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情培育要求语文老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造出乐观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面带微笑进入教室。
(一)语文老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联系
注重人的培养是新课程关键理念,“所做的全部都是帮助学生的成长。”老师必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相信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更要坚持任何一个学生都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这一观点,在老师的教育观念里,班里任何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自身关切的对象,关切本来就应该作为最优的教导方式。
(二)谈谈老师的乐观心情对于课堂教学结果有何帮助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表明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教学成果之间存在关联。老师对学生给予各种正面的情感肯定能使得学生对老师也产生敬仰等正面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向往与教师交流,使其明白和教师交流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因而更加喜欢和你交流,喜欢你的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进自己的正面感情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果是很有必要的。
(三)语文老师要面带微笑进入教室
即使没有好心情,也要保持笑容,因为有那群一直爱戴我的学生们。把所有令人不开心的事抛之脑后,始终在学生跟前保持笑容,以满足学生们的感情需求,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这可以说是学习语文的快乐方法。
二、培育学生对于祖国悠久语言文化的浓厚情感
由于受我国亘古不变的教育方法的影响,语文教学变得非常无聊枯燥,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语文当作一门高深、无法触及的学问,因此出现了对语文的恐惧感。无法熟练掌握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已经非常普遍了。我们当中许多的年轻人,更有甚者是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人语法运用错误的情况到处都是,把我们悠久的优秀文化精华忘得一干二净。
身为一名老师,得到学生的喜爱认可是第一位的。学生经常会把自己对于老师的喜恶代入到与之相对应的课堂里。《学记》里的“疾其师而隐其学”“亲其师而安其学”讲的的确如此。学生只有喜欢上教师,才会爱屋及乌。所以,使学生们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是教授语文过程中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近语文、喜欢语文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喜爱的最初表现。语文的教授本质是进行汉语的传授,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学生对语文的喜爱是更深一步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基础。让学生爱上语文,就是让学生提高对其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文化修养。
三、真情实感地引入
真情实感地引入,模拟书中的场景,升华课堂的情感。上好一节完美的语文课,与教师备课时真情实感的引入密不可分。升华课堂的感情气氛,使学生的感情产生涟漪,能引人入胜,使其加入进课堂教学中。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语言是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因为它富有感情。真情实感的表达离不开老师绘声绘色、铿锵有力的说话技巧。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入,模拟场景,升华课堂氛围,就会是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成果。
四、绘声绘色的朗读
绘声绘色的朗读,引发情感,产生共鸣。朗读是通过阅读纸上的文字,将眼睛所看到的通过声音能够使人的耳朵听闻,这就是语文教授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如果能好好利用朗读,做到绘声绘色,铿锵有力,那么往往能够真实地再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老师范读,是学生自己去从中领会情感。老师要看重范读,而且能够达到把自己与主人公融为一体的境界,充分表现出主人公的真实情感,不加任何的修饰,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做到心神合一。
五、融入作品
融入作品,把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去体会作品或者角色所要表达的东西。
王尔德曾有这么一句话:“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和读者之间应该互相建立联系。当学生满怀好奇地来到作品中的世界的时候,就能够独自使用已有的精神体会完全发挥自己的联想,对其实行重组创新,自然就会出现精神上的体会,这份体验和作品里的主人公交织在一起从而出现共鸣的时候,会到达一个尽善尽美的新境界。当学生的内心和角色的内心融汇在一块的时候,其情感就会与故事里的角色的情感相同步,从而实现了感情熏染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进行的语文教授过程,会有着非常宽泛的开放性。由于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无处不在,所以老师要诚心诚意地对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循循善诱,使其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因而提升知识、开阔眼界、塑造人格,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目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和态度(attitude)等。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实践过程。
一、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情感教育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更加有效。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良好的心境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有表现力。而在教师的满腔热情之下,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缓和,对立情绪得以淡化,自卑情绪得以扭转,竞争情绪得以激发。这样,师生关系融洽、协调,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于是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随之提高。反之,在教师不良心境的渲染下,学生情绪紧张,师生间存在心理距离,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信息通道阻塞,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从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积极的情感因素能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者潜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说,积极的情感因素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动机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所作出的努力。在英语习得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摸索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说明内在动机得到了激发。但部分同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这样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英语在国际、国内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教育,使其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时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内及课外实践活动,让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设法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要,从内心深处唤起学生要学好英语的愿望。
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兴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要想使学生对英语深感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功能,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巧妙地组织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制作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要注重提问技巧、纠错技巧和评价措施,尽量运用正面评价,使用鼓励性语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注意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异同,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
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量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求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以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因此,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降低学生的焦虑度,使大多数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教的目的。
五、磨练情感意志,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要遇到难题和困惑。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和对待挫折带来的痛苦,把痛苦升华为动力,让绊脚石变为帮助自己进步的垫脚石,在逆境中进行自我激励,锐意进取,教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例如SBⅡUnit1 Making a difference是一篇关于著名科学家Steven Hawking在挫折中奋起而取得卓越成就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则故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又如学习SBⅡ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主人公小华不悲观的生活态度和与病魔斗争的精神;学习SBⅡUnit 17 Disabilities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残疾人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并从残疾人成功的例子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地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只有对教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
SBⅠUnit 1 Good friends是人人需要朋友以及如何交友。教师应该让学生就这一主题讲述自己的朋友。在教SBⅠUnit 15 The necklace,SBⅡ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排练表演。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这些形式的活动,总是很热情地参与。善于在活动中体察别人的情绪,解读他人的反应,这样才能与同伴建立同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关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七、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尝试成功体验
