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豪情”。
表达情感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和当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
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壮美的河山、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全文内容: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白话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1 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作文
写一封长信给对自己成长起重大影响的人,即使结束有太多未知,如在悬崖迅速坠落不可估量的谷底。关系不清,只在内心深藏,流露于外表却逃避不已。
说过用双手紧紧相牵,然后是吝啬的一只手。在崖底的溪流边,对立而行。形式上的连接,却没有温度。转身而看,背影渐行渐远。不愿做包袱,不愿强求,不愿同行而无语。松开手,转身。他亦不回头。两个人的脚步在旷谷中异常清澈。却不一致。
过一条河。天已暗,只微露微深蓝光。出奇地平静。此暗浓密的绿草,它们苍翠欲滴,质地柔软,如婴儿的肌肤,想要亲近,却怕惊扰。零星的花朵在其间点缀,在月光下,映衬淡黄洁雅的光。没有风。俯身,将身后的长法发撩到胸前,小心垂下,柔柔的浸在水里,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满足而会心。轻轻拂起,从发根到发梢,顺势埋着,手中沾染河水的生命气息,以及,长发所隐忍的欲望。
起身,提起洁白长裙,光脚跋涉,一上一下,或者,推水而行。脚踝 ,凸起而显得格外坚忍,饱含秘密。目光淡定,深刻。风吹起一只紫色蝴蝶飞来,停在刘海上,永远伫立。长发滑落到胸前,及腰,在一步一步间微微荡着,仿佛要开出花来。
涉水而过,空气清新,潮湿。成群的蝴蝶飞舞,山谷中隐透着紫光,充满灵性。她们飞过我的洁白衣裙,撒下光粉,落在我的裙摆上。
山崖高耸。却有葳蕤的枝和夜,藤蔓或粗或细。试着触碰一根,像是瞬间吸入众多
记忆。如同抓住线索,摸索而行。观察粗细,深浅,闻气息。闭上眼感觉,怀想。顺着藤蔓摸索前进。
进入深谷。有淡雅的清香,自矜,自爱,自重,不招摇。是一片开着的洁白山茶。天色微暗,隐透神秘,却又显得直接。面朝一朵花骨,茶花迎面而开,光投在脸上,亦似这朵花在脸上盛开。
弯下腰,茶花印在水中,仍是洁白。对着水面梳辫子。一点一点回环反绕。放在右胸前。仍是光脚而行,沾染泥土的微湿气息,裙摆掠过茶花深绿的叶,洁白的花。
美丽的意象,置身其中,仿佛要成为现实。
想起那座悬崖。写一封长信,讲述线索,蜕变,以及花朵,忏悔过错和自私,企求原谅。
想着写信的意义。在以后的年华中,似乎已与彼此无关。而那些生命的邂逅,却与他紧紧相连。
是可以从此沉寂的。但仍是回首。或许,因为他与自己的成长紧紧相连,于是想告诉他自己邂逅的一切美丽意象,自己浸润过河水的长发,以及面向花朵而盛开的脱俗和甘愿。
是一个,与生命相关的人。故人。
没有期待回应。与转身后的自恋有关。仿佛在写完信的最后一字的刹那,信便已失去意义。仿佛在此岸推动一艘载着茶花的小船,是否到达彼岸,是否有人拾去,都不重要。本质意义只是观望它的流逝,亦是与自己的对话,想要寻找见证。
蠢蠢欲动。想要看到彼岸的人的表情。即使以经永远成为过去,与过
去以外的任何时刻都断了关系。独立存在,那亦只是想要得到一种自我肯定。从而满足。
一直清醒地想着,做着。却为思考意义耗费了精力。当一件事想不出具体的,并且有足够说服力的意义时,变的迷茫和不确定。
会不会这样的意义被对方否决后,意象便暗淡。还有这样的力量吗?
也许这一切他并不明白。他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这样的意义,便真的只是一场如常的自我灵魂与躯体的对望。寻找曼妙意象。
并不带来满足。
2 急求一篇用象征手法 写的作文 500字左右小草
初春,万物苏醒,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
在山的那头,一批小生命破土而出,钻出泥层,一个个萌芽的小种子伸出了嫩绿的叶子,青青的,为初春增添了丝丝绿意。那份清新的绿,可爱的绿,成为春天的一景。
我不禁对小草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情意。我是喜欢小草的。其实不只是因为它的绿得可爱,尤其是它的那一份对春天的执着,那一份顽强的生命力,给予了我希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代诗人屈原也深爱着小草,深爱着它的顽强生命力。你看,小小的枝干,小小的叶子,却努力地向上生长。即使是在悬崖峭壁,它仍然找到生存的路口,喝着阳光的甘露。
我爱小草那份绿意,更爱它的顽强生命。因为它给予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我要高声赞美小草!
