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宝宝“大运动”就是宝宝在发育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学会的一些肢体运动,只有这些大运动符合宝宝月龄内标准范围,才能说明宝宝发育是正常的。
关于宝宝的大运动,民间有句这样的顺口溜:“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说的就是宝宝什么时候学会翻身、坐、翻滚、爬行、走等大动作普遍的发展状况。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2岁前的宝宝,不同月龄的大运动发育情况,家长们也可以对比看下自己家宝宝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宝宝的大运动都包括哪些?▶ 1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时能够抬头片刻
测评方法:
让宝宝趴在床上脸向下,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妈妈们在宝宝前面用摇铃引逗宝宝抬头。如果宝宝能够下颌离开床面,自行抬头2秒,就算通过。
▶ 2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抬头离床面45度
测评方法: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同样是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宝宝。如果宝宝可自行抬头,且面部与床呈45°角度,就算通过。
▶ 3个月的大动作:
俯卧抬头离床面90度。测评方法同前面,只是与床呈90°的角度。头能竖直且平稳。测评方法:抱直宝宝,观察宝宝的头竖直情况,如果超过10秒就算通过。仰卧转侧卧、俯卧前臂撑起。测评方法: 宝宝仰卧在平板床上,妈妈用玩具引逗宝宝,不能主动帮助宝宝,让宝宝自己侧翻;然后让宝宝俯卧,两臂放在胸前,看宝宝是否用张开的双手或者前臂支撑身体,脸是否看向正前方。▶ 4个月的大动作:大人扶着宝宝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
测评方法:
将宝宝抱着坐在大人腿上,两手扶住宝宝的腋下或者髋部,宝宝能平稳坐5秒,就算通过。
▶ 5个月的大动作:扶住宝宝的腋下能够站立。
测评方法:
家长用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时,宝宝能够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过。
▶ 6个月的大动作:独坐片刻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妈妈们让宝宝坐在床上,不用扶着,然后给玩具让宝宝玩耍,他们能够独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过;另外,扶着宝宝的双臂让他们站立,能够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过。
▶ 7个月的大动作:独坐自如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坐在床上,家长不要用手去支撑宝宝的身体,如果能够坐十分钟左右,算通过;然后,扶着宝宝的双手手腕腕让他站立,宝宝若是能够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过。
▶ 8个月的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躺下和会自己匍匐前进。
测评方法:
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够从仰卧变成俯卧再变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够躺下。宝宝俯卧的时候,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宝宝,鼓励宝宝向前活动,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宝宝会以手、腹部为支点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过。
▶ 9个月的大动作: 扶双手走路和双手扶墙站起。
测评方法:
家长将宝宝立于地面扶住宝宝的双手,并鼓励宝宝迈开步伐,一般来说这个月龄的宝宝能迈出三步以上;同时让宝宝坐在床上玩,鼓励宝宝用手扶着墙壁自己站起来,一般来说宝宝可以扶墙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过。
▶ 10个月的大动作: 扶物体能够走几步。
测评方法:
家长可以让宝宝扶着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车,鼓励宝宝向前迈步,一般来说这么大月龄的宝宝能迈3步以上,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 11个月的大动作: 会扶物体行走和独立站稳。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床边或者沙发旁边,用玩具去引逗宝宝,宝宝会扶着东西走5步以上,而且还能够放开扶着的东西,单独站立10秒,就算是通过了。
▶ 12个月的大动作: 独自走步。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站在爸爸妈妈之间,然后通过言语的鼓励或或玩具的逗引,让宝宝走到爸爸这边或者妈妈这边,一般来说宝宝能够单独走3-5步,能做到就算通过。
▶ 16个月的大动作: 牵大人手上下楼梯。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楼梯的最下方,然后牵着宝宝的一只小手鼓励他走上去,通常来说,宝宝这时候会自己用力迈步,可以上两个台阶,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 24个月的大动作:
