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表示人生感悟的成语?

有什么关于表示人生感悟的成语?,第1张

有什么关于表示人生感悟的成语?

三岁看老,三岁的时候就是特别普通的一个小孩。本性难移,没有什么大缺点,就是一个字“懒”。二十弱冠,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会好好读书。一无所长,琴棋书画不会,唱喝嫖赌抽不精。三十而立,年龄就差一步,事业就走一步。囊中羞涩,约等于房贷加老婆开销。权势熏天,早上买什么早点我说了都算。色胆包天,在带色的网站办个包月,还是有这个胆量的。心力憔悴,一不小心家里娶了个时刻盯着你的女人。百口莫辩,媳妇让我知道了1+1真的不一定等于2。三点一线,上班,回家,回老婆家。海市蜃楼,曾今的一切美好愿望都住上了楼房。黄粱美梦,梦里我还会笑。从头再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从来的机会我会对他说:“我一定好好念书,一定不娶老婆”。

成语: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辛勤劳碌 三余读书 诗礼之家 硕学通儒 大璞不完 水滴石穿 人之常情 人非木石 知恩图报 有求必应 笨鸟先飞

三岁看老,三岁的时候就是特别普通的一个小孩。

本性难移,没有什么大缺点,就是一个字“懒”。

二十弱冠,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会好好读书。

一无所长,琴棋书画不会,唱喝嫖赌抽不精。

三十而立,年龄就差一步,事业就走一步。

囊中羞涩,约等于房贷加老婆开销。

权势熏天,早上买什么早点我说了都算。

色胆包天,在带色的网站办个包月,还是有这个胆量的。

心力憔悴,一不小心家里娶了个时刻盯着你的女人。

百口莫辩,媳妇让我知道了1+1真的不一定等于2。

三点一线,上班,回家,回老婆家。

海市蜃楼,曾今的一切美好愿望都住上了楼房。

黄粱美梦,梦里我还会笑。

从头再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从来的机会我会对他说:“我一定好好念书,一定不娶老婆”。

关于表示人生感悟的成语

1)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2)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3)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4) 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5) 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6) 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7) 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8) 唯食忘忧:食:吃饭;忧:忧愁。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9)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10) 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12) 寄人门下:寄:依靠。寄居在别人家中。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3) 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14) 浮云朝露: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15)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16) 牛马生活: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17) 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

18) 浮生如寄: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19) 旧荣新辱: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20) 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21) 树碑立传: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22) 灰不喇唧:令人生厌的灰颜色。

23) 游戏尘寰:犹言游戏人间。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24)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生活资料的分配原则,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社会按照各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生活资料。

25) 明月不常圆:比喻人生不能事事完美无缺。

26) 与草木同腐: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27) 与草木俱灰:俱:全,都。和草木一起变成灰。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28) 梦熊之喜:梦熊:指生男孩。祝贺人生男孩的话。

29) 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30)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31) 玉燕投怀:后作贺人生子的颂语。

32)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33) 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34) 蹉跎自误: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35) 寄人篱下: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6) 人生朝露:形容人生短暂。

37) 无噍类矣: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

38)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生活资料的分配原则,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社会根据各人的需要来进行分配。

39) 户给人足: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40) 财连于命:财富与生命息息相关。指人生存离不开钱财。

41) 一场欢喜忽悲辛:忽:突然。一场欢喜之事忽然变为悲痛之事。比喻人生悲喜不定,难以预料。

42) 人生在世:指人生活在世上。

43) 曲肱而枕: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44) 倚人庐下:指依靠别人生活。

45) 槐南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46) 投亲靠友: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指无法独立谋生而前去依靠亲友生活。

47) 浮生一梦: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48) 与草木同朽: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49) 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50) 人伦并处:人伦:各类人。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比喻什么样的人都有。

51) 依人篱下: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52) 天良扫地:天良:人生来的良知。人的良知泯灭,尽做坏事。

53)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54) 无噍类:噍类:咬东西的动物,指活人。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

55) 蓬首垢面: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56) 人生行乐耳:人生在世上只有寻欢作乐罢了。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消极人生观。

57) 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58) 游戏人间:原指人还活在世上。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59) 七损八益: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60)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61) 穷通得失: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

62) 熊罴叶梦:熊罴:猛兽;叶:通“协”;叶梦:符合梦中所见。祝贺人生子。

63) 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64) 大化有四:化:变化。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

65) 庄生梦蝶: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66) 诸行无常: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

67) 游戏人世: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同“游戏人间”。

68) 浮生若寄:浮生:虚浮的人生。人生虚浮,如同寄居在世间。

69) 朝露溘至: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70) 天富*人:上天使*邪之人生活富裕。

71) 乐天知命:天:天意;命:命运。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72) 人生若寄: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同“人生如寄”。

73) 人死留名: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74) 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75) 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76) 气竭形枯:竭:尽;枯:枯槁。力气用尽,形容枯槁。形容病人生命垂危的样子。

77) 就实论虚:实:指具体工作。就实际工作或具体事情来看政治、方向、路线、人的立场和人生观。

78) 红不棱登:令人生厌的红色。

79) 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80) 寄人檐下: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81) 与草木俱腐:俱:全,都。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82) 熊罴入梦: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83) 把酒持螯: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搜到的成语,仅供参考。

表示人生感悟的名言警句

我渴望随着命运指引的方向,心平气和地、没有争吵、悔恨、羡慕,笔直走完人生旅途。—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人生的意志和劳动将创造奇迹般的奇迹。 ——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的时候,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

人生就象打橄榄球一样,不能犯规,也不要闪避球,而应向底线冲过去。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人生须自重。

成语什么对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沧海桑田 - 光阴似箭 - 海市蜃楼 - 物是人非 - 不堪回首 - 水滴石穿

表示人生感悟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美丽属于自信者,从容属于有备者,奇迹属于执着者,成功属于顽强者。

3、在成功中朋友认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朋友。

4、再漫长的梦,总会有它的终点,扮个笑脸,拍张照片,那是记忆的永远的定格。

5、不要等待,真正属于你的机遇不多,行动永远比幻想重要;不要抱怨,要直面矛盾和问题。

6、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每天都是新的,过好每一天。

7、人生如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庸者,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

8、面对人生的逆境,不要妥协,而要选择坚强,好好挺着。

9、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

10、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1、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2、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3、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5、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人生感悟的成语的词语

