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

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第1张

不要随便给别人建议

不管对方有没有问你,都要记住,不要轻易就去告诉别人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千万别高估了自己,你只能为你自己负责。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一个朋友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你最详尽的建议,并且对方也都听了进去,也按照你所说的执行了,然后很遗憾结果不如意了,最终对方转过头来开始责怪你,就算是碍于面子没明说,但是大概率也不会再和你保持以前渠近的关系了,而你因此有点难过委屈或者不舒服。

你认为自己关心别人,想要帮助别人,希望别人好,是处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你觉得自己给出去的这些免费建议,就该不管以后发生任何的结果都一律免责,你冷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建议说起来简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建议背后的所产生的影响和责任

这就像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忽然昏迷倒地,如果你冲上去帮他做心肺复苏,那么你天然的就会认为,对方没有任何理由去追责你的手法对不对,即便是造成了人家的肋骨骨折,内脏受伤,这是不是你的潜在逻辑呢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那些父母催婚的,好,你着急让孩子结婚是吧,但你们能否对孩子婚后的生活幸福做担保如果孩子婚会后不幸福你们能不能对此负责也许你这么一问他们也不会再说,因为他们并不想给出承诺,并对此承担责任。

所以你不能为其他人负责,为你所给出的建议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那你压根就没有资格去告诉别人这件事应该怎么做。

闺蜜和男友吵架问你该不该分手,又或是家事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和,工作迷茫该不该辞职等等,别人问你的时候,都不要去掺和或给人建议。因为这个后果不是你承担。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也都只能为自己负责。而且你也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潜意识里的真正需求。

更深层次的现实是,在面对一些问题或事情的时候,往往人教人教不会,但事教人一次就够了,因为人是叫不醒的,只有痛醒。这在心理学上的底层逻辑是,关于建议的听取人往往是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就算是听取别人意见也只是选择性的听取而已,问题的人其实心中早已有了选择和答案,但是他又希望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本质上来看他还是为了在各种不同的他人的建议里选择出一条能够支持自己想法的那一条而已。固执己见和以自我为中心都是人性的弱点。

而作局外人的你,如果下次再生出也是为他好,想要帮他解脱的念头,你应该马上告诉自己:我不合适。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承担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任何可能的结果,并且最终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体验和提升,因为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去面对的功课。

1从小让孩子懂得,每件东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

建议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告诉他:每件东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家长要不断和孩子讲这些话,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

比如,妈妈可以这样说:你有十个洋娃娃,那你和每个洋娃娃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很少啊,那不是很可惜嘛,不如就有一两个洋娃娃,好好和她玩。

2限制孩子得到物质的过程,其实是培养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如何得到幸福?就是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做,并且达到,那一刻的成就感就是幸福感。所以,爸爸妈妈限制孩子得到物质的过程,其实是在培养和提升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给孩子买一样东西,先要考虑有没有必要,然后再看是否让他自己能挣到,而不是你送去的。比如,给他这样东西,是和他学习上的努力有关。注意,是鼓励他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成绩。或者也可以作为他展现其他良好品德的奖励,比如他帮助了别人。

3不管如何,都不应该给孩子家庭经济能力之外的东西。

有些家长竭尽所能,甚至缩衣节食,只为给孩子最好的。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自己压力很大,和孩子沟通时容易有负面情绪,如"我都这样了,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

你不如让孩子懂得:其他孩子所炫耀的物质上的拥有,都是他们爸妈的能力,而真正可以让他为自己自豪的,是他自己的能力,比如诚实、愿意与人分享。

4教孩子学习以心取人。

我一直相信,我们的出身是机遇,不是能力。所以当孩子奇怪为什么别的孩子家里买不起时,最好这么和他说:别人的爸爸也许还没碰到赏识他的老板,也许是其他原因让他暂时没有更好的发展,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好。

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从小和孩子一起做"以心取人"的练习,比如你不要对孩子说:看,这个阿姨的车很棒很贵的。而是和孩子说:看阿姨人多好,愿意载我们一程,即便不顺路,还愿意送我们回家。这样做,就会转移孩子以物质判断事物的角度,帮助孩子更多地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质

