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借日月抒发情感”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与“借日月抒发情感”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第1张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唐)李白

翻译: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翻译: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唐)李白

翻译: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唐)李白

翻译: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把酒问月》 (唐)李白

翻译: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今晚月华如练人却千里,小女也只是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如此而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唐)李白

翻译: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旅宿 》(唐)杜牧

翻译:住在旅馆中并无好的旅伴;忧郁的心情恰似凝固一般。对着寒灯回忆起故乡往事;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愁眠。家乡太远归梦到破晓未成;家书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我真羡慕门外沧江的烟月;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唐)白居易  翻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意思: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成语:日就月将、日朘月减、日湮月塞、日益月滋、日富月昌、日月如梭、迁延日月、日滋月益、一日三月、日月交食、日月重光、日月可鉴、日异月新、日月丽天、蹉跎日月、日陵月替、日堙月塞、日增月盛、日累月积、日削月割、壶天日月、日久月深、积日累月、日月蹉跎、彪炳日月、日新月著、日异月殊、参辰日月、宾饯日月、

日月交食    拼音:rì yuè jiāo shí

释义: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重光         拼音:rì yuè chóng guāng

释义:指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日月如梭     拼音:rì yuè rú suō

释义: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朘月减    拼音:rì juān yuè jiǎn

释义: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迁延日月    拼音:qiān yán rì yuè

释义:犹言拖延时间。同“迁延岁月”。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霜月》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6《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宋代: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出自宋代李觏的《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释义: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寄寓其中的情感:

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释义: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寄寓其中的情感: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出自唐代王维的《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释义: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寄寓其中的情感: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释义: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寄寓其中的情感: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

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释义: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寄寓其中的情感:

抬头望月,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