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笼统了,你要说下你做的是什么健身训练才好回答啊~!
比如器械健身,主要锻炼肌肉的那种,那主要的损伤部位当然就是受力的肌肉和骨骼了,如果训练量不当,可以造成肌肉拉伤,肌肉长时间运动损伤,以及肌肉疲劳,至于骨骼一般没多大问题补好钙,不缺钙一般没什么事。当然要是被器械砸到那就可能对任何部位造成损伤了,骨折都是有可能的。
要是日常健身,比如各种球类或者其它户外有氧运动健身,那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比较多了,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容易受伤的部位也不同,比如球类一般常见的都是各关节的扭伤,崴脚、挫到手腕、胳膊扭到等等。
健身首先帮助我改善了亚健康;其次就是通过我对健身兴趣的深入、实践、学习得到的‘减肥、减脂’的经验:运动是最根本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还有就是健身的过程也是和身体交流对话的过程,反闻自性,我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原来肢体灵活自如是那么美好。
一、改善亚健康。
我决定开始付诸健身行动,是我身体出了问题的时候,有了危机意识才决定付诸健身行动的,10年前,我突然体检出了高血压,当时身体也感觉经常不舒服了,生活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出门着凉牙疼,体重超标,当时最高到90公斤,吃饱饭后,下蹲都感觉很不方便了,这时候开始决定结合服用降压药配合健身一起行动,调理身体的。
一个月的时间,天天坚持,结果体重降了,我的血压也下来了,我担心、恐惧的降压药也停了,一直到现在,叫我深信通过健身可以改变我们的亚健康。
通过一段时间健身,确实身体也感觉受益,这时候只能说健身兴趣培养起来,但是是否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二、减脂增肌从开始降体重、降血压,开始运动健身,以后是否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那可不一定,往往我们身体一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单一方面的。回顾我从开始降体重,到现在,体重总是稍不注意就有变化,虽然这时候身体敏感了,思想上也对身体健康重视了,自己针对体重变化也有及时应对措施了,但是不稳定啊,稍不注意体重就上去了,只要体重变化了,身体很快就能感觉到,所以之后我也尝试过一些减肥的方法,比如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方法等管用吗,确实管用,可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又回去了,一个月可以迅速给体重降下来,最长坚持半年吧,又回去了,分析道理我们都懂,饮食不合理,运动量不够,睡眠不好,精神情绪不好等等,可是生活当中执行起来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轻巧,最后我给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总结归纳,就是加强运动,是最好的办法,再好的减肥产品,不配合运动也反弹,只要给运动一项落实到位了,体重自然会降,睡眠自然会好,生活自然会规律,但是如果真的是自己身体原因,实在是运动不起来的,要是通过减肥产品来降体重 的,千万要注意,减肥期间是增进运动的最好时机,千万别错过这个时机,马上运动起来,因为减肥,身体内环境产生了变化,运动热情的调度很容易的,让我运动最后定格,通过服用产品做引子,最后才可以轻松的保持我们的体重。
通过最近的学习,减脂和增肌应该并重,肌肉上来了,脂肪的沉积就不会那么容易啦,增肌直接的办法就是力量训练,还有增肌和内分泌有关系,睾酮素含量高低影响肌肉的增长,还影响我们人体的活力。
三、重新认识自我健身需要坚持,感受健身给身体带来自如真好。
通过最近对健身兴趣的深入,并且付诸了长期的行动。再次感悟自己的身体,原来犹如残疾了一般,现在身体灵活多了,猫腰干活,腰能够在一种姿势状态下,能够伸缩自如的调整了,蹲厕所也感觉轻松了,原来登高要借助板凳现在可以一步跨上去了。这是一种身体的自如啊,仿佛是一种新的生命力。
通过打坐的练习,使思想得以沉淀,不断的求证,生命的意义,我想要什么,什么是快乐等等,不仅短时间叫我们精力充沛,而且能够叫我们长时间漂浮的思想得以沉淀,得以正知正见正等正觉。
健身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身心改善的过程,它可以调整我们身心状态,可以检测我们的身心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健身的过程就是和一个特殊自然生物体自身的交流与对话。我想通过健身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三观,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运动过量后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关节磨损、肌肉拉伤等危害。
1免疫力下降:过度运动因消耗较多体力及能量,使代谢率过高,处于负平衡状态,身体会产生极度虚弱无力、过度劳累的情况,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2关节磨损:运动时下肢承受全身重量,过度运动会导致膝关节及周边软骨因不断发生磨损,双膝关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一些关节疾病。
3肌肉拉伤:运动需要全身肌肉共同去参与,肌肉长时间过度运动拉伸时就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同时因过度运动后会产生较多的乳酸,造成肌肉酸痛。
自我感觉是生物机体的自然反应,也是每个人身体变化的信号。自我感觉分为正常感觉和异常感觉。人的正常感觉常有渴、饿、困、乏、冷、热、胀、痛、麻等,这些感觉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消除。在健身活动中,当发现有异常感觉时,应暂停活动,就医诊断处理或咨询专家。
(1)头晕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应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则不应勉强活动,应去医院做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的检查。
(2)头痛在一切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发生头痛感。发生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
(3)喘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活动的强度不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很长时间还不能恢复,这属于异常现象,应停止活动,侧重呼吸系统的检查。
(4)渴运动后常感到口渴,这是正常的。如喝了很多水,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这属于异常现象,应检查血糖和胰腺功能。
