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连续落榜,当官得罪皇上,孟浩然为何读得李白的爱?

考试连续落榜,当官得罪皇上,孟浩然为何读得李白的爱?,第1张

众所周知唐代的诗人有很多,孟浩然,王维等等,都有千古流传的作品,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先驱,就是王维也得称呼一声长辈,那为什么会考试连续落榜,还得罪了皇上,这就要从他的个人性格说起来了。

 孟浩然的《春晓》想必大家小时候都背过吧,古时候文人都希望进朝廷当官,为皇帝校命,谁都不例外当然其中也包括孟浩然。刚开始,孟浩然看不上科举考试,认为科举考试会让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总是想让别人推荐,但是因为后来没有人推荐他,没办法之下只能去参加科举,但是连连落榜

 在一次友人的推荐下,被当时皇帝知道了,在朝廷上见了孟浩然,并让他作一首诗考验他的才华,他作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多年来怀才不遇的心情,却没想到得罪了皇帝,皇帝听了还以为在说自己有眼无珠,就这样,孟浩然只好归隐山林,专心创作,却不成想这样的作为反而得到了李白的尊敬。

 那他为何独得李白的爱?李白是诗仙,代表什么?超然脱俗,特别喜欢淡泊名利的人,而孟浩然恰恰就是这样,他们的性格也都很相近,都是比较洒脱,李白还专门作了一首诗送给了孟浩然,叫做《赠孟浩然》来表达自己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由此可见,李白心里对孟浩然有多大的尊敬之意,用现在的话就是粉丝了。

我感觉杜甫两次科考落榜是因为当时杜甫的学问还不怎么渊博,所以说在进京赶考的时候落榜了两次,再就是当时的杜甫很不让人待见。

还有就是杜甫所处的年代正是政治腐败,贪官横行,营私利弊严重,国家潜藏重重危险,人们过不好,怨声载道的时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屋漏偏遇连阴雨,还碰上安史之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通过了解诗圣的作品,就知道杜甫是不屑一顾进科举考场的,也是不愿与营私舞弊者打交道的,也是忌讳沾污了自己的清白~~这就是诗圣杜甫考不上科举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在落榜生里,杰出人才是非常的少,除了李白、杜甫、李贺之外,像贾岛、柳永这样的人是考不上的。还有就是写小说的冯梦龙、蒲松龄、吴敬梓等等,都是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着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是落榜生,他曾三次赴考,均失意而归,于是他放弃科举做官之念,笃志学医,完成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药物学巨着《本草纲目》。还有些落榜生,别看考试成绩不佳,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还有就是古代的科考已经废除了非常多年,现代的高考还在继续。有高考就有考不上的,就有之后的落寞者。

意思是:夜半时分,疏落的钟声,悠悠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泊居的小船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了当时作者的寂寞心情,难以入眠,用那半夜的钟声烘托出了寂静的夜。

这两句诗出自张继的最著名的诗《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襄阳人。唐代诗人,进士。历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管财赋)。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枫桥夜泊》是张继在落榜以后回想的途中经过寒山寺写的。本来的意思是孤苏城外冷清的寒山寺,半夜里钟声响传到我的客船,这是张继在落榜以后回想的途中经过寒山寺写的。这首诗意境高远凄凉,透彻的写出了张继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上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生卒年不详,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举进士,昭宗乾宁(894—898)中,官至御史中丞。《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上高侍郎》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永崇”,长安坊名。“高侍郎”指高湜,据《旧唐书·懿宗纪》可知,他于咸通十一年(870)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负责礼部贡举,据《旧唐书·高僌传》可知,高湜于咸通十二年(871)为礼部侍郎,这首诗正是高湜担任礼部侍郎期间,高蟾下第后写给他的。由于这首诗受到高湜等人的赏识,而乾符三年(876)高湜的堂兄弟高湘负责贡举,便将他录取了。

前两句写考取进士的都是一些贵族子弟。首句写天上的鲜桃种植得很好是由于甘露的滋润。“碧桃”,一名千叶桃,春天开花,花瓣重叠,这里指仙桃。次句写杏花之所以红艳是因为靠近太阳,依傍云彩。“日边”指太阳边,比喻离皇帝很近。这两句诗写那些考取进士的人都是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子弟,他们都获得了皇帝的恩泽、家族的帮助与考官的提携。