两岁的宝宝走路已经非常平稳,跑步也快,会用双脚跳,也会向前跳步,还能从矮的台阶上独立跳下,并且站稳,他们跑跑停停的平衡能力能够控制自如了。
帮助宝宝锻炼“大动作”需要注意什么?1 大动作的发展需要骨骼肌肉的配合,不要过早的进行锻炼。
帮助宝宝锻炼大动作时,必须是宝宝的身体状况可以支持他尝试或者完成这样的动作,才可以对宝宝进行大动作的锻炼,不然在宝宝骨骼肌肉还没发育好,就让宝宝过早的进行锻炼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压力,对宝宝不好。
2 顺其自然的帮助并鼓励宝宝去锻炼。
当宝宝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想要探索外面新奇的世界。比如:
当宝宝脊椎发育到一定程度,比较硬时,当他想要拿旁边东西时,他就会努力翻身。当宝宝的手脚力气够大时,他就会想要向前爬,去拿远一点的玩具。这时可以让宝宝多爬,这样可以让宝宝以后的平衡感更好,因为这是他一点点通过爬上爬下,用身体尝试且记住这些平衡的技巧,慢慢锻炼出来的。当宝宝的骨骼肌肉进一步发展,有足够力量时,他就会尝试扶着东西站起来,拿放在高一点地方的东西。当宝宝的平衡力发展得更好时,他就愿意慢慢放开妈妈的手,走出自己的第一步。3 正确看待宝宝的“个体化”发育,不盲从,不焦虑。
生活中,妈妈们凑一起时都喜欢说说自己家宝宝学会了哪些本领,有的妈妈看到自己宝宝还没学会坐或者走路比较晚,就特别着急,总觉得宝宝这些动作落后,就是“发育不良”的表现。
于是就会盲目的给宝宝吃各种营养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发育也存在“个体化差异”,那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并不一定单纯的是因为营养不良就造成大动作落后。
总结:
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适当的帮助宝宝进行一定的锻炼,是应该的,单只要把握好节奏,不用操之过急,毕竟每个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不一样,具体的养育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并没有研究证明,宝宝越早做到这些大动作,以后的运动能力就越好,而宝宝大动作落后就说明宝宝发育异常。只要宝宝身体健康,身高体重都在标准范围,有时候动作发育的慢一些都是正常的;但若是宝宝发育真的滞后很多,确实可能存在发育异常,也不要带,要及早去看医生进行纠正。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您,祝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兔子跳
让孩子以正常站位直立,双手交叉在腰部,踮起脚跟,双脚并拢一起往前跳。这个动作可以激活孩子的大肌肉群,同时能让孩子高兴快乐起来。
猫猫爬
让孩子双腿微微弯曲,挺直背,双腿双手触摸地面,接着四肢撑地,让身体与地面平行,小腿也与地面平行,双膝不要触碰地面。
这个动作能帮助孩子锻炼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还能提升孩子的臂力,提高躯干的稳定性,肩腕关节和肱四头肌基础力量,提高髋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
而且这个动作很好玩,非常有趣味性,在主要锻炼身体整体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抱膝前行
让孩子以正常站位直立,分开双脚,保持与肩部同宽,然后抬起右边膝盖到胸前,双手抱住膝盖往上提拉起来,然后勾起右脚尖,同时踮起左脚后脚跟。
保持背部挺直,收紧左边的臀部,坚持拉伸动作一两秒。
接着左右交替练习,这个动作可以让让臀大肌、腘绳肌以及支撑腿的屈髋肌群得到很好的拉伸。
芭蕾的基本标准是:轻、高、快、稳。轻即体态轻盈,高即挺拔向上,快即舞姿娴熟,稳即老练稳健。另外,挺拔向上是贯穿芭蕾演员所有动作的基本体态,演员水平的高下,往往并不反映在旋转的多寡、跳跃的高低,而在轻盈、稳定、规范、纯净之余,举手投足都遵循“开、绷、直、圆”的要素,动作之间没有任何多余的“零碎”。
1芭蕾的手位
学习手的位置之前必须学好手的形态:大拇指尖要轻轻地碰到中指的指根处,其它的手指稍弯一些挨在一起放好。这种形态只是在初学时才要求这样做。因为那时学生还不能有意识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动作,因而手指容易紧张。以后,手的形态变得比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我国至今延用的是下面介绍的七个手位: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二位手
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
三位手
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六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结束
双手从七位(手心朝前)划一个小半圈,手心朝下,向两边伸长后,胳膊肘先弯曲下垂,逐渐收回到一位。结束。
在简单热身后开始基本素质的训练,先从压腿开始。压腿其实并不只是为了舞姿的优美,而是它在健身方面还有许多好处,例如: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感、可以塑造肌肉的线条等等。压腿属于静力拉伸,每次压过之后,还要进行动力拉伸(踢腿)的练习。由于踢腿是比较剧烈的动作,所以还有提高力量和减肥的效果。
芭蕾的站立姿态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要求肩部下沉,从而突出胸部和颈部的美好线条;要求腿部收紧腰部直立,以使姿态挺拔仪态端庄……这个简单的动作除了美观,它对健康和减肥也有直接的帮助。一些学员由于不良习惯给形体造成了伤害,例如:很多人喜欢长时间用一侧肩膀背包,结果使两个肩膀发展得不平衡(一肩高一肩低);再如,很多人错误理解“抬头挺胸”的动作,做成了“塌腰撅臀”,结果使得腰肌软弱无力、腹部日渐突起,而且由于错误用力极可能导致腰部过早老化。
