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谈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第1张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农村小学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符合和谐农村的发展目标,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建设,提升小学教育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小学升值因为班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这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精力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编制不足,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校,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

 a、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在本地工作,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

 b、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造成教师观念落后,教法传统、简单。

 c、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d、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受到限制。

 e、因教师流动的单向性、教师分配政策的改变造成农村学校已多年没有补充新的教师,特别是部分有一技之长优秀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多数,非语数学科教师难以专业化。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

 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先进。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较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距越来越大。

 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在着不少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奇缺,显微镜、酒精灯等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有的只是空名头或者设备过旧,图书馆缺乏新书,计算机缺少更新维护。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

 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学却苦于没有设备、经费。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全家人要建立好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其次,要关心、帮助孩子搞好学习,给孩子固定一个学习的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第三,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第四,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将影响和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问题有:

 a、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b、性格缺陷。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自利,霸道等性格特点。

 c、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所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2、作为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存有三种心态:

 (1)不敢管。担心有的学生会产生敌对心理。

 (2)不会管。不可否认,有不少教师工作责任心很强,也很想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但是,在管理上往往不得要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么性情急躁,动辄点名批评,批评多而表扬激励少,严而失度,简单粗暴,过后思想疏导又不及时或者不到位,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么要求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课堂教学管理和组织能力不强,想管好而管不好,不能驾驭控制课堂,课堂教学秩序失控。

 (3)不愿管。有个别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素质,课堂教学管理严和松对教师来说无关紧要。有的教师认为天天抓课堂纪律,会分散教学的精力。还有的教师认为,抓课堂教学纪律和管理会影响教学进度,与提高教学质量有些矛盾,且费力不讨好。

 3、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解决建议

 a、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b、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

 c、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的解决建议

 a、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

 b、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油条”教师进行处罚。

 c、加强教师德育建设,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摒弃旧俗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开设完整素质教育课程。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的解决建议

 a、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b、学校应当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帮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解决建议

 a、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b、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c、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导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磨炼,一起成熟。

家庭教育农村心得一: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本土社会落后的现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从事本土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勇气。从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爱农观念和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促进孩子的学习。

 也应该让孩子知道是农家子弟,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去田间劳作,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丰硕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体恤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体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农村的感情。

 4、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5、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6、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7、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

家庭教育农村心得二:

 一、独立性,有主见,培养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强,就必须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赋予孩子行使选择的权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

 二 、德育

 个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教育孩子讲道德要从自身、身边做起,使她从小尊敬长辈,友爱他人,不欺负弱小。孩子做对了要赞赏,做错了要恰当批评,让她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判别事物对错的观念。内心善良、懂礼貌、讲文明、辨是非、懂得换位思考,这一切应该从小就抓起。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而且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慢慢养成习惯。告诉她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与成长。利用安排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枝繁叶茂,但如果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弱小干枯。但劳逸要结合,该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而是让孩子有能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并享受生活。

 四、多赞赏,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对她的爱。不要吝啬“我爱你”这三个字,也不要羞于表达。爱孩子,爱伴侣,爱父母就应该大声说出口。不仅是这样,我们还要充分信任她,尊重她,多挖掘她身上的优点。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但不要纵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赏。也许孩子会笑着去面对她的人生。

 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现代社会到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识。唯有孩子的安康,才会有家庭的幸福。教孩子认各种安全标识、交通标识、食品标识以及其他标识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感谢幼儿园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给孩子培养安全意识,并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以及面临的不同环境,而教他们一些遇到危险时求安求生之道。

家庭教育农村心得三:

 尽早让孩子知道这8个道理

 1、父母永远会无条件爱你

 不少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说这么一句话:“宝宝乖,妈妈就喜欢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和你玩了”。

 这种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会意识到,只有“自己表现好,妈妈才会爱我。”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多少有自己活泼、淘气的一面,如果我们为了教孩子的时候更省心,拿“爱”来威胁他,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恐惧啊