后两句乃诗人落榜后的自我写照。自己像秋天生长在江水中的芙蓉,虽然迟迟没有开放,但是并不抱怨东风没有照顾自己。“东风”比喻主考官的关照。

此诗颇获好评,如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称其:“盖守寒素之分,无躁进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可以说高蟾与胡曾这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一样的,都对科举考试不公平待遇深为不满,只是胡曾采用大声疾呼、直截了当的方法,而高蟾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问题,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表现得很含蓄。

  张继是一个才子,他当上了秀才,又当上了举人,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一定会高中。

  张继自己也这么认为。

  张继的初恋情人更是这么认为。

  张继的初恋情人王晓薇年芳二八,面若桃花,明眸善睐,待字闺中。这是怎样地一个女子呢,她爱张继爱得热烈,曾经亲手撕毁一张指腹为婚的婚约,当着父母的面说要嫁给一个叫张继的男人,而那时的张继对王的父母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人。

  宛如深海里的水草,古时候的门第观念成为张继和王晓薇爱情的绊脚石。女儿突然说出一个陌生男人的名字,王的父母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张继是一个怎样的男人,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于是他们派人去查。一查就查出张继的家庭只不过是普通工薪阶层,而自家则是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既然门不当户不对,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是棒打鸳鸯了。

  但两位老人家万万没有想到,女儿的性子是如此的贞烈,王任何事情都可以依自己的父母,唯独这件事,唯独她的爱情,她的婚姻,她要自己作主。这一切都因为爱张继爱得太深。在坚如磐石的爱情面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执拗不过女儿的性子,王的父母决定妥协。只有一个母亲,只有一个父亲,父母的生养之恩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王也决定妥协。妥协的结果是:王可以嫁给张继,但张继必须高中。高中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是进士就可,因为只要中了进士就等于双脚迈向了仕途,如果能高中状元,那当然是皆大欢喜。

  王晓薇没有理由相信她所爱的人不能高中,所以当她把这样一个结果告诉张继的时候,她的脸上没有难过的表情,有的只是惊喜,她惊喜的告诉张继,她的父母已经同意和他在一起了。而与他在一起的条件,王晓薇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离别的这一天,直到张继踏上长安之路的这一天,王晓薇才不经意的把这个条件说了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继本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他听出了王晓薇的言外之意。假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机会能够高中,但还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不能高中,万一这百分之一的机会被自己撞上了,将会意味着什么?这将意味着他和她结为连理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不言而喻,这是一场对张继格外重要的考试,不光是为了做官,还为了爱情。

  在一个宛若蒸笼一般的狭小空间里,张继奋斗了三天三夜,终于把一张自己颇为满意的答卷交给了考官大人。

  接下来的日子是漫长而难熬的等待,为驱除侵入骨髓的忧虑与焦灼,张继蜷缩在一家破旧的客栈里,终日以酒度日。

  终于放榜了。张继起了一个大早,早餐也顾不上吃,脚下生风,恨不能插上翅膀立刻飞到榜单面前。

  红榜面前已经围了很多人,人们对红榜上的名字指指点点。张继撩开人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到了榜单面前。心跳开始加速!张继用急迫的目光在榜单上搜寻自己的名字,第一排没有,第二排也没有,第三排他看到了一个“张”字,他的心咯噔了一下,旋即他又失望了,因为下面的字不是“继”,而是一个同音字“绩”。

  第一张榜单看完了,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仍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开始更加仔细的看第二张榜单,生怕错漏任何一个名字。不祥的预感很快灵验,第二张也看完了,仍然没有看见他的名字,他心里凉了半截,他的情愫一落千丈,他落榜了。

  但他不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又把两张榜单重新一字不漏的看了一遍,这一回他不得不信了,两张榜单上确实没有“张继”这两个字。最后,他把失望的目光停在了“张绩”这两个字上,他怀着侥幸的心理想,是不是考官大人把我的名字弄错了呢?把“张继”写成了“张绩”?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证实这是不是一个失误,正当他左右徘徊之际,一个年近五十岁的男子突然手舞足蹈起来,他兴奋的叫着:“我张绩终于中了!终于中了!”