梅花
我家门前的小河旁种了一棵婷婷玉立的梅花。
春天到了,梅花开始长出小小的嫩芽。日复一日,嫩芽变成了一片嫩绿的小叶子,挂在枝头上。它的茎呈灰色,在岁月的磨炼下,它逐渐长大。根须深深地扎在土层深处,无论风雨怎样吹打,它依然守卫着自己的家园。
夏的热情,秋的清爽,梅花长得更高了,更大了,更可爱了。
冬天,冷意不断疯长,百花凋谢了,可梅花依然茁壮成长。面对寒冷,梅花毫不避易,坚强地与暴风雪斗争,因此诗人的笔下就多了一种赞颂的意象。
梅花最漂亮的时候就是开花,树上像镶了一颗颗粉红色的钻石,美丽极了!它的花小小的,花瓣中长着几根小小的花蕊,更像皇冠。走近那花,用鼻子嗅嗅,它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梅花是那么美丽,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梅花,你爱你!
3 选择一个意象写作文,怎么写着重解决学生写好作文的问题。
要想从各方面一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1、字迹工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只要学生写作做到不离题、有话可说、层次分明、字迹工整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10—30次习作。2、无错别字(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3、语句通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4、内容具体(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5、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6、语言生动,能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7、审题立意,构思精巧(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8、拟好标题(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可只让学生训练拟题,不用写全文。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9、开“凤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写开头,不用写全文。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10、结“豹尾”(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可只让学生训练写结尾,不用写全文。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评价体系:坚持整体性、方向性、民主性、科学性、激励性能的五性原则,建立学生作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舍不得给分。
每次作文分数应该至少让60%的同学获满分,甚至100%满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想写、争写、乐写。
4 选择一个意象写作文,怎么写着重解决学生写好作文的问题。要想从各方面一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
1、字迹工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只要学生写作做到不离题、有话可说、层次分明、字迹工整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10—30次习作。
2、无错别字(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3、语句通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4、内容具体(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5、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6、语言生动,能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7、审题立意,构思精巧(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8、拟好标题(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拟题,不用写全文。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9、开“凤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写开头,不用写全文。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10、结“豹尾”(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