而芭蕾的站姿则能让你感觉人长高了几厘米,可以让你的身线看上去更柔美。教练会在你练习的时候嘱咐你:想象自己是一位公主,很清高,很美丽……通过这样的“内外兼修”,形体与气质都练就出来了。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
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抬踏颤 (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四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手。
5、退踏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又脚勾脚“旁虚步”敬礼。
[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
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
[5]-8:反复[3]-8动作。
[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还双手垂于体侧。
[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二拍移转)。
手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
[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
3-4:原地右脚“踏”二次,双手体前内“抹”外“摊”
5-8: 做1-4反向动作。
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一)东北秧歌——哏俏脆幽默、热情爽朗它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各地城乡、为刚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舞蹈。
它的基本动律特征是:身体始终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迅速且扎实。常用的步伐有: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颤步等。膝盖部分呈规律性提、顿可分为硬屈伸和软屈伸,与腰胯的扭摆要求和谐一致。上肢动作主要由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绕腕,即前后画横“8”字而形成。
东北秧歌常用的舞蹈道具是手绢,手绢花的动作技巧可谓丰富多彩、秒不可言,常用的有:挽花、缠花、胸花、片花、抖花、上旋花、顶花、立花、立旋花、甩旋花等等。
①东北秧歌体态的基本特征:始终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使膝部规律性的顿性和手绢花翻转时的爽利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律动,即人们称之的“哏劲”,这种“哏劲”与本地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相吻合。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与原来秧歌表演中踩高跷的动作技术亦有关
秧歌的基本律动表现在“走相”、“稳相”、“鼓相”及手绢花等主要动作元素中。属于“走相”的步伐有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颤步、顿步、自由步等,这些舞步的动律大多不太强烈,动作幅度不大,表现出稳重、健壮、大方、开朗、淳朴、豪爽之风。“走相”里还有矮子步、前踢步等,表现的则是风趣、幽默、滑稽、诙谐的情调,给人以眼、俏等美的慰藉。“走相”里的走场步,是一种流动步伐,该步伐不同于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特点在于其动作膝步松弛、脚腕略勾、后踢、落地同时膝部略加控制,形成带有“衬劲儿”的一步一顿的动感特点;步伐可以收得很小,也可以放得很大,甚至跑起来,舞蹈表演中在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两者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流动的美感。
“稳相”在秧歌中称为静态性动作,这类动作稳而俏,有着把外在动作瞬间转化为内在节奏的动感,给人以既稳重又俏浪的美感。常见的舞蹈动作有:单扶肘、胸前立掌、双扣手等。
“鼓相”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人物运用不同的叫鼓。鼓相动作多由叫鼓、连鼓、翻身、鼓相组成,是一个综合体。叫鼓有“一鼓”、“二鼓”、“五鼓”、“十二鼓”,其中“五鼓”最具动作的典型性。
③东北秧歌的节奏特点:其节奏特点在于体动节奏和音乐节奏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它具体表现在东北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上。踢步的做法是:一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时,双腿着地时间要长,这踢出去的“短”和收回时“长”形成了东北秧歌的节奏差异,形成了该民间舞韵律特点—哏俏劲。
④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因其多样的节奏变化和丰富的曲牌传送多样的感情,因而使得东北秧歌舞蹈感情丰富、性格多样。
「体能智商」 从0岁开始!婴幼儿体能运动秘笈大公开 「体能智商」对台湾的父母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颇新的概念。不少家长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透过运动才能促进身体发展。但你知道运动也有助大脑发展、提升智力吗?