  在嘈杂的人群声中,那个五十岁的男子近乎歇斯底里的欢呼清晰而又刺耳的传来,张继终于绝望,高中的是张绩,而不是张继。苍天弄人,那一刻,张继心里的悲伤如潮水般的涌来。

  几家欢乐几家愁。人群散去,张继也该离开了。

  步伐从来没有如此沉重,长安也依旧热闹,越热闹越寂寞,热闹的是长安,寂寞的是张继。原本以为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本以为可以在琼林宴上把酒言欢,原本以为可以高头大马,衣锦还乡,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长安,已经不再属于他的城市,已经不再属于他的世界。

  当天晚上,他所住的客栈,有一群人在为一个高中的人庆祝,每个人都喝得红光满面。这一夜,张继是寂寞的,没有人陪他,没有人为他排解心中的悲苦,他一个人,拿着一壶酒,一口一口的灌进嘴里,喝下去的是酒,流出来的是泪。

  热闹是一群人的寂寞,独孤是一群人的狂欢。这一夜,张继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醒来,张继决定离开长安,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城市。

  他决定去天堂,去苏州,去天堂一般的城市苏州。

  他也想回家,他也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更想念自己的心上人王晓薇,但是他不能回去,他没有颜面回去,他不想让一群人因为他一个人而难过。

  所有的苏州人民都应该庆幸,因为张继来到了苏州,因为张继成就了一座桥,成就了一座寺。此桥曰:枫桥。此寺曰:寒山寺。如果不是张继,枫桥也就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座石拱桥,寒山寺也不会跻身到中国四大名寺之列。

  在此说说寒山寺。寒山寺原本不叫寒山寺,修建于梁朝,原名叫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了,只知道它原本是姑苏城外一座很普通很渺小的寺庙。到了唐朝的时候,一个叫寒山的僧人隐居在这座寺庙里,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日子,也是一个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就把诗写刻在石壁上或者树木上。寒山的诗歌多为阐述佛理之作,之外就是山水风景诗居多,诗风冷峻,其中《杳杳寒山道》一首是寒山的代表作。

  寒山住进了这座寺庙,天长日久,人们就把这座寺庙称作寒山寺了。但那时的寒山寺没有人知道,正如寒山写的诗那样,是一座幽静冷清的寺庙,直到我们的张继来到苏州,直到张继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寒山寺的命运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寒山寺开始络绎不绝,开始香烟缭绕,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学子去寒山寺烧香,祈祷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

  话说张继来到了苏州,在枫江边租了一条乌逢船,顺江漂流,企图用沿途的美景来冲淡心中的愁苦。

  时令已经是中秋,时刻已经是月上柳梢头,诗人都有悲秋情结,更何况张继还是一个“落魄江湖载酒行”的失意青年?一阵凉风袭来,一种莫名的愁绪涌向心头。他在想,假使他已经高中,那么现在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他在想,天涯共此时,和他隔了千山万水的王晓薇她又在干什么呢?她一直在等我回去,可我去辜负了她。

  枫江上游有枫桥。小船行至枫桥下,船夫说,公子,夜已深,该休息了。

  是啊,夜已深,该休息了。船夫钻进船舱里,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然而,张继又怎么睡得着呢?今夜,对张继而言,注定是一个失眠夜。

  现在整个世界就剩下张继一个人了,天地万物都已经入睡,已经看不见江边枫树火红的叶子,枫树也已经入睡,枫江呢也停止流淌,枫桥下的乌逢船也泊在水中一动也不动,它也睡了。只有张继一个人醒着,夜越深,越清醒,陪伴他的只有一盏永远也不需要睡眠的孤灯。

  无边无际的夜,无边无际的寂静,无边无际的悲伤,无边无际的独孤。

  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了呢?我看见月亮已经西斜了,我听见乌鸦凄凉的啼声,寒意一阵接一阵,想必已经霜华满天了吧。

  前方星星点点的灯光是什么呢?是渔火吧。都快到半夜了,为什么渔火还在闪烁呢?难道船上住着一个和我一样无法入睡的游子?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远方的朋友,我敬你一杯酒吧,祝你来日一帆风顺,美梦成真。

  已经三更半夜了,这时候不远处的一座寺庙里突然传来了撞击钟鼓的声音,这突兀而起的钟声划破寂静的夜空,直抵张继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这在一个和尚看来再也普通不过的钟声传到张继的耳朵里就成了天籁,成了灵魂之音。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这奇特壮观的钟声占据了,这钟声又仿佛只为他一个人而敲,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深夜里,伫立在船头。