人生观 人生在世 红不棱登 寄人篱下

无噍类 气竭形枯 楚人戎言 会少离多

诸行无常 天富*人 游戏人间 浮生若寄

人死留名 蓬头垢面 唯食忘忧 倚人庐下

浮生一梦 无噍类矣 树碑立传 以一奉百

牛马生活 鹤唳华亭 浮生若梦 游戏人世

人生若寄 依人篱下 浮云朝露 人伦并处

家给人足 浮生如寄 乐天知命 人生朝露

乐天安命 看破红尘 把酒持螯 得失在人

梦熊之喜 知命乐天 大化有四 玉燕投怀

得失荣枯 求志达道 人生如梦 天良扫地

熊罴入梦 家给民足 乱首垢面 灰不喇唧

麟趾呈祥 朝露溘至 穷通得失 就实论虚

旧荣新辱 寄人门下 蹉跎自误 含沙射影

庄生梦蝶 酒色财气 游戏尘寰 户给人足

熊罴叶梦 自由主义 财连于命 寄人檐下

曲肱而枕 七损八益 蓬首垢面 击钟鼎食

槐南一梦 投亲靠友 红不棱登 寄人篱下

人生感悟的四字成语

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作谓语;指坚定不移、永恒不变。

誓山盟海:shì shān méng hǎi,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关于散文人生感悟?

学会感动

感动,是心中一抹绚丽的彩虹,是盛开在心灵阳台上的一束红艳的玫瑰。

电视中一个画面,一个举动,一句话都使我常感动得流泪。

感动是人生中一种最美丽的情感。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感动是情感神经的高压触电。失意中别人一个关爱的眼神的抚慰,困厄中别人伸出援助的双手都如拂春拂面,让我们的心灵感动,让我们倍尝人生的温馨。

感动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时常体味感动,你的心灵会得到升华。一位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人,主动和你握手言和,尽释前嫌时,你不在心底顿起波澜吗?正是感动,让人倍感人生的美好。

感动源于对生活的挚爱,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正确领悟,只有那些对真善美有着本能追求而又情感丰富、细腻的心灵,才善于领悟世界的美好,才会时常被感动的潮水濡湿。对于那些心灵来说,感动是无处不在的

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实在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

相识是缘

我问过好多人,缘分是什么?有人说缘是不经意间与梦中的人突然相遇,有人说缘就是在期待中梦幻慢慢变成了现实,有人则说相识即缘,还有人说世上无缘。

我认为相识就是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就如一草一叶,长在同一块土地、同一片山坡的不多,同样人生能够相遇和相识就是一种缘分,是一种人生的注定。

缘分是不苛求的,结缘就应该珍惜。交往中有摩擦和矛盾是现实,有句话叫不打不相识,有的时候因为矛盾才产生了缘分,人与人应相互尊重,相互帮扶。

人生苦短,缘是一种情感。因为有了缘分,我们的生活才不孤单,我们的人生才美丽。

看那山花烂漫,看那小桥流水,看那潮起潮落,看那春来秋往,人生缘是难得的,想想缘我们的心理就没有了恩恩怨怨。

沉默是金

沉默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深邃,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学识。话不再多,关键是分量,是恰到好处的无言。

不善言谈的人,容易给人以厚道的印象,不善言谈的人,使人无法捕捉他内心世界的秘密,不善言谈的人,肯定不会得罪人。因此,沉默可以左右逢源,沉默可以化解矛盾,沉默使人不言自畏。一个人修到一言不发,发则鸣人,实在不易。

喜欢沉默的人,也许自己性格太外向的缘故,因此更懂得沉默的益处。工作几年了,更深刻体会到,在社会大家庭里。生活着形形 的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沉默更成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妙法。

“沉默是金”确实是一种修养,一种处世之道。

事临头上用三思,话到嘴边留半句。“沉默是金”,以不变应万变,它是人格、品质等方方面面的综合,也是成功的哲学之一。

学会放弃

放弃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对生活寄予太多的渴望,对未来秉持长长久久的梦想,许多东西不能割舍。但是,生活有时有低谷,有时是深渊,过多的负重,可能加速坠落,带来精神的不堪,所以,学会放弃。

放弃不是悲观,也不是抛弃,只是暂时放下,让疲惫的身心稍许放松。就像大地的冬眠,等待春风拂暖,泥土翻新,可以重新披上绿的盛妆。

把一种坚韧扎根于灵魂深处,默默忍受,把炼狱般的煎熬当成洗礼,经受生之痛,死之舞,不失对生活的微笑。 尽管有畏惧有惆怅,必须直面生命,在锤打中学会坚强,将所有生命的力量积聚保全,直面命运的挑战。

放弃不是逃避,是为再一次的挺起。因为生活需要有进有退,不抱怨生命的无情,不呵责世事的炎凉,不用黑色的眼睛探知世界。

学会放弃,就能感知生命的本质,学会宁和与安祥,学会用乐观的心看云起云散,花开花落。 。

关于人生感悟的名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了简化分析,可以从民族与国家是否重合的角度,把诸多的民族共同体分为两大类。从民族与国家不重合的角度来看,民族包括次国家层次的族类共同体和一些超越一国边界分布在多个国家的跨国界民族或跨境民族。次国家层次的族类共同体包括占据某一地域具有自治权的民族(nationality);散居在一国内部拥有文化权利的族裔群体(ethnic group);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部族(tribe)等。从民族与国家重合的角度来看,民族指建立了自己国家的民族,这种民族实现了民族与国家的同一性,是一种国家民族,即国族(nation)。本文主要讨论一国内部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因此主要考虑前一种情况。

国家是一种法律上的政治共同体。“一个国家是一个法律上的政治性组织,拥有要求公民对其顺从和忠诚的权力”。安东尼•史密斯指出:“国家的概念可以被定义为一套与其他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拥有在给予的疆界内对强制性和家世(extraction)的合法垄断。”以拥有统一主权和治权的政治共同体来界定国家,这时的国家包含了从“城邦”、“帝国”、“民族国家”(nation--state)等一系列的表现形式。当国家演进到近现代社会,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国家与民族就具有了同一性,国家是以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民族则是实现了国家外壳的民族。正如黑格尔提到的:“民族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是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