什么是「体能智商」?体能智商与宝宝大脑发展有什么关联?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对大脑的 也不一样?
体能智商=动作能力发展商数大多数人对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指数)和EQ(Emotional Quotient,情感指数)这两个名词不陌生,但你知道什么是PQ吗?所谓的 「PQ」就是「体能智商」 (Physical Quotient),体能智商简单来说就是动作能力发展商数,它大致上可以分为大肌肉动作、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等3个部份,这些能力的发展表现与大脑息息相关。 透过神经发展年龄和生理年龄的相互比较,我们可以确定孩子的体能智商是优越(平均值以上)、标准(符合平均值)抑或是迟缓(平均值以下) 。
有鉴于体能与大脑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专家格连‧杜曼将孩子从出生到6岁的大脑发展分成7个阶段,并将其与动作能力结合制订出一个「行动发展量表」,根据大脑不同发展进程对应动作发展状况。首先 刚出生~1个月 的宝宝主要是发展早期脑干和脊髓,此时宝宝的行为仅止于反射性反应,还无法自行移动身体,多半只有手、脚的动作。接着 1个月~25个月 会发展脑干及早期皮质下区,宝宝开始会用腹部贴地、以手脚对侧爬行。 25~7个月 发展中脑及皮质下区,宝宝可以用不同侧的手掌及膝盖爬行。 7~12个月 发展初始皮质,宝宝走路时会展开双臂以维持平衡。 12~18个月 发展早期皮质,宝宝此时走路不再需要张开双臂平衡,而是可以自如地摆动双臂。 18~36个月 发展原始皮质,宝宝无论走路或跑步都可以用对侧手 叉动作。直到 36~72个月 ,大脑会发展原始皮质,宝宝有能力灵巧地使用单脚活动。
延伸阅读:翻身‧坐‧爬‧站‧走,宝宝粗动作大解码
婴幼儿运动 可促进大脑发展长庚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兼任讲师吴端文表示, 体能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还可以促进大脑发展、提升智力 。以1岁以下的宝宝为例,0~6个月的宝宝可以做的运动包括翻身、坐稳/平衡、匍匐爬、趴地玩和转圈;7~12个月的宝宝可以做的运动则包括快爬、扶著墙站着走、爬上/爬下椅子(或沙发、床)、蹲下和站起等。
她指出, 宝宝大约到了2~4个月就可以让他练习握住妈妈的手指做仰卧起坐的动作 ,这个动作带动头部、胸部所运用到的颈部曲肌、腹肌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上肢和肩、背肌肉在活动时可以 本体觉,且宝宝在运动过程中会扩胸,这有助提高脑部血氧含量、促进脑细胞间的连结。 0~6个月的阶段特别需要训练的动作是「趴」。因为趴可以强化本体觉、促进自我调节,有助宝宝更规律的吃、睡,减少哭闹并且更容易获得安抚 。宝宝在趴的时候需要撑起上半身,此时肩膀、肩胛、头部和上背部的肌肉会收缩进而 本体觉,且趴姿比仰躺(宝宝仰躺时可能会踢腿或摸玩具)需要用到更多大肌肉群。也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妈咪从宝宝出生开始每天挪出一段固定的时间让宝宝趴在肚子上,并协助宝宝进行Tummy Time的活动。「 Tummy Time 」包括趴着以及匍匐前进等,宝宝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借由「抬起头」、「挺胸」来学习控制头部动作与锻炼颈、背、肩的肌力,同时可以促进视觉发展、提升平衡感、减少扁头和脸部不对称的机率和提升平衡感,好处多多。
渐进式练习 宝宝一旦「变脸」就停止至于 7~12个月的宝宝,妈咪可以为宝宝进行「悬吊」动作的锻炼 。有些人会担心宝宝在做悬吊式动作时手臂会无法支撑甚至脱臼,有些人则担心平衡活动所做的摇晃会伤害大脑。但吴端文强调, 所有婴幼儿体能运动的基础就是「安全」。只要遵循运动规则、落实防护措施,毋须担心宝宝会受到伤害 。妈咪可以准备一个符合标准规格的体操垫或瑜珈垫,并在宝宝活动范围内排除所有可能会让宝宝撞到头或倒下来压到宝宝的物品。运动时须渐进式练习,让宝宝的身体逐渐习惯、适应运动节奏,一旦宝宝在运动过程中「变脸」,露出想哭或排拒的表情就要马上停止。