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中学生正处于非常敏感的年龄阶段,教师稍不注意,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们而不自知,所以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能表扬则表扬,能不批评则不批评的原则”。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而且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不能见错就纠,不能讽刺挖苦,采取急躁情绪,要尽量避免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对于掉队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以及在英语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要。对他们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答对,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对少数优等生,适当提高难度以增加语言的新颖性、超前性,这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敢于学习英语的“冒险”性。
如:学生回答问题有紧张、压抑、恐慌的感觉时,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Please don’t be shy!” 回答正确时对他说:“Great!” “Quite right!” “Very good!”“Excellent!” “Well done!”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用夸奖、高亢的语调加以肯定,对于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要批评而应说:“I’m sorry But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all the same” “Try again”“Don’t worry”“Take it easy”等;同时也可用一些身体语言,如:耸耸肩,微笑,点头等,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总之,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教育贯穿在思想品德课中
新的课程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初中思品课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情感不仅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还能体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所有目标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目标。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应该以全新的视角,注重研究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一、学好新课标,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改革,首先调整教学目标。当前一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作为教师,如果总是以说教者的形象站在讲台,即使慷慨激昂地讲述所谓的知识点,也会使学生面无表情,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情感上自然会丧失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动之以情的教育,便很难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紧紧围绕新课标,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培养。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新策略,注重情感教育的方法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是重要的和必要的。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呢
1平等民主,培养情感
首先,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愉悦,感到振奋。特别是教师的眼神,能传递出很多的情感信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主导、调节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切忌发脾气。教师对学生的一次不屑、一次发脾气,都可能造成师生之间心灵上难以弥合的伤痕。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是他们真正的知心朋友,这样可大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源于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需求感。要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教师要适时巧设一定难度的问题,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中有不少理论性较强的观点都需要通过实例来说明,而现实事例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框时,为避免学生对公民参政议政观点的不现实认识,笔者举了教师身边的一个实例:修河水以前污染很严重,一个公民写信给县长反映了此事。后来县政府给出答复,会积极治理修河污染问题。这个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生活。
3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1)语言含情,融化学生。思想品德课对教师的精神状态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旺盛的精力去上好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渲染力。语言或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细雨般地描述,娓娓道来,都能让学生的情感随语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讲九年级“未来道路我选择”这一框时,笔者有表情地朗读了课本中一首诗的前半部分,剩下的诗句让学生去朗读,学生们一个个激情澎湃地读了起来。
(2)故事生动,吸引学生。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有不少人物故事,利用好这些故事,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大有裨益。更能吸引学生的是讲教师自己身边发生的先进人物的故事,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3)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展示生动的资料,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如讲“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一框时,笔者展示了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焦裕录、铁人王进喜等影像资料,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构建充满情感的课堂,努力创设生动而又丰富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情感积累,使认知与情感共同和谐发展。
作者:曾祥伟单位: 黑龙江省望奎县灵山中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一、察情。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二、知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三、入情。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教师从多渠道加以引导,如采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加以感染,从听觉上加以熏陶等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感情,这样使学生自然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心意相通,共同入境。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无所为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指出:新生活的实现,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这是作者情感由衷的表露,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斗志和勇气。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的真实情感,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四、移情,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万事基于“根本”。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如采用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其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比如你没有交过学生的写作技巧,却一味强调他们妙笔生花,文采照人,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放能以不变应万变。第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用科学地方法去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本质,防止学生负迁移(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干扰)。如《最后一课》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如果没有很好掌握这种爱国的思想,去感受我们国家的一些爱国志士的事迹,那原有的爱国思想就会变得更加模糊了。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有清楚的思路,和准确的比较分析能力。移情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是拓宽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径,只有很好地运用这种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儿童社会情感(SEL)?
社会情感是根据美国CASEL社会情感学习协会提出的核心要素设计的科学性系统课程,简称社会情感类课程(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是一门结合正面管教理论、阿德勒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
社会情感学习的五项核心技能:
→ 自我意识
→ 自我管理
→ 社会意识
→ 人际关系技能
→ 负责任的决策能力
社会情感学习着力培养的七项感知力:
→ 我能行
→ 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 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 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 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
→ 我能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 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力
我们知道,孩子光有学业成绩还不够,还需要具备自信、自律、创意、决策等特质,教育学家们也普遍认为,具备相应社会技能的孩子更能在学校以及将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而这种技能如若能让孩子从幼儿园甚至更早期开始学习,效果将更为显著。
情感课堂: “自杀式单身”,宅、懒的人,不配拥有爱情
悦来悦爱2019-01-10
订阅
求助者提问
最近在网上看到“自杀式单身”这个词,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
“自杀式单身”是形容那些一直单身,不主动去认识新朋友,扩展社交范围,但是又每天幻想能拥有爱情,这种心动却不行动的行为。
说得简直太对了。我一直对爱情有很大的憧憬,现实中却是个死肥宅,每天上班吃饭刷剧睡觉。
总觉得爱情可以从天而降,迎面砸来。
想想马上要过年了,回家父母肯定要催婚了。我也开始着急了,怎么办?
王妃老师解答
凡是脱单困难的人群,总有“懒”、“宅”、“不善交际”这几个字的影子。
想要快速脱单,就要努力改掉自身“懒”、“宅”、“不善交际”的特点。
宅往往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形式,不愿意打开心扉去与这个世界接触,害怕被拒绝,也就被这个世界所拒绝了。
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开端!既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是“自杀式”单身,那么为何不进行一场“轰炸式”脱单运动呢!
制定一个细致的脱单步骤:
参加单身派对,获取潜在发展对象的微信,固定时间保持联络,准备约会等。
每天保持活力,能量满满,脱单指日可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悦来悦爱。学会爱分享爱,让我们悦来悦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