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学生问题

怎样处理学生问题,第1张

在中小学中,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拖班级后腿。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们成为老师的心病。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对于一般的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即能奏效,而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这些方法往往没有效果不大。他们往往周而复始地犯错误,对老师的教育几乎是充耳不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专业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可是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于是往往碰钉子,甚至束手无策。

问题学生由于善于制造问题,因此特别容易招老师的反感,惹老师发火。他们一向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惹是生非,教师就特别容易急躁、失控。结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要冷静,先稳住事态

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学生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教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

二、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批判

很多教师遇到问题学生出问题的时候,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批判。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上无用。其实哪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捣蛋行为是错误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当然总要分个是非,但不可以从非清是非入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

三、不能用态度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闯祸时,常常顶撞教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出于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问题学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结果教师没能冷静的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注意力,变成了学生的吵架对手。这就成了态度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社会规范。学生教师无礼,必须道歉,但不能操之过急,气头上要求学生立可道歉,这违反人之常情,通常人们道歉都是冷静下来之后的才能作的事情。同时,作为教师本人,气头上也会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如骂了学生,甚至罚了学生,这时要学生认错,是较难办到的。所以,即使当时学生态度不好,也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事实。事实上当事后老师平静地象学生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快就改变不少,当然要注意用询问的语气,事实澄清了,是非分清了,让学生认错就不是难事。

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它将决定教师后来的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教师肯定就要冲学生发脾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昨天他刚保证过,今天又犯,无药可救!......这几种态度的共同特点是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只会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解决。我觉得教师的第一反应最好是:这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与研究,最有利于问题解决,而且对教师心里健康有好处。都说老师易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学生的烦心事。假如我们能把它当研究对象,反感与厌恶感就会减少,态度就越冷静,问题就越往好的方向走。所以,教师要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不要觉得自己了解学生,而要实事求是的承认,我们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如此我们面对问题生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充满探索精神的为什么?,而不是义愤填膺和管理主义的怎么办?,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当然一个为什么?是不够的,要一直追查下去,找出真正的原因,才好有针对的解决。

当班主任也有几年了,碰到形形色色的学生也不少,但感觉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并不是方法都一样,毕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各种影响的环境因素也错综复杂。相信各位教师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共勉。

      早读课上,孩子们叽里哇啦读得很欢。小景却哭丧着一张脸,眼圈红红的,盯着眼前的书发呆。我悄然走到小景身旁,按住她的肩膀,耳语似的问道,心情不好,是吗?小景嘴唇紧抿,很不高兴地点了点头。那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我温和地说道,声音小到只有小景才能听到。小景强忍着泪水,礼貌地回绝道,老师,不用了,我自己能消化。我轻抚了一下小景的头,展颜微笑,说,好。然后轻移脚步去观察别的孩子。

      学生表情异于平时,并且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心情恶劣。此时,班主任上前一步对学生表示关切,这就是师爱的自然释放,但这个释放必须有度,也就是在学生允许,能接受的范围内释放。我只问了一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既表示我“看见”了小景的痛苦,也表达了我对她的关切之情,还恪守了师生情感的边界。小景礼貌地回绝我的帮助,并不能说明她真的可以解决她所遇到的问题,但她当时一定是不想我介入她的生命现场。我此时最得体的做法就是一边后退,一边留有余地,给小景自我消化的时间。我及时离开,也是不想给小景徒增压力。

      待我在教室转了一圈后,我再将目光移向小景。她的表情仍显沉重,心不在焉地看着书。我佯装巡堂,再一次走到小景身旁,附身对她耳语道,如果消化不了,老师就在你身后,招之即来,我永远都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我为何要折返对小景说这么一句话?因为我要考虑到万一小景不能自我消化呢?我及时把这句话告知于她,就是给她一颗定心丸:不管她遇到多大麻烦,老师都愿意为她兜底!就算她内部支持系统崩盘,外部支持系统还非常强大,她心里就算慌,却不惧!