 要知道,一个在爱的沐浴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自信的。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给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在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仍然会知道我们只是针对他的行为,而不是个人。这样的孩子,能客观地接纳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一定学会说谢谢

 也许你曾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煞费苦心帮了一个人,最后一句“谢谢”都没有,使得你很不愉快,暗暗下决心:下次再也不帮这个人了;但是如果这个人真诚地向你表达感谢,再累你也觉得这是一份情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教会孩子说“谢谢”非常重要,这句话不仅仅能为孩子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资源,更体现了孩子的基本教养。

 3、独立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强

 就算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日本的家长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参与到家务中来,并且会自己做决策,如独自去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外出旅行时,家长也会征求孩子的看法。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也会更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4、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起

 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就算是再有天赋的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赢。那些害怕输的孩子,宁愿不参与、不尝试,也不要给他们扣上输家的帽子。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输得起”的孩子。“输得起”的孩子,心态比其他人更好,能受得起“输”的打击,也能在“赢”面前站得住脚跟。告诉孩子,输,其实是经验的累积。

 5、运动是一生都该坚持的兴趣

 一个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告诉我,她周围的美国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运动,或者观看各种运动比赛。运动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体育爱好,都不好意思开口跟别人聊天了。回到孩子的教育上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培养孩子的个人才艺。一个爱运动的孩子,身体素质不会太差,心理素质也不会太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基础不打好,还谈什么“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6、保持得体的仪表很重要

 我们身边,极少父母会注重孩子的仪容仪表,甚至认为,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外表就是错的,这会使孩子变得更虚荣。然而如果你再看多点书、看多点国际新闻,便会知道,能称得上精英的人,都是由内带外散发着魅力的。别说一个人有内在就足够了,谁谁谁穿得很邋遢,但一样很有才华,这种人是极个别的偏才。孩子以后踏入社会,能不能赢到更多的机会,除了要有知识傍身,更需要有一个得体的仪表。同一个竞争机会,光是仪表这一关,就能刷下一大票人了!

 7、你可以害怕,可以哭泣,但过后一定要勇敢

 当爹妈的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带孩子打针的时候,孩子由于害怕拼命哭泣,这时候大人往往会说:“不要哭,不疼的,很快就好了。”这样我们不仅忽略了孩子害怕的感受,更剥夺了孩子哭泣的权利。

 我们熟知的乒乓球女将“福原爱”就是一个爱哭鬼,看她小时候的视频,常常挂着一大串泪珠在练球,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员。害怕和哭泣都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并不等于懦弱。告诉孩子,你可以害怕,也可以哭泣,但过后一定要勇敢。

 8、勤奋是一个人超越自己的最重要王牌

 我们在仰慕一个人的成就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这个人是天才,但其实天才经历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并且付诸行动,这种宝贵的品质才是孩子超越自己的最重要王牌。

 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持久话题,少有热门却也从没冷落。面对今天的学生,情感教育显然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更多的也在于课堂,因此将情感教育与课程有效地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本文试以高三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此话题的进一步思考。

  1情感教育,需要厘清情感的真实含义

 通常情况下,谈及情感教育,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情感这个概念,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又通常是经验性的。比如笔者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少人就认为情感教育,就是与学生感情或感情波动的有关教育,更有人提出情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不要轻易动感情。这说明情感教育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尤须重视这一点。心理学中对情感的定义是这样的:情感(也包括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身体生理的发育,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情感体验常常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信念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如果有极强的信念,往往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高三学生的情感教育并非机械地面对情感,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要,积极根据课程的特点,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让学生生成能够促进学习与身心成长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关键。