(5)饿运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功能。
(6)厌食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这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检查消化功能。
(7)乏健身活动后产生疲乏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量不适应,可减少活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8)痛刚开始活动,或长久停止活动后又恢复活动,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都会引起某些部位的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虽酸痛,但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若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这就不正常了,应停止活动,检查关节有无生病。
2运动适量以防冠心病发作
媒体时常有某人在爬山途中、跑步机上、打网球时或连续数天打网络游戏猝死的报道。猝死的原因多是冠心病突然发作。其中有部分死者在生前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而在不适当的运动中发作。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专门供心脏本身血液循环的血管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正常应该光滑的血管内壁被脂类和血小板堆积成斑块,血管腔变得狭窄。大部分人安静时,狭窄的血管还能供给心脏足够的血液和氧,因此自己没有感觉。但是过劳时,心脏负荷加大,心肌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氧,可此时有病的冠状动脉不配合胀大反而收缩变窄,就会感觉心前区、胃或左肩背疼痛。如果被斑块栓塞堵死,造成大面积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心脏就像一个撒气的皮球一样而无力泵血,人体大脑缺血缺氧,几分钟就会昏迷致心源性猝死。
运动对于隐匿性冠心病和已确诊冠心病者如同双刃剑。专家认为,通过学习健康知识,进行适量运动,90%的心脑血管病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3运动五不宜
(1)凌晨不宜据研究,地面空气含氧量需太阳出来半小时后才有利于呼吸。《黄帝内经》早就指出,冬季活动必待日光。从近代观点看,应以日出为好。日出前为氧含量最低时刻(指0时-24时内),阳光没照到植物叶片上,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其附近没有新鲜氧气,反而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专家研究,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不易扩散,而且气温低,人易受寒感冒。因此,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的工作间隙或傍晚时锻炼为好。
(2)阴天在树林处不宜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无阳光则相反,因而阴天在树林中锻炼易导致二氧化碳中毒。
(3)街边、公路处不宜这些地方汽车尾气等污染相对集中,有害气体大量增加。应选择公园、傍水处等空气清洁度较高的地方锻炼。如慢跑应以在空旷场地进行为好。
(4)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上午运动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常在早晨8~10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血压早晨6点开始上升,10点为最高峰,而且一夜睡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早晨血流量相对减少,上午6~9点血小板黏稠度增加,易增加血栓的可能。因此,高血压及心脑疾病患者可在下午4点以后至傍晚时间锻炼。
(5)空腹不宜晨练时间较长,或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时,不宜空腹。否则,会增加心脏及肝脏负担,出现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而且,空腹会造成消化道补充血糖的能力受限,容易发生低血糖。
锻炼是糖尿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经常运动,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但是糖尿病病人最不适宜早晨空腹锻炼,常有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糖尿病病例。
清晨大多数人都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糖尿病病人尤其应该注意避免空腹锻炼。而且清晨花草、树丛释放氧气不多,二氧化碳浓度比白天还高,夜间地面温度下降,污物不仅不能向上扩散,反而趋于回降,地面空气污染严重,此时锻炼者呼吸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特别是糖尿病病人,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肺和支气管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因此,糖尿病病人(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自己的“警戒线”,在此时间内不要急躁、紧张、生气,也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糖尿病病人锻炼的时间最好改为下午或傍晚。
4不宜在雾天做户外运动
雾天空中尘雾速增,大雾时视线仅有几十米。尘雾是由许多小水珠组成,水珠中溶解了一些酸、碱、盐、胺苯、酚等物质,同时还沾带了一些尘埃、病原体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中病原体浓度最高。这些病原体在人体中潜伏期可达1~5年,轻则使人感冒、头痛,重则使人患高血压、肺气肿、肺心病、脑溢血等重大疾病。而在雾中运动时,身体某些敏感部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并大量吸入,可能引起气管炎、咽喉炎、目艮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吸入密度大的雾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还会受到影响;能引起人体供氧不足。雾中跑步会感到胸中憋闷,有压迫感,易疲乏。
