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交能力可以看哪些书籍

提高社交能力可以看哪些书籍,第1张

提高社交能力,首先我想说,楼主问对问题了,看书确实不失为改善社交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问题是该看什么书呢?

本人强烈推荐《情商必读12篇》和《沟通与说服必读12篇》这两本书。建议你能把这两本书都完完整整、一字不漏地看完,一定会对你的社交能力大有助益。注意,这两本书都只从12Reads官网获得,避免广告,请自行百度书名。

并且,关于这两本书我个人建议的阅读顺序为1、《情商必读12篇》2、《沟通与说服必读12篇》。要提高社交能力,你必须从根上抓起。很显然,这两本书都成功抓住了社交的根基。

其他同类书籍有没有?当然是有的,但第一我觉得都不值得推荐,第二看这两本书完全就足够了,无须浪费太多时间!当然,如果你有大把财力和精力可以浪费,那就当我没说喽。

其他推荐书单楼主可以直接无视,相信我的经验!甚至还有人推荐什么酒店管理类的书籍,我只能表示呵呵!

以下是些体外话,可以看也可以不看,算是小TIPS!

一、提交社交能力的几个方法:

1多去参加社交活动。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是最擅长的领域开始,逐步向外拓展。

2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敞开自己,主动结识陌生人。可以从坐在身旁的同性朋友开始。

3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主动和彼此印象不错的朋友交换****,保持进一步的联系。

4为你认识的新朋友引荐他可能感兴趣的老朋友(在征得老朋友事先同意的基础上),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并使自己逐步成为这个圈中的“桥连接”。

5努力扩大自己的见闻,提高自我修养,培养特长。在面对新朋旧友的时候,总能提出一些受欢迎的话题,让别人觉得和你做朋友能够丰富自己,让别人在召集小聚会时总想到要把你列在邀请名单中。

出来工作几年了,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点,分享一些前辈经常使用的小技巧,我觉得真的很有效!!当然我也试过很多次嘻嘻~

社交分为两种,虚拟社交(网络)和真实社交(现实)。在网络社会里,都重要,虚拟社交如SNS、微博、知乎,打造个人品牌,赢得他人信赖,也很容易把虚拟关系发展成真实关系,而且在现实中并无陌生感,前提是你在网上网下如一。对于真实社交,也是先成为你自己,而且交往中不要有太多功利性,从身边的小圈子扩展(同事、同学)到陌生人,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倾听、得体的言行、讲究仪表、真诚地关心他人,都可以为你加分。

1、在社交活动之前喝杯咖啡。咖啡因和相关的多巴胺会让你看起来很快乐,很合群。

2、在和朋友在一起之前,先举重或者锻炼一个小时。内啡肽和相关的多巴胺会让你看起来很快乐,很合群。

3、进门前先等一分钟。只要休息一分钟,荷尔蒙就会发生变化,这会让你看起来很快乐,也很放松。

4、当你在一群人中说话时,试着至少看每个人一次。

5、多和紧张的人交流,让他们感到舒适,给他们留下积极的影响。

6、如果你的手掌出汗,在口袋里放两块手帕/纸巾,在握手之前一定要擦干净。

7、不管你们的互动如何,带着积极的态度离开。一个微笑和一个积极的感激之情很有效。

8、记住你遇到的人的名字。记住一些关于这个人的特别的事情:比如他从哪里学习,家乡,毕业科目,任何特别的兴趣。这表明你在努力了解他。

9、如果某人的行为和你预期的不一样,不要马上爆发。暂停。一旦你的情绪稳定下来,用你的大脑思考如何行动。

10、如果一个老人谈论他们那一代人和他们的东西,不要生气。他们没有拿他们那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作比较。他可能正在怀念他的青春。

下面这个简介很好,和你分享!