      我这种以退为进,尽显关怀的说话方式果然打消了小景的疑虑,大着胆子向我求助了。

      下午小景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与爸妈产生矛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能是情绪不佳,思虑堵塞,文字叙述得有些凌乱,我给她做了个梳理。

      起因是她妈妈数落奶奶料理家务不尽心:衣服没洗干净,地板没扫干净,灶台没擦干净,做的饭菜味道不好……总之就是看奶奶各种不顺眼。此时恰好她爸爸回家了,听见老婆在数落自己的老娘,马上又和老婆吵了一架,还说小景妈妈虐待婆婆。

      小景妈妈特别生气,说自己指责婆婆家务没做好是事实,婆婆家务做得不好也是事实,说几句真话怎么就叫虐待了?再说了,婆婆也才60多岁,身体非常硬朗。夫妻俩为虐待,还是没虐待争执不休。

      激愤之下的妈妈要求小景为她说句公道话。小景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但妈妈逼得紧,只好随口说了一句,这场战火不是你烧起来的吗?怎么让我说公道话?小景的话声一停,爸爸立即就拿捏住了,吼道,连女儿都说你错了,你还狡辩。爸爸这一嗓子吼过去,夫妻俩之间的战火不仅未熄,还烧得更旺了。

      小景妈妈气得大骂:你们三个结成联盟欺负我一个外人!我是你们的眼中钉,我走!说完,妈妈就进屋收拾行李走了。爸爸当时在气头上也没拦住妈妈。小景气得又和爸爸发生了争执,奶奶还帮腔爸爸,指责她这个孙女不懂事。

      小景在最后写道:老师,我什么事也没做,怎么最后我还成了最错的那个人呢?

      这是小景的求助,我该怎么说,才能排除她心中的烦恼呢?

      首先老师要表现出同理心。我告诉小景,身为女儿,置身父母干架中,无法站队,不能帮腔,更不能选择,真是左右为难。这种纠结、烦恼,真是感同身受啊。我父母都是年近80的耄耋老人,一天不好好玩,有事没事干架,然后找我诉苦,要求我评理,我两边都不敢得罪,但又要体现出公平公正,真是烦死了。父母不懂事,孩子遭罪啊!

      表达同理心的目的是告诉小景,她的这种烦恼老师能感同身受。她目前所遭遇的烦恼很多人都体验过,她不是一个孤独的人,更不是一个可怜的人。

      其次老师要告诉小景,她没有错。父母吵架,是父母之间的事。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任性不应由小孩来承担。因此,小景要与自己和解,该吃吃,该睡睡,没心没肺才对。再说了,夫妻吵架也并非都是坏事,很多事总要吵出来才能去面对和解决,尤其是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排序,总要在相互碰撞中才能确立正确的顺序。

      最后老师要中肯地告诫小景的父母。提醒他们处理好家庭关系,尤其要提醒小景爸爸,要想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就要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当然,也要诚恳地劝解小景妈妈,正面客观地向婆婆提意见,规避与婆婆的正面冲突。即使一时之间没有管住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殃及孩子,让孩子夹在父母之间难做人。

      这些告诫是否有用很难说,但在不跨越边界的情况下善意的提醒还是很有必要。毕竟他们的做法已经伤害到自己的女儿了,老师有责任为自己的学生发声。

      小景是一个乖巧可爱,身心健康的女孩。她的父母也是善良勤劳,心智健全的成人。只是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的矛盾冲突。经我介入后,小景一家的关系又恢复如初,小景脸上也绽开了笑容。

      假如我遇到的家长是巨婴,油盐不进怎么办呢?那就退而求其次,忽略家长,努力培养学生的钝感力。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家庭矛盾,教会学生从矛盾中抽身而退,致力于自身成长才是最正确的策略。学生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进行自我救赎,规避不良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持续伤害。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上学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合孩子相处的小朋友一般也是同龄人,所以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劝阻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火上浇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情。

一、当孩子与同伴吵架时,家长该如何劝阻

1、当家长看到孩子与其他同伴争吵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去询问询问孩子争吵的原因,不要一上去就责怪孩子或者责怪对方的孩子。如果孩子跟家长闹情绪不想上学的话,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关心并且旁敲侧击的询问孩子理由,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

2、孩子和同伴吵架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解争吵的过程以及事发的原因,孩子在跟家长倾诉的时候,总是不免得带一些自己的情绪或者会伪造一些事实,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留心观察,不要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都是因为心智不成熟,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友情的重要性,不要让孩子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3、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跟其他的伙伴争吵之后,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在咱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孩子愿意跟家长沟通做代表,孩子信任家长,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关注事情经过,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不要把事情的矛盾扩大,帮助孩子梳理心结。

二、结语

孩子和同伴争吵在大人的眼中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并不是要绝交,孩子还是想跟对方做朋友的,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引导两个孩子重归于好,建立友谊。

孩子与老师闹别扭怎么办?