吴端文分析,爬行、贴地爬、手膝并用爬楼梯都是很棒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的功能就像大人的慢跑一样可以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加速脑神经细胞发育 。妈咪平常就要多给孩子机会练习这些动作、创造运动的环境,毕竟练习才是让孩子体能进步的不二法门。树德科技大学儿童与家庭服务系兼任讲师林茂勋补充,孩子若在 1岁前就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不仅有助身体整合原始反射、促进下一阶段自主动作的产生,也可以为接下来粗动作发展铺路。且适当运动可以帮助大脑分泌多巴胺与血清素、稳定情绪 ,宝宝白天消耗大量体能,夜间便可以顺利入眠,建立规律的作息,可以说是为未来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延伸阅读: 这套亲子瑜珈,可以让宝贝晚上睡得好,还能帮妈咪甩掉多余肉肉!
以下分享二阶段6种宝宝体能运动,一起做做看吧!
「体能智商」 从0岁开始!婴幼儿体能运动秘笈大公开 0~6个月宝宝三种体能运动软垫运动(前庭训练)
Step1 让宝宝面向自己趴在软垫上,抓住软垫一侧,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软垫。
Step2 让宝宝维持趴姿,前、后、左、右加速移动软垫。
Step3 轮流抬起软垫的左侧和右侧,使软垫与地面呈45 度。
Step4 从宝宝后方抬起软垫,使软垫与地面呈45 度,让宝宝头下脚上呈现滑溜梯的姿势。
辅助器材: 软垫或枕头。
运动频率/强度: 这个阶段的运动以温和为主,妈咪在训练过程中须不时观察孩子的反应,一旦孩子出现不适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利用软垫的旋转、速度、倾斜等多元 提升前庭功能,强化孩子「听觉」、「视觉」以及「语言」的学习力,让孩子可以专注的听、看,并开始牙牙学语。
目标: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看和学习语言,并强化反应力。
小提醒: 这个动作没有任何风险,妈咪不必太过担心。
大球背部运动(大肌肉训练)
Step1 将宝宝抱起面向大球,两手分别抱稳宝宝的胸腹与大腿根部,让宝宝挺直背部,再将宝宝的上半身靠近球面。
Step2 宝宝的双手碰触球面。
Step3 宝宝用自己双手的力量将身体撑起来。
Step3 宝宝双手离开球面,保持背部挺直。
辅助器材: 软质大球。
运动频率/强度: 有鉴于大肌肉训练是身体发展的基础,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不适,每天运动次数不限。
功效: 训练颈、背、臀和腹部肌肉,让孩子能够抬头挺胸、挺腰,为坐和站做准备。此外,大肌肉运动可以稳定情绪并提升睡眠品质。
目标: 促进知觉、增进身体各部位协调灵敏度。
小提醒: 使用软质大球的用意是避免让孩子不小心撞到头而受伤,假使家中没有大球,可以在桌面上铺一块软垫做练习。
手指仰卧起坐(手部训练)
Step1 将宝宝面向自己放在软垫上,双膝夹住宝宝的腿固定宝宝身体,再伸出双手大拇指让宝宝握住。
Step2 把手指举高靠近自己的身体,让宝宝顺势抬起上半身。
Step3 尽量抬高手指(愈高愈好)让宝宝双臂伸直,背部与地面(尽量)呈90 度,再慢慢放下手指让宝宝回复平躺姿势。
辅助器材: 软垫或棉被。
运动频率/强度: 每天大约可以做3~4次。运动过程中须随时留意孩子的反应,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如不耐烦、不高兴、疲惫)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训练双手抓握功能、提升手的灵巧度,让上肢肌肉更有力,连带锻炼从颈部、腹部到背部的大肌肉群,为未来的单杠运动做准备。
目标: 能够灵活使用双手。
小提醒: 做这个运动时一定要在地上铺设软垫或被子,以便孩子累的时候可以随时躺下来休息。
延伸阅读: 宝贝常哭闹、便秘或胀气?瑜伽达人传授两招让宝贝稳定情绪、头好壮壮!