心理学类书籍综述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现代心理学(第二版)》不仅内容上有重要的更新,而且在一些术语和表达上作了改动,使之更符合大陆读者的习惯。、崔丽娟等著的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第四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一、二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书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北京大学孟昭兰的《情绪心理学》(2005)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

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

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

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梦的解析》(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弗洛伊德传(上下)》(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不过,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内容相差不大。

此外,弗洛伊德的著作,可以推荐的还有《论文明》、《三论》等。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1997)可作参考。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包括《大母神》等八本。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另外,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2004)、《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商务印书馆,1996)。后荣格“原型心理学”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橡实理论”,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而《荣格崇拜》(上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url=]我们内心的冲突[/url]》、《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上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内心的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后现代精神分析》(上艺出版社,1997),是诺曼·N·霍兰德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不过,行为主义的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人本主义心理学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出版社,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

《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

《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苏、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叶浩生主编的[url=]《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健康、心理自助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意义的找寻》等四本,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

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仅列出部分书目:《减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羡慕与嫉妒》等4本),等等。

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也各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介绍。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单独列为一个图书门类,本文也就付之阙如。

近年来引进了不少的心理自助书籍,包括台湾畅销百万册的《拥舞生命》,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被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的《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系统的解读了困扰家庭或组织系统的暗流美国当代卓越的心理治疗师托马斯摩尔博士的《灵魂的黑夜》能够使您从最黯淡的时光中愈合创伤,重新理解生活的意义。

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

(小学学生用书)(小学教师用书)

(初中学生用书)(初中教师用书)

(高中学生用书)(高中教师用书)

其它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url=]弗洛姆[/url]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最近出版了《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几套丛书

在心理学书籍出版方面,许多出版社讲究规模效应、系列效应,于是有了多套大型心理学丛书的问世。

“20世纪心理学通览”(浙江教育出版社)这套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心理学历史中的各种流派。选取20世纪心理科学领域中主要学派创始人或代表者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全面反映世界心理学及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展示世界心理科学的学术发展脉络,是我国迄今最系统全面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此套丛书从启动至今,几年的时间中已包括: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等约30本,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下)

拓扑心理学原理

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

基础与应用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

论人性

个人结构心理学(共2卷)

行为主义

自我的发展

人格与心理治疗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

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

机体论

思维与语言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系统心理学(绪论)

权力主义人格(上中下)

“世纪心理学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致力于心理学理论书籍而推出一套涵盖20世纪世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大型丛书,作者系海峡两岸的著名心理学专家,其内容涵盖面极广,既有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史等基础分支,也包含有管理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众多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目前已有20多种书推出。这类书可基本代表两

岸目前的心理学学术水平。

人格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史

中国心理学史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取材对象,以学术性和权威性为入选标准,集中体现了各心理学家的学术观点和理念。其学术品位很高,目前已推出20本,重印12种,印刷达21次。内容涵盖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普通和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当今心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构思浑宏,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上下第4版)

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册)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册)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下册)

成人发展与老龄化(第5版)

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导论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上、下册)

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

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认知发展(第四版)

人格科学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教学设计原理

学习与认知发展

“心理学丛书”、“新向导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心理学丛书分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导读、实用心理几大系列。

新向导丛书则分为大众心理、儿童教育、素质教育等系列。这两套书尤其是前者在心理学爱好者圈子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其中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更是国内引入的同类书籍中最成系统也最有影响力的一套。

重塑男人的生活

帮你了解高中生

帮你成为孩子的辅导员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请理解我(气质性格与智能第2版)

帮你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

开发学习潜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应用心理学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一套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担任主编,组织我国应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共同撰写的专著型教材,目前暂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12部。这套书系在选题中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心理学领域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几个学科,切合实际地介绍了目前应用心理学的热点和焦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工程心理学

人事组织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心理治疗普及丛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曾文星先生编著的《心理治疗普及丛书》10本。这些书中均对精神分析和动力学理论及技术进行了重点的阐述。

1儿童的心理与辅导

2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

3青年人的心理与治疗

4夫妻的关系与婚姻治疗

5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

6老人的心理与辅导

7心与身的关系与治疗

8性心理的分析与治疗

9分析的学理与治疗过程

10文化与心理治疗

上海三联大众心理咨询丛书

成功心理训练

不战而胜:生活中面对攻击的十三种策略

你是一个怎样的男生

心灵驿站:女大学生的心理报告

触摸夏娃的情感世界:来自妇女情感再造的心理咨询

精神健康与健康家庭

21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丛书

大学生心理发展训练

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

给你个书单,拿走不谢:

《情商必读12篇》

《情绪的惊人力量》

《情商》

《情绪的语言》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

《自控力》

《人性的弱点》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沟通的艺术》

《当时忍住就好了》

这些书都很不错,重点可以看1、3、7。

纯个人总结,若有帮助请采纳答案哦。

延伸:

1、情商低下的表现

什么是情商?情商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那情商低有什么表现呢?情商低的9种表现如下:

一、容易紧张。

情商低的人一般不善于管理控制自己的情况,一旦遇到压力,内心很难承受,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在外力的压力下,就会表现出紧张的行为。

二、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情商低的人总是轻易因为很多因素人云亦云,别人很容易左右他的情绪和观点。做事没有自己的原则,瞻前顾后,立场总是不坚定。

三、分析问题只看表面。

情商低的人思考问题不会深思熟虑,主观性强,看待事情不客观,不全面。喜欢轻易下结论,分析问题往往只看表面现象,并只收集有利于支持他们意见的证据,并以此和别人争论。

四、妒忌心强。

情商低的人妒忌心也比较强,因为妒忌情绪也是压力的一个表现。他们只要想到让自己心存妒忌的人或事,身体就会有焦虑的表现。

五、自暴自弃。

情商低的人犯了错误之后,总是喜欢沉浸在痛苦中,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不是从中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是想着错误会让人焦虑和悔恨而忘记吸取教训,从而下次再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六、总被别人误解。

情商低的人总是很容易被别人误解,因为他们不懂得沟通,说话不注意措辞,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让人误解。

七、容易被激怒。

情商低的人一般比较自卑,玻璃心,内心比较脆弱,雷区多。如果一个人内心够强大,别人的所作所为是很难让其动摇,也不会轻易被激怒。内心脆弱的人很容易因为别人的一个无心玩笑话被激怒,觉得别人针对自己,自己被冒犯了。这种人就是连情商是什么都不知道。

情商是什么意思情商低的9种表现

八、说话容易得罪人。

情商低的人往往不会说话,说出的话总是能把人气个半死,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别人了。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同理心,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说话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当然容易得罪人。

九、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

情商低的人一般喜欢隐藏自己的情绪,不会正确发泄情绪。懂得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人感到难受了,就要发泄出来,不要憋着,负面情绪积累多了容易一次性爆发出来,那就有点晚了。

2、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情商?

许多人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都非常的受周围人的喜欢,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极强,能够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及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做出合理的调整。情商,即情绪的商数,是指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力等方面的品质。

主要的特征包括对自我的认识,控制和消除不良的情绪,自我的暗示和鼓励,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情商高的人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很强,因此提高情商是可以使得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情商与智商不同,它受先天的影响不多,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高的。心理学家认为这个五个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情商。

一、正确的认识自我

有的人能力平平,却总是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以致于换来了他人的厌恶。有的人拥有智慧和想法,却因为过度的自卑,而不敢于去表达自己,这让许多人不能够注意到自己。这些的产生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认识,充分的认识自我可以客观的自我评价,及时的调节自我,使得自我能够提升和成长。

二、培养意志力

心理学中将意志力定义为是克服一定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意志力高的人能够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去解决。意志力高的人,他的受挫能力和耐受了都会很好,这会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或者是困难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处理,合理的解决好事情,获得好的结果。

三、学会鼓励自己

情绪情感具有功能性,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任何的事情都没有兴趣,它会影响你工作的效率。但是个体的需求是不会不断被满足的。因此我们总是处在负面情绪下,这时候聪明的人就不会让自己被消极情绪所折磨,情商高的人他们能够进行自我鼓励,使得自己从负面情绪上撤离。学会鼓励自己,让自己能够积极的去面对一切,你的情商也就在提高了。

四、理解和包容他人

情商高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他人与之相处会感到轻松和舒服,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他人情绪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调整,让他人不至于处在尴尬的状态下,因此多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和包容力,即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件事情,要多方面的去考虑,也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给他人更多的耐心。

五、合理的与他人沟通

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和提升,通常都是通过沟通进行的,因此拥有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增加彼此情感的卷入,而面对面的交流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换句话说学会合理的沟通,以及正确的说话方式,好的话语在某一些相处中是可以增加彼此亲密程度的,会说话也是情商高低的一种体现,因此想要提高人际交往,先要学会如何好好的与他人沟通。

