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在被斩首之前,愤怒地喊出了两句话,是对陆仲亨说的。因为当时陆仲亨骂朱元璋了,所以李善长就说,“你凭什么骂陛下,砍头有什么了不起,不要大喊大叫的,陛下是一位豪杰,当君王是天意,这样做没有错,就算是我做君王,也会杀了我这个李善长,还有你陆仲亨的”。朱元璋知道以后,眼角流泪,觉得可能是冤枉了李善长。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有很多精忠报国的功臣,他们为君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最终的结局却也是不同的,有人可以得到善终,也有人是凄惨收场。就比如说当初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很多开国功臣就被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而杀死了。比如说李善长,他曾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可是后来朱元璋稳定了局势以后,就听信谗言,处决了李善长。
李善长也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从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到处打仗,对朱元璋出谋划策,对朱元璋更是忠心不二,朱元璋也很信任他,后来朱元璋称帝以后,就把李善长封为了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两个人结了姻亲,成为了一家人,这下李善长在朝廷里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俗话说树大招风,而且人一旦拥有了强大的背景,就非常的容易傲娇,很容易得罪一些人。而朱元璋本身也是一个内心比较重的人,后来还经常有一些人没事就上他那里告状,说李善长居功自傲,时间长了,朱元璋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李善长。
后来又有人说李善长想谋反,朱元璋听了以后非常的生气,马上就派人逮捕了李善长,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的几位开国工程,后来这些人都被判处极刑。在行刑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陆仲亨大骂朱元璋薄情寡义,这个时候李善长生气的大喊,其意思就是说,不能骂陛下,就算被砍头,也不要闹,朱元璋当君王是天意,他做事自有他的道理。后来朱元璋知道了这几句话之后,觉得句句扎心,顿时泪流满面,感觉自己可能是冤枉的李善长。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时,为了巩固皇权,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几乎将所有的开国元勋都给处死了。当然,从 历史 的角度来说,朱元璋此举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开国君主清理开国功臣,也并非是他的专利,当年汉武帝刘邦也这么干过。
但是,在明朝初年的这一系列案件中,有一起最让人费解,那就是“李善长案”。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李善长在大明朝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早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一个小头领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出谋划策,并主管后勤物资的供应。李善长,就像是当年刘邦身边的萧何。
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李善长便被评为“第一功臣”,官拜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世袭罔替。此时的李善长,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就连朱元璋的结拜兄弟徐达,都未能比拟。
然而,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他却被扣上参与胡惟庸谋反的罪名,一家七十余口被满门抄斩。而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因此,很多人就很疑惑,胡惟庸案发生于洪武十三年,而李善长被杀却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即便是李善长跟胡惟庸案有关,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人生快落幕的阶段,朱元璋还有必要再杀他吗?
除此之外,李善长已经快八十岁了,爵位还是国公,世袭罔替,如果能平安着陆的话,死后封王,配享太庙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人生,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他怎么会傻到参与胡惟庸谋反呢?
再说了,即便他帮助胡惟庸推翻了朱元璋,他又能得到什么呢?还不是和现在一样的地位?可一旦失败了,那就是晚节不保!孰重孰轻,李善长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很显然,朱元璋杀他,并不是因为胡惟庸,而是另有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你会说:朱元璋之所以杀李善长,也跟杀其他功臣一样,无非是担心他们手握重兵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才一杀了之。
但其实也不是,先不说李善长只是个文官,当时的他已经退休,回老家颐养天年去了,手里根本没有兵权。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说到底,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相权”!
虽然李善长已经不在其位,但并不代表他不谋其政。换句话来说,只要李善长这个人还活着,朱元璋的皇权集中之路,就不可能走得畅快。所以,他必须要除掉李善长!
当然了,想要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我们还得从明朝初年建立的宰相制度说起!
