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是多少?有什么测量方法?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是多少?有什么测量方法?,第1张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是多少?有什么测量方法?

构成体脂肪的两个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前者影响外观,后者环绕在肝脏等器官周围,是最为危险的脂肪。

a

内脏脂肪如果过多,可以大大提高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脂肪对人体构成来说是必须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

对男性而言,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对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影响健康。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不但难看还会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呢?

b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测。

男女数据的对照:

女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

8%~10%: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乳房缩小)

11%~13%: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女子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4%~16%: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19%:理想型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理想型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23%~25%:理想型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26%~2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显松弛,腹肌不显露。

29%~31%: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c

32%~34%: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35%~37%: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38%~40%: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简单的仪器测量因为受到体内水分,食物,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很准确。

‍‍

剧烈运动后测体脂是不准的,建议在身体比较平静的状态下测量。

对于市面上的体脂称或体测仪,可概括为“原理科学、技术成熟,但数据误差较大,仅值得参考”。

体脂称和体测仪,都是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身体成分的,简单来说,就是靠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不同的导电率来区分它们,测出电阻值后,通过公式计算出身体各成分的比例,比如体脂率。

其实BIA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技术,在医学界和各种生理学实验室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想得出准确的数值,它需要非常苛刻的测试条件。比如它要求足够多的电极片,与皮肤的接触位置也要精心设计,测试环境的温度及湿度要合适,公式及各种系数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甚至被测者近期的运动、饮食情况,以及测试时的姿势,都有明确要求。

而我们日常使用的体脂称,虽然背靠科学的原理和成熟的技术,但是操作上远远达不到精度要求。普通的体脂称只有脚下四片电极片,健身房的体测仪也无非是多了两个手柄,湿度温度也无法控制,测试环境堪称简陋,所以误差肯定不小。

而且体脂称的数据也不太稳定,可能你某一次测试时手上出汗了,或者刚刚跑完步吃完饭,那么就会极大地影响数据结果。

所以,体脂称上给你的数据只是一个大概,作为参考是可以的,但不要特别当真,更不要因为体脂称数据的突然波动而感到震惊,影响心情或状态。想要数据更准确,可以固定测试条件(比如每天晨起未进食时),定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日常生活中比较推荐皮脂钳、也叫脂肪卡尺。皮脂钳并不能直接告诉你体脂率有多少,你想通过皮脂钳得出体脂率,也需要正确的操作、稳定的手法并准确地套用公式。但是它能让你直观地看到自己特定部位皮下脂肪的厚度,操作简单方便,健身减肥者可以随时用它监测自己的变化。

当然,如果要求不高,一个普通皮尺也可以解决这个需求。

总之,检验你减肥成效的方法没那么复杂,也不需要迷信数据,量量维度是最直观的方式。

我是乐易LEE老师,关于健身&体脂这回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评论!

 

 

‍‍

健身房里的体脂测量仪,通常采用的是生物电阻抗法,其原理是体内脂肪几乎不导电,而肌肉和水份等身体成分则容易导电,所以,体脂检测仪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生物电阻抗来计算体内脂肪,水分以及其他组织成分的比率。

还可以自己测体脂,放松腹部,用手在肚脐旁边,拇指和食指展开3cm左右距离,掐起这3cm下的所有脂肪,通常掐起来1一|5cm为合格。15cm以上的,如果是男生,意味着体脂率在2O%以上,如果是女生,则体脂率在25%以上。

所以可以自己测体脂,也可以去健身房找专业教练,如果是不需要太精准的话,就在家自己测一下体脂,又方便,又不用花钱。

对于致力于科学减肥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比较关心脂肪含量 只有减掉脂肪才能使自己外观更加好看,更加健康 好了,废话少说,把自己最近的在网上找到的关于脂肪含量的测法归纳一下:

最为准确的方法是水下测量法:由于脂肪、肌肉和骨骼的比重不同,通过人体排开水的体积就可以准确测量脂肪含量。 显然,这种办法比较麻烦。

比较简单有足够准确的办法是用专用的测脂卡尺量人体一些部位的皮肤(其实包括皮下脂肪)的厚度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或对照表查出脂肪的比例。这类办法最为简单易行的是测髋骨以上2 5厘米处的皮下脂肪然后用对照表查出脂肪的比例。据讲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在水下测量法的11%以内。