发展心理学

作者: [美] 罗伯特·费尔德曼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副标题: 人的毕生发展

原作名: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译者: 苏彦捷 等

出版年: 2007-7

页数: 802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

ISBN: 9787506286572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是位于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本科教学部主任,并获学院优秀教师奖。费尔德曼教授也是Hewlett Teaching 研究员和马萨诸塞大学资深在线教学研究员。费尔德曼教授以优异成绩从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本科毕业,并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他著作了100多部书籍、章节和文章,包括《儿童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 in Children,Springer-verlag出版社)、《非言语行为理论与研究应用》(Applications of Nonverbal Behavioral Theory and Research,Erlbaum出版社),以及合编的《非言语行为基本原理》(剑桥大学出版社)。费尔德曼教授还是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和美国能力丧失康复研究中心的基金获得者,以支持他关于儿童非言语行为发展的研究。作为一名曾经的Fullbright lecturer和一名研究学者,费尔德曼教授也是美国心理学会(APA)和心理科学协会(APS )会员。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生命的开始

1 开篇:毕生发展绪论

2 生命的开端:遗传和产前发展

3 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第二部分 婴儿期:形成生命的基础

4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5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6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三部分 学前期

7 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8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四部分 儿童中期

9 儿童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0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五部分 青春期

11 青春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2 青春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六部分 成年早期

13 成年早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4 成年早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七部分 成年中期

15 成年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6 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八部分 成年晚期

17 成年晚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18 成年晚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第九部分 生命的结束

19 生命的结束:死亡和临终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作者: 戴维·谢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陈会昌

出版年: 2012-6

页数: 588

定价: 8800元

ISBN: 9787115276254

内容简介 · · · · · ·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是一本优秀的“发展的”教材。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当前情况。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内容有趣、全面、新颖,文笔简洁、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共14章,前3章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取向和研究工具,包括对研究方法论、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回顾。4~10章主要讲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产品”,包括情绪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自我发展、成就、性别类型化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攻击性与反社会行为、利他与道德发展。11~13章讲人在其中获得发展的“生态”背景和环境,包括家庭以及电视、电脑、学校和同伴群体的重要影响。第14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醒读者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谢弗 (David R Shaffer) 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佐治亚大学本科生项目主席,毕生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项目前任主席,在该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人类发展课程35年。他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涉及到利他行为、态度与说服、道德发展、性别角色与社会行为、自我表露、社会心理学与法律。他还担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人格与社会学学报》、《人格杂志》的副主编。1990年,他获得佐治亚大学最高教学荣誉奖约西亚·梅格斯(Josiah Meigs)优秀教学奖。

目录 · · · · · ·

译者序

第1章 概论

普适父母机--一项思想实验

从历史角度看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前现代化时期的儿童期

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婴儿传记

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和争论

关于人类本性的早期哲学观

天性对教养

主动性对被动性

连续性对不连续性

发展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性的

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收集资料:发现事实的基本策略

查明关系:相关设计与实验设计

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自然实验(或准实验)

发展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追踪设计

序列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

跨文化比较

附言:做一个发展研究的明智受益者

第2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今天的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或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激进行为主义)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中的交互决定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关于智力与智力发展的观点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和批评

第3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近期理论

现代进化论

经典的习性学理论

习性学与人类发展

现代进化论

进化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基础

估计遗传影响的方法

估计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发展

行为遗传学取向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生态系统论:一种现代环境论观点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环境

生态系统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现代认知观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或归因理论)

社会信息加工观点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理论和世界观

第4章 情绪发展与气质

情绪和情绪发展概述

情绪和情绪发展的两种理论

分化情绪的表现和发展

第一年中分化情绪的发展顺序

快乐这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消极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情绪表达的后期发展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