这里的“宰相制度”,并非是明朝特有的制度,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秦朝的时候,宰相还有个正式的官名——丞相。
明朝建立之后,宰相班子一共有四个人,分别为中书左丞相、中书右丞相、中书左丞、中书右丞。而李善长就是明朝第一任的中书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但由于徐达常年领兵在外,因此国家大事几乎都是李善长一人做主。
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秘密召见刘伯温,向他征询调整宰相班子的建议。
朱元璋的这个用意很明显,此时的他已经有将李善长从左丞相之位换下来的意思了,并且询问刘伯温,就是有意让他取代李善长。但刘伯温何等聪明,他岂能不知朱元璋的用心?于是便将朝中贤臣推举了一番,唯独没有推荐自己。
不得不说,刘伯温此举很明智,因为朝中大多数都是早年朱元璋从淮西老家带出来的难兄难弟,而自己不过是半路上才投靠进来的,根本镇不住这个场子。
再者来说,朱元璋性情多变,伴君如伴虎,想要在他手下当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谈何容易?
后来,朱元璋选择了汪广洋、胡惟庸和杨宪三人入相,李善长则稳坐钓鱼台,继续当他的一把手!
然而,这一届的宰相班子,命运也就此发生改变。
先是杨宪,他先后担任中书右丞、左丞,但在刚坐上左丞的位置时就被朱元璋给杀了。洪武四年,徐达和李善长均告老还乡,将宰相之位留给了这些所谓的青年俊杰们。
最后四个人的宰相班子,只剩下了汪广洋和胡惟庸,一个右丞相,一个左丞。
表面上身为中书右丞相的汪广洋地位比中书左丞的胡惟庸高,但实际上,汪广洋老是受到胡惟庸的欺负,经常跟他作对。汪广洋本身就是一个老好人,原来受杨宪欺负,现在又受胡惟庸欺负,他这个中书右丞相,跟一个小喽啰差不多。
于是,在他做了两年的右丞相之后,因没有啥显著的政绩,最终被朱元璋贬为了广东行省参政。
原来朱元璋想的是让汪、胡二人相互牵制,但谁知道汪广洋这么无能,朱元璋只能是恨铁不成钢。
汪广洋走后,宰相班子胡惟庸一人独大,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惟庸开始有点膨胀了,先是试图陷害徐达,后来又诬告刘伯温,紧接着又是霸权独政,这让朱元璋对他十分不满。
后来,在洪武十年的时候,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将汪广洋调回中书省担任右丞相,以此来跟已经身为左丞相的胡惟庸相抗衡。但谁知道,这个汪广洋又是无所作为,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他贬到海南,在行至半路的时候又将他赐死。
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此时是真的急了。还有,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将胡惟庸除掉了。
果然,就在汪广洋被赐死后仅一个多月,朱元璋就以结党营私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便就此废除存在了几千年来的宰相制度,开始大权独揽。
而当这几个宰相都被处死后,接下来就是他们的老大——李善长了!
洪武十八年,有人检举李善长的弟弟,也就是胡惟庸的亲家李存义,说他参与了胡惟庸案。但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对李存义也只是从轻处罚,对李善长也没有多大的指责。
当然,朱元璋此举,无非是想给李善长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能够安享晚年。而李善长如果能因此事而从此低调做人,那么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然而并没有!
后来,李善长想要扩建自己的府邸,于是便找汤和借了三百士兵。汤和不敢隐瞒,只得将此事全部上奏给朱元璋。朱元璋一想,这宰相养个老,要兵干啥?莫不是要谋反?
如此敏感的行为,恐怕就是造成李善长悲剧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最终,朱元璋还是铁了心要除掉这个为大明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李善长,但这并不是说朱元璋恨李善长, 而是他要通过李善长的死,来将“宰相制度”彻底埋葬。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百科资料等;
第一集就死了,朱元璋给李善长定罪的最重要一条,即“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朱元璋当然不会手下留情,他对李善长一家亮剑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6岁的李善长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斩,尽管他手执丹书铁券,仍难逃一死,家产被抄。关于李善长详细的死因,因其当时一句话。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善长不从,胡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善长,时间久了,善长终于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句话后来由于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了出来,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善长既无谋反的野心也无那个必要,胡惟庸若是做了皇帝,李善长不过也是人臣第一,同现在没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