:习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这可从代表传统儒学的理学大师得到印证。北宋大儒张横渠(1020-1077)说:读书是为了自求变化气质。横渠认为人性有两个层次,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指吾人乃禀天地之气而成,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气的本性也就是人和万物所同具的天性。但人得阴阳五行之秀,为万物之灵,所以人的天地之性最为灵秀。

 古代皇帝都有延年益寿的想法,后宫佳丽都有容颜不老的梦想。今有男的想高富帅,女的想白富美。

 所谓天地之性,其实是指天地生物的仁心善性。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有天无地,万物不得长养;有地无天,万物也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天地之性就是好生之德,要让万物得以出生繁衍,充分长养,让万物潜在的天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仁德善性就是天地之性,人生来就被赋予这个纯一不杂的善性。至于气质之性则是指每个人出生后,由于禀受阴阳二气的不同,譬如出生的年份、节令、时辰、地理位置、山川自然环境、家庭条件、父母性格、种族、信仰等无数不同的条件。

 而形成不同的气禀与性格。所以说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气质之性在于对外物有所追求,张横渠称之为攻取之性。他说:攻取,气之欲。口腹之于饮食,鼻舌之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这是人性中诸恶的来源。

 从古代便有崇尚运动改变气质的说法,太极拳问世后,很多人便练习太极拳来改变气质。

 张载主张改变气质之性,回复到天地之性。他说,虽然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但气质恶者,学即能移,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情欲,使动作皆中礼,则能变化气质,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

 借着无私、寡欲,去除后天、外在的影响,就能显露先天、内在的天地之性。练太极拳也一样,要借着勤练拳架,将拙力、蛮力去除殆尽,彻底松柔之后,内劲自然就出来了。

 北宋另一位大儒周敦颐(1017-1073)则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是指宇宙万有处于阴阳未分、一片静寂的太初状态,一动就有了阳,动到极致,物极则反,就沉静下来。

 一静就有了阴,静到极致,又开始运动。运动与静止互为根源,阴阳分开对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有了阴阳二气,就能化生万物。

 依照所标示的顺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水火木金土五行一出,东西南北中五位确立,就以五行配五气。

 即温、热、平、凉、寒,亦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就是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其实,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太极。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说: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把太极拳仅仅用来健身而已,要抓住太极原来的意义,体认到太极拳是一种文人拳,更是一种哲学拳,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一种理学拳。

  练太极拳在练一口气

 中国传统武术有句名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拳尤其重视练气,道教特别重视养生之道,要求人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则成仙。

 太极拳要求内练一口气,对呼吸有特别的要求,即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要求像胎儿在母体里,藉由脐带来向母体吸收养分。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外凸。

 出生时,脐带一剪断,就开始独立呼吸,变成用肺部的自然呼吸,这是“后天气”。太极拳要求腹式呼吸,是要回复“先天气”。气有多重要,大家只要观察婴儿的呼吸,就可得知。

 婴儿的呼吸和缓、深及脚踵,这是“踵息”或是“胎息”,总是吸得多,呼得少,这样才会成长。

 到了二十五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所吸到的气愈来愈少,吸少呼多,就开始衰老;到七、八十岁时,吸气显得困难重重,直到吸不到最后一口气了,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所以太极拳要练气,尤其呼气的时候,要有存养的意念,把气存放到气海(即小腹)里,这样气才能愈养愈深。

 相传吕洞宾所著的《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是道教龙门宗传下来的内丹功经典,其中提到经由“河车倒运”,打通任督二脉,可以回复“先天气”。

 而太极拳的呼吸要求,完全依照《太乙金华宗旨》的指示,要用意念来引导吐纳。首先要全身放松,进入极为沉静的境界,集中精神。

 要吸气时先收缩肛门,想象气从“会阴穴”循着督脉由下往上走,首先通过尾闾关(即尾椎),这时就像牛在爬坡,非常缓慢。<<<每天做此运动五分钟胜于拔火罐

 过了夹脊关(即腰椎),就像羊在爬坡,稍为快了一点。过了玉枕关(即颈椎),这时就像鹿在爬坡,非常地快。

 过了泥丸宫(即脑部)之后,此时气经由舌尖顶住上颚,由督脉转注于任脉,经上丹田、中丹田、而存入下丹田(即气海),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小周天。

 如是反复,周而复始,这是“有为法”,务必练到十分熟练,才能进入“无为法”,那就是打通任督二脉,进入大周天了。

  练太极拳在打通气、血

 练太极拳随时要将舌尖抵住上颚,因为上颚是前胸任脉和后背督脉的桥梁。这个地方也正是我们的人中(亦称水沟),也就是脸部鼻梁下,嘴唇上略为凹陷的纵沟。这个人中是天地交会,阴阳交合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674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