  张继被寒山寺的钟声震撼了,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用诗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了,于是他情不自禁的吟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吟毕,两行泪水悄然滑落。

  我们感谢,感谢考官大人没有录取张继,我们感谢,感谢张继来到了苏州,我们感谢,感谢这次伟大的失眠,否则,中国的诗坛就少了一首千古好诗。

  第二天,张继离开了苏州,他去了长安,他已经做出了决定,从头再来。

  行文至此也该结束了,但我们无法忘记另外一个人,张继的心上人王晓薇。

  这是一个为爱而枯守了多年的女子,她日日夜夜盼望着情郎早日归来,哪怕什么也没有考取,只要人回来就可以了,可是她望断了秋水,也不见他的踪影。

  爱情对她来说就是一场遥遥无期的等待吗?很多年前,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把等待站成了一声潮湿的叹息:“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在桥下看着水一寸一寸地没过他的膝盖,没过他的胸口,没过他的眼睛,最终也没过了他的等待。没有人知道那个女子是谁,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等那个女子,也没有人知道在被淹没前的那一个瞬间,尾生想过些什么。或许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我们只知道那个叫尾生的男子一直在桥下站着,等着,等着,站着,安静地如同一棵树,我们只知道因为他的等待而写入书中的二十二个字,水气弥漫的二十二个字,无奈怅惘的二十二个字。

  现在王晓薇成了尾生,在爱的人杳无音讯的日子里,她除了等待别无选择。

  也许遇见他就是一个错,也许爱上他是错上加错,但是我愿意为爱一直错下去。可是我要等多久呢?等多久他才会回来?

  天宝十二年,张继中进士及第。

  而那个为爱等待的女子,王晓薇,却没有等到这一天,她已嫁为他人妇

在苏州虎丘区枫桥边,有一块石匾上镌刻着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熟悉这首诗的人很多,而了解此诗背景来源的人很少。

据记载,诗人张继赶考未第,夜宿枫桥边的客船上,霜天之下落月鸦蹄的寂寞凄冷,江枫吹拂霜叶,渔火点点勾起的心愁,深夜寒山寺的钟声不时传来,使落榜的张继辗转反侧反侧难以入眠。此时此声、此景此情,使他挥笔写下《枫桥夜泊》这一传世佳作。自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设进士科以来,状元、探花、榜眼等等真是不计其数,能有几多名氏传世后人?张继虽未入第,但这首诗却能留古传今,读其诗犹如闻其人,实属实至名归也!

其实,落榜之后而成名的不乏其人,而名声大噪的作家就不少;唐代著名诗人贾岛,4次举进士不第,但他吟诗穷工,苦练词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推月下门”而著称于世。宋代苏洵,科场两次失利,不气馁,奋发自学,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清代志怪小说家蒲松龄,4次省试名落孙山之后,他以家乡生活为素材地,广采民间故事,进行熔炼加工,终于成为我过历史上创短篇小说最多、成就最高的短篇小说家。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文学家叙渭(字文长)中秀才后因受排挤,5次县诗落榜,继而潜心苦练诗画,终成“扬州八怪”之一。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想当医生,3次投考北京医学院,3次失利。后来他改学文科,专攻欧美和我国的戏剧,在上世纪30年代写出轰动文坛的不巧之作《雷雨》、《日出》。

古往进来,落榜成名者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落榜而不落志。人生之路不能一条胡同钻到黑,一道未通,则可另辟蹊径,寻找光明坦途;人生之文,一段不成,则另起一行,亦能书写出美文华章。关键是要有可行的目标、方向,坚定的信心、毅力百折不饶的克难血气胆气!蒲松龄应试失利后,他在老家山东淄博,致力于《聊斋》的创作,这一路程之艰远,收集素材之浩繁,非比寻常。他每到一地,在街巷村口,支起一口锅,煮茶水供应来往路人不收钱财,只有一个条件,饮茶之人须讲一段鬼狐故事,不论长短,毋论远近,一连十数载,足够他写成了430多篇短篇小说,冠名《聊斋志异》,传世数百年,经久不衰,如今还被拍成火热**电视剧。其他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大名家,都不乏落榜后奋发有为之士。他们的成功诠释了一个真谛: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成不了的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又到高考揭榜时。但愿一年又一年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正确看待人生。这篇文章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得到启发。同时,我也送给正在梦想路上奋进的广大朋友,坚持就是胜利,不经淬火加刚,岂能干出一番事业!