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国家建构(nation--building)过程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因“族裔复兴”(ethnic revival)运动而导致的内部离散化趋势,构成“冲突论”命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冷战结束后,长期性的民族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在非洲大陆和东南亚激增,其总数大约占到世界正在发生的民族冲突的80%。有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与冲突各方相联系的集体认同群体,这些认同群体被视为理解和影响社会冲突持久性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经验性观察,相关研究者通过赋予民族认同以贬义色彩和否定性价值判断,把民族认同与民族冲突、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相联系,从而为“冲突论”命题的立论提供了貌似合法的依据。

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着把诸多语言、文化、种族、宗教等存在差异的族类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任务。即使是一些完成了国家建构任务的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国内一些族类共同体要求文化权利、领土自治乃至分离建国的挑战。“冲突论”命题集中表达了研究者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而建构国家统一性的深切关注和系统思考。“新生国家(黑非洲国家,引者注)建立起来后,其境内的大大小小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具有不同宗教、语言、文化和传统的部族集团,相互分割封闭,缺乏一种对新生国家的文化认同与共识”,“对这种内部的文化异质性和差异性的克服,遂成为独立建国后黑非洲各国文化发展的核心主题”。在这个命题中,“民族”指一国内部处于次国家层次的各种具有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差异性的族类共同体;“国家”则是在一定地理边界内具有对外主权独立性和对内统治至高性的政治共同体。在西方“民族国家”理念影响下,多民族国家在建构国家作为一个法律上的政治共同体的同时,也往往致力于建构一种国家层面的包含国内所有族类共同体的更高层次的国家民族。因此,在这个命题中,国家认同包含了政治共同体认同(政治认同)和国家民族认同(国族认同)两层含义。

在采取何种方式整合国内多种族类共同体、建构国家统一性,进而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统一的过程中,一些研究者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冲突论”命题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忽视、压制乃至消除民族认同,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笔者以为,民族认同是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差异性要素。民族作为一种文化共同体,需要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要素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并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意愿,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和维系这种差异性的认同意识。虽然民族认同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却在社会实践领域有一系列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对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要素的依恋、坚持与追求,具体包括维系、延续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历史传统、集体记忆乃至诉诸政治手段自治或建国。国家认同则需要建立一种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性,把一国内部具有差异性的族类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同时通过各种措施制造或者发明所有的族类共同体同属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想象”。从这层意义来看,“冲突论”命题的核心思想又表现为,在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过程中,通过忽视、压制乃至消除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要素的方式,打造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和国家民族,实现国家的同质性建构。这些理论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下,通过建构同质性的国民文化,打造统一国族,加速国内各种族类共同体融合(更多的时候是同化)过程;另一类则是以主体民族的文化特质作为普遍性的价值标准,塑造以某一主体民族为核心的国民特性。

就第一类观点而言,相关研究者深受西方“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他们主张,通过国家政策和政府权力加快建构一种同质性的国民文化和统一的国家民族,从而实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理想。刘鸿武在研究黑非洲国家民族国家建构与国民文化建设的系列论文中指出,黑非洲国家需要通过国家政治权力的介入和干预,通过官方意识形态塑造、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的教育手段、体制和政策,以及经济一体化等措施,整合各种分散、隔离的部族认同和地方性认同,消除国内部族文化的异质性,塑造一种同质一体化的国民文化,从而使民族成员形成统一的国家民族观念。这种做法高估了“民族国家”理念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乐观地判断了当今民族过程的时代特征,在实践中由于对民族成员差异性要素的忽视、压制和消除,表现为用同质性的国民文化取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压制和消除一些民族要求集体政治权利的诉求等等,往往会遭致少数民族成员的反对和抗争而流于失败,并且成为国内分离主义等民族冲突和矛盾产生的重要根源。

后一种类型的理论观点不乏受到一些国际知名学者的吹捧。亨廷顿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特性建构的力作——《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为人们认识“从民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命题第二种类型的理论观点提供了例证。亨廷顿认为,美国是一个定居者创立的社会,正是这群“持异议中的持异议”的定居者所带来的盎格鲁--新教文化不仅成为美国立国的基础,而且“在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文化核心,成为国民身份和国家特性的核心组成都分”。在此,亨廷顿把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描述成由一群白人新教徒群体所传承的具有连续发展脉络的文化体系,视其为美国文化的主流,为各个不同亚文化群体所享有。这种观点无疑是把主体民族(美国白人新教徒群体)的文化特质视为国家的特性或国民身份,进而以一种大民族主义的姿态把主体民族的文化作为各种次国家层次族体认同的统一标准和价值规范,无怪乎,有的学者称亨廷顿的民族认同理论是“盎格鲁--撒克逊的种族民族主义”。亨廷顿把作为主体民族的白人新教徒群体所持有文化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进而欲以此为基础建构美国的国家认同。这种使其他民族归化到以主体民族文化特质所组成的“核心文化”的观念和做法,无异于否定了其他民族及其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美国社会中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存在的事实。有研究者以啥萨克斯坦“主体民族化”政策失败的例子说明,主体民族所主导的国家认同建构,既有违于宪法中关于建设公民社会、族际和睦社会的相关精神,在多民族国家,“重建”和“复兴”主体民族,显然不利于其他众多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会受到质疑,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裂痕。

二、“冲突论”命题的不科学性及其误导性

从个体观念和意识层次来看,个体的认同具有多重性,人们选择何种认同取决于具体的情境。认同(作为与主体意识相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后经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的引入,成为心理学中分析自我同一性的核心范畴。“自我体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因而无法想象它会产生于社会经验之外,个体在与社会群体持续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自我”的观念。由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结构是多种社会群体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因而个体在与这些社会群体互动过程中,便会表现出“自我”不同方面的特征。从个体观念和意识层次来看,多重认同可以并存不悖,人们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群体和集团,如家族、民族、国家、阶级等等。同时,个体的认同取决于具体的情境,“我们对于身份和认同的情境性选择并非由两种认同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引起,而是受到具体情境的决定,它包括至少三个要素:我们的接触对象、我们与对方进行交往的模式、我们对这一交往的预期”。“冲突论”命题试图消除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意识,通过使民族成员接受一种同质性的国民文化或者以主体民族为主导的国民特性,用一种同质性的认同形式来替代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以此来解决多民族国家内部的认同问题。事实证明,个体的民族认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成员的认同结构中。“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曾经遭受过强大民族排斥性政策的蹂躏,经历过被屠杀、被驱逐、被隔离的悲惨命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族群因此从人种及文化上彻底消失”。