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写结尾,不用写全文。
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
评价体系:
坚持整体性、方向性、民主性、科学性、激励性能的五性原则,建立学生作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舍不得给分。每次作文分数应该至少让60%的同学获满分,甚至100%满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想写、争写、乐写
5 写一篇关于意象的文章泪落古今,相思无痕 岁月揉碎了古韵,升起了一缕风尘,纤指拂去了霜痕,惊醒了一夜梦魂。古道荒草湮没了伊人清浅的足迹,却将相思撒落一地。轻纱薄雾中谁流下一滴胭脂泪,等待着那袭青衫策马回。藤花香溢,幽蝶翩飞,伊人袅娜的身姿舞出了谁的伤悲。清溪弱水,小桥风归,桃花林中谁潆洄的琴音惹醉了浮生晨辉。
素衣淡妆,丹唇触笛,染指一阕泪别离,为君守着墨笔,漫书满笺痴语。古筝沾了尘灰,弈盘遗落了残局,无眠的夜里谁翻开了凄婉的词句独自浅唱低吟。空谷断了音信,曲径掩去了温馨,落雨的阆苑谁拾起了香消的残花孑身漫捻冷琴。
翠裙衣薄,湘帘风劲,寒烟染芳鬓。华案清樽,酴醾香醇,思念悄无痕。淡云轻霭,画烛银屏,梦里谁含泪喃喃呓语轻喊着模糊的背影沾湿凤枕。玉簪束秀发,菱镜施铅华,寒月冷落了朱花。碧草无涯,雾卷烟霞,谁的长剑遮断了伊人盈笑的脸颊。
风翻翠幔,雨涩灯暗,流溪岸旁谁浣洗渍血的绣绢黛蛾长敛。露滴轻寒,月影当轩,寂寥的清夜撩起了谁凄楚的泪眼。绣帘微卷,粉黛妆残,紫陌东风中谁的香魂哽咽了管弦,默默徘徊在清溪的彼岸。
莫言谁负了谁的誓言,休道别后永世绝恋。清尘埋不了注定的情缘,流年改不掉缠绵的诗篇。玉指纤纤,今生为君谱一曲闺阁念,悠悠慢慢奏千年。
斜阳幕帘,风沙掩面,古道花残,谁的低唤盼来了那一身青衫。青冢墓前,繁花漫山,蝶舞窗轩,谁的古琴迷离了那双泛红的泪眼。
香案酒寒,玉枕画残,绣匣中谁的霓裳勾起了须眉无尽的心酸。幽径花繁,溪流水潺,那一只短笛吹出了谁的哀怨。
人间堪伤,花梦几场,醉眼寻芳,楼阁踏遍,鬓发成霜。琴韵流殇,长剑哀响,天涯断肠。伊人曾倚的轩窗,冰冷了谁温暖的胸膛。
风静秋凉,云淡月黄,残灯潇湘,轻歌浅唱。寂寞柔肠,孤斟把觞,烟柳画舫,墨笔久荒。醽醁无味,暮雨低垂,凄迷的古道上谁纵马疯狂试将昨日追回。
月落西桥,香烬烟消,罗幕挥墨,轻书淡描。碧溪流水,藤花憔悴,风止雨休的夜里谁弃剑推开了伊人阖掩的窗扉,落下盈眶的清泪。红烛幽影,绣榻清寒,那落尘的琴弦弹出了几世缱绻,演绎了多少离合悲欢。
相思浓了墨研,铜镜换了容颜,梦中谁轻舞红袖滴落花泪湿笺。一生柔情古今惊艳,一抹思念涂乱了满笺词签。亭榭荒草迷了双眼,无韵琴音醉了瘦马长剑。藤花香散,小桥风寒,那无期的等待中谁会为伊人守着墨笔续写残篇?
6 写一篇秋天的作文300字,采用意象手法叶子黄了,菊花开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田野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农民伯伯怀着喜悦的心情正忙着收割呢!真是一般迷人的景象啊!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果园里,果实累累,柿子上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的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那一串串紫里透青、青里透亮的葡萄拥挤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红玛瑙似的枣子也挂满了枝头······正让人馋涎欲滴。在我的眼中,秋天像个淘气的孩子,它把绿树换成了金装,金色的叶宝宝在秋中飒飒作响,好像在轻快地歌唱,又像在窃窃私语,它们正在倾诉秋的喜悦呢!我爱我眼中的秋天。
7 带意象的作文春日意象
河水在流逝,水花起起落落,映进我暇想的脑海,阳光那么美好犹是精灵
倚栏而坐,思念绵绵,轻快的音乐一遍遍重复,现实的剩活好像画家的水墨画, 燕子突来突往,影响我的思索。春天以来花儿开放,一切都让人意想不到。
花儿在村子里怒放,二胡的声乐时时晌起,一切都日以为常,而我依旧漫步
在那时光铺造的路上
易逝。易逝。仿佛什么都在时间里流逝。
——————————————————————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用心、细心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题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请指向我的图像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学习进步,步步高升!