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的柳永在宋词史上可谓大名鼎鼎。如果你到大街上随便找三五个人做一次“请列举几位宋词作者”的问卷调查,柳永绝对会名列前三甲。

但由于柳永词中大多描写妓女的生活,因此受到士大夫们的诋毁,甚至连宋仁宗都认为这是柳永的“一大罪状”,致使其科举考试的屡屡失利,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让他第一次落榜?

不可否认,柳永的词确实写得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所以往往一脱稿就有人传抄、教唱,不胫而走。不仅一般市民、文人学士争唱,就是达官贵人、皇帝老子,也在偷偷传唱。据《后山诗话》记载:“柳永的词喜欢用俚巷俗语,故普通的老百姓争相吟诵。不知不觉地传入了皇帝的深宫大院。连宋仁宗都非常喜欢。每次设宴,必定要侍从再三唱柳永的词。”

宋仁宗赵祯犹且如此爱好柳词,别人就不必说了。这样,下到平民百姓,上至宰辅皇帝,都知道当今有个柳三变是创调填词的高手。

但皇帝老儿的心思谁也摸不准,有一回,后宫的宫女们竟也在偷偷教唱他的《倾杯乐》: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一方面标榜“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赵祯深斥他“薄于操行”,另一方面,作为花花少帝的赵祯觉得柳永的手伸的太长,把宫女们的心都俘虏了,自己以后还怎么过日子?于是,手下的一帮道学官僚,御用文人就大肆攻击柳永,并检举柳永出入曲坊伎馆的行为。就这样,柳永第一次科举考试以失败而告终。

《倾杯乐》本来是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解释说:《倾杯乐》,唐宣宗喜吹芦管,自制此曲。而《宋史·乐志》记载该词牌名属于二十七宫调。柳永《乐章集》注:宫调七。一名《古倾杯》,亦名《倾杯》。

柳永在失望之余,更加不拘形迹,放浪形骸,写下了《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在又一次放榜时,宋仁宗指着柳永的名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因皇帝有话,柳永当然第二次落第。此后,柳永每次填词时,都自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说自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对仕途的鄙夷。

当然,这只是他在当时情况下,作出的柳永式的反抗。其实,真正使柳永第二次落第的是他为宋仁宗祝寿时所献的应制词《醉蓬莱》。

王辟之《渑水燕谈》的第八卷中把这件事记载的比较详细。仁宗生日时,天上出现了老人星。宋仁宗当然非常非常高兴。而当时入内都知史某同情柳永“久困选调”的迥境,因此,乘仁宗高兴,让柳永献词应制。柳永想也没想,援笔立成《醉蓬莱》: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可是仁宗皇帝一看开头有“渐”字就不高兴;后来看到下面有“宸游凤辇何处”的语句,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更感到不快。以下又看到“太液波翻”,便生气地说:“为什么不说波澄呢”显然这个“翻”字犯了忌讳,使这位皇帝联想到了江山不稳的大事,就把原词掷在地下。从此,柳永就再也不被进用了。

惹怒了最高***,柳永当然没有好果子吃,功名自然无望。据说柳永因填写了《醉蓬莱》和《鹤冲天》触怒了皇帝,吏部不能委以官职,他便去拜访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问:“最近在做什么呀?”柳永回答说:“和你一样在作曲子。”晏殊说:“我虽然作曲,却不曾写过‘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的句子。”柳永无话可说,便起身告辞了。