吵架总“想赢”的人最终会输掉婚姻

01争吵是无法避免的

脱口秀红人程璐,是一个把段子过成日子的人。

他在《脱口秀大会》中调侃过自己和老婆思文吵架的场景,结果,他说的那句“我赢了,家没了”成为了现实。

很多人不禁会想,爱情中的胜负,谁是赢家呢亦或,吵架吵赢,真的是赢了吗

答案是,亲密关系中,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总是要赢的人,最终会输掉婚姻

可以说,争执谁对谁错,是亲密关系的杀手之一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亲密关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想赢”这件事。

01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

伴侣之间的争吵,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彼此独立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总会产生一些摩擦或争执,反倒是没有争吵的婚姻不太正常,因为那很可能是彼此没有了沟通的欲望,冷战中

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吵架,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有些争吵是无法避免的。

02总是想说服对方

但是,如果一方总是想说服对方,证明自己是对的,很可能会出现感情危机

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讲情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亲密关系中,吵架分不出输赢。

比如,老婆因老公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生气,和老公理论起来,老公也觉得委屈,因为他一直忙工作,所以才会忘记。从老婆的角度来看,老公确实错了,工作再忙也不至于忘记老婆的生日;从老公的角度来说,老婆也不好,为什么知道自己很忙,不去提醒一下呢亦或,为什么老婆不肯体谅自己工作辛苦呢

这么说来,两个人都是错的,又都是对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另外,清官难断家务事,伴侣之间的很多矛盾或冲突,最后都无法得出一个标准答案,所以伴侣之间的争吵,不该争输赢,而是相互了解的方式之一。

02想赢,意味着“我比你厉害”

前面说了,伴侣之间吵架,很难分出胜负,那么,为什么一方总是“想赢”呢

03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因为“想赢”的背后是想证明“我比你厉害”,这是在满足自己的掌控感

也就是说,那些在吵架中总想着“我对,你错”的人,是想为自己营造一种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拥有安全感

或许,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的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千方百计地用“赢”来说明自己的价值。

就像小时候那些总是被父母有条件地爱着的孩子,他们知道只有自己表现好了,父母才会爱自己,于是长大后,他们仍然习惯用“我很厉害”或“我很棒”的方式来换取伴侣的喜爱。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想赢”的人,最终是想得到爱,只是他们忘记了,吵架中的“厉害”正在把对方推远。因为对方的爱,是无条件的,“ta爱的是你这个人,不需要你去证明什么”,所谓的争吵,也只是表达各自的观点而已,没有具体的谁对谁错。

可见,总是“想赢”的人,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甚至是有些敌意的,他们极力想抓住些什么,证明“我比你厉害”,以填满自己的心,但这样做的后果是,越“想赢”,输得越惨,因为感情在慢慢变淡。

04想找回自己的掌控感

03想赢,证明“你要听我的”

亲密关系中,总是“想赢”的人,还在证明“你要听我的”,这是一种权力斗争,目的是改变对方,让对方顺从自己

当爱情的魔力慢慢消退后,亲密关系就进人了幻灭期,彼此的微笑变少,逐渐转变成皱眉,眼中的爱意也转变为怒火,甚至是恨意,伴侣之间的斗争开启了,而吵架就是斗争方式的一种,吵赢的那一方就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

伴侣之间也是有竞争的,这是人性使然,同时,也是争夺家庭地位的体现。

就像有些家庭,习惯构建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总是强调男尊女卑,其实就是想证明“女人要听男人的”。当然,这种观念和传统观念有关,也和家族的影响有关。

但不管怎样,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难让人感受到真爱,因为真爱来自平等和尊重。

总之,亲密关系中总是“想赢”的人,无论是想找回自己的掌控感,还是想证明自己的威望,都是在用一种不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最后迟早会输掉感情。

05了解彼此的一个契机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自己总“想赢”,而是吵架无法避免,最后总会有个输赢,这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问题变成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吵架”这件事

首先,应对吵架,我们不要想着赢,而是把它当作了解彼此的一个契机。

当我们没有了竞争意识,就会就事论事,这样才会理性应对彼此之间的分歧,以慢慢了解各自的需求,走进对方的内心。

吵架的原因有多种,但更多的是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我们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少些指责和质间,多些冷静和平和

翻旧帐,会让彼此的情绪更加激烈,很难做到有效沟通,容易把争吵升级为语言暴力,甚至是冷暴力

说到底就是,转变“想赢”的思维模式,把吵架变成一种有效沟通

当然,这个改变不容易,需要彼此一起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21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