8 选择一个意象写作文,怎么写着重解决学生写好作文的问题要想从各方面一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1、字迹工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只要学生写作做到不离题、有话可说、层次分明、字迹工整就给满分训练周期:10—30次习作2、无错别字(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3、语句通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4、内容具体(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5、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6、语言生动,能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7、审题立意,构思精巧(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8、拟好标题(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拟题,不用写全文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9、开“凤头”(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写开头,不用写全文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10、结“豹尾”(在以上要求基础之上);学生能做到就给满分可只让学生训练写结尾,不用写全文训练周期:20—30次习作评价体系:坚持整体性、方向性、民主性、科学性、激励性能的五性原则,建立学生作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舍不得给分每次作文分数应该至少让60%的同学获满分,甚至100%满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想写、争写、乐写。
9 运用意象描写一篇小短文酸甜苦辣咸,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五味交错编织,让舌尖触
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品尝过许许多多的美食,品味过许许多多的
味道,但舌尖上始终保留着那一缕挥之不去的记忆——外公的油酥
饼。
外公常与我们说起,他和油酥饼的情缘。在外公小的时候,逢
年过节,太外公便会拿出他的看门手艺油酥饼,这是太外公的同事
、战友们来拜年时必备的年货,每个人都对油酥饼赞不绝口。后来
外公接过了这门手艺,油酥饼同样是很少做的,是只有过年时才
能吃到的美味,外婆、妈妈、阿姨也成了外公的助手,一家人为油
酥饼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做出来的油酥饼照例是不留多少的,大多
是送给来拜年的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的。但外公总会很开心,不仅是
成就感,外公更享受这种难得的亲情、友情、邻里情。而到了我和
弟弟这里,油酥饼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欢迎的主食点心。到外公
家,外公常常笑着让我们拿好些带回家吃,盘子一样圆的是白糖芝
麻,鸭蛋一样椭圆的是咸味葱花,每一枚都由外公倾心制作。轻轻
咬一口,细小的碎裂声伴随着层层酥皮粒粒内馅落入口中,香味便
怦然弥散在口腔中,仿佛节日里飞向天空的朵朵烟花,光影只有几
秒的存在,但盛开过的印记久久留存。
10 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意象合理选用意象,是可以让作文快速摆脱平淡、翻出新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忌直白,尤其是记叙文和散文的情感表达更需委婉含蓄,近几年许多高考优秀作文往往通过睹物思人的方式,表现浓浓的亲情、友情,最终赢得高分。细读这些文章你会发现,合理地选用“物”即借助“意象”来寄托或表达感情,可以为作文涂染上更多的个性化的色彩,使情感的表达更生动细腻别有一番韵味,给阅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间。如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的开头:“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里的人都称那叫‘沟子里’,因为实在太偏僻了。像别的农村孩子一样,小时候的我也常赤脚遍山地跑。和伙伴们最爱做的事,便是在树林里,找陈山楂。现在已经都找不到陈山楂了,那和别的山楂果儿不一样,陈山楂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生活的味道。……我喜欢把手伸进枝桠的最里处,摘那些鲜红饱满的陈山楂,那样的果儿才苦。我并不是喜欢尝这苦,而是外婆的手能把这苦,变得愈发香甜。”文章要表现外婆的爱,抒写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可是文章起笔不写外婆,而是先从摘“陈山楂”写起,然后引出了外婆为自己炒陈山楂的回忆。“陈山楂”这一意象使外婆的形象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如此使得文章的情感表达愈发温婉细腻充溢着真情实感,也便更有感人的力度了。
再如山东省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作者就是选用了“稻草绳”这一意象来贯穿全篇,在生活的艰难中母亲为了孩子能够完成学业,日夜操劳,母亲“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成为“我”永不褪色的记忆,陪伴“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稻草绳”这一意象不仅是全篇行文的线索,更重要的是它凝结着母亲深沉的爱,也诉说着一份自强不息,让“我”久久铭记。表现母爱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文笔细腻者,为什么这一篇能够进入阅卷老师的视野,最终获得满分作文的殊誉,我想这与作者巧妙选用的意象是分不开的,也许正是这一段小小的稻草绳勾起了阅卷老师内心最遥远最温暖的记忆,让他们重温了那份艰难中的母爱。
这样看来,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中合理地选用意象,可以使文章原本平常的情感表达焕发出一种别样的诗意的味道,就如同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画,淡淡的墨色中始终氤氲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如此又怎能不使阅读者怦然而心动?
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必须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且要在广泛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下面就结合一些大家较熟悉的诗词来分析几个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一、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赵嘏《寒塘》
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如: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听雨》
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
二、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诗写离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那清秋的深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从“无言”和“独上”中可见他愁思之深和身影之孤单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残月如钩,这既是写实,也是象征试想,连月亮都是残缺的,人世团圆又有何望月如钩又会在词人心上增加多少孤寂愁苦
不仅如此,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如果说游子是故乡放出的风筝,月亮就是那根线游子为什么不会迷失呢那是因为有月亮!月亮以其无垠的光辉照耀着游子也照耀着故乡游子抬头看见月亮心头生发出许多美丽的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
三、登高(登楼,登台)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胸怀大志,因指陈时弊而屡遭打击此诗写他登台远眺,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写出“天地”即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写在广阔背景中,兀立着一位因无用武之地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诗人临风洒泪,慷慨悲凉,赢得了后世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强烈共鸣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