7~12个月宝宝三种体能运动大球运动
(前庭训练)
Step1 让宝宝面向自己坐在球上,双手扶稳宝宝,用弹跳的方式上下摆动宝宝的身体。
Step2 使宝宝的身体倒向右边,让他出力稳定身体(此时仍要扶住宝宝)、保持平衡。
Step3 使宝宝的身体倒向左边,让他出力稳定身体(此时仍要扶住宝宝)、保持平衡。
辅助器材: 软质大球。
运动频率/强度: 运动时间长短端看孩子的状态而定,摇动、摆动的幅度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功效: 「上下摆动」和「左右摇动」等姿势的变动会 前庭并提升平衡感,让孩子在坐、站、走或跑的时候保持稳定,降低跌倒机率。
目标: 提升平衡感和学习力。
小提醒: 妈咪应该用渐进温和的方式让孩子逐渐习惯在大球上运动,须避免猛烈摇晃大球,以免孩子受到惊吓或产生不适。
触碰运动
(大肌肉训练)
Step1 将宝宝抱起面向墙上的玩具,双手稳定宝宝的身体。
Step2 双手往下移至宝宝的髋部,让宝宝挺直背部。
Step3 双手再往下移至宝宝大腿根部或膝盖的位置,让宝宝用自己的力量把背部挺起来,双手触碰玩具。
辅助器材: 玩具或镜子(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运动频率/强度: 一天大约做3~4次,先激发孩子对玩具的兴趣,再逐渐拉长训练时间,加强肌力和肌耐力。
功效: 这个运动有助强化颈、腰到臀部的躯干肌肉,让孩子在坐、站或走的时候挺直背部。此外,训练这些大组的肌肉群可以提升本体觉,让孩子有更理想的进食和睡眠,并集中注意力、增加做事情的专心度。
目标: 促进躯干挺直并提升神经的稳定度。
小提醒: 运动前须移除周遭可能让宝宝撞到头的挂饰,运动过程中须稳稳抱住孩子的身体以免孩子掉落地面。
呼拉圈运动(手部训练)
Step1 将呼拉圈平举离地,让宝宝面向自己抓住呼拉圈。
Step2 将呼拉圈缓慢升高,让宝宝顺势抬起双手。
Step3 将呼拉圈抬高到宝宝双手可以伸直的位置,让宝宝尝试双手握住呼拉圈吊挂在上面(若宝宝力气不足,让宝宝双手呈现吊挂姿势即可,身体毋须离地)。
辅助器材: 呼拉圈或表面平滑的小棍子。
运动频率/强度: 一开始训练最好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之后再视孩子的情况延长时间。
功效: 这种吊单杠的姿势可以训练孩子的抓握能力,强化手的握力、臂力及肌耐力,顺势运动手指和上肢, 触觉和本体觉。
目标: 让手指发挥抓握能力,充份运用手部功能。
小提醒: 地上最好铺设软垫以免孩子不慎跌倒、掉落而受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