对情绪的早期识别和解释

识别他人情绪的后期发展

对情绪原因的理解

学会调节情绪

情绪和情绪自我调节的早期社会化

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的出现

学习和遵守情绪表达规则

情绪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适应

气质与发展

气质及其测量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气质的稳定性

早期气质表现与后期发展

第5章 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什么是情感依恋

依恋是互惠关系

同步互动与依恋

婴儿怎样对他人产生依恋

依恋的最初发展

依恋理论

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

测量依恋的安全性

依恋中的文化因素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养育质量

婴儿的气质

作为依恋对象的父亲

作为养育者的父亲

父亲是情绪安全性和其他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依恋与后期发展

安全与不安全依恋的长期影响

依恋特征为什么能预测后期发展

依恋是终生不变的吗

无依恋的儿童

婴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剥夺的后果

早期剥夺为什么是伤害性的

儿童能从早期社会剥夺中恢复过来吗

母亲就业、日托与早期情绪发展

变换式养育的质量

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对工作的态度

怎样帮助参加工作的父母

第6章 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的出现:分化、区分和自我认识

我是谁?学前儿童的反应

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私人自我的出现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

自尊:自我的评价成分

自尊的起源

儿童期自尊的成分

青少年期的自尊

随时间发展自尊是稳定的吗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父母和同伴对自尊的影响

文化、种族和自尊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一性的形成

同一性形成的发展趋势

同一性形成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

个人、社会和文化对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少数族裔青年的同一性形成

社会认知的另一面:了解他人

个人知觉发展的年龄趋势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第7章 成 就

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的动机观

成就的行为观

对个体成就的早期反应:从掌控到自我评价

成就动机理论与成就行为

成就需要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

德威克的习得无助理论

对成就理论的反思

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对成就的影响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成就观

成就的种族差异

成就的社会阶层差异

家庭和家庭成员对成就的影响

依恋特征与成就

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与成就

创造力和特殊天赋

多成分观:斯腾伯格和卢巴特的投资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造力

第8章 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发展与性

男性与女性的区分:性别角色标准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事实与误解

性别之间的真实心理差异

文化方面的误解

文化误解能解释能力(和就职机会)的性别差异吗

性别定型的发展趋势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

性别定型行为的发展

性别定型中的亚文化因素

性别定型理论与性别角色发展

进化论

莫尼与艾尔哈德的生物社会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图式理论

一种整合理论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21 世纪的一种预示

真的存在双性化的人吗

双性化个体有优势吗

应用:改变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

性特征与性行为

文化对性特征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性态度与性行为

青少年性行为的个人与社会后果

第9章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什么是攻击性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

攻击性的行为界定

攻击性是一种社会判断

关于攻击性的理论

本能论

学习理论

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攻击性的发展趋势

早期冲突和攻击性的起源

攻击天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吗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生物学观点

社会学习观

交互作用(或生物- 社会)观

文化和亚文化对攻击性的影响

亚文化差异

家庭对攻击性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

家庭氛围和儿童的攻击性

控制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

宣泄:一种有争议的策略

营造非攻击的环境

消除攻击性带来的好处

社会- 认知干预

应用:防止校园内的攻击和暴力

第10章 利他与道德发展

什么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利他和亲社会发展的理论

生物学流派:亲社会行为是"预先编程"的吗

精神分析理论:以良心为向导

社会学习理论: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利他的认知理论:成熟是中介

利他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利他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认知与情感对利他的影响

角色承担和利他

亲社会道德推理

移情:影响利他的重要情感因素

把自己看做利他主义者

社会与文化对利他的影响

文化影响

对利他主义的强化

榜样的影响:利他的实践和宣扬

什么人能培养出利他的儿童

什么是道德

发展心理学家怎样看待道德

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发展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道德理论

良心早期发展的新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支持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道德是社会学习(与社会信息加工)的产物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致吗

学会抵制诱惑

什么人能培养出道德成熟的儿童

对霍夫曼教育方法的批评

儿童眼中的教育方式

第11章 家 庭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社会系统

直接和间接影响

家庭是不断发展的系统

家庭是蕴含式的系统

变化的世界中变化的家庭系统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养育社会化

教养方式的两大维度

四种教养方式

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

父母影响模式与儿童影响模式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教养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和族裔差异