孩子不爱上学,很可能是与老师闹别扭了。

记得萌萌在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他突然对我说:“今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吗?”

“什么?” 听到他的话,我吓了一跳,不上学,那怎么行呢?问他为什么,他又不肯说,再仔细想了一下,开学以后,萌萌换了新的老师,我猜可能和这个有关系。

到学校一问,果然如此。原来,前一天,在吃午饭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吃得很香甜,萌萌也许是因为不喜欢那一天的菜,吃得很慢,还在桌子上洒了不少。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准备午睡去了,他一个人还在那里磨蹭。老师走过来,看到这个样子,就批评了他。因为这个原因,萌萌对新来的老师产生了“惧怕”感,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原因,他不想去上学了。

孩子是天真的,遇到问题,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也可能使他不爱上学,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聪明可爱,在学习、生活上样样都很出色,上学之后,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让她感到很满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都比较顺利,每天回到家里都是高高兴兴的。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发现孩子不爱说话了,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问她学校里的事情,她也不说,对父母的话,常常是置之不理,问得多了,她还发脾气。

以前与孩子交流,孩子都是很听话的,很少会和父母吵架,还会主动地说自己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现在是怎么了?父母的话一点都不听,还经常和父母发脾气。孩子那里问不出来,她就只能够来到学校。在学校里才得知,孩子和数学老师间发生了一些矛盾。

原来,孩子一直很喜欢数学,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问一道加法题应该怎么算,孩子很想让老师知道她会这道题,所以没举手,就抢着发言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

孩子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是积极的,老师怎么不喜欢我呢?还批评我,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可是,尽管她很积极,上课也不能不举手就说话呢!

我给这位母亲的建议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想与同学们分享,也是出于好的想法,可是,也要考虑在课堂上该不该很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应该举手发言,有想法也可以在课下与老师交流,这样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这样,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又开始喜欢数学课了。

争吵,是孩子间很常见的事情。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由于孩子还比较小,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需要和感觉,不懂得体谅别人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故而在和同伴相处时,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易发生争执吵架的行为。在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游戏情境活动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相互间不时伴有吵嘴、打架等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为了要玩同一种类型但数量却不够的玩具;同伴身体间有意或无意的触碰,或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破坏等,都可能因此而起争吵。其实孩子并不是有心的去找事,可能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或是一种喜爱的表现。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冷漠对待,当作没看见还是发出语言或眼色的制止或是不应该的反应与调解?老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可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了孩子,而孩子通过这场争吵,解决一些问题,更促进了个体自身的发展。我感觉以后同样的事情我可以这样解决:如:我班的a抢了b的图书,a二话没说,扯过b的围巾就扔在地上。结果,两人争吵起来。这时我对a说:“他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抢走你的图书,可真没礼貌”。a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支持,认为我是最公正的;当我又指出他不对的地方:“他抢你的玩具不对,可你把他的围巾扔在地上就对吗?”这时,a如果已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批评。用同样的方法,我又说服了b。然后让孩子自己考虑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做,如果孩子不是很会表达自己要和好的意识,我们老师可以在一旁适当的帮助。 其次帮助孩子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处境。 孩子想问题、做事情往往很单纯,只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只看到对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是孩子吵架的主要原因。当孩子吵架时,我要帮助孩子设想一下对方的处境。这样,孩子不仅可以摆脱“唯我独尊”的思想观念,还可以养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孩子发生争吵时不要果断的去否定孩子,要去引导孩子。 最后是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做“好孩子”的过程。孩子与人吵架了,我们如果表扬他平时对待同一类事的正确做法,以及他其他方面的优点,比直接批评他效果好得多。 如:a平时活动时很听话,但有一次,在活动时为了抢秋千和身旁的小朋友挤了起来,还争吵了起来。我对a小朋友说:“a你平时对别的小朋友可谦让啦!又懂礼貌,老师和小朋友很喜欢你”。而且秋千我们可以轮着玩啊,然后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件事,最后请他们抱一抱,做好朋友。每一位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良好愿望,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果断的处理这些事, 总之,孩子间的吵架是其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我们不应粗暴干预,而应该分析其吵架原因,灵活运用批评教育手段,绝不能因孩子吵架就断言他是坏孩子。不要去果断的处理孩子间的问题,不只是孩子间的争吵,还有孩子的各方各面,要用我们的爱去看孩子,去用心去处理这些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74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