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个体同时拥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形式的认同,而是在于在个体的认同层次结构中,把何种归属置于优先的级序,并以此作为自己效忠、尽义务和责任的归属单位。费孝通在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级序性时,提到作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相对于社会成员的民族认同而言,是高一个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认同的情境性与级序性是两个概念。就前者而言,少数民族成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场合,来确定认同意识的内容和程度;就后者而言,国家认同在民族成员认同层次结构中应该处于最高的级序,优先于各种民族认同形式。尤其是当民族成员作为国家的公民,在与国家公共权力发生关系时,要认同国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自愿践行公共领域的准则。在多民族国家中,每一个成员在保有各自民族认同的同时,都把国家作为自身最高的认同和归属对象,宣誓效忠并且以此作为自身情感信念、义务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最高来源,这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理想状态。

“冲突论”命题注意到了民族认同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各种次国家认同形式超越、取代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各种次国家族体认同单位成为了民族成员的效忠对象,由此引发的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国家认同危机。在多民族国家,各种打着争取与维护民族权利和利益的旗帜分裂国家、谋取某一部分成员私利的民族分裂分子,无疑是这种国家认同危机产生的重要根源。一些向来具有较强自治和独立意识的地方(或“区域”)民族主义,如西班牙巴斯克分离主义、加拿大魁北克分离主义、英国北爱尔兰分离组织等,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在多民族国家还经常性地存在着另一层面的民族认同问题,是由于国家(往往代表了主体民族的利益)为了实现建构同一民族的梦想或者塑造以某一主体民族为核心的国民特性,忽视、压制乃至消除少数民族认同而引起的。由于国家权力意志的介入、民主“多数规则”的滥用,以及少数民族的权利失语状态,往往更容易造成对民族认同的侵犯,发生的次数也更为频繁,从而构成了世界大多数国家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根源。以苏联解体为例,学术界在解释这一历史巨变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和变量参数,但是笔者以为,不可忽视苏联各组成单位的民族认同长期受压制所带来的破坏作用。苏联***曾过度自信地宣称“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诞生,以政治意识形态和支配性权力结构压制和抵消各联邦组成单位的民族认同,忽视、侵犯各组成单位的民族权利和利益,最终导致民族认同演化为独立建国,肢解了联邦。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认识到以民族认同过度膨胀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地方民族主义导致多民族国家离散化趋势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主体民族以实现国家认同的名义,忽视、压制少数民族权利和利益诉求而引发的民族认同问题。后一个方面往往没有得到社会大众和相关研究者的足够认识,“冲突论”命题无疑是这种认识缺失的集中体现。“冲突论”命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明显的误导性:

第一,从理论上来看,该命题忽视了认同的多重性及其能够和谐共存的事实,把多民族国家中由民族认同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在逻辑上错误地归结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天然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在民族成员的认同层次结构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可以同时存在的。“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多民族国家中由民族认同问题引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民族共同体(而不是国家)成为了民族成员效忠和归属的最高对象,即在民族成员的认同结构中处于最高的级序;民族成员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进行族际互动,无视甚至侵犯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统一性,挑战国家权威的合法性。总之,民族认同问题是民族认同取代了国家认同在民族成员认同结构中最高级序的位置,而不是相关研究者所宣称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从实践上来看,该命题试图通过抑制、打压乃至消除民族认同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这为一些多民族国家中的主体民族打着国家认同的旗号忽视和侵犯少数民族权益的做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合法性论证。民族认同导致多民族国家内部离散化趋势的诸多经验性事实,让一些研究者自然而然地得出民族认同是社会分裂、国家动荡以及国家认同建构的罪魁祸首;进而以为实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以及形成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国家认同,则需要抑制、打压和消灭民族认同。这也成为在某些多民族国家中,在政治上占优势的主体民族通过国家行为推行排斥性民族政策的惯常逻辑。这种貌似合理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民族认同兴起、增长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虽然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问题有多种根源,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多民族国家社会资源占有的族际差异,如果国家推行的旨在消除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导致的少数民族权益受漠视和侵犯,就可能使得民族成员由诉诸制度和法律,转而走向与政府的抗争,并为民族分离主义等问题埋下的隐患。

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合理表述及内容

民族认同作为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自然属性的重要方面,与文化要素共同构成民族间差异和界分的重要特征。国家认同表达了个体与国家相联系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意识,表现为个体对“生于斯、长于斯”故土的依恋,对统一领土之上最高政治法律共同体的效忠,对国家统一法律规范的遵守及积极践行公共生活的准则,同时,还有对国家统一政治文化的认可和分享。总之,民族成员对于国家的认同需要构建国家统一性。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又可以转化为民族异质性要素和差异性要素与国家统一性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核心问题。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共存的时空场景

多民族国家中为什么会普遍性地发生民族认同问题,换句话说,为什么会发生因确定民族、国家哪一个处于民族成员归属结构中的最高级序的冲突和矛盾?在后一种意义上,民族认同问题又可以置换为我们为什么要有多种隶属关系或归属关系?民族、国家作为民族成员最为基本的隶属对象和归属单位,并存的时空场景恰恰是世界上具有多元性民族结构的多民族国家的普遍存在形态,换句话说,多民族国家构成了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做一种假设,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就具有同一性,对民族进行认同的同时也是对国家的认同,相应地也就不会存在因确定二者在民族成员归属结构中孰先孰后而引发的民族认同问题。

所谓“‘多民族国家’是以多个民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是不同民族之间经过相互交往,从而产生政治上联合的产物”。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源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共同体与国家政治共同体遵循着不同的运行逻辑,二者的演进表现出一定的交叉性。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分化和聚合的趋势,具体表现形态为一个民族分裂成或分化出数个民族,或数个民族联合、同化或融合为一个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超越了民族共同体以文化为联系纽带的狭隘性,在共同地缘基础上实现了领土主权、中央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法律规范的统一性。因此,一个国家把各种不同文化特征的民族纳入自己的疆域范围,或者一个民族由于发展演进的不同趋势分布于数个国家,就造成了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能完全吻合的情形。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民族成员跨国界的迁移和流动,无疑增加了民族与国家交叉互动的复杂性。因此,多民族国家遂成为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而这也就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并存,为民族认同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时空场景。