追求自主: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

同胞和同胞关系的影响

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系统带来的改变

整个儿童期的同胞关系

同胞关系的积极影响

独生子女的特点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

收养家庭

精子捐赠家庭

同性恋家庭

家庭冲突与离婚

再婚和重组家庭

职业母亲和双职工家庭面临的挑战

当教养方式失常时:虐待儿童问题

谁是施虐者

谁是受虐者

环境诱发因素:虐待儿童的生态学

虐待和忽视的后果

对家庭的思考

第12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

早期窗口: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电视与儿童的生活方式

电视理解力的发展

电视暴力与儿童的攻击性

电视的其他不良影响

电视是一种教育手段

电脑时代的儿童发展

教室里的电脑

对电脑的担忧

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

学校教育能够促进认知发展吗

有效(和无效)学校教育的决定因素

我们的学校是否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

对儿童的教育效果:跨文化比较

第13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I):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

同伴是什么人,起什么作用

同伴互动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的频率

同伴影响的重要性

同伴交际性的发展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同伴交往

学前期的交际性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同伴交际性

父母对同伴交际性的影响

同伴接纳与受欢迎程度

测量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

儿童为什么被同伴接纳、忽视或拒绝

提高被拒绝儿童的社交技能

儿童及其朋友

友谊的发展

朋友之间和相识者之间的社会交往

拥有朋友有好处吗

父母和同伴是影响源

越来越遵从同伴

交叉压力是一个问题吗

第14章 结语:内容整合

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规划

人是自身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发展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天性和教养的区分是一种伪二分法

正常发展和异常发展都重要

人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发展

从多个视角看待发展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教养方式(和成人指导)的重要作用

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了发展

来路已经很漫长,但前方仍然路漫漫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如今越来越高的分手和离婚率,却有很多并不是因为一些特别严重的原则性问题,反而是因为长期积累的情绪、争吵,彼此的不理解造成的,最后失望疲累,只剩下一句,我们性格三观不合,分道扬镳。很多习惯外归因的人,常常会把分手的原因归因于,这个人不合适,都是对方的错,换个人就能好,等等,却缺乏对自身和两人沟通相处模式的反思。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经历了很多段情感经历,却多次分手,始终无法通过换人的方式找到“真爱”呢?

原来,不会游泳的人,换几个泳池也没有用。而拥有了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能幸福。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由他参加一次个人成长课程后,对自己对婚姻问题和对其的认识的反思引入,之前一直认为婚姻问题全部都是妻子的问题的他,反思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身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停止向外寻找爱,向内修炼,才能经营好亲密关系,让爱可以找到你。而爱的五种能力不仅能解决亲密关系,也能解决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

所以,在这里插一句我自己的心声。发现身边很多分手的案例里,很多男生容易把责任都推给女生,一肚子抱怨,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对关系模式和自己没有任何反思,认为只要换个人就能好。而对于恋爱经营这件事,也有很多男生是不愿意去学习了解的。诚然,在男生赚钱养家拼搏的大环境下,女生作为经营的主力没问题,可以主动先改变去引导,但爱情不该只是一个人的事,关系模式也是互动出来的,最好是可以共同努力,男生也有一些经营的意识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作者一直希望,致力于,不仅让女孩们学会爱,也让男生们也能重视爱的学习~

而本文所讲的内容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爱情亲密关系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等任何人际关系中。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经历分手和反思后,现在和父母和关系、和同事的关系,都比以前和谐了一些。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0215554007977984

       那么正式来说说,爱的五种能力都包括什么呢,它包含: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五种能力相辅相成。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指责和关心的区别: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件事情,如果用指责的方法,对方就会起对抗情绪,引起争吵,而如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去关心对方,述情表达自己担心的感受,共情理解对方的疼痛,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让对方感受到关爱,从而使感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情绪管理:

    我们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往往会不管不顾地发泄,丝毫不顾及是否会伤害到他人,也不顾忌自己是否达到了想要的效果。而往往这时候发泄情绪所取得的结果都是气没撒出去,自己还更生气了。

    其实,可能存在更好的方式:在生气的时候先冷静一下,想想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味地发脾气有用吗?对自己是否有益?