  2情感教育,需要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根据以上理解,笔者以为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努力想办法,让情感教育与英语课程产生实质性联系。而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情感体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让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所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产生良好的契合性。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三的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目标的认可;二是对学习任务的认同;三是对自身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关注;四是对关注对象(体现在部分学生身上)的情感投入能否得到满足等。一般来说,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以上的心理满足。下面举两例分别说明。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语法的掌握是高三英语复习期间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而机械的默写让学生获得的常常是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如果转换教学思路,从激发学生乐学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一个个的主题去串联起相关的词汇短语或句型语法的话,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复习中常常结合热门话题,让学生用彼时复习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关于媒体热门(热档**)、时事(领土争端)等主题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组织,这样通过以写促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对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有机的'组织,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此类话题往往有积极的动机)。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是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两大核心内容,重复的训练同样不能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广泛阅读,到相关的英文网站或书籍中寻找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结合当前高考要求进行复习材料的自组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吸纳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编制出一个个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材料,这样从材料刺激的角度来看,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训练方式上看,符合考试的需要。而从具体的训练过程来看,则是在激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3情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

 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关于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应当是基于学生情感体验并自然生成的具有教育意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情感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男学生因心仪的女孩远离而失落,高考在即,这样的情形让身边所有的人都着急。笔者在与该生几次谈话之后,一次给了他一份特殊的作业:一则英语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丰富并不易一下子读懂,而其后提出的问题却指向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后来这个孩子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懂了材料,并在材料后附了百度总裁李彦宏的一句话“不动摇”。解决了学生的这一认识问题,其情感自然就摆脱了消极状态,从而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往往并不是一个宏大概念,而是基于具体学生而实施的个性化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中农村人口最多。相应地,它的教育规模很大,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大。农村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一个是父母在家务农的家庭的儿童,另一个是父母外出工作,由老年人照顾的家庭的儿童。无论哪种类型,农村儿童上学都是困难的,而后一种儿童,即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都更加关键和困难。

农村父母的观念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可以交给学校教育。他们只需要养活孩子,给孩子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不是关注孩子的精神陪伴。如果孩子有问题,他们会找学校;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也应该为孩子上学卖铁,但也有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这些家长会支持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是那么好,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辍学,学习技术,找工作,或者帮助家庭。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水平低是一个大问题。

农村教育教师不足。农村教育最缺乏的往往是高质量的教师资源,农村条件的缺乏和困难也导致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不会流向农村;由于人员不足,农村教师往往是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也考虑到生活教师的角色,照顾学生的生活,他们的责任和工作太重,同时,英语、科学、音乐、体育背景严重缺乏教师。

硬件设施投资不足。目前,大多数城市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还有许多配套的钢琴、操场等设施来满足儿童艺术启蒙和体育教育的需要。然而,农村教育非常稀缺。更好的学校配备了几台收音机。综合考虑农村儿童的需求,考虑各种因素,科学规划,为农村儿童撑起教育的一天。

作者简介:王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须由于它的重要地位而迈出新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但并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说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显得犹为重要。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写的导语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设置的导语是:“同学们,你知道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什么吗?你又曾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父亲的背影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学者朱自清的亲清散文《背影》,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亲情。”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的深情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二、加强学习主题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启动情感的闸门,才能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个体,他们的价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评价标准不同,而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谓“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组合,使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利于学生经理情感过程,并由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后果产生愉快的体验,促使学习情感逐步丰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以《桂林山水》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你们去过桂林、欣赏过那儿的山水美景吗?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吗?想去看看吗?”于是,笔者就像一名导游,把学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畅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录象,还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这样,学生愉快地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对这节课的欣赏和朗读,促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因为桂林山水秀丽的风景而惊喜、激动,陶醉在其中。 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 4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四、言传身教,体会情感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教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溶进讲课之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盛情并茂,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感情,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共振,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此情此景,学生就不仅仅是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接受教师的影响。总之,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习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传导的主导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会迈出可喜的一步。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