(二)理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两种思维观念

如何认识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学理上的探讨和争论,而且还影响到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理念、方式及实践。

从冲突视角来看待二者的关系,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视为非此即彼的对立和矛盾的事物,隐含了一种排斥性思维观念,“冲突论”命题无疑是这种思维观念的具体体现。依据这种排斥性思维观念来看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就会通过忽视、压制乃至消除一方的方式来实现二者关系的统一。具体到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实践,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过度强调国家认同,忽视、压制乃至消除民族认同的整合方式。具体体现为通过建构国家“统一性”(这里的“统一性”更多的是“同质性”),包括同质性的国民文化、以某个民族为主导的国民特性等,压制和消解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要素的存在和发展。这种方式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同化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大民族主义。西方国家在对待国内民族关系上大致经历这样一个执行同化主义政策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过度强调民族认同,忽视、贬低乃至超越国家认同的民族整合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各种地方民族主义的泛起、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等,与其说是民族整合的一种方式,不如说它是对在既定国家框架内民族整合的一种解构和破坏。无论以强制性的同化观念主导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还是以排斥性的思维强调民族认同、拒绝国家认同的建构,最终结果都会导向民族冲突和矛盾,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和谐和社会稳定。其原因如下:一方面,因对少数民族群体异质性要素的消解和压制,忽视和侵犯少数民族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和权利保障,不仅不能消除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反而会导致少数民族成员的不满和抗争,为民族分离主义发展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则会因对国家统一性要素的解构和破坏,导致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离散化趋势乃至国家的解体。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选择,我们需要以包容性思维观念,从和谐视角来看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认同形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是可以达成一定的价值共识和发挥功能上的相互依赖,民族异质性要素可以与国家的统一性和谐共存于多民族国家的场景之中。

对于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而言,必须确立国家作为民族成员归属层次中的最高单位,这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统一所必须坚持的价值共识。因为民族认同具有相对于国家的依附性,而国家作为满足个体“需要秩序的基本感情”的自在自为的存在,具有逻辑和理性上的至高性;在政治实践中,当今世界没有任何族群或族群成员能够离开国家而独立生存,无论是在政治安全和经济依赖的意义上,还是在地理学的意义上,概不例外。

从性质上来看,民族认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则是一种政治认同。民族认同的文化联结来自于原生性要素的纽带,如习俗、血缘、祖源、语言等的共同性;国家认同则是一种基于政治合法性和意识形态的认同。现代民族国家是在超越以文化、民族、宗教等原生性纽带联结局限性基础之上,通过地域领土、中央权威和政治法律规范的统一等次生性政治联系纽带,实现了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历史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也由魅力型、传统型逐渐转向法理型,而法理型合法性的核心则是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自愿践行公共领域的规则。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凝聚各种族类共同体不能仅仅依靠历史文化纽带(通过诉诸人们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来实现),而且还需要在权利保障和利益公平分配条件下,实现其对国家的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保证了民族成员对国家持久的效忠情感,保证了民族成员对国家制度的自愿遵守,进而建构了国家的合法性基础。通过围绕民族权利保障和利益分配,构建一套协调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要素与国家统一性的体制和机制,才能有助于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可见,国家统一性的长期存在和有效运行,有赖于民族成员的效忠、支持和参与,而这种政治合法性则来源于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体异质性要素的尊重和保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包容性思维观念指导下,建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异质性要素或差异性要素与国家统一性之间的关系,实现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有效整合。

(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统一的路径

与研究者们主要从个体心理层次定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同,笔者不仅仅把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集体认同形式视为个体心理层面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而且视其为一种包含纽带、团结等要素的关系范畴。在一定意义上,集体认同是一种关系,是社会关系互动的一种形式。当个体与集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归属意识和情感依附时,个体便会以集体的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个体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由于共享某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评价和判断标准,便会在外在象征符号与实践行为中表现出与其他成员的同一性,这种共享的成分又成为集体凝聚力和社会纽带建立的来源。格罗斯在解释民族认同时,把纽带理解成组织原则、团结和认同。因此,从上述视角来看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问题,又可以置换为建立何种社会纽带整合民族异质性要素与国家统一性的问题。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的多样性不仅仅具有数量、规模上的人口统计学意义,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多民族国家社会纽带的建立及凝聚力来源。在排斥性思维观念指导下,建立在单一语言、宗教、文化等基础之上的社会纽带,无疑只能导致对处于弱势地位少数民族权益的忽视和侵犯。合理的选择是,在包容性思维观念指导下,建立一种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纽带,这种社会纽带能够包容诸如语言、宗教、文化等民族异质性要素,并且还能从法律和政治上赋予这些异质性要素以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根据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以及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这种社会纽带应该是基于领土原则的政治法律联结,无疑公民身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政治法律联结,一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公民身份把具有不同民族认同的民族成员的地域原则和政治法律原则联系起来,有助于建立起对国家的效忠和认同。公民权利制度是在国家统一法律和制度下建构起的针对每一个公民的平等的利益分享和权利保护机制,在这种制度下,各种民族认同作为民族成员权利的一部分将得到承认和保护。公民身份的建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国家而言,在保障民族成员作为个体享有的自由参政、社会安全和经济福利权利的同时,还要保障民族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延续本民族集体及其文化的权利,这不仅是国家合法性的来源,而且也是民族成员国家认同建立的基础。“正是现代民族(nation,国民意义上的民族——引者注)概念中包含的这种平等意识和共享意识,以及现代国家给予其国民的实际经济利益和法律保护,共同创造出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意识,给了民族一种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民族成员能够像捍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家园一样,捍卫民族的独立自由,争取民族的强盛和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制度规范的有效运转、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还有赖于各民族成员真正认可、遵循和践行公共领域的准则,积极参与国家的公共生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性。这不仅有助于民族成员个体和集体权利的实现,而且还有助于民族成员在公共权力、仪式符号、节日庆典的日常参与或体验中,超越各种狭隘性的民族、种族、宗教等认同形式,建立起对于国家政治权威、公共准则乃至一种历史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总之,建构公民身份既需要赋予所有民族成员以公民身份,建立统一、平等的公民权制度保护各民族成员的权益(其中一定要包含民族成员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的集体权利),同时也需要民族成员作为国家的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认可和遵循国家的多重统一性,最终形成国家认同意识。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474天 2022—6—28