另外,在雾天运动,特别是大雾天气,由于视距特近,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有雾的天气,可灵活改变运动方式,有条件的话,可改在室内运动,并加强对身体的自我监督检查,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5锻炼不能光靠溜达
吃完晚饭出门溜达几圈,这是很多人的习惯。虽然不比跑步、打拳来得激烈,但是“动总比不动强吧”,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果他们很可能心有不甘地发现,明明没“少”活动,但身体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强壮,降血脂、降血压的愿望总也变不成现实。
溜溜达达的确能够活动筋骨、缓解压力,但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抬起腿大步走,要记住三个“定”。
第一个“定”是“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这种没规律的不定时锻炼,身体很难对其产生记忆。科学论证,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到那个时间点就去做,人体就会记忆下来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改变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红血球的质量等都会有帮助。
第二个“定”是“定量”没有规律的走,不会让锻炼发挥最大的效能。所以,在健步锻炼时最好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时间去走固定的距离,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
第三个“定”是“定强度”也就是说,不能今天溜达,明天散步,后天有劲儿了就去快走,这样锻炼的效果非常不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每天用相对固定的强度去进行大步走。
如何才算“大步”走?标准是:100米的距离,男士用90~100步走完,女士用110~120步走完,每天坚持走500步到1000步。每次大步走的时候不要求快,一定要讲究质量,尽量把步子迈出去,迈得越远,效果越明显。此外,走路锻炼不能过于“放松”,节奏也很重要。例如,在走步的时候,可以哼唱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用这种方法持续走半小时,会使全身的骨骼、肌肉得到充分有效地锻炼,它给身体带来的刺激远远比那种放松地溜达两个小时更准确、更有效。
健身并非对所有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不宜健身,哪些疾病不适合健身呢?
1心脏病
心脏相关的疾病,例如风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都是不适合健身的。因为剧烈运动时心脏负担会大大加重,致使有病的心脏不能承受,加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存在极大的猝死可能性。
2哮喘
据报道,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3甲亢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及耗能比常人高,过于剧烈的活动或体力劳动,会增加患者耗能及心脏负担。所以甲亢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减少能量消耗,减轻心脏负担。避免情绪激动,保证适当的休息。列入长跑这种高耗能的剧烈运动,是绝对禁止的。
4骨硬化症
骨硬化病,又称大理石骨症,或称原发性脆骨硬化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结构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骨质极为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犹如大理石。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尚可以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
5脾脏疾病
脾脏是人体贮血的重要器官,要是脾脏受伤或病变的话,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尤其是在做剧烈运动或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机体不能得到充沛的动脉血,很可能会造成功能细胞的死亡,强烈建议不要在酒后喝茶。
6脑震荡
脑部受过碰撞而患上脑震荡的人,剧烈运动对脑组织伤害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致命
但有些疾病可以适度健身例如:
1高血压
高血压虽然有可能会导致你在剧烈运动时直接导致血压增高,但是只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健身没有什么大问题。
2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运动有讲究,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运动过度可能会引起乳酸堆积,严重者会发生乳酸中毒,进而刺激肌肉神经末梢产生了酸痛的感觉。专家建议,糖尿病人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小强度的力量训练,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和降糖效果。
3转氨酶升高
在保证充分的休息下,转氨酶高的人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不仅能够是人的气血畅通,强健身体,还可以怡情养肝,达到保肝护肝的目的。
4癫痫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对癫痫患者来说,不仅不会刺激癫痫的发作,还会对癫痫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专家说,癫痫病患者在疾病得到控制下可以参加正常的体育运动,但不宜参加剧烈和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
5胃下垂
专家表示,胃下垂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对病情有很大的帮助,但一定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病情加重。一般正常情况下,维持胃的腹膜及韧带坚强有力,胃的位置变化不致太大,仍在上腹部,但瘦长“无力”型体质的人,以及那些营养不良、久病消耗、肌肉不发达的人,就有可能加重胃下垂。
6骨质增生
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间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该改变。
看看自己有没有上述疾病,再决定要不要健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