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这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表达了作者对红颜知己真挚的爱恋以及作者心中强烈的思念之情。该句出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如下:

作者: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白话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______________ 《 独不见 》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的 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 , 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 独不见 》 , 寄寓了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怀念, 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 , 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 ,, 以寒砧催落叶、 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 , , , ,

诗句出自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6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