花垣县民乐中心小学教师 龙翠莲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公正中来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师有时会有意无意表现出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使部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疏远。有的学生最后到了很难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感到老师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们就不会拿出真的情感对待老师。教师的任何不公正行为,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可能产生三种后果:一是丧失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还会从老师的公正处事中学会做人,并对老师产生尊敬之情,亲切之情。情从公正中来。教师对待学生,处理事情,任何情况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碰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发现各具特长的学生。对待他们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把握住一条,那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在评价别人时常常凭主观意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容易主观。比如:对经常出差错的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素质太差;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他们每次迟到都没有正当理由;对后进生的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教师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会使学生蔬远教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耿耿于怀。

四、情从和谐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昵,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动情教育”是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觉得我说的不错就给我分把昭

最后祝楼主全家快乐~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62万人,非农业人口203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43%。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12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13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21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22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286%的多子多女家庭,115%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387%,一子一女354%,独生子304%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23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675, 68%,4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24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25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26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论文

  摘要 :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阶段作为学生知识的起步阶段,也是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教育质量需要教育行业的加强重视。语文课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但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读写”,而忽略“听说”与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对农村中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本文将结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丰富的情感与思维,倡导从教学中塑造优秀人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灌输式的教育层面上。新的教育观念需要充分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现阶段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情况而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低,严重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环节,学生对于英语课的参与紧紧局限在了“听”课上,教师也缺少对课文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把教学重心集中在“读写”上。而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与感悟型语言课程,对交流能力与感悟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使英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针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优质中学语文教师资源匮乏。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虽然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对新课标的推广与对优秀语文教师的培养力度,但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的数量仍较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语文教师考虑到生活环境与薪资待遇问题,而选择在城市就业,这也使得真正进入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学人才寥寥无几。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教学能力低下,无法满足中学语文教育的需求。

 2.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落后。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仍深入人心,大多数人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忽视态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大多数学校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指标,认为教出高分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对学生来说,将考出好成绩作为自己入学的唯一任务,只重视考试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家长来说,大多数家长一直向孩子灌输“考上大学才是农村孩子唯一出路”的想法,只注重孩子的成绩,缺乏对孩子素质培养与情感教育的重视。综上所述,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已紧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各个群体都对语文中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思维发散教育进行了选择性的忽略,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的成长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一套完整合格的语文教育需要有教学素材、多媒体与专业的语文教师作为必要因素,而这些因素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中学语文教育的资金无法保证,也使得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水平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育情况来说,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中学阶段正处于智力水平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教育手段将对智力发展与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将有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与情感的激发,并且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一,要培养语文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需组织相关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充分学习新课标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不断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引导教师创新更多有意思的教育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在聘用相关人才时不仅要考虑其学历,更应该考虑其整体素养,严格把控考核标准,这是因为落后的教学理念必定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2.加大对语文教学中教育素材与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保证,专业的语文教育人才、完备的语文教育素材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及教学效率。例如将资金用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外语文读物的购买及优秀语文教师的奖励资金。

 3.鼓励对中学语文教育方向人才的培养。充足的中学语文教育人才数量是保证语文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行业内的竞争,进而促使优秀人才的`产出,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扩大中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招生量;第二,加大对优秀老师的奖励制度,加强行业吸引力;第三,在培养教育者的过程中,突出对情感教育素质的培养,并加强师范学校对学生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全面提升情感教育水平;第四,提高对农村教师的福利补贴与薪资待遇。

 4.加强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宣传,从思想上深化大众对新课标教育的认识。思想观念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根本源头,因此从思想上使大家接受并支持新课标教育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学校领导层、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强化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一套真正合格的教育体系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提升将对先进语文教学理念的建立起到思想上的基础性作用。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教育事业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需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地区因其自身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入量较少,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程度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只有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对语文教学中教育素材与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鼓励对中学语文教育方向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现阶段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育质量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郑玉杰.浅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学时代,2014(22):21-22.

 [2]黄喜梅.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俪人:教师,2015(22):37-37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7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