       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那么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引发情绪的来源,并不是对方做的那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观念、理解、看法、判断、定义。

所以消除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客观看待,不要起评价机制,don't judge

情绪管理的三个方法:

1、保持客观,don't judge,不要负面假想和下定义:

例子:比如约会对方迟到了1个小时。

    如果你想,对方一定是不重视你才迟到这么久,就会生气,等得急躁,等对方一来,就会劈头盖脸骂对方一顿,或者直接不等了,愤而走人。

    但如果你不去负向假设,好好享受下午茶时间,静静等待,等他来了跟他确认下原因,也许是对方堵车了,也许是手机丢了,也许是临时有什么事耽误了,你就不会生气了。

2、穿越情绪按钮:

小时候经历造成的自己性格的敏感点,比如:有的人怕受到委屈,有的人怕被否定,有的人害怕拒绝别人,有的人怕被冷落,有的人怕被抛弃等等。

解决方案:觉察,做腹式呼吸,并告诉对方自己这块敏感。

3、放下对和错:亲密关系里不要讨论对错,要谈感受和感情。

4、提高觉察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情绪感受词汇表:

二、述情:

述情是指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感受。

人们在表达和沟通上常犯的错误是,要么有了情绪或需求不说,闷着心里隐忍,忍不住就爆发了,要么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和沟通。隐忍伤自己,指责抱怨伤对方,而述情是亲密关系里最合适的沟通方式。

不要抱怨指责,而是要正向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亲密关系里不要讲“理”,要讲“情”,不要讲正确,要让氛围愉快。

1、述情的基本功: 分清是不是事实。

  在情侣或夫妻对话中,很多内容不是事实,而是夸大了扭曲了的指责和定义,会引起对方的对抗情绪或反驳你的欲望。

案例:

    丈夫加班多回家晚,妻子说,“你怎么总是这么晚回家,干脆住外面得了!“

改成陈述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感受需求:“你这个月每天都11点后才回家,我很想念和担心你,也感到孤单,希望你能早点回来多陪陪我,那周末陪我一起出去玩玩好吗?”

2、述情的几个基本句式:

1)表达事实+感受,不要指责对方,不要讲道理,只说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

2)说出你喜欢的,而不是你不喜欢的。

3)用“我希望”代替“你应该”。

例:“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回来,这样我会感觉到被爱,会感觉很开心很幸福。”

把“你应该知道我在想些什么”,换成,“我喜欢你能懂得我的感觉。

4)强势变温柔,告诉对方你的需求和原因,而不是直接只说解决方案。

例:用“我渴了,能给我倒杯水吗”,代替,“去给我倒杯水”。

5)用“可以”代替命令。

例:“老公,你可以吗?”

6)表达幸福、感激和赞美。

例:“看到你给我留了一半食物,感觉到你心里是我有我的,我感觉很开心幸福。”

3、述情不只是女生的专利,男生一样也可以用抒情的方式来更好地沟通:

同样是上面所讲的丈夫加班回来晚的例子,不一定非要女生先述情来引导,如果是一个学习了情感沟通经营之道的男生,男生一样可以来述情和共情,主动引导更好的沟通模式,比如,回来晚了,女生生气,男生可以去体会女生的心情和需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可以说,“亲爱的,我知道你是感到孤单,希望我能早点回来陪你对不对,但我的工作也是身不由己,该加班的时候必须加班,也是为了这个家而努力,同时我也累了一天回来,也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关心呢~”,这时女生也体会到了男生的感受和需求,也会更好地理解和共情他,而不再只陷入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里。

4、述情的几个注意事项:

1)越述情问题越多:

有可能是情绪管理差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性格观念,少一些情绪和敏感点。

用正确的述情方式,不要不客观,或者给对方指责的感觉。

2)述情后对方没有变化:

      述情不是控制术,不要期待每一次述情后,对方马上就会调整变化。

能正确地提需求,未必意味着一定能被立刻满足。因此我们要设置一个暂代方案,即使对方不能满足自己,我也可以先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对方最近不能陪你看**,你可以先找朋友一起看吗?对方不喜欢做家务,可能不能帮你洗碗,你可以买个洗碗机解放双手吗?