一、婴儿的发音

1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 ei,ou,ai,e,ou,m,h

        此时要多和孩子说话,只要有爱,有耐心,与孩子多互动,就能把孩子带好。不管孩子听懂听不懂,要温和地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有安全感,达到一定年龄就会模仿你的声音说话

2连续音节阶段(4-9个月)ba~ba,da~da,na~na

        此时会慢慢的蹦出来一些音节,七八个月能结合情境用手指东西。

3有意义的语音、学话的萌芽(9一12个月)

      多教孩子说话。

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

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孩子小时候能自己带尽可能自己带,除了语言、个性,还有依恋,与三岁前有很大关系。你所有生下来的劲儿可能日后都要还回来。

二、词汇的发展

1  1-15岁第一批词汇(50左右)

2  3岁词汇量达1000

3词汇从熟悉的事物名称即名词开始

      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如果保育员耐心陪伴,他会好一些,如果一个保育员管十几个,这些孩子会变得呆呆的,特别容易生病。孩子交给老人带,如果老人不善于说话,孩子说话会比较晚,因为他的刺激不够,语言发展就跟不上。

社会化开始是从语言社会化开始的。

三、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  一  多词句     

简单句  一  复杂句

(一)单词句时期(1-15岁)

1婴儿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在特定情境中代表儿童想要表达的内容(单词语阶段)。

2婴儿在一周岁左右能说出第一批词。

3在言语获得的早期阶段,词类的获得具有语言差异性。

4婴儿运用新词时,具有外延缩小和扩大的倾向,例如“狗”概括水平夸大或缩小。

(二)多词句时期(15-3岁)

1积极的言语活动期,随着儿童词汇量的扩大,儿童说话更主动。(19---21个月迎来语词爆炸期)

2两个阶段:

简单句阶段(15-2岁):“电报句(双词句)”·

复合句阶段(2-3岁)

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会存在一些现象:(1)过度扩展(2)过度缩小(3)假失现象

不完整句包括:

(1)简单词句:(1一15岁)球球、抱抱完整

(2)电报句:15一3岁  妈妈鞋、娃娃排排坐

        要把这些电报句完善之后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学会完整的句子。不能去评价孩子,否定孩子,更不要贴标签。

完整句包括:

(1)简单句:他觉觉了、妹妹读书

(2)复杂句:老师教我们做游戏

(3)复合句:吃了饭以后,我和小华玩一会就看电视了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1  3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及表现

(1)0~1月龄新生儿期

“哇哇哇哇”--哭声就是我的语言

孩子天生对人脸感兴趣,特别是微笑的人脸。

(2)2~4月龄发音游戏期

啊啊、喔喔--我会模仿你。

(3)5~8月龄语音修正期

“咿咿呀呀”--我开始用声音探索世界

(4)9~12月龄学话萌芽期

“叽里呱啦”~我的“婴语”是不是很难懂?

(5)13~18月龄学话被动期

“爸爸-抱抱”……我的只言片语可是大进步哦!

(6)19~24月龄语言模仿期

“妈妈爱宝宝”、“妈妈宝宝”一-这个时期的我最喜欢学大人说话。

(7)24月龄以上语言飞跃期

“这是什么?”……飞跃的时期到了,我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说!( 十万个为什么)

        家庭中如果有矛盾,就会让婴儿有不安全的依恋,亲和起源于依恋,母亲情绪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二战时,英国为了避免婴儿空袭时受到伤害,让一批孩子离开妈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还有一些孩子随着妈妈住在防空洞中。这些离开父母到安全地方的孩子,出问题比较多,因为他们没和父母在一起。婴儿需要的是父母的呵护和爱,而不是安定的环境。

五、语法的获得

1  15岁~25岁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2  3岁末基本全部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这个阶段也可以让孩子学学外语,创设一种环境,除了母语之外学其他语言,这个阶段是语法关键期,学得非常快。

为了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养育者应该怎样做?

1 促进3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方法:0~1月龄创设丰富的“听觉环境”·

2  2~8月龄模仿宝宝发音,促进语言中枢发展

3  9~12月龄放慢语速,多和宝宝说话

4 19~24月龄用丰富的语言和宝宝交流

5 24月龄以上抓住宝宝学语言的特点,激发表达欲

找到婴儿的兴趣点,激发表达欲望。 (哇,怎么做的这么好呀,你是怎么做到的?)

鼓励非常重要!

        鼓励会让孩子有价值感,高自尊、高自信。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他就会更有力量,人际关系也会比较好。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个性约等于人格,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是先天的脾气,性格是后天的态度。有的女人嫁给谁都幸福,是因为性格好。

一、 婴儿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婴儿各自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

      婴儿的气质类型在家人的耐心养育下会有变化。

      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被爱。

1巴斯的四种类型

情绪性、冲动性、活动性、社交性

有的孩子出生时情绪就比较大

2托马斯和切斯的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父母养育孩子要耐心、温和,对孩子更多地接纳,父母的情绪状态非常影响孩子,婴儿与妈妈是共生的关系,他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产后抑郁的妈妈不仅考虑其情绪状态,还要考虑她的生理情况,比如是否生孩子时有大出血情况。容易型有时也可能变成困难型,特别是家庭矛盾重重,妈妈压力大,情绪状态不稳定,会影响孩子。孩子就像弱小的幼苗,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成长,气质类型会随着改变,这些孩子容易生病,情绪不好,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救方式,爸妈会更多关注孩子,不会再去吵闹了。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性

1、机体发育的巩固增强了气质稳定性

2、属于中等程度的稳定

(1)有些受环境影响

(2)极端气质难以改变 (基本是稳定的)

        比如妈妈在怀孕期间被抛弃,或者是遗传方面的原因。被抛弃的妈妈会增恨孩子的爸爸,因为孩子长得像爸爸,她会把这份憎恨迁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婚姻的替罪羊。

北大的韦神,爸爸是数学博导,非常厉害。

(三)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1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

2早期教育对气质的影响作用

      是相互影响的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

      据说孩子在胎儿时就有情绪,会受妈妈情绪的影响,准妈妈要调整好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状态。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初生婴儿的兴趣是一种先天的情绪。

指导和组织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的作用。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兴趣—反应模型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兴趣—快乐获得知觉能力的学习过程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兴趣一认知倾向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笑一与人交往、引人照料的基本手段、人际交往的纽带