另外,为了更加准确可以测量更多点的皮下脂肪厚度。下面这个链接提到用3-8个点测皮下脂肪。应该是点数越多越准确。“快乐101“提到用30多个点测就更准确了。。。

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最好的方法是测量体脂,体脂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测定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种。直接法结果相对准确,但操作复杂,需要特殊设备,费用昂贵,难以大范围进行测定,多用于科学研究。间接计算法可利用体质指数计算体脂含量,所得结果误差比直接计算法大,但方法较为简单,无需特殊要求,肥胖者本人即可完成,可用于临床普查。

目前用于体脂的直接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密度法:先测定受试者在空气中的重量,并测定其肺活量和肺残气量。然后在一特制的设备中,将受试者完全浸入水中后测定其呼气末时的重量,并记录测定时的水温,然后计算其重量。②重水法:用氢的同位素氚标记的重水注入体内,经2~4小时平衡后,用稀释法测定体内总体水量。然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体脂总量:体脂总量=体重-(总体水量072)。③总体钾测定法:人体内的钾主要存在于非脂肪组织中,脂肪组织中基本不含钾。故可测定总体钾,然后换算出人体非脂肪组织量,再用体重减去非脂肪组织后,求出脂肪的总量。其计算公式为:体脂总量=体重-(总体钾量681)。④生物电阻抗法:该方法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为:人体脂肪组织含水量很少,具有很高的电阻率。无脂组织中包括人体所有的水和电解质,导电性远远大于脂肪组织,因此人体的总阻抗近似等于无脂组织的阻抗。可通过特殊仪器测定人体的总阻抗,并换算成为总体脂肪。它具有快速、简捷、成本低廉,无创和安全等特点,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测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间接计算法的公式如下:男性脂肪百分量(%)=1215×体质指数-1031,女性脂肪百分量(%)=148×体质指数-70。另外,也可用卡尺测量皮摺厚度,用以反映体脂的含量,这是衡量肥胖程度的一个简便可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直接测定脂肪厚度,而且可以定量。一般常用的测定部位包括上臂中外侧和肩胛骨下角之下,也可以测胸、腹、面颊或大腿等处。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男女上臂中部皮摺厚度分别超过19和30厘米,或者肩胛下方皮摺厚度分别超过22和27厘米,说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应视为肥胖。我国这方面的资料还欠缺。

可以用体脂秤测体脂。一般体脂秤都有相应配套的软件。

人体脂肪秤的原理是肌肉内含有较多血液等水份,可以导电,而脂肪是不导电的。因为体内电流的通道导体是肌肉,从电流通过的难易度可以知道肌肉的重量,由此可判断,脂肪在体重的比例。

扩展资料:

目前国际上存在着多种测人体成分特别是人体脂肪的方法,主要有水下称重法(hydrodensitometry),皮折计法(skinfold anthropometry),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等。另外还有近年来发展的比较迅速的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EXA),计算器断层成像法(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法(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

但是这些方法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训练,并且患者容易受到辐射,不适合家用。BIA方法使用方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价格相对低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BIA(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的理论根据BIA是一种根据不同身体组织具有不同导电性质而设计估算体组成的技术。身体组织被接上大于频率50kHz的电流后,电流可由细胞外液而通过。但是一部分电流会被细胞膜(阻力,resistance,R);一部分电流则因为细胞膜暂时荷电而减缓电流的速度,这就是抗(reactance,)Impedrance(Z)是阻力和抗力的总和,通常阻力占90%以上。

电子脂肪秤,就是根据以上原理,利用秤体表面的电极片与用户的双腿接触,通过一定的安全电流,测量人体电阻(bio-impedance)然后基于输入的用户数据和测量得到的人体电阻,使用我们在广泛实验的得到的公式,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人体脂肪百分比、人体水分百分比、人体肌肉百分比、骨骼重量等人体成分。

参考资料:

-人体脂肪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964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