    不过,有暂代方案不意味着你们之后就不需要沟通需求,它只是协助你先应对好当下的困难,直到下一个合适的沟通机会出现。

3)失语期:

有一个时期不知道怎么说话表达了,多多练习就好了。

述情能力讲解视频: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0213878219841536

三、共情:

    共情就是理解对方的能力,换位思考,同理心,理解并支持对方,感受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需求的能力,一个人共情能力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评价他善解人意。

       这一点上霍思燕也做得很好,话不多说,上视频。

霍思燕的共情育儿方法: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霍思燕很懂得如何共情孩子,她主动去感受孩子的疼痛,说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并鼓励赞美他勇敢,孩子也感受到她的爱和接纳,于是述情说自己脚被扎疼了,你会心疼我么,情感在两人之间流动起来,家庭氛围很温馨,彼此更爱对方和联结起来。

  还有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当去雪山旅行前,汪峰给章子怡很丑得羽绒服时,章子怡没有嫌弃,没有说丑死了什么的,而是委婉拒绝,并笑着对老公的关心和爱意表示了感谢。

四步骤练成共情高手:

第一步:接受。

接受对方有情绪的事实。

第二步:分享。

引导对方分享他的内在感受和外在发生的事情。

第三步:肯定。

不是去肯定对方有理,对方对。而是去肯定和接纳对方起情绪的逻辑,你是可以有这样的情绪的。

第四步:启发。

通过成长型的提问,问问题,引导对方思考,启发对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指导、教对方的语气。

启发的例子:

四、允许:

     部分“中国式家长”是最大的反面例子了:控制欲超强,恨不得孩子都是流水线下来的标准产品,容不得一丝差异。不准染发、不准谈恋爱、不准有学习以外的其他爱好··· 而且还喜欢用批评、指责、抱怨的方式来说教。

    在爱情中也有许多人容不得一丝差异,谈恋爱的时候大部分争吵都是因为不允许差异导致的。小到牙膏应该怎样挤,大到人生追求是什么,太多人揪着“不将就”和“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寻找着世界上另一个自己,但世界上再如何像的两个人都会有差异,而且即使找到那样一个人他们实际也并不会满意:因为他身上有许多自己都觉得不好的地方。

    允许是指,尊重差异,全然接纳对方本来的样子,不要想控制和改变对方,给对方足够的耐心成长。

如何对待伴侣的缺点和毛病:

1、允许差异的存在,用无为的方式影响。

2、说教、讲道理、批评指责不能改变一个人,反而允许接纳能。

作者的案例:妻子容易忘事(比如出门忘带钥匙等),以前会指责批评她,后来不再指责批评,而是允许后,反而两个月后她自动就改了。

我们不仅要允许对方犯错,也要允许和接纳自己,一个不懂得接纳和爱自己的人,也无法接纳和爱他人。当遇到生活中无力的事情时和自己没有做得很好很完美的事情时,不要自责,在在心里默念,“我允许,我接纳”。

五、影响:

    没有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而能不相互影响的,不管这两个人是何关系,爱情中人们相互影响更甚。两个人在一起可能会变得更好,也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影响别人,也可以选择被什么样的人影响。

影响的能力:先改变自己,用行为影响对方,帮助彼此共同成长。

影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用允许影响(用无为的方法影响):

不要说教抱怨,不试图控制和改变对方,要接纳对方,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给对方成长的耐心和空间。

2)用行为影响:

比如对方不爱运动,你先多运动,并让他看到健康带来的好处。

直接跟老公示范,如何用沟通,用行为和孩子处好关系,化解情绪,解决问题,如果你的示范是有效的,老公也会开始反思,开始模仿。

影响性改变,通过自己改变,行为影响对方,好脾气影响对方,正确的沟通方式影响对方。

3)用述情影响:

用夸赞或述情来正向强化。比如:老公,你这么棒,如果能多健健身,就会更帅啦,让我更爱你更崇拜你啦~

奖赏认为好的行为,不理会不好不喜欢的行为。比如对象很少打扫屋子或做饭,今天做了,哪怕做得不够好,也要大力夸赞。因为对方做完内心是期待你看到并肯定的。

结语:

说到底,一段健康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沟通、理解和尊重上的。

但以上能力,最好都用来更多地先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对方。

祝大家都能找到爱,学会爱,经营好爱,收获幸福~

最后附上我们本次读书会活动的精美照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3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