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非社会性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语音与面孔

还不太认人,不太认生,谁逗他都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熟悉VS不熟悉

不熟悉的人不让抱,看到熟悉的人会微笑。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哭—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哭是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

哭的五原因:

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化分为:

1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

2应答性哭(针对不适刺激)

3操作性哭泣,主动经验

认为父母偏心的孩子,其实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

给孩子他所需要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四)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越安全的关系,分离焦虑就越少。

最初阶段:信任阶段

妈妈出去了,相信妈妈会回来。

第二阶段:无从改善的困境,希望破灭, 情感冷漠

接受现实,让奶奶带。

第三阶段:无可奈何去适应环境

        妈妈一回来,又哭着要妈妈。孩子小的时候,要给孩子更多认可、肯定、鼓励、赞美和欣赏,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不要说孩子丑,孩子笨,孩子不行,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负面评价。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越安全的关系分离焦虑越容易过,孩子从小被否定被批判,比如说孩子丑难看,给孩子贴副讲标签,孩子长大后很难跟你亲近。

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依是依附、依靠,恋就是眷恋、留恋。依恋关系好,其他关系也会非常好。人生最初能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是生命中最初的养分和根基,如果没得到,后天再培养。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一)依恋发展阶段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这时候是一种共生关系,好多孩子与妈妈是共生阶段。还没有很好分化,需要妈妈无条件的满足他,这样才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会更多去探索世界。

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知道妈妈不在身边,也是会回来的,他感觉比较安全。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 回避型、 反抗型(矛盾型)(也叫焦虑矛盾型)

不同的依恋类型,父母怎么应对会更好?

      安全型约占70%,回避型约占20%,反抗型约占10%,这与抚养者有关。抚养者情绪稳定,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又很耐心,这样养育的孩子会是安全型。

        反抗型孩子的妈妈也是爱孩子的,但不知道咋爱,也想照顾好孩子,但照顾不好,给孩子的不是孩子所需的,孩子闹一闹能得到,孩子感觉妈妈靠不住,既需要妈妈,又恨妈妈。

        回避型的孩子不需要妈妈。妈妈动不动吵他,呵斥他,他对妈妈是彻底绝望的状态。自己跟自己在一起,不再向妈妈索取,因为在他索取的时候,遭到了太多不好的感受,被忽视。回避是一种保护,你在不在,我都没感觉。

陌生情景研究法

1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2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

3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4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

5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6陌生人进入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7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

        陌生情境研究法就是将孩子放在陌生的环境中看他的反应。妈妈离开让他跟陌生人在一起是什么反应,陌生人离开妈妈再回来,他又是什么反应。

1)安全型依恋

父母在场:把父母看作安全保障,能安心地游戏和探索。

亲子分离:情绪出现困扰,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易抚慰;寻求和母亲亲近和接触。

陌生人在场: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

      稳定的环境,稳定的关系,会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

        妈妈开心,情绪稳定,孩子就容易是安全型。

2)回避型依恋

父母在场:无反应,表现冷淡。

亲子分离:不难过,无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回避父母或不及时打招呼。

陌生人在场:像对待父母一样。

        如果妈妈骂孩子,呵斥孩子,孩子容易形成回避型,就不需要妈妈。自己跟自己在一起,长大后跟其他人的关系不融洽,在日和妈妈的交往中有很多不好的感受。回避是一种保护。

3)反抗型依恋

父母在场:亲近父母,但不愿探索。

亲子分离:极度痛苦,似乎离不开母亲。

亲子重聚:难以抚慰;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

陌生人在场:惧怕陌生人,不与之交往。

1)安全型儿童母亲的特点

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和儿童似乎在互动中获得乐趣。

2)焦虑一矛盾型儿童的母亲特点

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儿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坚持寻求关注,则母亲就能够做出反应,因而儿童始终保持与照看者的亲近。

一些儿童会关怀双亲,以便增进互动,这会儿童过早地成人化。

3)回避型儿童的母亲特点: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作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

      妈妈是什么类型的依恋,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妈妈没有爱的能力,若孩子受到伤害,妈妈是没反应的。

依恋类型还会影响婚姻关系。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高自尊、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具有良好分享能力。

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 情绪性、 社会性刺激

      小动物的依恋是有关键期的,婴儿也是如此。

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

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

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

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

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

四、婴儿自我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

哈特的两阶段:主体我和客体我。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5-8个月,尚无自我意识

9-12个月,初步的主体我出现

12-15个月,将自己与他人分开,主体我明确。

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18个月,客体我初步形成

18-24个月,明确客体我,“我,你”等人称代词的使用,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婴儿依靠情绪生存,给孩子需要的。

自我解析 包括对于概念/信念/价值观的拆解。拆解是把一个概念的内涵拆解开来。

比如 独立 ,这个词包含了丰富的意思。拆解的时候需要把独立的各个层面都刨开,看到更深层的内涵。(独立的定义见附)

我们头脑中对于一个概念/信念/价值观的理解,是非常不清晰、混乱的。因为这些信念不是自己总结的,而是从父母、社会、知识等不同的途径逐渐形成的,他们是不断改变的。因此,任何一个概念自己要写出来的时候,都会发现写不清楚。这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独立的思考。从外界得来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没能总结和提炼,就无法把它们说清楚。

头脑中所有的信念都是这样模糊不清,导致了我们价值观内在的混乱和冲突。也造成了生活中的困惑、纠结、痛苦。比如一方面希望自己优秀、高效,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自由和轻松,这就是我们在给自己提出相反的要求,会造成无法行动、无法抉择的局面。

另外我们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比如我们认为自己是渴望独立的,我们渴望成熟、不依附,但其实我们依赖他人的程度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情感上、关系上还是角色上和物质上,方方面面的依赖都导致我们无法独立,而又渴望独立。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独立是什么,我们实际是在依赖别人,当然也就很难独立自主。表现出来的就是恐惧、担心、害怕关系的破裂、情感的分离等等。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真正地理解和接纳自己。

1 写出概念的定义(如:独立是什么,有几层含义。定义举例见下面附)

2 写出定义中每一层意思的具体含义和生活中的例证(把独立在精神上、关系上、情感上、物质上的含义进行具体描述)

3 论证自己对于这些含义的分析。分析论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上面独立这个概念,我写了3万多字。从独立的产生,独立的各个层面,以及依赖的含义和关系的作用机理,到独立与依赖的对立关系等。