因为长期的出入烟花巷陌,茶馆酒楼,柳永跟歌妓乐工们有较多的来往,同情她们的不幸,理解她们的愿望,他跟歌妓们的关系,不完全是狎客跟歌女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以平等的态度相对待。不象正统文人笔下那样,把歌女当作玩物来欣赏,而是把她们当作朋友。在世人泼满污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大宋王朝骨子里的污浊,看到崇高掩盖下的卑鄙。最肮脏,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楼楚馆,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甚至口无遮拦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昼夜乐》中露骨地写道: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在《御街行》中,他仍然一往既如地写道: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正因为如此,所以柳永和他的词,受到这些下层女子的欢迎。他也从市井文学中汲取了营养。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据叶梦《避暑录话》记载:连出使西夏归来的使者都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的词,流传之广。直到1034年(宋仁宗景佑元年),已是47岁的柳永才中进士,先后做过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昌国州(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晚年为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但柳永毕竟是出身在一个有儒学传统的庭,儒思想对他的浸染并不因仕途的失意而全然消失,他在定海晓峰盐场任盐官时,亲眼目睹了盐民的悲惨生活,写下了长诗《煮海歌》,诗仿《毛诗》,作小序云:“悯亭户也”。亭户即盐民。诗中有句云:“(煮海民)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对盐民表示深厚的同情。据《余杭县志》记载,他在余杭任上,“为人风雅不羁,而抚民清静,安于无事,百姓爱之。”可见柳永不失为一个正直、正派的官员。

柳永一生坎坷不遇,曾为寻找出路四处宦游、干谒,晚年虽曾出仕,但沉沦下僚,羁旅天涯,“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柳永死的时候,十分穷困,连棺材都买不起。汴京名妓陈师师为首,敛取众妓财帛,制买衣袁棺椁,就地殡殓。谢天香跟随他最久,就作为庭主妇,其他的妓女,都聚在一处,带孝守幕。一面在乐游原上,买一块隙地起坟,择日安葬。坟上竖个小小的墓碑,依照他生前手板上写的增添了两字,碑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之墓。”

出出殡之日,柳永原来官场中的朋友也前来送葬。当看到一片缟素,满城妓,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的场面时,那些送葬的官僚,都自觉惭愧,掩面而返。大家想象一下,一大帮平时穿红带绿、笑脸嫣然的妓女,一夕之间披麻戴孝、号啕大哭,那是一派何其壮观的景象啊!这样的轰动效应,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够?柳永当嫖客当到如此境界,夫复何求?

从此以后,每年清明节,春风验荡,诸名姬不约而同,各备祭礼,到柳七坟上,挂纸钱拜扫,叫做“吊柳七”,又叫做“上风流家”。如果没有参加“吊柳七”、“上风流家”的妓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后来成了个风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后人有诗题柳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绍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柳永同志把自己大半生的真情实感献给了妓女,妓女们把他当做亲人对待、怀念,他们的友谊是永恒的。柳永的死,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风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风流。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他是宠儿,因为就连仙人李白也推崇这位孟夫子,曾经放下了所有矜持,张口就对他表白:吾爱孟夫子!

说他是弃儿,他曾经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得罪了皇帝,从此断了自己入仕为官的梦。

梦断于此,孟浩然黯然返乡,漫游经吴越时,他望着烟波江上,不禁愁从中来,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失意名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愁”,因何而愁?

当孟浩然把小船停泊在江边,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小洲上,江上烟雾蒙蒙,四周一片旷野,远处的天都被压得很低,跟树连成了一片,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想起自己得罪了皇帝,仕途无望,又处于这样一番凄凉的环境中,即使有清澈的江水和水中明月,又怎能掩盖住来自内心的愁?

移舟泊烟渚:起句点题,一个“泊”字就说明了要在这里宿夜,同时又说清楚了当时的背景,为下文的“愁”作了有力的铺垫。

日暮客愁新:为什么要在这里泊船呢,因为“日暮”,进而引出了“愁”。面对悠悠江水和明月孤舟,想起失意的仕途,那是梦想的幻灭,孑然一身的孟浩然,在旅途中,又升起了新的忧愁。

野旷天低树:抬起头望向远方,那里的天空被愁沉沉地压下来,显得比树还要底。通过“旷”和“低”的强烈对比,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惆怅。这眼前所见的景物,不身处那样的环境,是绝体会不到的。

江清月近人:一轮明月高悬于黑色的夜空中,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中,和孟浩然离得那么近,似乎是要安慰这个失意的人儿。好像突然之间,哀愁的孟浩然就得到了释放,诗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

如果说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天和树就是愁上浇的一壶酒,愁上加愁的孟浩然,却在明月中探索到了新的情趣,则月就是人所悟的道。

悟到这里,孟浩然终于释然了,于是他加入了田园诗派,与诗佛王维一起,把盛唐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顶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5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