4 总结对于概念,得出结论

开始时,很难把概念 写清楚 。这是很自然的。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把概念拆解清楚。所以刚开始下笔的时候,概念写不透是很自然的。可以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追求一次写全、写好。最开始写的概念可以是一句话。随着解析的深入,概念会越拆越仔细、越透彻。

把概念写清楚并不是刚开始自我解析需要达到的目标。我在最开始写的时候以为自己写清楚了,现在回头看以前的文章,其实非常浅。

写了几个月以后会发现自己真的写不清楚。包括现在,因为写的越多,越感觉写不清楚。写不清楚才需要写啊。越意识到不清楚,越是可以写清楚的地方。不清楚就是自我崩溃的征兆。因为自我不能自圆其说,就可以把自我拆解得更深入了。所以发现写不清楚,是进步的信号。

大部分人最开始不知道 写什么概念好 。这也是很普遍的,非常正常。我们没有做过的事,肯定不是一下子就有思路的。思路是慢慢呈现的。你可以思考生活中什么最困扰你,从这个地方写起。比如情感不顺利、家庭总是出现冲突,那就可以从情感、家庭、关系写起。比如:爱、依赖、责任、义务、支持、信任、家、亲情、男女、个性等等。如果是工作不顺利或者人际关系有困扰,就可以写成功、利益、金钱、成就、信任、优秀、时间、独立、尊严等等。自我解析都是从自己最信任的价值观开始写起,你相信什么就写什么,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也可以写得最痛快。实在无法从概念写起,可以从日记开始,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从具体的事情写起。从事情中找到关键概念。然后再写这个概念。

最开始写作的人,会关心写多少字数合适。一般500字以上。入门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最开始就是建立写作习惯,每天500字以上,写日记就可以。写1个月以后,一个概念可以写1000-2000字, 基本达到对一个概念有了自己的较基本认知。如果每天写,连续写一个月,基本就可以有自己的写作方向了。

前进的感觉是很疗愈的。以前修行好多年,总觉得自己在修行,在实修。以为打坐,平时关照自己的意识就是修行了。开始写作以来,才一天天地深刻认识到把自己的意识的内容写出来有多重要。你如果不表达出来,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而写出来一层一层地发现更多的含义,然后发现不同含义间的关系。比如独立,里面有独立思考和责任,责任和关系、角色相关,独立和依赖相关等等。这里面有大量的关系和逻辑需要一层层地理顺。如果不理顺,你就会纠结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关系。

每写一个概念就会搞清楚一些,每打开一层就会更清楚。这样一个个,一层层。你会体会到不断打开新的世界的感觉。前进的路上,推开更新的世界。

11个月时间写下几十万字,也许对于很多人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好奇和惊喜中。每写一个概念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新一个层次的认识。比如最近在写的独立,我发现自己渴望的独立原来是一种依赖,因为依赖而无法独立。这个发现也是每一个概念写作过程中的感受,那些不了解的东西正是困住自己的东西。我追求的理想、信念都是我不明就里而盲目追求的。如果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当然也就得不到。一个混乱的人当然是没有自信、充满恐惧的。

我梳理概念的过程就完成了头脑的清理手术,每一次一点。经过几个月,自己混乱的头脑开始有逻辑了。因为那些混乱逐渐消除。自己变得越来越轻松,而且自信。

我已经进行自我解析11个月,拆解了20个左右的概念。目前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的接纳。以前以为自己是接纳自己的。写作以后才逐渐对接纳有了更多的体会。接纳并不是去理解别人,接纳别人,而是理解和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的自私、虚伪、混乱、自卑。我接纳的表现是可以把自己写的不堪的历史公开发表。我不觉得难堪的原因是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和隐私,而是每一个人和我一样,都同样自私、虚伪、自卑而混乱。

要接纳以前认为不好的结果,这个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但当我渐渐可以接纳以前认为很丢脸的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小小的超越。

接纳不好的结果,也接纳这些带给我的感受。以前非常害怕负面情绪,一有情绪就想逃避。自我解析以后,遇到这样的情绪我反而有一种好奇和兴奋感,希望从中有所发现。而且我也不再把情绪分为负面和正面的。其实任何情绪都是身体中的能量流动,他们都是最适当和合理的。几个月下来,情绪越来越稳定。遇到以前很容易发脾气的情况,居然一下子就可以过去。

通过分析优秀、信任、爱、角色、感觉、尊严、思维与情感、自我、恐惧等等这些,我逐渐看到了自己的恐惧来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我通过发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看到人生并不是仅仅是围绕关系和金钱,其实人生是更宽广更自然的过程, 我更信任没有所谓价值。其实一切无非是存在而已。我是非常执着的人。随着自我解析的深入,逐渐放下对工作和理想的执着,把工作和教练的角色看作生命中顺其自然的过程。而不是我追求自我认同和成就感的途径。

分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世界的规律。也看到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尤其在我分析概念的时候,分析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事情。这使我更相信世界是有求必应的,自己的存在决不是无缘无故的。

注:内在探索写作法称“灵性自我解析”,感兴趣请参考:

什么是灵性自我解析

独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物质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物 质 上的独立 是指可以经济独立,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经济上不依附和依靠他人生活。

1 角色内的独立(有依赖的独立)

1) 能够独立思考、不依赖于外界与他人的思考和价值观,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信念,对自己和生活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心;

2) 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负全责-主动承担责任;

3) 在情感、情绪上脱离对他人的依附,能够独立面对压力和不顺利,不去依赖、抱怨和埋怨他人。独立的人,在关系中更自由,脱离了对于他人的责任的依赖,他们可以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不是等着别人采取主动;同时他们可以适当妥协和适应他人

2  脱离角色( 脱离依赖的状态)

1) 脱离关系:独立于角色之外, 独立的人脱离了对于角色的依赖,不去干涉其他人的角色和职责,也不用权利、地位、能力等优势去控制、要求别人。

2) 脱离自我:  在精神上可以独立自主,能够彻底摆脱对于成就、尊严等精神上的依附。

寄托 [ jì tuō ]

基本释义

[ jì tuō ]

1委托别人照料 2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3托身,安身

近义词

依附 寄予 依靠 托付 委派 委托 以来衣服 依赖 拜托 托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1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